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机器人研究兴起(1990—2010 年)

在勒布纳奖的推动下,聊天机器人迎来了研究的高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聊天机器人系统是 1995 年 12 月 23 日诞生的 ALICE[2](Artificial Linguistic Internet Computer Entity)。受到相关聊天机器人研究的启发,人工智能科学家理查德·华勒斯(Richard S.Wallace)博士在 1995 年开发了 ALICE 系统,ALICE 可以通过和网民的聊天不断学习,同时基于大量的预置问答模板回答用户的问题。

虽然 ALICE 曾在 2000 年、2001 年和 2004 年三次获得勒布纳奖,但其和 ELIZA 并无本质区别(ALICE 仍然完全基于模板匹配技术,不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理查德·华勒斯博士将 ALICE 安装到网络服务器,并于 1998 年开源了该项目,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 500 个开发者为 ALICE 项目贡献代码。尽管 ALICE 采用的是启发式模板匹配的对话策略,但是它仍然被认为是同类型聊天机器人中性能最好的系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随 ALICE 一同发布的 AIML(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rkup Language)目前在移动端虚拟助手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01 年,SmarterChild 在短信和即时聊天工具中的广泛流行,使得聊天机器人第一次被应用在了即时通信领域。

2006 年,IBM 开始研发能够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最强大脑 Watson,作为一台基于 IBM「深度问答」技术的超级计算机,Watson 能够采用上百种算法在 3 秒内找出特定问题的答案。

聊天机器人研究方兴未艾(2010 年至今)

2010 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人工智能助手 Siri,Siri 的技术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局公布的 CALO 计划:一个简化军方繁复事务,且具备学习、组织及认知能力的虚拟助理。CALO 计划衍生出来的民用版软件就是 Siri 虚拟个人助理。

此后,微软小冰、微软 Cortana(小娜)、阿里小蜜、京东 JIMI、网易七鱼等各类聊天机器人层出不穷,并且这些
聊天机器人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2016 年,全球各大公司开始推出可用于聊天机器人系统搭建的开放平台或开源架构。

2010 年至今,标志性的聊天机器人产品如图所示。

v2-f638f6c048f979abf74897b0e15e9198_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