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维
视频介绍:https://www.madewill.com/wp-content/uploads/2019/07/thinkdesign.mp4
提到设计思维,大部分人会把它理解成「用设计师的思维去设计」,但其实它并非一种思维,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设计思维」可以理解为一种可反复使用的思维模式,并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去理解用户,挑战老旧的思想和重新定义问题所在,最后通过一定的步骤来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起源于美国斯坦福设计学院,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学院之一,斯坦福设计学院近些年一直在倡导设计思维,而学院里「设计思维」这门课也成为斯坦福最难选上的课程之一。
设计思维的原则是以用户体验为本去进行思考的设计过程,学院创始人David Kelley教授在这门课程里将设计思维分为五个步骤,并给出了一套流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并发现问题,并富有创造性地解决。
设计思维的流程
这五个步骤分别是:
1.Empathy(同理心)
2.Define(定义)
3.Ideate(头脑风暴)
4.Prototype(制作原型)
5.Test(测试)
1.建立同理心(Empathize)
设计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同理心(Empathize),也称为“共情”。初听“同理心”和“共情”这两个词的时候不太好理解,但如果口语化去解释,即为“换位思考”。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体会用户的情绪和想法,理解用户的立场和感受。只有真正理解了用户的心理,体会用户有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才有可能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
2.重新定义(Define)
针对不同用户的心理,梳理并筛选我们已经找出的问题,重新定义项目的内容,最终用一两句精简的话来总结项目的目标。换句话来说,就是明确的告诉别人你或者你的项目是想要干嘛,分别用来解决哪些问题。
举个例子:现代社会越来越少的人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如何鼓励人们借阅图书?这是我们前期未定义过的问题。而经过调研后,我们发现大多数人不愿意在图书馆借书的原因是害怕错过还书时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款APP,它将帮助用户记录借书、还书的具体日期,并及时提醒用户还书的时间。这一步就是所谓的重新定义问题并明确目标。
3.头脑风暴(Ideate)
头脑风暴就是尽可能多的去思考解决方案,重点不在于找出一个完美无缺的想法,而是尽可能多的,具有创意性的去思考不同的点子。 不用顾及想法是否疯狂,可以打破惯有的思维局限。
4.原型设计(Prototype)
经过头脑风暴后,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解决方案。而这一步就是从这些方案里,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并制作出最终产品原型。简单来说,就是将头脑中的最佳方案具象化或者实体化出来,制作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模型,并在制作原型的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并改进。
5.测试(Test)
很多人认为测试是可有可无的步骤,其实不然,通过测试产品得到的反馈往往非常具有代表性。测试既可以发现产品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是核对最终的产品与早期设定的目标是否一致的关键步骤。
除了以上我们讲述的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之外,设计思维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即设计思维推崇的视觉化思考。用图像图形代替大量繁复的文字说明,简单明了的展示设计者在设计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想法。
设计思维推崇的视觉化思考
当然不是说完全不用文字说明,但只需列举关键词或用简洁的句子表达信息即可。比如上面图片同样介绍设计思维,但画图“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他人更好的带入情景,更清晰直观的了解你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想法。
二、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今天,设计思维常常被理解为一种标准化的设计方法,或是一套体系化的设计流程。什么样的流程?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从感同身受到定义问题,再到头脑风暴、原型制作、用户测试。的确,大部分设计思维的培训课程,包括斯坦福大学的课程,都在教这样的一个设计流程。
不过,在斯坦福设计学院任教的Barry Katz表示,他对于大众理解设计思维的方式有一种担忧。设计思维不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设计的方法。设计流程其实只是设计思维的表象而已,它是设计思维的一个具象化的呈现。
实际上,设计思维的目标是让人们脱离所谓的标准和流程,打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具有创新性地去解决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看待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呢?在设计的发展历程当中,我们用了60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一套设计流程和体系,也就是设计方法,它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设计思维是在设计方法之上的一个提升。
设计方法重点在于做,设计思维重点在于想。如果我们把设计方法看作一个工具箱 (toolkit),里面装着解决设计问题会用到的各种工具,那么设计思维就是组合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
三、深入理解设计思维
斯坦福Michael Barry教授认为设计思维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设计思维
第一,当面对一个问题时,设计思维不是一种设计方法,而是一种看待、定义问题的方法。注意这里强调的是看待和定义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问题的陈述方式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就可能有着天壤之别。
设计思维的精要是:基于对人的深入了解,挖掘问题的本质,解决真正的问题。它强调的是思考和分析,而不是靠执行流程而得出一个结果。
第二,设计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设计师自己的事,而应该是由来自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拥有各种背景、各种技能的人共同参与、合作完成的事。
因此在实际当中解决设计问题时,就是需要各种背景的人聚在一起群策群力,才能发挥出设计思维更大的能量,更有效地去把问题解决。
一直以来,设计师总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工程师认为设计是艺术性的附属品,艺术家认为设计是商业盈利的工具。事实上,设计不是工程,设计也不是艺术。
设计师不应该在这二者之间找位子,而应该在这二者之外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设计是基于对人性的认知去解决人们的问题,设计思维是一种非常基础并且重要的思考能力。
正如英国设计研究和教育家Nigel Cross在他2007年的研究著作《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中强调的设计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被设计过的。实际上,设计能力是人类三大基础智能之一。
设计、科学、艺术,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类无与伦比的认知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设计思维的局限性
设计思维可以给培养创新文化打下基础,但也要意识到它在商业应用时的诸多局限性。
1. 设计思维在商业中为方便管理者的使用,采用工具化、模式化、可重复使用的流程。而这种可重复使用的流程与创新发生的土壤相去甚远,因为创意和创新往往产生于混乱之中。
2.创新产生于设计思维的过程中,而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设计思维流程化,使得人们倾向于走完流程得到结果,而忽略了其实过程本身也是创意创新的源泉。
3. 设计思维的流程太长,它整合了调研、建模、测试、迭代等一系列活动,而一个项目的时间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总的来说时间都比较紧张。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设计思维流程,难免有的阶段的挖掘不能深入,它不适合高度复杂性的问题。
4. 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无法跳出用户心理,所以设计思维往往只能做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无法达到颠覆式创新。
而颠覆式创新往往带来最大的利润回报。
颠覆式创新
五、总结:设计思维是一套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
两大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设计(Human Center Design)+同理心(Empathy)
设计思维是一种设计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结合人们渴求,技术可能性,和商业可行性的设计工具箱。
它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使用”本身,而是通过理解用户内在的心智模型、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观察在心智模型和环境双重作用下的使用行为,去设计一种真正能够融入到用户的生活,并被用户所依赖的产品。
无论是创造一个新产品,或者是给现有的产品添加新功能,革新教育,改善一个企业的运营。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这个存在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方法论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