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程:并发编程的万能钥匙
管程(Monitor), 指的是管理共享变量以及对共享变量的操作过程, 让他们支持并发;
翻译为 Java 领域的语言,就是管理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让这个类是线程安全的。
管程如何解决互斥与同步问题
互斥: 将共享变量及其对共享变量的操作统一封装起来。
同步: MESA模型
下面的代码实现的是一个阻塞队列,阻塞队列有两个操作分别是入队和出队,这两个方法都是先获取互斥锁,类比管程模型中的入口
public class BlockedQueue<T>{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条件变量:队列不满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 条件变量:队列不空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 入队
void enq(T x) {
lock.lock();
try {
while (队列已满){
// 等待队列不满
notFull.await();
}
// 省略入队操作...
//入队后,通知可出队
notEmpty.signal();
}finally {
lock.unlock();
}
}
// 出队
void deq(){
lock.lock();
try {
while (队列已空){
// 等待队列不空
notEmpty.await();
}
// 省略出队操作...
//出队后,通知可入队
notFull.signal();
}finally {
lock.unlock();
}
}
}
wait() 的正确姿势
对于 MESA 管程来说,有一个编程范式,就是需要在一个 while 循环里面调用 wait()。这个是 MESA 管程特有的。
while(条件不满足) {
wait();
}
Hasen 模型、Hoare 模型和 MESA 模型的一个核心区别就是当条件满足后,如何通知相关线程。管程要求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执行,那当线程 T2 的操作使线程 T1 等待的条件满足时,T1 和 T2 究竟谁可以执行呢?
- Hasen 模型里面,要求 notify() 放在代码的最后,这样 T2 通知完 T1 后,T2 就结束了,然后 T1 再执行,这样就能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
- Hoare 模型里面,T2 通知完 T1 后,T2 阻塞,T1 马上执行;等 T1 执行完,再唤醒 T2,也能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但是相比 Hasen 模型,T2 多了一次阻塞唤醒操作。
- MESA 管程里面,T2 通知完 T1 后,T2 还是会接着执行,T1 并不立即执行,仅仅是从条件变量的等待队列进到入口等待队列里面。这样做的好处是 notify() 不用放到代码的最后,T2 也没有多余的阻塞唤醒操作。但是也有个副作用,就是当 T1 再次执行的时候,可能曾经满足的条件,现在已经不满足了,所以需要以循环方式检验条件变量。
notify() 何时可以使用
除非经过深思熟虑,否则尽量使用 notifyAll()。那什么时候可以使用 notify() 呢?
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所有等待线程拥有相同的等待条件;
- 所有等待线程被唤醒后,执行相同的操作;
- 只需要唤醒一个线程。
Java线程: Java线程的生命周期
通用的线程生命周期
1.初始状态,指的是线程已经被创建,但是还不允许分配 CPU 执行。这个状态属于编程语言特有的,不过这里所谓的被创建,仅仅是在编程语言层面被创建,而在操作系统层面,真正的线程还没有创建。
2.可运行状态,指的是线程可以分配 CPU 执行。在这种状态下,真正的操作系统线程已经被成功创建了,所以可以分配 CPU 执行。
3.当有空闲的 CPU 时,操作系统会将其分配给一个处于可运行状态的线程,被分配到 CPU 的线程的状态就转换成了运行状态。
4.运行状态的线程如果调用一个阻塞的 API(例如以阻塞方式读文件)或者等待某个事件(例如条件变量),那么线程的状态就会转换到休眠状态,同时释放 CPU 使用权,休眠状态的线程永远没有机会获得 CPU 使用权。当等待的事件出现了,线程就会从休眠状态转换到可运行状态。
5.线程执行完或者出现异常就会进入终止状态,终止状态的线程不会切换到其他任何状态,进入终止状态也就意味着线程的生命周期结束了。
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
Java 语言中线程共有六种状态,分别是:NEW(初始化状态)RUNNABLE(可运行 / 运行状态)BLOCKED(阻塞状态)WAITING(无时限等待)TIMED_WAITING(有时限等待)TERMINATED(终止状态)
但其实在操作系统层面,Java 线程中的 BLOCKED、WAITING、TIMED_WAITING 是一种状态,即前面我们提到的休眠状态。也就是说只要 Java 线程处于这三种状态之一,那么这个线程就永远没有 CPU 的使用权。
1. RUNNABLE 与 BLOCKED 的状态转换
只有一种场景会触发这种转换,就是线程等待 synchronized 的隐式锁。
2. RUNNABLE 与 WAITING 的状态转换
总体来说,有三种场景会触发这种转换。
第一种场景,获得 synchronized 隐式锁的线程,调用无参数的 Object.wait() 方法。
第二种场景,调用无参数的 Thread.join() 方法。
其中的 join() 是一种线程同步方法,例如有一个线程对象 thread A,当调用 A.join() 的时候,执行这条语句的线程会等待 thread A 执行完,而等待中的这个线程,其状态会从 RUNNABLE 转换到 WAITING。当线程 thread A 执行完,原来等待它的线程又会从 WAITING 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第三种场景,调用 LockSupport.park() 方法。
其中的 LockSupport 对象,也许你有点陌生,其实 Java 并发包中的锁,都是基于它实现的。调用 LockSupport.park() 方法,当前线程会阻塞,线程的状态会从 RUNNABLE 转换到 WAITING。调用 LockSupport.unpark(Thread thread) 可唤醒目标线程,目标线程的状态又会从 WAITING 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3. RUNNABLE 与 TIMED_WAITING 的状态转换
有五种场景会触发这种转换:
- 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Thread.sleep(long millis) 方法;
- 获得 synchronized 隐式锁的线程,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Object.wait(long timeout) 方法;
- 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Thread.join(long millis) 方法;
- 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LockSupport.parkNanos(Object blocker, long deadline) 方法;
- 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LockSupport.parkUntil(long deadline) 方法。
这里你会发现 TIMED_WAITING 和 WAITING 状态的区别,仅仅是触发条件多了超时参数。
4. 从 NEW 到 RUNNABLE 状态
NEW 状态的线程,不会被操作系统调度,因此不会执行。Java 线程要执行,就必须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从 NEW 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很简单,只要调用线程对象的 start() 方法就可以了,
5. 从 RUNNABLE 到 TERMINATED 状态
线程执行完 run() 方法后,会自动转换到 TERMINATED 状态,当然如果执行 run() 方法的时候异常抛出,也会导致线程终止
补充: 强行中断run()方法的执行 建议调用 interrupt() 方法。被 interrupt 的线程,是怎么收到通知的呢?一种是异常,另一种是主动检测。
当线程 A 处于 WAITING、TIMED_WAITING 状态时,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会使线程 A 返回到 RUNNABLE 状态,同时线程 A 的代码会触发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上面我们提到转换到 WAITING、TIMED_WAITING 状态的触发条件,都是调用了类似 wait()、join()、sleep() 这样的方法,我们看这些方法的签名,发现都会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这个异常。这个异常的触发条件就是:其他线程调用了该线程的 interrupt() 方法。
当线程 A 处于 RUNNABLE 状态时,并且阻塞在 java.nio.channels.InterruptibleChannel 上时,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线程 A 会触发 java.nio.channels.ClosedByInterruptException 这个异常;而阻塞在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上时,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线程 A 的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会立即返回。
上面这两种情况属于被中断的线程通过异常的方式获得了通知。还有一种是主动检测,如果线程处于 RUNNABLE 状态,并且没有阻塞在某个 I/O 操作上,例如中断计算圆周率的线程 A,这时就得依赖线程 A 主动检测中断状态了。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那么线程 A 可以通过 isInterrupted() 方法,检测是不是自己被中断了。
注意: interrupt不会结束线程的运行,在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后会清除中断标志(代表可以接收下一个中断信号了
Java线程: 创建多少线程才是合适的?
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
提升性能==>降低延迟, 提高吞吐量
- 延迟: 指的是发出请求到收到响应的这段时间; 延迟越短, 意味着程序执行的越快, 性能也就越好
- 吞吐量: 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能接收的请求数量; 吞吐量越大, 意味着程序能处理的请求越多, 性能也就越好
同等条件下延迟越短, 吞吐量越大, 但由于他们属于不同的维度(一个是时间维度, 一个是空间维度), 并不能相互转换
多线程的应用场景
“降低延迟, 提高吞吐量”方法:
- 优化算法
- 将硬件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在并发编程领域,提升性能本质上就是提升硬件的利用率,再具体点来说,就是提升 I/O 的利用率和 CPU 的利用率==>多线程能够提高CPU以及I/O的利用率
创建多少线程合适?
CPU密集型: 多线程本质上是提升多核 CPU 的利用率, 理论上“线程的数量 =CPU 核数”就是最合适的。不过在工程上,线程的数量一般会设置为“CPU 核数 +1”,这样的话,当线程因为偶尔的内存页失效或其他原因导致阻塞时,这个额外的线程可以顶上,从而保证 CPU 的利用率。
I/O密集型: 最佳线程数 =CPU 核数 * [ 1 +(I/O 耗时 / CPU 耗时)]
**
Java线程: 为什么局部变量是线程安全的?
因为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调用栈,局部变量保存在线程各自的调用栈里面,不会共享,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并发问题。
线程封闭
概念: 仅在单线程内访问数据。由于不存在共享,所以即便不同步也不会有并发问题,性能杠杠的。
采用线程封闭技术的案例非常多,例如从数据库连接池里获取的连接 Connection,在 JDBC 规范里并没有要求这个 Connection 必须是线程安全的。数据库连接池通过线程封闭技术,保证一个 Connection 一旦被一个线程获取之后,在这个线程关闭 Connection 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不会再分配给其他线程,从而保证了 Connection 不会有并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