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动画了。我们会不断探索如何在运动中产生运动、在动作中产生更多动作,即产生更多的“变化”,带来更多的“价值”。

    肯·哈里斯教给我怎样夸张一个撞击的动作。比如一个动物从空中撞向岩壁:

    image.pngimage.png
    这个动作大概需要五张画,头的空间幅度均匀分配,把它一直延伸到头将要撞向岩壁的时候。每张画中的身体会稍微重叠以使眼睛看清楚。当然这要求一拍一的方式,因为这个动作非常快。5号和6号图之间没有中间画。

    如果要加强冲击力,让撞击的动作更有力度,那么在身体被岩璧撞扁的最后一张画之前加入一张它刚刚接触到岩壁的画。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变化”,即动作中套着动作。

    image.png
    如果我们还嫌冲击力不够,那么干脆把5号图拿出来扔掉,而把接触岩壁的那张画拉长。这样它就变成了新的5号图。
    image.png
    1970年我给肯看了普来斯顿·布莱尔〈Preston Blair)动画著作的早期版本,我问肯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夸张的压缩与伸展。(大家可能猜到我不太热衷于像挤“塑料鸭子”似的那种伸展的动画,不过25年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这部卡通中的卡通作品要求的正是这样的夸张动作。)我注意到虽然肯是个有名的夸张动作设计师,但他对压缩与伸展的夸张动作使用很谨慎。

    我把书重新翻到讲弹球的那一页。像下图一样的效果还说得过去。

    image.png
    肯说:“还行,等一下,还是算了吧。不过我们可以把效果画得更好。需要加入一个球受到挤压前的接触图。”
    image.png
    肯说:“加入一个球刚刚碰到地面的接触图然后让球挤扁。这样就使动作变得更有活力。”(把前一张画稍微往回拿一下让出接触位置的空间。)
    image.png
    我问:“那球再次弹起来时我们还是这样画吗?”肯说:“不,只在球接触地面的瞬间。产生了“变化”,然后它消失了。”

    然后谣言不胫而走,有人说:“知道吗,肯·哈里斯在伦敦修改了普来斯顿·布莱尔的书里的弹球例子。”后来普来斯顿的再版书的弹球例子就改成了这样:
    image.png
    普来斯顿是第一个通过写书来传播真正的动画知识的传统动画师。肯这样做既不是不尊重他这样一个优秀的动画师,也不是要当众羞辱他,而只是向我们表明了在动作中产生更多动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肯还举了个青蛙的例子来阐述同样的道理:
    image.png
    他说:“先让青蛙接触地面然后再下蹲。它再次起跳时继续让它的双脚接触地面。这样这个动作会产生更多变化。”
    他又举了一个人跳起来的例子。
    image.png
    他说:“在下蹲之前至少先让青蛙一只脚着地,而再次跳起来时至少要让一只腿还与地相连。”

    这样做非常好,因为它能产生更多的动作“变换”和反差,也就是直线和曲线产生的反差。骨骼和肉体都是这个道理。即使用直线也能得到富有弹性的动作。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讲到。我们不需要为了得到流畅的动作而局限于使用柔软的线条。这样我们就不必仅仅因为“适用于动画”和“可以做成动画”的原因而受某种先入为主的卡通风格的束缚。

    为了让一切都清晰明了,我在本书中用的都是较原始的画。我只是想多讲些结构,而不希望为了得到漂亮的动作细节而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