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
研究背景:在自动驾驶从3级发展到5级的阶段中,智能座舱面临着驾乘角色关系模糊、座舱功能场景扩展与全舱交互触点延伸等发展趋势。因此座舱人机交互需要综合考虑用户、数字触点与场景间的关系以及座舱的空间特性,生成新的描述模式。
研究目的:探讨在空间视角下面向多人多场景的智能座舱跨屏交互设计策略,并与德赛西威合作,为其打造基于Smart Solution理念的移动出行展览策略与多场景交互方案。
研究过程:首先通过企业所处的市场及其战略研究,逐步梳理明晰设计介入发力点;然后提出设计策略与指南指导后续设计;最后输出设计方案并验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研究结果:针对多人参与的、多场景化的智能座舱跨屏交互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输出了满足德赛西威设计定位与智能驾驶出行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未来座舱交互系统。
德赛西威Smart Solution理念解读
德赛西威的Smart Solution理念是该公司对未来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定义的核心理念,它体现了德赛西威对于未来驾驶者和乘客体验需求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论文通过智能座舱市场调研和参展展舱竞品调研对Smart Solution在智能座舱上的表达做了进一步定义,包括以下三方面:德赛西威Smart Solution关键词
1、智能:强调座舱系统的主动感知能力,不仅监测车辆状态,更重要的是识别环境和用户的心理生理需求。通过智能感知,系统能够实时切换合适的状态,如功能推荐、温度调节等,并预见用户潜在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
2、情感:关注座舱对用户情感的响应和满足。随着座舱角色的演进,座舱可以提供娱乐、休闲和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和情感满足。
3、技术:依托最新技术创新,实现座舱内部设计和功能的灵活性和互动性。空间布局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变换,内饰表面也能根据用户操作或需求改变属性,实现全方位交互体验。
论文中进一步将Smart Solution理念与德赛西威的企业战略和市场定位相结合,提出了面向未来智能座舱的设计定位,通过高度场景化的设计理念,为用户提供独特的出行体验,并展现未来移动出行的广阔可能性。德赛西威展舱设计定位
德赛西威展会体验策略
在对企业战略与SmartSolution理念的解读中,技术表达与应用、用户体验、场景构建是高频出现的重点内容,基于此论文进一步将德赛西威展会体验策略划分为技术、用户和展会环境三个维度。技术策略:基于卡诺模型依次将智能座舱的新兴技术划分为社会热点、情感导向、基础技术和技术价值四大类。本次展舱的技术策略主要为在基础技术和技术价值上,增加社会热点和情感导向技术的选择,这样的策略在增强座舱魅力属性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参展用户对座舱技术的感知度。
图片3__:展会技术策略
用户策略:本文将参展用户划分为普通游客与专业客户。统一的用户体验策略是:通过引导用户接触新信息以激发下一步体验行动,然后在完成行动后帮助用户构建体验回忆。针对普通游客,重点是通过记忆点帮助用户形成对德赛西威品牌态度的认知,从而推动传播。而面向专业客户时,主要策略是促进购买行为。
图片4__:展会用户策略
环境策略:主要为通过展厅区域划分,引导参观用户的动线,在参观中不断展示方案内容增强参观者的体验,在参观后通过纪念物等形式加深参观者对智能座舱的美好印象,最终构建出用户对德赛西威智能座舱的认知。
图片5: __展会环境策略
Part 3 ** ** 面向多人多场景的跨屏设计策略
图片6:__智能座舱内用户-触点-场景间设计关系
在面对这样的多用户环境、空间交互的维度以及众多触点的情境下,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设计思考:
1、 用户层级划分:考虑到座舱内不同用户(如前排用户和后排用户)的需求和角色,对用户权限和交互行为进行区分,确保每个用户都能有效地与座舱系统互动。
2、 交互行为一致性:在不同触点上的界面布局、图标、色彩和反馈机制等方面保持一致性,使用户能够基于共同的交互逻辑进行操作。
3、 信息流转自然性:确保信息在不同触点和用户之间能够自然流动,根据场景需求和用户位置,合理分配和展示信息,避免信息过载。
在具体的界面设计策略上,跨屏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跨屏导航:提供清晰的导航概述,帮助用户理解和控制跨屏交互环境,包括使用文字、地图或图标导航等方式。
2、 内容显示:根据触点的空间位置和形态,调整内容显示的布局与方式,确保信息在不同触点上的显示适应用户的观察视角。
3、 反馈:通过视觉指示和交互逻辑,让用户了解信息在不同触点间的传输过程,提高跨屏交互的可理解性。
4、显性链接:明确地可视化设备之间的链接,使用户意识到跨屏联动的存在,例如通过彩色线条或屏幕边框等视觉元素表达触点间的连接。
D-InterSpace座舱概念方案生成
本文通过共创工作坊确定了此次展舱的三大核心展示场景,分别为驾驶、旅拍与亲子。这三类场景涵盖了驾驶与休闲娱乐、包括多种前后排互动方案,强化了乘客的体验。方案名称为“D-InterSpace” 。“D”代表了此座舱以德赛西威智能技术为依托,“Inter”则强调了多个场景下的多人前后排互动概念,“Space”点明了座舱作为移动第三空间的属性。驾驶场景:关注前排用户与智能座舱的交互,包括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模式的切换,以及获取行车信息和导航提示。
图片__7:驾驶场景时空动作蓝图
旅拍场景:旅拍场景针对的是旅行和摄影爱好者,它允许舱内的前后排用户共同参与记录旅途中的风景和体验。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来抓拍窗外的风景,或者使用舱内摄像头进行自拍。系统会推荐质量最高的照片,并提供美化和保存的功能。此外,旅拍场景还包括“回忆潮汐”模式,在此模式下,座舱内的多个数字触点会协同工作,播放旅途中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回顾体验。
图片8:旅拍场景时空动作蓝图
亲子场景:亲子场景旨在增强车内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娱乐体验。互动内容为一款座舱轻游戏,家长可以通过手势在前排屏幕上发出颜色随机的小球,孩子则在后排屏幕上通过转动转盘来接球。这种互动游戏不仅能够增加旅途中的乐趣,还能促进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图片__9:亲子场景时空动作蓝图
座舱人机界面设计输出
空间信息架构:座舱空间内存在多个数字触点,各个触点可能会同时或者依次参与交互任务,导致出现信息分配与传递等交叉情况。因此整理信息架构时需要将各触点信息架构组织在一起,并使用连接线标注各触点间需要进行联动的信息。
图片10__:空间信息架构
数字触点界面框架:需要根据跨屏设计策略,对各数字触点的显示框架进行定义和组织,确保交互的一致性和信息的自然传递。
图片11__:数字触点界面框架
空间多触点界面交付标准:传统的HMI输出规范中基于单块触点的界面文档无法将各触点的同步联动情况表达出来,论文对座舱空间内多触点的交互文档规范进行定义,帮助设计师以更直观的方式厘清每个节点的触点间的交互逻辑。
图片12:空间多触点界面交付标准及示例
关键交互点:
拍照与传递
图片13:旅拍场景-拍摄照片与传递照片界面
图片14:前后排发送照片交互示意
亲子小球游戏
图片15:亲子场景-玩法介绍及接球界面
图片16:前后排发球接球交互示意
D-InterSpace座舱原型与落地实现
本文最后还使用了Unreal(虚幻引擎)对展会场景与座舱交互进行了构建,最终设计也已于2023年上海车展落地展示。图片17:展厅场景
图片18:__用户上车
图片19:__前后排视角的交互效果(旅拍场景推荐)
图片20:__2023上海车展落地效果
通过这一实际项目,我们在设计实践中进行了对座舱内多人、多场景的智能座舱跨屏交互设计,并完善了跨屏交互设计相关的体验策略,对后续的相关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注:本文内容引自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zZz 工作室2021级硕士研究生孟畅毕业论文《面向多人多场景的智能座舱跨屏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