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智能座舱体验可用性测试流程
智能座舱HMI设计作为人与汽车重要媒介,首先要保证驾驶员安全性之外、我们还要关注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HMI设计作为座舱内人机交互的载体,我更希望关注驾驶操作便捷、富有差异性的品牌传递。 一般座舱HMI可用性测一般自己产研团队可以进行,也可以找第三方公司进行测试评估。 在PT阶段,会用很多方法来验证HMI界面的可用性:问卷调研、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专家评估、线上数据监控、生物设备测试。我们今天重点攻克可用性测试。 PT阶段(生产调试-生产验证阶段)是整车采用量产的正规化工艺路线,小批量生产过程对人员、设备、生产、产品标准化、对车内的线上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和改善阶段。 我们今天重点说下智能座舱可用性测试复盘,大家可以在公司自己去发起可用性测试。1.可用性测试
2.用户可用性测试的起源
可用性测试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机交互和用户中心设计理念的兴起而发展。电子制造产品,操作界面是设计的重点。拿网页设计为例,网站的可用性是让使用者在浏览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压力或感到挫折。
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20世纪80年代,在计算机界面设计领域出现了“对用户友好”的口号。 1986年,唐纳德·诺曼加入苹果公司负责人机交互,将可用性测试的理念引入产品设计。而他写的《设计心理学》是不少设计师的入门必读。1994年,微软发布了第一个专门的可用性实验室,标志着可用性测试正式进入主流产品设计领域。
2000年代,可用性测试随着互联爆发不断扩展,移动设备的出现也带来了新挑战。监测手段也开始丰富、数据监测、生物监测、行为监测。
现今,可用性测试已成为产品研发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很多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的可用性测试服务。 目前智能汽车好比20年前的智能手机,出于刚刚兴起的阶段,市场要求还是向BBA看齐。但是随着国际大环境变化,国内推动新能源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毕竟有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的经验参照。 中国新能源要达到快速弯道超车,才有市场优势,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不少车机端都是无脑参考移动端。没有深挖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
目前可用性测试已经成为产品(服务)设计开发和改进维护各个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它的价值是在于量产前或者产品发行后,找到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方案和用户体验,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发成本。
3.测评过程和方法 下面我简单给大家讲解下我之前在车厂测试的过程。
1.、定义目标
明确此次可用性测试的目的和需要回答的问题。2、选择参与者
选择能代表目标用户群的参与者,专家测评通常5-8人,提前沟通测试流程。并建立打分机制3、准备测试材料
比如任务剧本,测试原型或产品,反馈调查问卷等。4、进行测试
在控制的环境下,让参与者使用产品完成预定任务,同时观察并记录过程。5、收集反馈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参与者主观反馈。6、分析和总结 ,推导设计修改建议
分析观察和反馈结果,识别可用性问题和改进机会。 根据测试结果制定设计修改建议。7、跟进修改执行
将相关反馈传达给产品团队,确保后续版本能解决可用性问题。整个流程通常迭代进行,以确保产品在每个版本中都成为更加易用。8、进行迭代测试
重新测试修改过的版本,确认可用性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