image.png
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 古典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一、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不要去想人生的意义

就从做点你觉得有意思的事开始吧!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人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意义和模型,而且很有可能,学得越多越困惑,意义太多,就很难指导具体的生活。你要找到的,是现在最有感觉的那一个。

他们说得都对,每件事背后都特别有意义:读书有意义,写作有意义,讲课有意义,出版有意义,创业有意义,做大有意义。但是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无论怎么选,事情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很久,如果你的心力和精力跟不上就什么也做不出来,那就等于做啥都没意义。集中营里糟糕的饮食、超负荷的工作,让很多人受不了折磨而死去。但让人诧异的是,最先死去的却是原来被认为最应该活到最后的人——那些身体健壮、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而那些羸弱的老妇人却往往活到了最后。

斯蒂格进一步发现,越感知意义,我们的幸福感、自我价值感就越强;而越追求意义,我们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就会越低。对,你没看错,是“越低”。可见,追求意义是很费幸福感的事,所以哲学家、喜剧大师好像都不太快乐

那些天天想假大空意义的人,一旦发展驱动不了自己,就会转而教唆别人寻找意义。不要去想什么憋不出来的大意义,就从你感到有意思的事开始做起。能看到诗和远方固然好,如果看不到,实践一下你关心的小目标也挺好。

价值不分高低,每一个都很珍贵

总有成功人士苦口婆心地对年轻人说,你们要有宏大理想,不要庸庸碌碌,不要追求热门,要思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道理固然好听,但常常不好用。年轻人听不进去,因为那是这些成功人士现在要追寻的意义

立志很重要,但要让一个人20岁、30岁决定自己一生,实际挺荒谬的。生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积累过程。人的各种能力、眼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他能一扇一扇地推开他面前的门,看到更大的世界。

好好“躺平”,放自己一条生路

没有人会一直“躺平”,追寻价值是人的本能。当你真的放过了自己,允许自己躺三个月、半年,躺到你觉得没有什么好抗争的,躺到你的外在动机松绑,躺到你觉得没意思了,你自然可以左右转转头,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干。

幸福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所有梦想都实现,一种是放下了不该有的怨念。放下对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才能看到生机勃勃的全新道路,这就叫放自己一条生路。

千万别定太大的计划

斯蒂芬·盖斯说:“我的经验法则是把我想要的习惯缩小,直到小得不可能失败为止。”千万不要一上来就一年读100本书、每天跑5公里、坚持早起300天……一开始把计划定得小点更好。要有斯蒂芬的计划那么小,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于是制订了一个计划:运动计划——每天做1个俯卧撑;读书计划——每天读2页书;写作计划——每天写50个字。

记住——没人是仅仅靠毅力完成马拉松训练的。很多人每个月跑300公里、500公里,这些人是坚持吗?他们是跑得超级享受!累了就走一段儿,心率降下来再跑,不着急。跑完你觉得神清气爽,那就是身体在分泌多巴胺,想明天继续玩,你就可以逐渐加大训练量了。

该羡慕这一代年轻人吗?

我喜欢黄灯老师的视角,她提出一个触动社会神经的问题:老一代人应该羡慕年轻人,因为他们拥有更大的世界,但我不羡慕今天的年轻人。

如果你盯着糟糕,这个时代就会前所未有的糟糕;但如果你盯着机会,那么这个时代也会有前所未有的机会。

时代在快速变化,中国社会整体快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层级的问题,把每一代人都裹挟进了不同意义的追寻里。50后、60后要解决生存问题,按部就班走到终点是意义;70后、80后要解决竞争问题,抓机会跑赢大盘是意义;90后、00后面临创造问题,活出自己才是意义。

二、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有趣是无条件的投入

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那就是修行。可惜大部分人不是这样: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在喝水的时候又想着吃饭,在工作的时候想着出错,在恋爱的时候担心分手,在拥抱的时候还在看表……

乐趣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一个婴儿在玩的时候咯咯笑,并不是因为这个游戏会让他获得什么;我们在演奏乐器的时候开心,也不只是为了拿个钢琴十级证书;我们在听笑话时哈哈大笑,并不是因为我们要记住它,以备吃饭时给别人炫耀;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觉得心向往之,并不是因为这本小说书封上写着“本书能减压”。
image.png

无趣之人,是无胆之人

image.png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时,生命也开始对他不感兴趣了。这就是有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收获颇多,而无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贫乏的原因。当一个人面对新事物觉得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漠不关心

没有人愿意说“我很害怕”,所以他们就骗自己说“我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投入!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有人说:像没有人看一样跳舞,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像没有受过伤那样爱,像就要死那样活着。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会接踵而至。

爱情会衰退,兴趣也会吗?

长久来说,只有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兴趣,才是不会消退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快乐源于紧张感的释放,一旦一个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紧张感就会消失,快乐就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了持续的兴趣。

如果你的兴趣是更加深层的,比如自由、智慧,或者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这样的兴趣就只能永远接近,不可能完全被满足。随着你的力量越来越大,你会发现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而你能够帮助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好。这就是永远不能被满足的兴趣。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三、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安全感如何毁掉职业发展

安全感是一个力量强大的主子,它用一个看不见的牢房来囚禁奴隶,这个牢房用恐惧作墙,用恶毒的信念作水泥。被安全感囚禁的人就这样被隐性的牢房之墙隔绝于世界,哪里也去不了。

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托住,你舒服,他也舒服。“我不能没有你”,我们在很多关于爱情的血案、情仇、报复和自残故事背后都能听到这句话。这些故事的主角都坚信自己虽然手段恶劣,但是出发点高尚,因为——为了爱情。

那些打着爱的旗号的伤人者、自残者或“伟大的牺牲者”没有发现,那其实不是爱,而是恐惧。安全感狞笑着奴役你,然后让你去毁掉身边的人,毁掉你的生活,然后在人群中寻找下一个受害者。

你的潜能好像你的咨询顾问,如果一开始你信任它,它就会越来越努力,为你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不信任它,而去依赖其他东西,它就会慢慢地远离你,在你需要用它的时候,它也不会来。

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我听养鸟的行家说,如果抓回来的小鸟野性十足,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把它关进正式的鸟笼里。你需要先把它关在一个软网里,让它无法休息,也无从撞死。等它精疲力竭掉在网底的时候,慢慢地给它一些食物。如果它还是不顺从,就放弃驯养。但是大多数小鸟会被食物吸引,慢慢地开始进食。一个多月后,这种小鸟即使飞了出去,也会飞回来,否则它就会死在某个地方。因为它已经被植入一个信念:我无法依靠自己生存下去。

在北京,如果想搞废一个人,那就给他提供一个没有经济压力,随时可以上网、看书、吃饭的房子吧。远离那些让你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一对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信用卡、一个不会犯错的任务,以及一份如同养老般的工作,这些事情会驯化你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四、心智模式决定命运

你看到的都只是你想看到的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说:“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