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英语:use case),或译使用案例、用况,是软件工程或系统工程中对系统如何反应外界请求的描述,是一种通过用户的使用场景来获取需求的技术。每个用例提供了一个或多个场景,该场景说明了系统是如何和最终用户或其它系统互动,也就是谁可以用系统做什么,从而获得一个明确的业务目标。编写用例时要避免使用技术术语,而应该用最终用户或者领域专家的语言。用例一般是由软件开发者和最终用户共同创作的。
在1986年,Ivar Jacobson,UML[1]和瑞理统一过程[2]的重要贡献者,提出了用例的概念。Jacobson的思想很有影响力,也很有发展力。之后在这个科目上又有很多贡献,在定义用例是什么和怎么有效的书写用例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力也最全面的,是Alistair Cockburn,他写的书籍是《编写有效用例》。[3]
用例迅速成为获取功能需求最常用的手段。用例最初是和面向对象一同提出的。但是它不止局限于面向对象系统,因为用例实质上不是面向对象。
由于不少测试工程师将测试用例简称为用例,为便于区分两者,将原来的Use case用例称为需求用例。
测试用例(对应英文Test case)已经广为人知,没有歧义,但就文字表面而言,测试用例类似是属于用例,就像红富士苹果属于苹果一样,所以为了更容易区分,需求用例是个更清晰的称呼。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7%94%A8%E4%BE%8B
关于用例的文章:
https://blog.csdn.net/litianxiang_kaola/article/details/5393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