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收集

判断收集到的需求的价值?

  • 这个需求背后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 这个问题是否有简单快速的解法?
  • 这个问题的影响面有多大?如果只是个案,是否值得投入精力去研究解决?
  • 如果是共性问题,优先级和紧急程度如何?

BC端的需求来源和动机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

C端的产品需求来自个体用户,而B的端产品需求来自组织和机构。
C端和B端的需求的产生背景和动机完全不同,前者是为了「解决用户痛点」,而后者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 因此,C端产品的需求分析方法论(例如广泛采用的KANO模型)并不适 用于B端产品。

需求的管理

使用excel表纪录需求的类型,处理优先级等信息。
image.png

迭代中的技术优化资源分配

系统阶段 时间周期 特点 业务需求资源占比 技术优化资源占比
初创阶段 0-1年 系统从无到有构建,业务飞速运行、试错 90% 10%
瓶颈阶段 1-2.5年 业务继续发展、系统问题不断 50% 50%
重构阶段 2.5-3年 业务逐渐稳定,系统问题严重 20% 80%
稳定阶段 3年以上 业务持续稳定,系统稳定 80% 20%

敏捷开模式

典型的双周迭代

image.png

双周迭代的局限性

  • 无法保证最小功能集合可以在一个迭代周期内实现
  • 跨端项目协同非常复杂,研发节奏互相依赖
  • 很难准确预估排期

    1. <br />敏捷开发是一种理念,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速度快。

瀑布模式

并不是瀑布模式导致传统企业 的软件开发节奏变慢,而是曾经的业务客观环境不需要软件开发节奏变快。不可否认的是,瀑布模式会导致IT组织机能僵化,信息技术能力无法被充分释放,对市场环境响应太慢,这在互联网时代下是无法跟上市场节 奏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瀑布模式,瀑布模式的核心环节是“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开发编码”“验收上线”,这几个环节是软件工程的必经环节,任何模式都难以绕过。

两种开发模式对比

image.png
客户需要代步工具,在瀑布模式中,小汽车被一步一步造出来,工期 长,交付物复杂,用较长的时间一次性给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中间的所 有交付物,比如轮子和车身,都是最终成品的一部分,但是中间的交付物 并不能满足客户的出行需求。

在敏捷模式中,实现思路完全不同。为了解决客户的交通工具问题,先提供了滑板,然后依次提供了滑板车、自行车、摩托车,最后才提供小汽车。一开始就满足了客户的出行需求,虽然不是理想方案,但却可以使用,然后逐步优化,最终也造出了小汽车。

敏捷模式试错速度快,试错成本低,在步骤1和步骤2就已经可以判断方案是否有效。而在瀑布模式中,直到步骤5才能判断方案是否有效。但是 敏捷模式的迭代成本高,每一次迭代都会将之前的工作废弃,例如改用了 自行车,滑板车就白做了;改用了摩托车,自行车就白做了。因此迭代过 程中需要不停地重构老系统。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是敏捷开发,还是瀑布开发,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这两 种模式的恰当结合点,设计适合自己团队的模式、流程,帮助产品研发团 队提升效率、支持业务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