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本书作者:(日)池田千慧
阅读版本:2021年出版,范宏涛译
阅读次数:第1次阅读
阅读日期:2022/5/16
阅读用时:6小时

本文整体读后感

1.一日之际在于晨,从早晨开始按照计划达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天也会更加循序渐进渐进。放眼更长的时间段,我们将能实现更多的事情。
2.早起不是说一定要像作者那样四五点就起床,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意指比自己正常的起床时间早一个小时,用这一小时安排自己长期规划的一些事情。

摘录

以我的经验来看,一旦陷入“工作混沌”状态,你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向就会模糊不清,以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或者想做什么。于是就想依照时间按部就班,或者依照自己的一时兴趣、别人的安排或外界的期待来做事,其结果就是对孰轻孰重没有头绪,在不重要的事上大费周章,浪费精力,工作时机转瞬逝去。

思考
在刚开始工作时,不会对工作孰轻孰重做出判断,导致工作很忙但是忙的没有重点。
近两年以来,已经基本上可以把控工作的优先级,当你在工作上可以把控时间的时候,你也就能为自己腾出充电时间。当工作有序,那工作以外的时间就是生活,工作和生活就可以比较好的分开。
所以能否做到工作和生活分开,关键在于对工作优先顺序拥有掌控力。

摘录

不管每天多忙碌,都要确保自己有安静独处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从焦虑而不知所措、逡巡不前的状态中释放出来。

思考
在2021年,我为自己制定了早晨通勤时间看电子书(碎片化看书)的习惯,以及在周末去图书馆整理笔记习惯。而其他的非学习时间,空出来好好的玩。这样的方式实施了六个月之后,我确实感受到细小的积累对于我能力上的重大提升。
在这个让自己每天早晨醒来都比昨天聪明一点的信念,既提升了自己的知识,也消磨了一部分的焦虑。

摘录

持续忙碌的每一天中,将紧要事件的处理视为头等大事,这么做似乎有些不妥。不过,能否有效利用时间,其实与处理优先度高的问题之前的准备息息相关。

思考
有些事紧要,以及几分钟就能做完,那就优先做了;有些事紧要,但是没那么重要,且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做,就晚点做并且高效做完就行。所以不是说紧要的工作就一定要先做。

摘录

面对那些虽然并不紧迫,但是于人生来说十分重要的“播种”一定要尽快来做,须知掌握计划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
要播种的事情有时并不是最紧要的事情,因此容易被往后排(尤其在忙碌时)。因此,我们需要不时提点自己,播种的事情要争取时间来做。

摘录

对我们来说,现在要做的不是探索同一环境、同一境遇的人都在干什么,而是要确认自己的人生想怎么过,自己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才感到幸福。也就是说,我们要尽早明确自己的志向,然后了解和你有着同样志向的人如何确定优先顺序并积极落实。

如果我们对自己认识清楚,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进而可以专心致志,集中精力。 如果明确了目标,就不会不明白“做什么比较好”“慎重做什么”“首先做什么”,当然也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思考
让我幸福的状态是事情可以有序进行,在掌控之中。

摘录

image.png 1 不紧急×重要:“播种”的红色。 这一项容易被忽视,但对将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平日不断积累,将来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取名“播种”,并用红色标记其重要性。”

2 紧急×重要:“收割”的绿色。 意味着这一项和目前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取名“收割”,对应的颜色也选择为绿色。

3 紧急×不重要:“疏苗”的蓝色。 虽然不做也没太大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较着急要处理。比如此前说到的电话、邮件等,有空就抓紧回复完。对此,我们取名“疏苗”,并用蓝色表示。

4 不紧急×不重要: “风干”的黑色。 落实起来没有什么意义,就算不考虑也无关紧要。因此,用“风干”来命名,选黑色来标记。

思考

摘录

“制订工作计划的7个好处

将计划当成早上的固定习惯,有以下7个好处:”

摘录来自 《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就过什么样的早晨!风靡日本的1小时习惯改造法,有效提升专注力、决策力、工作效率) 池田千惠 此材料可能受版权保护。

思考
在个人空间中更新了生活、工作、阅读的人生计划,以及相应的“播种、收割”计划。

摘录

将计划当成早上的固定习惯,有以下7个好处:

(1)形成决策习惯,行动高效。

(2)可以排除瞻前顾后、畏惧不前的心理。

(3)可以预见自己的工作效果。

(4)不会一直为工作纠缠。

(5)可以完善自己工作的常见问题集。

(6)分清有效加班和无效加班。

(7)可以每天集中精力。

思考
人生有计划,才能养成好的决策习惯。换句话说,决策习惯就是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好恶,使自己形成瞬间决断的能力。

摘录

时常盘点,避免工作残留

思考
每月最后一天进行盘点。

摘录

我反复提到,如果工作处理不完,应该是存在一些特殊的原因。有可能是本身就不怎么喜欢去做,或者每天循环往复没有什么结果。对那些没做完的事情,要弄清楚对自己来说是否必要,是否应该果断放弃。

思考
不论做什么事,经常会有一些沉默成本,但是如果不合适,就果断放弃。比如我前段时间想接触经济类的书籍,选择了《国富国穷》这本书(不太适合初识者),努力看了一章后,以自己目前的经济学知识无法与之共鸣(吸收不了太多),就果断暂停了。

摘录

在践行“早上1小时”工作划分法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不进行工作细化就干劲下降的局面,这大多都是因为工作内容太过庞大。

思考
将每次要达成的事项细化,使得实现成本降到最低,促进更多的正向反馈。

摘录

我们通常所说的某某专家,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某个方面十分厉害,而是因为他们有困难意识,所以在相关领域具有系统化的知识或专业化的研究。

思考
所谓专家

摘录

一开始似乎就能做好某事的人,觉得不用花费苦心就能得心应手,实则往往缺少能力。与之相比,那些觉得做不了但是想坚持做的人,反而能够在追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即使心有郁结也没有关系,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心有郁结,才可能让你转变成更加强大的自己。

思考
适当的压力可以使自己更强。

摘录

image.png 晨读重在应用。因此,推荐大家阅读并吸纳那些和自己实际工作息息相关的信息。(阅读恋爱小说和推理小说,重在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那么就可以在夜间边喝红酒或奶茶边细细阅读,才能品味其中的乐趣。也就是说,夜晚是释放情感的重要时间,面对小说中的情景,思考这到底是怎么了、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就是感受自我对话的快乐。读完之后安心而睡,情感就会得到梳理,自己也会变得成熟许多)

从注重高效、提高工作动力角度考虑,那种技术类的书、杂志或者针对资格考试的教材等,相对就比较合适(为防止读书时犯困,要多动手,多用笔记本记录)。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目标,阅读不同的知识。

思考
早上看提效的书。

摘录

具有工作&工作志向的人,“早上1小时”期间往往都是在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对于这类人,我建议他们将带有“暂时缺陷”的会议资料或提案作为自己的“播种”。 “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写文章过程中思路不被打断,文章也会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回头检查,重点查看标红部分,对行文再行斟酌。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文章尽管有些疙疙瘩瘩,但文字数量充足,自然会有一种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进行几次细心纠错,客观分析,文章就会更上一层。

这种做法,有助于对自己的认知更加客观,若干次的仔细检查,也会减少那些带有自我印记的不当语言。从时间上来说,晚上大脑容易疲惫,早上思维敏锐,做这样的工作相对更好一些。

思考
我在早上看电子书,随时记笔记时的语句组织或表意方式,没有太多去纠结,而在后续整理笔记时,会看到当时笔记的缺陷。这种做法可以让我在当时看书时思绪不易被转移到其他事情(比如语句通顺),保持好的专注力;另一方面,在后续整理笔记时的回顾,发现了缺陷(缺陷也是有阶段的),对自己的认知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