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做体验度量衡
- 用户体验是很主观的东西
- 用户体验的命题非常大,设计范畴非常广,没法单纯靠“好用”和“不好用”来衡量。
二、做体验度量衡的价值
体验度量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产品体验、量化设计价值、提高团队效率三个方面。提升产品体验:
产品迭代优化时候,如果只将用户体验“更好”作为目标,其实无法准确判断好在哪里?究竟有多好?而将体验具像化后,能帮助设计师科学进行优先级判断,有迹可循进行体验管理。量化设计价值:
当产品体验有了数据的量化标准,那么设计师进行设计探索和突破时,设计的价值也能被大家看到,设计师个人的能力也就随之体现。提高团队效率:
统一的度量体系能帮助设计师团队不必纠结于每个设计组件的尺寸大小等,减少团队的重复工作,度量标准也可以帮助设计师从全维度进行设计走查,防止设计场景遗漏。三、如何构建 B 端的体验度量模型
1. 用户如何理解产品设计
在讲解 B 端体验度量模型之前,先看一下用户是如何理解一个产品设计的 。看一下这个考夫曼心智模型,主要分为了四个维度:行动、观察、赋义、思考。 作为个体,他们的学习过程可以描述为“见、解、思、行” 见,就是观察,即人们在外界看到的或者经历得到的信息 解,就是赋义,即人们把得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并且加以理解,吸收 思,就是思考,即人们把评估理解的信息进行加工重构 行,就是行动,即把最终得到的信息赋予相对应的行动To C 和 To B ,如何构建符合业务特性的度量指标?
To C 的产品业务目标是互动、分发等等。基于这个目标,度量维度有四个:愉悦度、吸引度、满意度、忠诚度。 愉悦度:通过用户访谈的方式,得出愉悦度的度量结果,比如视觉、动效是否感受到惊喜 吸引度: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监控的方式,分析出用户是否有浏览内容和点击功能的欲望 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评分,得出用户对浏览的内容和功能使用是否感到满意 忠诚度:通过次日/7 日留存率的数据,分析出用户是否愿意继续使用这款产品 To B 产品比如企业级产品会承载非常多使用场景,以及多角色。多角色会进行不同的多功能任务操作。所以 B 端产品目标是任务效率和渗透率。反映到度量维度指标是一致性、满意度、易用性。一致性等。 一致性:通过一致性走查,去评估界面的通用框架、复用组件、常用使用场景 任务效率: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监控,得到功能使用率、任务完成度、完成效率 易用性:通过易用性量表(SUS)、启发式评估的方式,评估操作和界面是否符合易用性原则四、B 端产品体验度量核心:易用性
1. 什么是易用性?
产品使用质量的核心维度,反映产品对用户而言是否易于学习和使用,包含易学性、易操作性2个维度。易用性的提升可以降低操作学习成本,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2. 易用性如何去度量
启发式评估法(Heuristic Evaluation)是一种用来评定软件可用性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发现系统大多数潜在体验问题,并判断出产品易用性分值。 启发式评估法具有以下特征:- 交互专家以启发性规则为指导,评定用户界面元素是否符合原则;
- 交互专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典型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形,从中找出潜在的问题;
- 参与评估的交互专家数量不固定;
- 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较为快捷,因此也称为“经济评估法”;
- 精度不高
- 观察者解释评估对象;
- 评估者了解或使用评估对象;
- 评估者评估;
- 集体讨论
- 系统状态可见;
- 系统与用户现实世界的匹配;
- 用户控制与自由;
- 一致性与标准化;
- 错误预防;
- 认知而不是记忆;
- 使用的灵活性与效率;
- 美观而精炼的设计;
- 帮助用户识别、诊断和修正错误;
- 帮助文档
3. 易用性度量运作机制
发起人可以是易用性小组,也可以是业务线的设计师和产品。在发起之后,易用性度量会进入到三环节六步骤的流程当中。 首先会制定任务,包括邀请评估者实时评测、统计分析等,进行完易用性度量后会产出易用性度量报告。通过报告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迭代优化,并且通过数据看板进行监控。最后得出优化后的易用性度量分值。4. 易用性如何度量
易用性评估流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可以分为评估前、评估中、评估后三个环节。 由于每个公司业务不同,场景不同,所对应的易用性度量标准是不同的。以下方法为最简单、最高效、比较通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