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核心:推动人类文明发展,除了经济、技术、文化、制度的第五个因素,可能是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作者:徐子沛

    首先我们要问:文明是什么?人类发展的一切成果的总和。这个定义我们都知道。

    那请问,一切的总和,里面都有些什么呢?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是器物、财富、技术、文化还有制度。对,过去,我们讲人类文明发展,通常就是从经济、科技、文化、制度这几个方面来看的。

    那为什么是这几个方面呢?因为这几个方面,都是衡量人类力量增强的尺度。

    这就要进一步追问一个问题:人类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世界的一切力量都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人哪里有什么力量。那人类为什么在竞争中能赢呢?自然界的法则是,谁能把力量集中起来使用,然后在一个点上释放出来,谁就能赢。

    体型大的动物、爪牙锋利的动物、种群数量庞大的动物,之所以有力量就是这个原因。人类因为有语言,这是我们最独特的武器,就可以广泛协作,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把人群的力量集中起来运用,这就是人类战胜其他物种,成为万物之灵的根本原因。

    理解了这个基本原理。我们就明白了,经济、科技、制度、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他们都起到了加强人类协作,集中人群力量的作用。

    • 经济,通过市场的机制来整合和加强人的力量;
    • 制度,通过组织的机制来整合和加强人的力量;
    • 文化,通过符号传播的机制来整合和加强人的力量。
    • 技术也一样。弓箭的发明,是可以把人类的体力集中起来在一个时间点上释放出来。蒸汽机的发明,是把远古就存留在那里的煤炭的力量集中起来在一个点上释放。后来的内燃机、核武器、互联网,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在谈文明这个词的时候,还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的能力。这就是《数文明》这本书提醒我们要注意的。

    你可能会说,数据记录,不就是技术发展的后果吗?为什么要单列一项呢?不一样。
    举个例子。中国皇帝的起居注。汉代就有了雏形,但是直到晋代,朝廷才有了正式的官职来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你看,中国有了文字技术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但是记录和处理皇帝每天的数据,这件事,这事和技术发展没有必然关系,还要靠文化、制度的共同推动,靠长期的演化才能做成。
    有了起居注,皇帝知道自己的每句话、每个行动,都有可能被千秋万代看到,自然就有了更多的自我约束。因为数据的记录,人的行为被嵌入到一个跨空间和跨时间的网络里面了。没有这个记录,后世的舆论压力对皇帝就不存在。有了这个记录,皇帝就不止是拥有当时的权力,他还被编织到了文明的时间流里面。
    所以,数据的记录能力一旦深化,无论是记录的精度还是保存的长度,只要发生变化,文明的样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因为复式记账法的出现,商人的能力发生了飞跃。因为有了收银机,每一笔交易有数据,这就杜绝了收款员偷偷摸摸顺手牵羊的行为,公司的规模于是迅速扩大。
    我们以前讲过。为什么现在餐饮连锁能够迅速地发展起来?很多人以为,这是因为中央厨房、冷链运输这些技术的成熟,其实,还跟微信支付宝这些移动支付技术有重大关系。
    为啥?你想,原来的餐饮业都是收现金的,一家餐饮企业的收入是很难核查的呀,消费的每笔记录没有可靠的数据源嘛。所以餐饮企业过去上市就有很大的难题。因为,资本市场需要一家企业的营收数据是可靠的。而有了移动支付,那不仅是支付方便,每笔付款都被记录在案,这个数据记录的难题就解决了。餐饮企业上市的通道就打通了,大量资本涌入这个领域,连锁餐饮也就遍地开花了。

    不只是商业,整个社会的构建也取决于数据能力。
    过去我们一谈到传统社会,我们就想到生产方式落后。《数文明》这本书告诉我们,这只是表象。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社会是一个高度模糊的社会。比如说,人的姓名。
    你发现没有?文明落后的地区,往往人的姓名的重合度很高,比如,美国的阿米什人,他们以拒绝现代文明著称,有1/3的阿米什人都姓“兰普”。这不是特例啊。实际上,在14世纪之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都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姓氏是国家行政命令的产物。当然中国文化例外,因为我们很早就完成了超大规模国家共同体的构建。
    比方说,在日本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他们人口不算多,但日本的姓氏居然是世界上最多的,有11万个,仅次于移民国家美国。这是为什么呢?跟明治维新有关。明治维新的时候,绝大多数日本人是没有姓的。1870年的时候,政府搞现代化建设,发现户籍管理、征税征兵非常不方便,于是下令全体国民都要在规定时间之内取一个姓。时间紧,任务重,日本人情急之下就各种发挥聪明才智,看到什么就用什么作姓氏,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门口长了一棵松树的就叫“松下”,村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家里种田的就姓“田中”。
    类似的情况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比如,西班牙人刚开始殖民菲律宾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每一个菲律宾土著必须登记一个固定的、独特的名字。而土耳其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普及姓氏,当时国家下令所有人将所居住的城镇名作为自己的姓。
    国家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创造姓氏?因为人口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数据。国家要搞现代化,户籍、纳税、征兵、治安、福利、财产等其他的社会制度都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掌握清晰的人口数据是国家治理的前提。所以说,姓氏是人类社会从模糊迈向清晰最早的制度设计。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今天,我们有了计算机、互联网,对数据的记录精细程度也到了空前的地步。我们不再是一个数据,而是一条长着尾巴的蝌蚪,无论去到那儿,无论干什么,都会留下一串数据。
    既然数据是推动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而今天,我们每天出门平均要被摄像头记录下来几十次。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在这个记录精度下,人类文明当然就要完成一个大的跨越。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我们都在进入一个“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