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作者:周岭,自媒体人,作家

【1】为什么你的意志力总是失败?

今天我们来讲一本关于认知的书,叫做认知觉醒,为什么我们做事总是急于求成,耐心真的是要咬牙坚持吗?怎么克服三分钟热情和打鸡血这种情况,如何保持专注度,让好习惯能够持续下去。这本书都会给你答案,他的副标题就叫做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所以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改变,如何把之前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人生轨迹的书。作者是周岭,自媒体人,作家,他的文章经常被人民日报这些官媒所转载。

这本书的逻辑是先让我们认识大脑,然后了解潜意识和元认知,再讲专注力,学习力和行动力,情绪力,然后具体讲该怎么改变,分为五大方法,早起,冥想,阅读,写作和运动。

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东西都可以更快的传递,但是有一样东西,始终无法传递,这就是心智,通俗的说,心智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作出的判断与选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自零开始,最后慢慢发展成了不同的习性,习惯,模式,每个人都会天然的追求简单,轻松,确定,舒适的生活,支配他们的喜怒哀乐,大部分人都会经历求学,工作,婚恋的轨迹成长,一开始大家都对自己的未来满怀信心,越是无知,就越是自信,孩童时代家长都认为自家的孩子能改变世界,随着上学,家长和我们个人,都会逐渐的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人。我们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无能为力,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越来越大。

只有一小部分人,可能会幸运,他们会在适合的年纪,跳出自己的成长陷阱,走到所有同龄人的前列,然而很快他们也会遇到瓶颈,想勤奋,但是也总是抵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生活状态当中。你可能读了很多书,但是基本上放下就忘,多年的努力,也都白费,看不到自己有任何的进步,出现了越努力越迷茫的情况。作者称之为,醒着的睡着的人,意思就是说,让自己处于一个随机状态。并没有积极的去改变什么。作者说他曾经也是这样的人,对本职工作很投入,但业余时间基本都被一些不动脑子的事情所占据,熬夜,聚会,打发时间,睡觉,打游戏。他曾经一度认为生活本就如此,这种生活也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有一天,意外发生了,他身边的两位要好的朋友,命运发生了巨变,他虽然没说是什么意外,但老齐估计应该就是下岗或者生病一类的,那时的他开始反思,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剥夺了他现在的工作,那么自己还会什么?对于这点,老齐非常认同,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假如现在的工作没了,你该如何谋生。你还会什么,该如何产生收入,养家糊口,作者就是这时候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确实什么都不会。从那时候开始,一股焦虑的情绪开始油然而生,他必须要开始改变。所幸意外是假设的,现在开始还并不太晚。

于是他广泛涉猎知识,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全都在研究,慢慢的解开了愿景觉醒和方法觉醒的秘密,知道了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然后开始醉心于写作,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个人公众号清脑上告诉大家,从此他也多了一个成长咨询师的头衔和身份。慢慢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认知训练体系。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什么年龄,扮演社会什么角色,他都能对你有所启发,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这本书可以帮你掌握学习方法,修正积极的心态,然后让你豁然开朗。实现逐渐进步的人生。


下面我们进入本书的正文,先来了解一下自己的大脑,人的大脑分为三重,
第一个是 本能脑,原始的反射模块,帮助爬行动物对于环境做出本能的反应,应该说动物都具备这个能力。
第二个是 情绪脑,在哺乳动物中,猴子被视为观察对象,所以情绪脑也被称之为猴子脑,拥有情绪脑的动物显然更高级。
第三个是 理智脑,或者叫做理性脑,属于灵长类动物时代,比如我们都知道蛇属于冷血动物,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也都知晓,其实蛇是典型的爬行动物,是没有情绪脑的,所以你对他再好,他也没有善恶之分。

本能脑和情绪脑,相比于理智脑看起来低级,但是他们掌管的是潜意识和生理系统,他们的运算速度极快,能够达到1100万次每秒,而理智脑高级,但运算速度很慢,只有40次每秒,相比较起来简直弱爆了,理智脑耗能还极大。比如你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一长,是不是就感觉到脑仁都疼。

那么结果就来了,为了节约能耗,人类就会尽量减少理性的思考,而更多的选择那些不动脑子的娱乐和消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目光短浅,即时满足。这也就成了人类的默认天性,很多时候我们做不成事情,并不是因为意愿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于强大,比如减肥,每个人都迫切的希望减肥,老齐也曾经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出八块腹肌来,但这事太难了,确实坚持了一段时间,没有反应,后来也就放弃了。平常躺着,肯定要比去健身房更舒服。这就是身体被本能和欲望所劫持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陷入了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知行不一的陷阱)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讲的知行不一,谁都知道读书对自己有好处,但却总是坚持不下去,然后还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我今天太累了,我照顾家庭已经没时间了,我在上其他的课程等等,我们找借口的样子,像极了几岁的孩子,上课没听讲,考试没考好的样子,所以你可以想想,如果你家的孩子跟你说,昨天回家太晚了,我就没做作业,你是啥心情。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我们用大多数人的表现,来给自己开脱,比如别人都在玩手机,我此时看书是不是不太合适,别人都去喝酒了,就我不去,会不会显得很各色。其实所谓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人,生来混沌,也就是一开始我们的理性脑太过于薄弱,我们一开始就在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控制之下,逐渐成长,才能逐渐摆脱他们的控制。但是这种事,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做到。
比如我母亲就是很典型的家庭妇女标签,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自己舒服,就怎么来,他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从不知道理性该怎么解。他也不想改变,因为他觉得这似乎没什么不好。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长期脱离社会的原因。如果出现在宫斗剧里,这样的脾气秉性,肯定活不过3集。

那么我们到底靠什么,从之前的习惯中跳出来呢,其实并不是自制力,而是靠知识。单纯依靠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比如小孩,你越是让他干,他就越不想干,最后效果非常差,你强监督,也没用,更何况让他自觉自愿呢。这是因为本能脑强大的运算能力,远远快于理智脑,所以正面冲突的时候,理智没有一点胜算,一定被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我们要改变习惯,必须要先提高认知,从而释放一个更大的本能出来,比如爱吃甜食这是人的天性,你让他改变几乎不可能,但是得了糖尿病,求生的本能就会大于吃甜食的天性,然后你就很容易戒掉甜食了。减肥也是如此,控制饮食太难了,但有一次老齐严重腹泻,什么都吃不下,结果一周时间减下去了20斤,因为对于腹痛的恐惧本能,战胜了嘴馋的本能。再说读书这个事,谁也坚持不下去,因为大脑耗能严重,肯定还是打游戏看电视舒服,但是当你发现读书的好处了,因为读书让你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从而升职加薪了,或者完成了重要绩效之后,你就会产生一种趋利的情绪,俗称叫做,见到好处了,你才会逐渐爱上他。就跟打游戏一样,你爱玩这个游戏,一定是你玩的好,天天被别人虐,你肯定早就不爱玩了。

作者有个比喻,理性脑就像一位经理,他不能开除掉本能脑和情绪脑那两位员工,也不是要跟他们对抗,更不是亲自上阵,而是要提高认知,运用策略,让这两位员工踏踏实实的,心甘情愿的把活给干了。

要逐步让自己的认知提升、即自己的理智脑提升,从而用策略战胜本能脑和情绪脑。

【2】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有人贩卖焦虑?

焦虑的原因是因为:“能力、权利、财富、影响力”一个都不具备,苦哈哈的在那干着艰难的工作~

  1. 今天我们来谈谈焦虑,这个词最近几年比较火,很多人都在贩卖焦虑,在老齐的理解,只谈焦虑不给解决办法的,就是贩卖焦虑,我们读书的过程中,也会经常触碰到大家的焦虑痛点,但是往往我们都会给出解决办法。

之所以大家最近越来越焦虑,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那么安全感来自于哪呢,能力,财富,权力和影响力,但凡你具备一项,就不会在焦虑了,一般焦虑者,都是四项都不具备,把全部身家,都寄托在一份非常艰难的工作上,有的甚至寄托在一个人身上,那么一旦这个领导离开,或者公司倒闭,自身就会掉入到万丈深渊。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些,所以才会焦虑的睡不着觉。当你通过财富能够产生一份类似于工资的收入的时候,你自然也就不焦虑了,或者你的能力特别强,有的是公司想要挖你过去,那么你肯定也不会焦虑。还有很多人,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比如那些明星,没有戏拍了,做点直播带货,或者上上综艺也能有天价收入。

为了缓解焦虑,其实很多人也都在行动,比如很多人都问过老齐该如何看书,看更多的书,这其实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一味的求多,求快,最后啥也没记住,只是你在给自己的焦虑按摩而已。越是这样,你就越没有进步,自己觉得很努力,但又没有进步,最后就会情绪更加低落,自然也就会更加焦虑。那么这个事该怎么破?

如果为了求多、求快而去应付差事的看书,没有看透,那么相当于给焦虑按摩,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更加焦虑

作者说要先卸下思想包袱,想想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只要不是临时抱佛脚,提前行动就不算晚。他之前就是把所有的焦虑全都写在了纸上。

有5种常见焦虑

1是完成焦虑,也就是时间不够用,

2是定位焦虑,就是跟人家一比觉得自己啥也不是,

3是选择焦虑,有一段时间,你可以干很多事,但又不知道从何干起,

4是环境焦虑,想做事但是受到环境限制,

5是难度焦虑,想学点东西,但是太难学不会。

所以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我们叫做急于求成,这就是人的天性
所有人都一样。只是到现代社会,节奏更快,竞争更强,没有时间给我们慢慢来了,所以焦虑感就会越来越强烈。

对应5种解决焦虑办法?

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情,

2面对现实,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

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能力所及的事情,

5直面核心,狠狠的逼自己一把。

十七、《认知觉醒》 - 图1

但作者也说,这些大道理基本就相当于废话,关键是如何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提升能力这个后面再讲,先说保持耐心,这个可以先行突破,技巧其实就在于克服人性中的四个字即时满足。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基本都有固定的套路,那就是倒霉透顶的年轻人,通过一个奇遇,然后迅速练成绝世武功,纵横天下,抱得美人归。这就切中了年轻人不愿意付出努力,就想获得巨大成功的痛点,所以这种武侠小说极其受欢迎,总能给大家在精神上带来愉悦。但其实世界的游戏规则不是这样的,人性是即时满足,但要想成功必须要做到延迟满足。

你想想,为什么你沉溺于各种娱乐信息,醉心于很多周边琐事,说白了就是这些东西,能够马上给你一种愉悦感,而勤奋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可能会好几年看不见回报。现在最火的内容,都是怎么取标题的:
【比如读完这几本书你就可以变得博学多才,21天养成一个财富习惯,每天10分钟,让你暴瘦20斤。】大家现在更愿意看公众号,甚至看抖音短视频,而不愿意去看书了,就是希望压短学习的时间。但其实这些碎片化的快餐,对你用处不大。你肯定也会觉得,我每天看了这么多文章,为啥还是没有进步。那是因为你缺乏系统的思考。而那些社会精英,成功的人,恰恰是那些能够克服天性的人。老齐经常拿自己举例,写了8年博客,一分钱都没赚过,读了10几年的书,也一度进步很缓慢。但这些我坚持下去了,在后面几年,他以几倍的速度,把回报还给了我。
投资有复利效应,个人的成长同样有复利效应,一开始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变化,但是几年之后却发现突飞猛进,已经停不下来的节奏了。我的年薪从10万提高到20万,用了6年的时间,但从20万到百万只有不到3年,自打到了百万以后,几乎每年翻一倍。所以这个世界不是线性的,如果我在前6年自暴自弃了,那么也就没有后面的突飞猛进了。你觉得现在老齐的钱很多了吗?但其实几十年后,可能会发现,几乎前面就算是没变化。比如巴菲特在40多岁的时候,也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但是他现在回头看,99%的财富,都是60岁以后赚到的。所以年轻人不要着急,重要的是要先让自己驶入快车道。

作者说,我们的工作生活会有三个区域,最核心的是舒适区,边缘上是拉伸区,最外围是困难区,
大部分人其实都停留在舒适区内,不愿意让自己走出来,然后发现焦虑了,又开始急于求成,瞬间跑道了困难区,结果严重受挫,信心被伤害。所以这显然是大错而特错了,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先到拉伸区,扩大舒适区的边缘,然后慢慢的向困难区靠近,最后把困难区也变成拉伸区。(这其实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就好比你上来就要练八块腹肌怎么可能成功呢?你得先让自己瘦下来,先坚持每天60分钟慢跑,每周至少5天科学饮食试试。关于读书这个事,老齐更是深有体会,有人说我一周要读2本书,每天读书4个小时,你这个计划3天就得破产,你先每天看30分钟-1个小时的书试试看。慢慢的再往上加时间,这就是一个逐渐拉伸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图,最外面是学习量,这是最大的区域,然后往里面是思考量,再往下是行动量,最少的是改变量。什么意思呢,就是跟之前说的,如果你想要改变一杯水的量,你得学习一桶水才行。需要大量的认知,才能形成一点点的改变。所以你现在知道,为啥没有变化了吧,说白了就是学习,思考,以及行动的量不够。大家总觉得读一本书解决一个问题,其实几乎是不可能的,读100本书差不多,能解决你一个根本的问题。

我们的成长都是曲折上升的,有上升期,有平台期,然后再突破上升,当我们清楚了人生的这些规律之后,就能够面临长期的寂寞和挫折了,比如健身为啥没改变,时间不够呗,当你以半年为时间去考虑健身问题的时候,你自然也就心态平和了。所以耐心不是一个毅力带来的效果而是长远目标带来的效果,投资理财也是一样,你想用1个月就全都搞清楚,怎么可能,真当搞金融的人,都是吃闲饭的。所以你有这个想法,就肯定会不断亏损,不断受挫。但是如果你能耐心把这个周期定格为10年,我用10年努力,搞清楚投资的问题,那么你当然就会有耐心,10年时间长吗?其实不长,你30岁开始,40岁,就已经能把投资市场当成提款机了,相当于40岁就横扫江湖了,这肯定会让无数人羡慕嫉妒。

怎么拥有耐心?首先要面对天性,放下心里包袱,坦然接纳自己,你得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平凡人,别老觉得自己很强大。什么东西都能一学就会,一开始学不会是很正常的。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告诉自己该有的享受只会更多,一个都不会少,现在苦点累点以后就好了。这个其实并非是阿Q精神,而是实打实存在的,人总要吃苦的,年轻的时候不吃苦,上岁数之后就要吃苦。

人总是要吃苦的,年青时候不吃,老了就会吃,年青时候吃了,老了就不会吃了!

当然那我们说的后娱乐也不是一点都不娱乐,可以给自己一些成就感之上的鼓励,比如把你最想干的事情,跟你的目标任务做个连接,比如想买个电视机,就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先读上他20本书。

最后是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的重要意义。啥意思,就比如冬天里去送闪送,辛苦吧,但看看孩子补习班的学费,也许你就会动力十足,这就是找到了更大的意义,就会让自己充满干劲。从这个方面来说,适当的压迫是必要的。比如你可以多想想,几年之后,万一公司黄了,你该干点什么?现在是不是已经充满动力了呢?

【3】大脑为何总是不听使唤

  1. 今天我们来谈谈潜意识,机器与人的最大区别其实就在于机器没有潜意识,人除非是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平常举手投足之间,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大脑都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暗)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明)意识负责社会系统。**

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但是反过来,潜意识却总能够轻松的左右意识的方向,所以人们总在作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拿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担忧毫无意义,但却忍不住陷入焦虑,这就是潜意识带来的副作用,模糊,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就越是混沌,谁的模糊越轻微,他就越清晰。

我们学习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这也就是洗脑的过程,当你越来越多的接触了真理,那么你的模糊也就消失的越多,比如我们经常举的例子,古代人为什么一看见月食就害怕,认为天狗吃月亮,而现代人知道这东西就是个天文现象,所以也就不再恐惧。这就是认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还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比如在投资中,我们掌握了周期规律,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布局什么行业,而如果你啥都不懂,那就跟走入迷宫一般,越是追热门,损失越大。

作者说,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更倾向于去做高耗能的事情,比如学霸的秘诀,往往就在他们的错题本上,他们愿意花时间,去解决这些错误,避免再犯,而学习一般的孩子,则不愿意去做这些工作。他们只愿意重复熟能生巧的事情。工作也是如此,总结错误这种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干。都愿意每天不动脑子的简单再重复。但这样是无法消除模糊的。

心理学家描述了人类对于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更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更简单,之前有一句话叫做,大家宁可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因为生活的苦,你躺着他就来了,而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才行,其实这句话不完全对,很多人也很辛苦,但仍然一事无成,我们把它改一改,大家宁可身体受苦,也不愿意让大脑处于高耗能状态,这就是天性。所以这是很多人的悲剧所在,肢体上的勤奋,在掩盖头脑中的懒惰。(母亲就是头脑懒惰,宁愿重复干简单的事情,也不愿意动脑学习改进)

然而回避痛苦,并不会让痛苦消失,反而会让其转入潜意识,越来越模糊,具体的事情一旦变得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来并不是很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了。举个例子,高考之前你会很紧张,甚至害怕的睡不好觉,但是一旦开始考了,你全神贯注在考卷之上,也就觉得不过如此。多年以后,在回顾高考,其实完全没有了那种恐惧。
所以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态度,要正视他,拆解和化解他,不给他进入潜意识的机会,即使他进入潜意识了,也要尽快的把他挖出来。
比如一开始老齐上台演讲,也会紧张,我就会问自己,到底怕什么?怕忘词,忘了词就看一眼稿子呗,怕说错,说错了就重新说一遍呗,怕表现不好?底下这些粉丝是来听你的策略的,没人关注你的表现。所以想清楚这些,我也就逐渐不紧张了,因为不管表现好坏,我也不会失去什么,经过反复演讲练习后,最后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即使没准备,上台我也能讲上一个小时。想到哪就说到哪。时不时还能开开玩笑,因为完全的放松下来了。

还有熟悉老齐的人,我有比较严重的肠易激综合征,经常会因为找不到厕所而焦虑,越是焦虑就越是肠胃不舒服,对于这种情况,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买个房车,然后飞机做公务舱。这样全程随时都能有厕所,反而也就不焦虑了,病情也就稳定很多。所以老齐教你个办法,把你最害怕的东西写下来,列出他的最坏影响,然后给出解决办法,尽可能缓解这个最差影响发生。熟悉这种方法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就会越来越清晰,焦虑越来越少的同时,你自己就越飞速的成长。总之那句话,与其胡思乱想,不如现在就行动。

列出焦虑、给出解决办法,开始行动,越不焦虑的人,思路越清晰,成长越是飞速!

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感性的,一种是理性的,我们一直强调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但其实感性也非常重要,感性的运转速度极快,会在很短的瞬间,就产生反馈,比如你看到一个人,就会先入为主,有个印象,这就是感性的结果。至于为什么有这个结果,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林肯曾经面试一个人,就觉得长相不喜欢,别人问他为什么以貌取人,他说年轻人的容貌是爹妈给的,但一个人40岁了,就该为自己的容貌负责。这种为人处世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他可以迅速帮助你筛选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就得找销量多,人山人海的商家进行消费,但是在投资中,第一感觉就是要远离人群。越是火爆,我们就越是会担心。(感性有时候也很重要,潜意识可能很有帮助、也可能很有害处!)

作者提到了一些读书方法,其实也是基于这种潜意识,比如读书读到一些地方,马上就会感受到启发,这就是一种感性带来的结果,会读书的人,会马上停止读书,然后去针对这个点进行反复的思考,为什么会有启发,这个启发能指导我那些做事情的方法,跟这个启发近似的知识点有哪些?这才是会学习的高手,先用感性帮自己选择,然后用理性来帮助自己提升思考。
随着你的知识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这种感性的认知越来越多。这说明你的感性在逐渐进步,已经不需要借助太多的理性,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了。那么你想想,这得有多可怕。其实就像很多人在考试中,凭感觉做选择一样,他看一眼就觉得这个是对的,你算了10分钟,还没人家看一眼准确。

所以我们总说要学会读书,学会如何学习,单纯地运用理性去读书,我们通常都会在看完一本书之后,花费大量的时间,梳理作者的框架和思路,以此来给自己宽慰,这本书我读过了,但此时你其实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过几天年之后,再问你,你依旧不会记得。会读书的人则是随时思考。这样你才能训练你的认知,练习发散思维。哪怕全书看完,你就有一个触动点,那么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巨大的进步,下面就是要尽可能的实践和改变。

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的用感知力去代替思考力,比如最简单的,你对一个事情特别感兴趣,恰巧这就是你的事业,让你废寝忘食,甚至完全不感觉到累,这时候你有很大的概率会把这件事做的很好。所以那些成功的人,从来都没有给自己什么压力,他们就是在随性而为。只是他们把随性用到了正地而已。其实我们其他书里说过的那种心流状态,也是感知力和感性的体现。此时你用感性就能够跟人家的理性对抗,你用感知力,就能对抗人家的自制力,那么岂有不胜的道理。比如有人天天就喜欢跑步健身,而我把他当成任务,那么最后结果必然是天差地别。

那么该怎么捕捉这种感知力?

1是最字法,

什么事能让你眼前一亮,你就要好好停下来想一想,千万别让这种感觉溜走。往往开窍就在这一瞬间(开窍立马开始思考)
根据老齐的经验,一个是读书,一个是找高人聊天,最容易产生这种一瞬间开窍的感觉。所以这两个事一定要常做。

2是总字法,

平时脑子里会经常跳出一些念头,挥之不去,这些通常都是我们放不下的东西,也是我们情绪波动的源头,我们有意识的去审视他,往往能挖掘出不一样的感觉。

3是无意识的第一反应,

完全不需要谁来劝导,往往第一个念头,就是潜意识的真实信息,如果不进行刻意的练习,你很容易就错过他,

4梦境,

有时候能帮你实现很多白天想不明白的东西,当然这也是一种心流,你得想的走火入魔了,梦境之中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5直觉,

比如丘吉尔有一次在防空阵地视察,助手为他打开车门,但他下意识的绕到了另一边上车,没过多久,一颗炮弹落了下来,如果他从助手那边上车,一定会被炸飞,后来丘吉尔回忆,说他当时感觉总有个声音,让他去另一边上车。于是他就照办了。

【4】如何开启我们的 元认知

元认知==反思力==察觉力+自控力
今天来看看元认知。所谓元认知,就是更高级别的认知,他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就是你可以分身出另外一个自己,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就好比说,大家都看好股市,我也看好,这时候你就要分身出去,思考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已经发生了从众的行为,受没受到别人的影响。你也可以把元认知理解成为一种反思力,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极大,元认知也可以分为6个等级,两个类别,也即是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比如普通人在遭遇批评,老师让你写检查的时候,你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主动的元认知,则是自己主动进行自我批评,作者说,只有你具备这个能力的时候,你的认知才真正开始觉醒了。

好的元认知一旦开启,变化马上就会发生,在你走神的时候,他能马上提醒你;当你偷懒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纠正你。

首先,要从过去获取,

包括学习前人的智慧,反思自身的经历,前人的智慧,其实说的就是读书,或者高人指点。纠正你一些错误的想法和认知,老齐当年学投资的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一方面自己勤奋多读书,另一方面也是老师不断的纠正一些错误习惯,比如天天盯盘,总想交易,爱一把梭这些都是那时候改正过来的。一旦你克服掉这些毛病,你会发现,投资变成了一个越来越确定的事情。当你产生自反馈之后,你身体就会产生这种本能了,当你又犯老毛病的时候,他就会纠正你。再给你举个反例,有一个朋友曾经喝酒,喝到了ICU里抢救,自此之后,他就再也没喝大过,这就叫做心有余悸,当你差点死过去之后,就会长记性,以后随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第二,自身的经历更是一种独特的财富,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反复在自己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第三,主动运用元认知,也就是主动换位思考,

想想如果你是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就是东忙一下西忙一下,不知道自己在搞什么,结果啥结果也没有。自己搞的焦头烂额,发现都不知道在干什么,老齐有的时候会处于这种状态,往往我就会马上停下来,先把要干的事情列一下,然后按照重要程度分出优先级。哪些是我必须要干的,哪些是别人可以帮助我干的,这样思路一下就清晰了。
这种警觉其实就是元认知的体现,他会让你突然警觉,觉得哪里出了问题,然后逼着自己跳出纷乱的细节,开始俯瞰全局,从而找到最佳路径。

第四,最常见的就是冥想。

说白了冥想的意义就在于让你集中注意力,把所有的杂念摒除掉,全部都聚焦在呼吸上。这些东西,光知道是没有用的,就像知道游泳是手打开,脚使劲一样,你必须要反复的练习,形成了肌肉记忆之后,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下面我们看看自控力,所有的认知,都要通过自控实现,元认知能力,就是察觉力和自控力的组合,你得先发现自己不妥,然后纠正自己的不妥,所以他有先后顺序。

举个例子,早上起来,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就去摸手机,这个动作你可能连想都没想过,但他就这么发生了,这就是潜意识主导的,而如果用元认知去纠正,我们应该先起床,穿衣服,洗漱完毕之后,再去看信息。这样会让早上更有效率,否则你躺在床上,刷手机,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

还有很多人,发奋说要读书,但几天后,就放弃了,这其实也都是跟风的结果,别人都在读书,自己不读显得不思进取,但是读书现阶段,却并不是你的强需求。并不是发自肺腑的想去读书。

人类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己主动控制的过程,随着我们不断长大,大脑前额皮质开始发育,理智脑的战斗力,慢慢增强,有人说教育的意义,就是教你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如何去看待他,当你对这件事进行反应的时候,总有自己的天性在里面,比如有人骂你,你就十分想骂回去,但是当你能有审视能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回骂毫无意义。而就是这零点零几秒的审视,就是我们人生的重要成长。

为什么现在短视频平台这么火,大家发没发现一个秘密,视频播放完之后,马上就是重播,而不是暂停,要么就是一个视频播放完成之后,就会紧接着下一条,这样让你的理智脑完全没有启动的机会。所以就会乐此不疲的深陷其中,只要你能够在一条视频刷完,停留几秒,那么理智就会启动,对于平台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的。所以他不停的用新鲜的内容去刺激你,这就是瀑布流的由来。对你的大脑进行劫持。

所以这其实也是作者教给我们的绝招: 越是遇到思维压迫,觉得毫无头绪的时候,越是要让自己暂停几秒,这对于你重新启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东西,非常关键,如果你一直不思考,很可能就是瞎忙。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元时间,说的就是在一件事,一个阶段,或者一天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这时候是最为关键的点。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丧失主动权,如果在这些关键的节点上没想清楚,就会陷入到各种混乱当中。老齐多说一句,这个提法,其实就跟工作计划,和周报总结异曲同工,就是要让我们事先有计划,事后有交代,你只要能做到这两点,就会变得十分高效。有人总觉得,我都已经忙成狗了,哪还有时间去做计划,其实就是因为你没有计划,所以才忙成狗。连老齐的徒弟们都很惊讶,我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又是写文章,写策略,还要读书,另一边,投资公司还要不断的开会,和外出参加活动,这些事让他们干其中一个,就已经忙的手忙脚乱了,其实秘诀就在于计划和效率,早上的文章,晚上睡觉前就已经构思了,读书经过长期训练,要比一般人更快速高效,跟投资公司开会的时候,晚上的策略课也基本上就写的差不多了,外出参会和谈判的路上,坐车的时候就把群里的问题都尽可能回复一下。当你把这些碎片的时间,化零为整,优化配置的时候,你就能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齐就是在这种高压的工作之下,坚持了4年时间,而且我并不觉得累还有时间去打球和散步。

我们之前讲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事为先,如果你不能分辨哪些是重要的事,那么你也就很难提高效率。老齐的经验是,每天早上起来,哪怕上厕所的时间,你好好想想,今天你要干点啥,哪个是最重要的,晚上躺在床上睡觉之前,反思一下,今天哪些事办的还不够好。一开始可能觉得比较累,但是一个月之后,养成习惯了,你将受益终身。

上面我们更多的说了认知,下面主要讲方法,来看看专注力的培养,他是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比如我们经常大脑溜号,做的是A,想的却是B,这种分心司空见惯,也是我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长都觉得是智商差距,其实归根结底是注意力的差距。上课分心,下课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弥补,越是这样就越疲劳,第二天上课就越是分心。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分心呢?1是觉得当下的事情太无聊,2是觉得当下太痛苦,反正就是对现在的东西不感兴趣,你就会分心。分心的标志就是度日如年,一旦你觉得时间过得好慢,你一定是在分心了。相反,专心的人,则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反正老齐做事的时候,经常就不知不觉超时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于自责,分心就是人的天性,没有人会在任何事情上都保持专心,现在把老齐抓去开那种打官腔的大会,我也会分心,觉得好无聊,甚至会直接睡觉。所以我们只要做到,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专注就可以了,在一些可有可有无的事情上,适当分心,也问题不大。甚至有利于劳逸结合。

我们增加专注力的练习,其实秘诀就一句话,把感受收回来,认真的体会当下的感受,比如跑步的时候,你就别胡思乱想,先想着呼吸节奏,睡觉的时候,让身体先松弛。冥想练习也是对于专注力的训练,专注力的最高境界就是收放自如,我要想专注于一个事情上的时候,便可以全神贯注。

【5】专注力的训练方法

今天我们来继续讲专注力的训练方法,作者说,进化是一把双刃剑,他给人类带来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太多的信息,从而让我们心神不宁。或者因为更多的欲望痛苦不堪。这话说得有道理,比如40年前,大家都很穷,但那时候的人似乎都很快乐。现在生活比那时候好太多了,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在回忆过去,就说明现在的幸福感不如从前。幸福等于所得比上欲望,当你的欲望无限膨胀,所得跟不上的时候,你的幸福感就会持续下降。过去幸福,是你想象不到有钱人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而现在那些短视频里,大家人均都是百万年薪起,年纪轻轻就跟你分享他创立几家上市公司的经历,这些肯定真实的不多,但是他其实加大了我们的焦虑。有人开玩笑,现在滤镜的出现,让女孩的彩礼费暴涨,本来是骗人的,结果骗着骗着,连自己都信了。所以最后大家都无法正视自己平淡的生活,越来越浮躁不安。想法也就越来越多。记得当年长辈们说,那会上班就是干活,下班就是娱乐,其他的事啥都不想,而现在你很难做到。社会越是进化,你的诱惑也就越多。原来上班是不可能出去逛街的,但现在你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淘宝。原来上班也不可能去看电视,现在有手机就可以。

集中精力是一种能力,能力弱的人,极容易分心,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学习,不能有任何的诱惑出现,否则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搅得他们心神不宁。但能力强的人,则可以熟视无睹,无论多少影响,他们总能专心致志。老齐上学的时候,班上就有一个学霸,写作业的时候,要带上随身听。一边听歌,一边做习题,居然还做的飞快。它并非是一心二用,随身听根本就对他起不到任何影响,只是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学习环境而已。这种孩子学习效率极高,经常看到他跟我们一起玩,但是第二天人家所有习题都已经做完了。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是不具备这种天生才能的,按照之前我们讲过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大部分人都必须要经过正确的,大量练习才能得到。重点要做到2个方面:
1、是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比如练习投篮,就必须用最正确的姿势,连续投中多少个。而不能是随便瞎扔一会。
2、练习时要极度专注,沉浸其中。在短时间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更加有效。
有人在健身房,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一边训练,其实效果不会很好。你不如认认真真的就做半个小时,把这半个小时的时间排满。读书也一样,认认真真的哪怕读上30分钟,也比你三心二意的读2-3个小时要强。关键他会让你快速的拥有好的习惯。

第一,要先从短暂且集中的注意力开始。

比如冥想训练,你就先做5分钟,啥都不要想。然后健身只做10分钟,读书每天先做好30分钟,当你日复一日的这么训练之后,专注度就会明显的提升。一旦觉得心烦意乱了,马上停止,总结,然后调整后,重新开始训练。务必把这个时间训练完成。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做事越来越高效,其实家长也可以考虑,督促孩子做这样的训练。吃饭就是吃饭,不要边吃边聊天,写作业就是写作业,不要玩笔和橡皮。每天放学回来,家长应该拿着今天的课程表,让孩子一节课一节课的复述一遍,在课堂上,老师都讲什么了。千万不要鼓励孩子,在数学课上写语文作业,也不要在他写作业的时候,切个水果,或者中途叫他吃饭。你这其实是在奖励他的分心。

第二,训练注意力要给与及时反馈,

人性就是这样的,对于及时反馈的东西,注意力就很容易被调动,游戏为什么那么抓人,就是因为你每打死一个怪,都会给你累加经验,当经验值达到一个水平,就会给你掉装备,涨技能,所以让你长时间专注于此,乐此不疲,那么我们的学习工作呢?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及时反馈,所以才极其容易分心。那么怎么办,我们主动创造及时反馈的环境。比如让孩子在30分钟内背诵一篇新概念英语,奖励50块钱,让他可以自由支配。老齐一个朋友就是这么干的,最后孩子为了赚零花钱,就会不断地背诵英语课文,小学没毕业,就已经有了考研英语的水平。同样你可以让他限定时间,完成功课,然后给他一个及时反馈的游戏时间。他也就不会在那里磨洋工了。当然这些方法对自己的进步也可以使用,就看你如何去设计及时反馈的奖励了。比如老齐都是在读完2个小时书后,安排1个小时的自由休息时间,比如有些人看到老齐刷抖音,都是在这些休息时间完成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奖励方法。不要让工作连着工作。否则会让思想麻木,甚至产生绝望情绪。

第三,记得始终要在拉伸区进行练习,

一味重复简单的已经掌握的事情没有意义,挑战太难得事情会让自己有挫败感,干这两个事,都不会让我们产生沉浸感,
所以必须要在拉伸区,做一些认真做,能够做好的事情。这时候才容易产生心流的状态。
因为喜欢,才会沉浸,忘记时间,不知疲倦,所以我们的专注力训练,一定要满足这些人性的条件,才能起到效果。要让自己慢慢进阶,而不要一步登天。要让自己达到一种状态,就是感觉好累,但是又成就感满满,这说明你已经在快速的成长了。

下面我们来看,如何打造学习力?学习并不是一味地努力。好的学习,是你始终要游走在舒适区的边缘,有人说,我每天跑步1小时,这主要靠意志力,但最后还是因为一些原因中断了,一旦中断就很难再继续,后来调整了策略,每次30分钟,一周不少于4次,这时候他发现,很放松,而且不用意志力了。这个原因就在于你把自己拧得太紧了。没有弹性的东西,是无法持续的。所以降低标准,创造余闲,哪怕每次30分钟,也比一次都不做的好。特别是起步阶段,一定要缓慢,让自己先产生兴趣再说。比如有些人,总让老齐推荐书单,然后兴冲冲的去书店里买书,买书其实是最容易的,你轻轻松松就能抱着几十本书回家,但是这些书,回来一看就傻眼了,完全读不下去,最后全都仍在一边,老齐经常去一些朋友家,发现他们家里也有书架,书架上的书完全都是新的,甚至连封面包装都没拆过。所以大家千万要纠正一个观念,书是要买回来看的,而不是个摆设。

如果你找不到拉伸区,那么作者给了一个思路,就是找那些会做但是特别容易错,或者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搞懂的东西,
其实这么一说,老齐觉得投资就是一个典型的拉伸区,感觉都会,但上手就错,稍微沉下心来,学点基础的东西,几年时间,就能走上正轨,起码拿到一个8-10%的年化回报并不是很难。

如果你是家长,对待孩子,作者也提供了2个经验,1是像对待考试一样,去对待家庭作业,这主要是让孩子,保持学习节奏,很多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是不是一会上厕所一会吃东西,这其实就是分心的表现,如果长此以往,其实就会让分心变成习惯,而作者认为,写作业就是要把时间规定好,像考试一样,考试前把厕所都上好了,然后一旦开始,就一气呵成,中间不做任何停顿,相当于把每次做作业的机会,都变成一次专注力的训练,2是有问题只找主观原因,也就是只说自己的错误。这就是锻炼孩子,不找任何借口。

其实大家最应该警惕的是那种大量的空闲时间,比如上大学之后,大家觉得终于有机会放松一下,学点课外的东西了,但是往往大学四年毕业,你发现自己啥也没学。当你觉得干什么都行的时候,你会发现做选择就已经耗费你大把的精力了,然后总觉得时间还很富裕,于是就沉浸于大量的消遣当中。其实现在很多人也都这样,一到过年过节,就想好好读读书,但是往往假期结束了,书也没翻上两页,甚至还没有平常工作上班的时候,效率更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做好计划。在长假开始的时候,就要用计划把他填满,而不要进行随机选择。一旦随机,就非常容易跑偏。老齐现在就不愿意给自己放假,放假之后也没事可干,相当于浪费了大把时间,除非我有特别急的事情要办,我才会稍微从日常工作中休息一下。

我也不愿给自己放假,比如现在是2021.6.19周六下午8点,我在公司看书~

【6】学习之后!你为什么总是记不住?

  1. 昨天那我们说到了目标,他能帮助我们解决行动力中最大的问题,没有目标你就没办法行动,而目标也是有层次的,有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明确了,小目标才知道朝着哪里努力。那么怎么设定大目标呢?你想想10年以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电视剧里的人物也可以,这就是你的大目标,然后把这个大目标拆成25年计划,看该需要完成什么技能,具备什么经验,然后再把5年计划,拆成每年的任务,比如今年我要读50本投资类的书,然后你就可以去找书单了,把他们分摊到每个月,甚至每一周。这样你的小目标就明确了。

拉伸区练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点,关注点越是细致,你的注意力也就越集中比如冥想为什么效果好,因为关注点就是呼吸,这个足够细致了。读书也一样,别的都不要想,你就集中想一个问题,这一章节下来,作者想要告诉我什么?当你读书的时候,眼前不再是文字,而是仿佛在跟作者聊天,那么你就真的学会读书了。学习就是这样,站在舒适区的边缘,一点一点的往外走,不要急于求成,慢慢的让时间带给你改变。

下面我们看深度学习,现如今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方式也越来越高效,但是人的大脑,跟几百年前依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大家接受信息的能力还是那么多,能够记住的东西,也没太多的变化。所以你要是接受了太多的碎片和垃圾进来,那么也就装不下有用的东西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高效且深度的学习最有用的知识呢?作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分为两大部分,上面是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和演示,留存度分别是5%,10%,20%和30%,也就是说听讲是效果最差的学习,演示稍微好接受一点,下边是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留存度分别是50%,75%和9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知识,您能够给别人讲明白了,那么你就算基本学会了。这也是老齐经常提到的费曼学习法,
大家不要学的太含蓄,有时候好为人师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对于自己理解和认知,是有帮助的(多显摆显摆!)

学习效率金字塔

image.png

所以这就是很多朋友光听老齐说书却依然啥都记不住的原因,光听的话留存度确实不高,如果听完了,你能在群里发个思维导图,并且写几句评论,跟人家讨论讨论,那么这个留存度一下就提高到了50%以上,然后在粉丝群里实践一下,就有75%了,给你的家人朋友,把这个知识点讲出去,让他们觉得你说的很对,那么你就算学到手了。所以虽然老齐给大家录了音频,是方便大家学习,但是确实不要只听音频。我是非常鼓励大家分享的,特别是分享到朋友圈和公共媒体,你要发个朋友圈,自己肯定的琢么一下措辞,这个琢么的过程,就是你加深记忆,深度思考的过程。没有这100多个字的分享,你的知识留存度,就只有10分之一。所以这种分享至关重要。现在,马上把这个学习三角,配图加文字的方式赶紧分享出去,这个知识点你也就记住了。

所以读多少书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学会东西,得到这个知识点,你一天之内把老齐讲过的所有书都听完,但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你只是播完了,对你来说,啥都没记住。
深度学习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必须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的知识,当你能够把知识解释清楚的时候,就意味着可以把他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了。同时也达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

学习就是在衣服上缝扣子

罗振宇罗胖曾经讲过,学习就是缝扣子,把新的知识,缝到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结构当中,让他们融为一体。

所以深度学习其实就3步: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2深度缝接新的知识,3输出新的成果给其他人。 十七、《认知觉醒》 - 图3 你看你属于在第几层,绝大多数人,可能连第一层都做不到,每天获取了很多信息,但其实都不太有营养,甚至完全就是错的。

有不少人跟老齐建议,说应该讲讲那种,如何阅读一本书,速读一本书的技巧,其实老齐是非常反对这种速度的,你读那么快干什么呢?说白了还是想急功近利,最后反而是浪费时间,大脑有他思考和学习的规律,你用一些技巧可以短时间内让他接纳很多东西,但是这些都没什么用,他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能形成深度学习,最终就跟没学是一样的。
所以老齐总说,读书是为了思考,思考是为了学以致用,没有思考和实践,你看再多的书,跟没看也没啥区别。

学习除了深度之外,还要有广度,也就是说你必须啥都知道一点,这样更有利于你触类旁通,甚至深入浅出。就像老齐讲的,这个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你的组合技能才是你未来吃饭的家伙,所以不要排斥任何知识,要以空杯心态学习。有很多朋友来这里读书,但越是读书越觉得自己啥都不懂了,这其实就对了,是你的格局上升了,已经可以用一个谦逊的姿态去学习了,这时候你才能吸收更多的东西,而那些最无知的人,恰恰是那些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的人,这种心态,也就意味着他任何知识都装不下了。

下面我们看关联,其实很多的创意,创新全都是关联的结果,作者举了一个千手观音舞蹈的例子,这个导演就是受到云冈石窟的启发编了这么一段舞蹈,一炮而红。

关联是高手的秘密,常常不为人知,

所以逐渐形成了一个暗箱,比如学习的过程,就是知道,关联,行动和改变三个步骤。中间这个关联,就是要把知识,跟你切身的实际情况融为一体的过程。

比如我们学到了定投,学到了资产配置,也学到了估值体系,那么你就得想想,我的投资中,哪些适合定投,哪些适合资产配置,哪些适合低估值买入。我的性格更适合做哪种方法,现在的市场环境,更适用于什么方法。这就是关联的过程。

其实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有些人善于关联,善于在生活中,日常中得到启发,而有些人则脑子里没有这根弦,比如乔布斯看到了施乐的图文系统,一下就跟自己的电脑关联上了,最早推出了图文系统的电脑,他看到MP3,联想起自己的产品,就做出了苹果播放器,ipod,很多东西其实就摆在我们面前,但是直到有人做出来为止,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组合。

绝大多数人,只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者,每天好像占据了大量的信息碎片,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使用。
老齐也深有体会,做生意的人聚会和亲戚朋友聚会完全不一样,生意伙伴们,一般只聊跟自己有关的事情,而且不管什么东西,都往自己身上扯,看自己怎么参与一下。往往这种饭局都很有意义,经常能让你开阔眼界,甚至产生很多新的想法。

而亲戚朋友聚会基本就聊那些有的没的,巴以局势,地缘政治,跟他八杆子打不到的事,他比谁还积极。喝着10块钱一瓶的二锅头,国家大事点评的头头是道,比谁知道的都多,还谁都不服。反正遇到这种局,我就礼貌不失微笑的赶紧吃两口,借故赶紧走。

再比如读书,会读书的人,在这本书里翻来覆去找那个能够跟自己关联的点,然后反复思考,而普通人读书,则是从头到尾把书读一遍,甚至附录都得看了,否则就觉得自己钱花亏了。所以我们也就这样,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读了很多跟自己压根就没什么关系的内容。

怎么才能获取关联信息的能力呢?

首先,你得手中有锤子,

什么意思,也就是你得对某件事情,发自肺腑的投入和热爱,每天都在想着他,(比如理财)然后就会自然不自然的,看到什么都跟他产生联系。举个例子,青年那女谈恋爱,看电视的时候,你就总想着,这衣服我女朋友穿上肯定好看,这就是关联能力。

其次,输入足够多,

也就是你得有积累,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那么成功的关联概率才会比较大,否则还很容易闹笑话,比如看见烧煤,你就觉得能发射火箭。那么人家肯定鼻子都笑歪了。

第三,保持好奇心,

对任何事情都要思考一下为什么,你觉得啥都正常,自然也就没有关联的可能了,比如天上掉下个苹果,你洗洗就给吃了,而人家牛顿却在思考,为啥苹果不往上飞,而是往下掉,于是他就研究出了万有引力的定律,

第四,学到一个知识点,尽量想想还能应用于哪里。

把这个当成习惯。

【7】如何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1. 今天我们来看看,认知体系该如何建立,比如之前我们讲过的**穷查理宝典,达利欧的原则**,这些都是关于认知体系的书,很多人都觉得他又臭又长,但是格局高的人,会如获至宝。从中可以读到很多的智慧,特别是可以了解这些大佬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行动准则

作者说知识和认知是有区别的,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决策的时候,他才是真正的知识,说的再简单一点,有用的知识才是知识,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其实我们学过的9成东西,可能都不能称之为知识了。
那么认知是什么?老齐的理解是他更加主观,贴近个人的实际情况。知识不一定能给我们的带来认知能力,但认知能力必然包括有效的知识,认知体系是基于个人情况而存在的,他不太容易复制,但是知识却可以传播。举个例子,巴菲特的认知体系,你很难复制,以为他经历过太多的东西了。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年代,所以即便他手把手的教给你,你也很难完全学会。包括老齐在这里带着大家读书,给大家讲投资,我有之前的经验和积累,所以我认为很稀松平常的东西,有的时候,你却很难理解。所以知识往往就这么多的,很容易就把他们学完,但是能应用多少,就看每个人的悟性了,而这个悟性,其实就是你的认知体系。同样的东西,能触动我,但不一定能触动你。

所以我们读书也好,与高人聊天也罢,就要拼命的寻找那个触动点,让你觉得眼前一亮的东西,然后马上把他写下来。一本书读完了几天之后,再来反思,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点是什么?哪怕就说几句也好,如果你不做这个回忆,那么很容易也就白干了。之前老齐举例,家长教育孩子,每天就是拿着课表,让他回忆老师课堂上都讲了啥,其实这就是把触动点一一回忆一遍,帮他加深印象。通过这种方法,帮孩子迅速建立认知体系。

有人说我做了知识框架梳理,也做了思维导图,是不是就算很好的读过一本书了,然而并不是,这些只是在自欺欺人,为了完成而完成,肯定会有利于你加深记忆,但也只限于知识部分,对你的认知不一定会有好处。

你应该读完一本书之后感觉很兴奋,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下我可算是明白了,这时候,这本书才会提高你的认知。

认知也是一种能力,同样要遵循认知圈边缘做拉伸的方法,不要去接触太过于高深的东西,比如老齐,有人说你还不赶紧跟巴菲特吃顿午饭,其实以我现在的格局和认知,离巴菲特还太远太远,即便坐在一起,也相当于处于学习困难区,对我帮助不大,我还不如请请国内的这些大佬,大家一起聊聊,可能对我的提高反而更大。

所以记住,处于认知圈边缘的知识,最容易让人感触,反过来说,我们怎么才能对大家产生帮助,也一定要说一些对方认知圈边缘的知识,比如我给大家讲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告诉你拿他的走势做比较,用眼睛看,这样大家就比较好理解,如果我要告诉你一个巨复杂的公式,你第一眼就烦了,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就学不会。其实老齐讲的很多投资知识,都是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了,圈内人还来喷我,说你这么讲根本就不严谨。我说严不严谨,看对谁。对你们做研究的,需要严谨,但对于粉丝们,让大家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就意味着收益率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我为啥要那么严谨?你那么严谨,把他们吓跑了,不学了,反而就又退回去了。所以会教的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说的就是要先了解你的认知圈,帮助你理解。而蹩脚的老师,则不管学生是谁,只顾讲他自己的东西。

总结一下,体系的本质:就是用一些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者观点,整合成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1000个读者心目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就是因为各自认知水平是不同的。
当你觉得,好像听的懂,但是又有哪不明白,看似学会了,但是还总是错,特别抓狂的时候,其实自己应该感到欣喜, 说明你正在飞速的进步。对于完全不懂的东西,你可能压根就提不起兴趣,对于已经掌握的东西,你肯定不会抓狂,所以这个中间状态是最有利于提高的,作者归纳就叫做触动学习法,就学那些认知以外,但是有离自己不是很遥远的东西。让自己的认知圈不断地扩大。这点老齐深有体会,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一个财经媒体人出身,一开始去金融公司开会,甚至完全听不懂,然后就得录音,回家慢慢反思,慢慢的发现,他们也就这几个套路,后来就感觉越来越轻松了,这就叫做肉眼可见的进步。

对于最近做私域研究,商务谈判,琢磨需求得时候,好好听录音整理他们的套路

在接触一组知识之后,你需要马上做出反应,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知识,这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然后还要在需要的时候,顺利提取知识,如果提取不出来,那就是伪触动,什么意思,比如我教给大家的周期运行规律,那么你可以想想,在2020年,油价暴跌的时候,你自己想到周期即将上升了吗?在2021年,大宗商品暴涨的时候,你想到周期即将逆转了吗?如果你想不到,甚至我都说了,你还是不相信,那么就说明这些知识,你还没有学会。遇到事件,根本就提取不出来。所以一定要记住,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改变,你知道再多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改变自己。一点点改变,也比知道很多要有用。

下面我们来看,打卡,现在上班打卡,上学打卡,健身打卡,甚至用过APP也要打卡,这其实就是一个让你每天都坚持一点的套路,让你可以日拱一卒,既能够看到努力的轨迹,又能增强行动的信心,但是打卡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你中断了,然后也就会完全放弃。作者说,根据他的观察,那些每天打卡都很起劲的人,很难长期坚持下去,他们一定会被新的打卡吸引,从而放弃掉旧的打卡活动。

打卡其实跟微信运动的道理一样,都会让动机发生改变,一开始大家走路就是为了计数,但是一旦有了排名,就会激发大家的好胜心,然后有人甚至为了排名靠前,而去刷步数,这种锦上添花的事情,都有一个热潮期,在热情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拼命支撑,但是一旦你因为事情中断之后,热情就会迅速减退。老齐举个自己的例子,当年开心网刚出来的时候,周围的朋友都在抢车位和偷菜,我也乐此不疲,每天甚至半夜起来还得把车位挪一挪,但是很快一个接着一个的游戏推出,抢车位这个游戏也就没啥人玩了,自己也发现成就感在消退,后来也就懒得碰了,不但抢车位不玩了,甚至连开心网都不上了。

另外,打卡学习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让打卡的意义超过了学习本身,学习太难,但是打卡不难,所以总觉的打卡之后,任务就完成了,老齐认识这么一个人,号称也是读书人,他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每周必须读一本书,最后他确实做到了80%,但却是每周买一本书,而不是读一本书,因为买书要比读书容易的多,他用买书来麻醉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些安慰,看着自己家里满墙的书,深感欣慰,但其实70-80%都没有读过。

所以作者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为了打卡而打卡,甚至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一定要想清楚,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要做出哪些改变,然后再去学习。我们都喜欢确定性,标记性的东西,比如去健身房的目的是锻炼,而不是到那里打个卡,让教练看见你来了。打卡心态,其实归根结底是一种假装和演戏的心态,比如有些人一到假期就发一张朋友圈,拿一本书,配一杯咖啡,然后配一段文字,享受假期的宁静。这种其实想想就好笑,真想学习的人,绝不会到处嘚瑟,你越炫耀什么,其实就越是缺什么,但凡那些发图书封面的,基本上书都没怎么看过,真正读书人,发的都是读书内容的感悟。所以老齐也反复强调一句话,不要再假装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的。书你没读过,就是没读过。拍再多的照片也没用。另外,有的书你看过,并不代表读过,半年以后,你还能在写作或者实践中引用某本书里的内容,这才算你真正读过了这本书。

【8】如何让每天的学习打卡?形成有效激励

  1. 昨天我们说到了打卡形式大于内容,但作者其实并不反对打卡,他觉得打卡甚至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帮助我们形成习惯,只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稍微改变以下形式,用记录代替打卡,每次学习后做行动记录,而不做打卡展示。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方便自己复盘。老齐举个例子,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日记,他就是打卡的变种,不是每天去画个√了,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写出今天自己都有哪些长进。把自己做对的事情,记录下来,读书感悟记录下来,还有那些不足也写下来。这些东西可以很短,100个字都没问题,但是必须要坚持每天写,偶尔一天错过了,日后补上就行,这就能规避掉打卡的弱点,只保留优点,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处于飞速的进步当中。最后再强调以下,一定要从现在就开始改变,哪怕你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读一页书,只写50个字,都是可以的,一定要先培养自己好的习惯。

下面我们看,保持学习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反馈,很多东西你学不会,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反馈,然后就会感觉非常无聊,最终放弃。比如一个学生向作者咨询,说每天从早学到晚,一周学6天,但最后收获的却是无力和疲惫,这个事估计是很多读者心中的痛,老齐也非常能够体会,因为我也是从这个时期过来的,学了很久,好像没有用武之地,当年在电视台,还有同事告诉我,你干那么多都没用,咱们最后还是拼关系,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因为当时让我深深的陷入到了迷茫之中。但是后来,显然不攻自破了,努力是有用的,只是效果并非线性的,而是会攒一批,一块补偿给你。相信努力的我,已经成了现在这个样,不相信努力的同事,还在电视台的基层,等着拼关系。

不过,老齐是幸运的,绝大多数人恐怕就没有这个幸运了,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你的努力就很容易放弃。本能脑和情绪脑,他的运行机理就是不断地要反馈,没有反馈的东西,就会很快失去动力。

那么怎么才能产生反馈呢?

1教是最好的学,2用是最好的学,3输出是为了倒逼输入,4请用作品说话,也就是说,你如果能够把学来的知识教给别人,那么这就会对你形成反馈,顿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的形象高大了,然后就会爱上学习。为了向外输出,你就得不停的输入,比如老齐自己每天写文章,为啥?就是为了逼着自己多看东西,如果不是每天写,我也就不会每天学了,写出去,有流量,有人跟我互动,这就是我每天坚持写作的动力所在。也是每天必须保持学习的动力所在。我们在知识星球已经做了4年,你想想这得是一个多么强大的输出工作。为了这个输出,我得准备十倍甚至更多的输入内容才行。

另外,痛苦也是一种反馈,很多人都担心,我给别人讲,如果讲不好怎么办?被嘲笑怎么办,总害怕自信心受到打击,
首先,你只要分享,肯定不会胡说八道,一定是自己深思熟虑之后,有这个顾虑,刚好可以督促你学习,
其次,分享要有策略,可以分享给那些最善于鼓励你的人,而不是分享给杠精,
在学习的过程中,离杠精远点,越远越好。比如我们的老粉丝,就可以去小白集训营里分享一些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加深印象的机会。
最后,冷静客观地的对待打击,打击在所难免,没有人是完美的,巴菲特还总被人骂呢,别说是你了。怎么想就怎么说在,怎么认为就怎么讲,错了就承认,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可以了,人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除了主动学习,还有被动学习,比如那些正在上学的学生,他们就是被动的在接受知识,很多孩子都有感觉,打开书全会,合上书全废,那么怎么给自己反馈,其实测试是比较好的办法,比如那些错题本,就是一个反馈,把那些错题摘抄下来,时不时的再做一遍,每次都能比之前少错一点,这就是反馈了。如果孩子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家长其实可以帮助他建立错题本,每次考试的错题都摘抄下来,时不时的让他重新做一遍,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等等。有助于孩子快速提高,学习更加有的放矢。所以不要老羡慕别人家有个学霸的孩子,你可以先学会当一个学霸的家长。

作者说,从现在开始,请不要再默默无闻的独自耕耘了,不产出,不应用,不得到反馈,就算学一辈子,你也不可能会得到成长和机遇,
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再反馈,怎么才能反馈,只有你产出才会反馈。所以赶紧想想,用你学到的知识,能去干点什么,否则你学这些东西意义并不太大,也不可能学的好。老齐一开始做读书圈和粉丝群的目的,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边读书,赶紧拿到那边去应用,这样才能形成反馈,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效果。但有些朋友偏偏只喜欢读书,另一些朋友却只喜欢实践,但这其实都是很低效的方式。

知行合一、读书、实践同步进行有必要给自己开一个星球

下面我们来说休息,劳逸结合才能干的长远,作者提出了一个很诡异的理论,你没有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我们平常总是给自己打气,甚至要求头悬梁锥刺股,争取不浪费一点时间,哪怕筋疲力尽也要再拼一下,但很多情况下,这种疲劳战术,并未带来很好的结果。不但成绩提升缓慢,就连自信心也被磨灭掉了,这么努力还不行,那么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了。如果你有心的观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其实他们并不是最忙碌的,甚至远没有手底下的员工忙碌,他们总是劳逸结合,甚至你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总是在跟人谈事情,还有机会跑到阿尔卑斯山滑雪,夏威夷去度假,但生意却越做越大。

之所以要适度休息,就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力逐渐下降,我们做事情也就从高效变为低效,甚至完全失控,这其实就违背了刻意练习的要素,极度专注,也就是说,在我们精力达不到的时候,其实你再做更多的练习也是无效的。反而让自己很痛苦,越痛苦你越坚持,最后就会更痛苦。比如考试之前,有学生说我不睡觉了,每天刷20张卷子,但是你试试看,做到最后肯定是越错越多。老齐也用过很多员工,喜欢熬夜加班的人,则往往是错误最多的。

另外,让自己精力耗尽,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一旦放松下来,你就完全不想再次投入了,更容易沉溺于舒适的娱乐活动当中,比如想想自己高考之后,这一放松,你就再也紧不起来了,上大学就开始越来越颓废。原来老齐认识一个学霸,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回家就学习,一直学到深夜,而他不是,他回家先睡觉,睡一个小时候,起来再学习,竟然效率极高,所以我们总讲,磨刀不误砍柴工,让自己恢复精力,更有利于我们的专注力培养。

我们现在可以大致理解作者的意思,那就是对于学习工作这个事,专注是最重要的,而不仅仅是时间的堆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然后不停的反复。之前我们说了,在拉伸区,也就是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东西,是最容易让人进入专注状态的,但很多人也提出来,说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刚刚好的事情,难道还要挑三拣四不成,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主要是你得学会分解目标,有时候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之后,他就可以够得着了。比如一年读50本书很难吗?反正9成9的人都做不到,但是你把它分解到365天,其实每天也就读40页书就够了。如果2个小时的话,每小时读20页,这并没什么太多的难度。这就把一个困难的任务,变成了拉伸区的任务。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番茄工作法,核心就是专注的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这就相当于一个高强度间接性训练。


【9】提高专注力的秘诀!

昨天说到了番茄工作法,极度专注的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老齐平常也有一个专注于读书的办法,那就是泡脚,把脚限制住了,那么这30多分钟,你也就不能到处走动了,干什么也都不方便了,于是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所以一旦当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了,我就打热水泡下脚,然后专注力就回来了。

作者说,专注的时间因人而异,一开始如果你没办法专注那么久,你试试15分钟,如果你完全沉浸其中,可能2个小时都不够用的。所以不用太过于教条。

下面我们看行动力,别人总是夸奖作者的行动力强,又是锻炼,又是写作,但其实他说自己自制力一点都不强,他也曾经天天玩游戏,成宿刷手机,每天醒来也是第一件事找手机,但终于有一天,他开始极度自责,奋力自救,但是惰性实在太强,最终都是无功而返,此时他才发现,跟天性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他说起床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

这是一天的开始,如果你去找手机,那么就会让注意力处于分散的状态,那么一天的工作都会感到十分困难和枯燥,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进入另外一种状态,起床之后可以避开轻松和娱乐的吸引,先去读书和锻炼,让精力形成聚合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再进入工作就高效的多。

这其实还是那个理论,要事第一,把最容易集中精力的时间,都用于启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之上。熟悉老齐的人都知道,我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每天看财经的文章,此时思路最为清晰,逻辑最为缜密,有利于我思考的更加全面。然后写完这个文案,我再去吃早饭,开会,进入一天的工作。其实跟作者说的这个,基本吻合。而早上起来写文章这个事,我已经坚持了得有10几年的时间。
而找选题,构思文章,我基本放在睡觉之前,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带着一个选题进入睡梦的时候,经常在梦里还会工作,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灵感。这就节约了大把的时间。

缺乏清晰力

很多人缺乏行动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清晰力,不是不想行动,而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清晰力就是让你把目标细化,细化到具体的事物上。比如我要努力学习了,那么怎么学习,要读书,那你怎么读书,读哪些书,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读书,先把这些细化出来,你自然就知道从哪里行动。否则天天喊口号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有的公司一样,天天喊口号,说要以客户为中心,但是他们公司连一部客服电话都没有。这不是很搞笑吗,那么员工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的行动。

作者教给大家,建立日程规划卡,分别写上,待办事项,计划完成,实际完成,备注,每天只需要用很少的时间,随手画两下,把表格填写完整,你就会非常清晰,现在就该去干点什么了。

作者特别强调了一下,写下来,写下来,请你务必下下来,写与不写完全是不同的结果。你连写下来都不愿意,也就更不可能有什么行动力了。
老齐之前在影响力这本书里也给大家讲过,必须要从小事来给自己做确认,比如一个顾客愿意帮助你拿一下杯子,最后成交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从小的地方给出反馈,就会影响人的行为,我们激励自己也是如此,你必须从小的地方影响自己,让自己完成冷启动。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事不愿意做,大事你就更不愿意做了。现在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往往都是这样,对小事都不愿意干,天天等着干大事。

我们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要让自己严格的执行,而是要让自己心中有数,所以不要把规划做的太满,要留有余量,而且一开始也不要难度太大,更不要安排太满,我们要慢慢的养成习惯。比如你就每天读书30分钟,这个很容易坚持,即便你再困再累,30分钟应该能够忍耐的,但是如果你上来就要求自己每天读书2小时,那很容易你就放弃了。老齐见过最搞笑的,要求自己每天读书4小时,我直接跟他说,你这个计划活不过一周。

当然,行动力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你得发自肺腑的热爱才行,一旦有了热爱,你就会迫不及待,比如现在有多少人,能以追剧的心态去看书,能以打游戏的心态,去工作的?如果你有这种心态,那么压根就不用考虑行动力的问题,必然是有点时间,就会主动开一局。那些各行各业中的成功者,绝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强的自控力,而是比你更热爱这个事。举个例子,很多人打牌能打一天一宿,但是老齐却度日如年,我根本就坐不住。但拿着一本书,我可以看上半天不动地方。在很多人眼里,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有人不爱打牌,爱看书,事实上他就是这样。老齐就是这么古怪,甚至完全不爱旅游。有的是人请我免费旅游,好吃好住好招待,但我依然都是拒绝的,没啥原因,就是单纯的不想去。

作者说,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这其实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一种态度,叫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要太计较得失,先把事情做好,好的结果自然会来。作者当时也是抱着这种态度,先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管他有没有人看,管他能不能赚钱,就是傻傻的写下来,起码对自己是一个反思和提升。他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此之前,他总喜欢耍一些小聪明,总是希望先看到结果再行动。反而浪费了很长时间。有些事情,你越是希望看清楚,往往就会倾向于站在原地,然后你就啥也看不清楚,但是你日拱一卒先把他做起来,这样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对于结果看的也就越来越清晰。所以太在乎得失和迎头小利的人
老齐十分不喜欢。比如在我们的粉丝群里,很多朋友都为我们无偿付出,整理内容,这些老齐都看在眼里,老齐招人的时候,也会率先考虑这些朋友,愿意给他们一些机会。我们现在招来的,和以后还要招的人,估计8成以上都会来自于这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老齐必须用实际行动,给大家反馈,告诉大家你们的努力我都看得到,也鼓励大家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价值观。但是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稍微干了一点事,就来找老齐要报酬,甚至还跟我谈公平不公平,为啥招A不招B,其实本意就是要给自己争取利益,这就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这种人,首先人品就有问题,俗话叫做无利不起早,无论你能力再强,老齐也是不会用的。对于团队有害无益。

互联网思维有句话叫做先开枪再瞄准,这不是不要计划,而是告诉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去调整计划。特别是你在看不清方向的时候,那就先以最小的成本先把他做起来再说。当你靠近目标之后,目标也就越来越清晰了,那么有人问了,错了怎么办,至少你知道了,这个方向不行,那就赶紧掉头再重新开始。排除掉一个错误答案,本身也是一种向目标的靠近,所以只要行动起来,善于总结,就不会有原则上的错误。反而啥都不做,一直等待,才是根本性的错误。

作者说,等待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悖论循环,越是想要,就越是求多求快,然后你就无法深入,最后做不成事,所得很少,越是缺什么你就越想要什么,如此循环往复。一次次的失败。
现实中,大部分失败的者都走入了这个怪圈。一心想发财,却完全没有实际行动,然后天天买彩票,从各种小道消息哪里打听发财的项目,最后被人家割韭菜,越来越穷,越来越失败。不如踏踏实实跟着老齐多读点书,从小白集训营到读书圈,再到粉丝群,慢慢的成长,其实有个3-5年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但很多人都觉得3-5年太久,只争朝夕,其实他瞎折腾的时间,几个3-5年都不止。所以不要老被一些人一夜成名的故事给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永远记住真心英雄里这句歌词。老齐上学的时候,就在唱这首歌了,直到现在才完全理解。没有积累,拿什么成功。

在我们的认知中,通常都有一个临界点,如果无法突破这个临界点的话,那么你的认知能力,会始终保持在一个低层次的水平,无法认识新的世界,那么这个临界点在哪?该怎么做才能突破这个临界点呢,我们明天接着讲。

【10】如何突破自己认知的瓶颈?

  1. 我们通常都会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仍然看不到结果,体验不到好处,让自己很迷茫,这时候通常你都被自己的认知临界点给限制住了,作者举了一个广告圈的例子,广告投放不足的时候,不会产生多少效果,要让受众对广告做出回应,就必须加大投放,让广告投放量超过临界点。作者说,他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如果想养成一个好习惯,通常不会像书上说的,什么21天,而是要让自己至少持续半年。比如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确实很痛苦,但是坚持过了这段时间,就会看到身体带来的不可思议的体验,那么结论来了,往往最难以坚持的时候就是你的临界点,这时候千万不能放弃。

比如读书,你可能坚持2-3年都没有什么收获,那么你的临界点就在这里了,此时反而不应该放弃,甚至应该加大阅读量,加大反馈力和行动力,有助于你快速的突破这个临界点。每个人都是这样成长的,通常有益的事情,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产生好的结果。比如老齐写文章,写了8年一分钱都没有,读书栏目,一开始也是放在公众号上免费给大家看的。一年以后才接点广告平衡收支。后来微信打击广告,这才让我们痛定思痛,转移到了知识星球的付费平台。没想到用户没减少反而更多了。所以如果确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务必要坚持下来,不断的进行微调就可以了。很快你就会突破天花板的限制。如果总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一看不赚钱,没有回报就不干了,那么你也很难做成什么事情。

最后作者还是强调知行合一,必须要动起来,持续行动,才有机会改变,光知道其实没有任何作用。大家都知道,技能学习,需要不断的练习,比如看人家投篮很准,你其实也知道,自己一上手肯定废,但是往往到认知学习的时候,大家就忽视练习和行动这个事实,比如股票投资,告诉你做配置,你觉得这事太简单了,按照比例买进去,持有不动就行了,这还用练习吗?但这其实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知道怎么做,跟你真正做到,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比技能练习,差距还大。需要你反复经过市场的震荡洗脑才能增强认知。否则风险一来,你就啥也顾不上了。现在你觉得会了,只不过是产生了一种认知错觉。就比如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反复强调专注力,有多少人,在5分钟之前,还在看手机的请举手。

大脑的工作原理,就是趋利避害,选择最简单的,有短的反馈回路,他就不会选择长的,那些短期能令你高兴的事,一定极具吸引力。所以你不做练习,不可能规避这些人性中的弱点。

刚开始做不好很正常,如果上来你就能做的游刃有余,反而很奇怪。每个人都是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的成长过程,这就是我们进步的逻辑,所以不要总想太多,担心做不好,然后就不做了。这其实才是最大的失败。最要命的是,很多人在自己心里就自我设限了,认为我是农村出来的,或者来自于小城市,学历又不高,也没人脉,肯定不行的,真正让你不行的,其实是这个想法。这个社会现在已经足够开放了,干什么都可以有逆袭的机会,前两天看薇娅已经90亿身价了,跟老干妈持平。而五年前他还一无所有,生意失败。

道理都懂,甚至说的都是头头是道,但是真正实践的却永远是极少数,所以成功的道路看似艰难,但其实并不拥挤,拥挤的反而是那些热门和充满爆富幻想的领域,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但是他们永远想不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放弃那些无效学习,让自己慢慢改变起来。懂一百个道理,不如做到一个,所以赶紧想想,跟老齐这里学了这么多,你真正做到了几点?

下面我们看情绪力,之前我们讲过情商这本书,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另外一本书稀缺里面,我们也讲过,越是在这种迫于生计的状态下,人就越是会目光短浅,然后无论是行动力,和自控力,反应速度都会变得比较差。所以我们必须始终让自己远离这种压力状态,也就是说,你一定不能去临时抱佛脚,比如20-30岁,你就得为中年危机而早作准备,主动的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而不是说,下岗了之后,再去想办法,那时候你往往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短缺压力消耗着我们巨大的心智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越穷的家庭,越容易对孩子发火,越容易在外面打架。因为生活的压力已经让他们的头脑不工作了。不是有钱人天生涵养高,而是他们没有生活压力,所以能够思考的更全面一点。

压迫我们的还有可能是紧急状态,比如街边总有大喇叭喊,拆迁大酬宾,最后一天,这时候你就很有动力过去看看,开发商也会在开盘的时候,叫来更多的托,然后告诉你成交了一套,又成交了一套,这时候你就觉得时间紧迫,然后稀里糊涂的就做了决定。而出了这个门,你可能就开始后悔。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什么生存上的压力,但是焦虑却越来越大,社会内卷化已经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贫富分化拉大,越来越少的人,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所以大家不停的内卷,就是想拼命的跑到财富的另一端去,但其实结果是,这边卷的越厉害,贫富分化就会越严重。举个例子,原来招人,5000一个月,但是现在有人说4000我就干,旁边喊3000就干,那么最后结果就是老板剩下了更多的钱。而大家为这一个3000元的岗位打破了头。为啥这么卷,主要是因为现在很多中年人找不到工作了,他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给点钱就得干。甚至有些研究生都已经去送外卖了,让原来这个月入过万的行业,现在降到了6-8千。

这种内卷化的社会形态,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焦虑,这样反而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好,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乱撞,但是又不能够坚持,总是三天热乎气。作者给出了5计良药:

面对焦虑,应对5大绝招

1、是保持环境的警觉,理智进行选择,就像上面说的,很多人容易受到环境的压迫,那么你知道这个弱点,就要全力克服,比如让自己冷静一天,再做出决策。越是有人压迫你,你就越不要表态。

2、对目标保持警觉,少就是多,其实还是讲要事第一,你不可能啥都做的好,那就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把事情分出优先级来。

3、保持欲望警觉,审视决策,大家本能的就会陷入娱乐状态当中,对于诱惑很少有抵抗力,这时候你可以自己提醒一下,也可以干脆找个人监督你。当你脑袋里一团乱麻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过纸笔,把他们都写下来。作者说真正的高手并不是一心多用,同时做很多事的人,恰恰相反,而是那些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4、保持情绪的警觉,谨慎决策,在大悲大喜的时候,是我们判断力最弱的时刻,这时候尽量不要做决定。老齐提醒一点,特别是投资当中,宜慢不宜快,很多时候,我们多等一天,也不要慌乱操作。

5、保持余闲的警觉,自我设定,要给自己留下休息的时间,但不宜过多,富足始于余闲,让你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但是余闲太多反而又开始陷入不知道干什么的状态。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很多的坏情绪,比如别人骂你了,与他人争吵,或者做事不如意等等,这都是因为我们的视角太过于单一,缺乏理解力造成的,我们最容易使用的视角,就是从自我出发,固执,急躁,且容易钻牛角尖,我们称之为杠精,他的视角之内,就是别人都不行,就他最牛逼,所以你发现他永远有的杠。
但有时候,我们站在别人的视角上,情况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比如在粉丝群里,很多人都觉得问题很无聊,反反复复都是那些低级问题,看的烦都烦死了,你看都烦死了,那我天天要回答那么多,你说我会不会比你更烦呢,要站在个人视角上,我烦躁的都可以骂街了,但是要是换位思考,站在用户的角度,他的这个问题,确实代表了他最高的认知,以及他们家的财产安全,他也很不好意思,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既然对方这么相信我,那我应该感到宽慰才是,反正老齐每次都是这么想,心态就会平和了很多。

昨天我们说到了,总有一个更好的视角,比如那个经典的半杯水案例,有人哀叹只剩下半杯水了,也有人惊喜竟然还有半杯水,同样是挫折,有人在悲伤中无法自拔,但有人确实觉得,这是上天的恩赐,能让自己快速的成长。同样是工作,有人就觉得给别人干活,没必要卖力气,但有人却认为这是自己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所以你对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会完全不同。

我们的消极情绪,其实完全都来自于自己,而并非是事物本身,你才是让自己消极的原因,如果你不想消极,那么任何东西都不能打击到你。我们的心烦意乱,基本都是陷入了单一视角的麻烦,

我自己情绪经常失控,消极对待,抱怨!这些问题都是我的缺点!

如何应对消极情绪?

首先经常移动位置,来用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这个也叫作同理心,你得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其次还要善于学习,有的时候要学会爬坡,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比如我们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但是如果要放到更长久的时间范围,很可能双方说的是一回事。

第三就是要开放,客观和公正,很多人情绪不好,就是经常把假设当成事实,比如有些女孩总是神经兮兮,觉得对方有外遇。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保持客观条件下的沟通,只讲事实,不加情绪,大家可以看看关键对话这本书,
第四就是寻求帮助,比如飞行员遇到危险,不是先处理问题,而是先向塔台报告。一开始作者并不理解,但后来知道了,遭遇巨大的危险,飞行员虽然久经训练但是也难免,心智会被危险所影响,容易出现情绪的问题,导致操作失当,这时候塔台可以对他提供帮助。

第五,多运动,运动可以缓解心情,让我们释放压力,爱运动的人通常比较开朗。
第六,经常反思,特别是在自己郁闷的时候,不妨把整件事复盘一下,然后只提自己的问题。往往就能跳出思维的局限。找到更多的视角。当然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你得有足够多的改变意愿的情况下进行。如果自己不想改变,别人即使伸出手去拉你,也是没用的。

【11】通过游戏心态!来给自己打气!

下面我们讲游戏心态,作者说上学的时候,他就是个跑步困难户,跑前很紧张,跑时很痛苦,跑后很无奈,后来他改变了心态,自己跟自己玩一个游戏,别总想着1500米这么长的距离,在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目光只盯住前面的10米,让自己加油,再跑10米,然后达到后,再激励自己10米,经过几次重复之后,他发现自己竟然还能坚持,也不再那么绝望了。以后他都用这个方法跑步,自己跟自己来做一场追逐游戏。

后来作者才明白,这并不是什么自欺欺人的土办法,
而是一套积极心理学:需求分为三种,关系需求,能力需求,自主需求,

什么是幸福?做你愿意做的事情,而这件事刚好别人也需要。那么你就会特别幸福了。

想要幸福生活的三个要素

1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认可,

2有独特的技能本领,为他人带来价值,

3自主选择的权力,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大家可以好好琢磨一下,其实挺有意思,幸福绝不是有钱这么简单,其实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做你愿意做的事情,而这件事刚好别人也需要。那么你就会特别幸福了。

自主需求这一块,是自我决定理论的关键和核心,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主动选择,和掌控所做的事情,就会产生内在动力,获取幸福,
比如1500米考试,每个人都是被逼无奈,肯定是非常痛苦,但如果你把它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增加自己在这个游戏中的掌控力,心态就会由负转正,变得积极乐观。其实也就没那么累了,有人不信,其实你想想场边的啦啦队就知道了,老齐上学的时候,1500米跑步,每个人都会觉得压力很大,我们班主任,竟然想到一个馊主意,男生跑的时候,全体女生在旁边观摩加油并且送水,这一下全班男生的成绩大幅提升。因为在男生心理,则已经不是一次考试了,而变成了一次展示自己男人魅力的机会。

公司里也一样,程序员疲惫工作的时候,你招几个漂亮的前台,行政,立马就斗志昂扬,原来我们老板有个绝招,公司出钱,让这些漂亮的妹子,就住在公司边上,没事就让他们多在公司出现,弄得大家总想去公司加班。这就是情绪改变之后,给身体机能带来的变化。

类似的事情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我不是在写作业,我只是在练字,我不是在洗衣服,我只是在锻炼手部力量,我不是在加班,我是在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蓄经验。我并不是再给老板打工,我是在带薪进修。你的心态不同,做事的角度也就会发生改变。所以当你忍耐力达到极限的时候,不妨用这种游戏心态调整自己,我不是在干什么,我是再干另一件事情。

一定要树立自己一个心态,为自己而做,为了玩而做,比如作者的孩子就不喜欢练字,那么就跟他讲,你不是喜欢画画吗?写字和画画,都是在纸上操作,你把写字当成画画就可以了。于是女儿就开开心心的,把一本字帖都画完了。

如果觉得一个事情,过于枯燥乏味,那么我们就不妨把他拆分开,把一个复杂枯燥的大事情,拆成有意思的小事情,比如你要写本书,看起来好复杂,但是你先把结构定下来,把那些最感兴趣的章节可以先写,写着写着,一本书就基本上写出一个框架了。然后再把剩下的东西补齐就可以了。所以成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可以慢慢来做,先把最有意思的事情完成。比如投资,大家都觉得很复杂,但是老齐就是从其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开始的,这就是一级市场,各种各样的生意形态,天天都是一些新奇特的玩意,然后你就要判断这些生意,到底有没有市场,其实每天就跟进了奇幻城堡一样,很有意思。后来做二级市场的财富管理,也感受到了这种快乐,就跟策略类游戏,像三国志一样,我们资产管理人,就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你的对手是狡猾的千军万马,我需要跟他斗智斗勇,预判他的预判,当他犯错的时候,我要主动出击,一举歼灭,获得做多的战利品,而我没有把握的时候,则要立足防守看他抓耳挠腮的表演,让市场对你无从下嘴,以司马懿气死诸葛亮的决心,避而不战。所以大家好好去体会吧。其实很多事,你之所以感觉无聊,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入门。

【12】掌握人生五件套,彻底改变一生?

人生五件套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生的五件套,作者叫做,早冥读写跑,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

一、早起

早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坚持早起,可以为我们创造大量的可支配时间,让我们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原来也是熬夜的,那时候精神状态很差,经常迷迷糊糊。后来通过阅读,知道很多名人都是有早起的习惯,还有一个理论,说的是早上4点起床,把全天分为3个时段, 4点到12点,完成过去的工作,12点到晚上8点,铺垫未来的工作,8点到次日4点是用来休息,这么做的好处是,相当于你比别人多了一倍的工作时间,一天可以当成2天来用。一般人都是早10点到晚上6点,每天有效工作时间8小时,其他时间都是休息了。所以4点起床,显然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但老齐觉得这个有点极端,很多人估计是做不到的,我们先争取6点起床,其实就能干很多事情了。

另外,一定要做到自然醒,不能用闹钟,闹钟把我们叫醒之后,其实我们还在睡眠当中,所以是一种摧残,即使你起来效率也会非常低。所以自然醒是最好的早起状态,这个事老齐其实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无论工作到多晚,我保证在第二天6点半就起来了,7点准时开始投入工作,因为这时候,是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一般4个小时之后,精力就会跌到谷底,所以中午午休个半小时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可能比老齐还要早一点,说他每天5点左右起床,这样他就多出了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先利用10分钟,罗列全天的工作计划,然后去跑步,让大脑完全清醒,再来个热水澡,激活全身的细胞。接着就是做反思,读书写作,或者做一些困难的工作,早上这个时间段,非常适合做攻坚。那么明天我们继续来讲,如何养成早起的习惯,让你的人生,可以拥有更充裕的时间。

昨天说到了,早起,如何养成早起的习惯呢,这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生理是有周期的,你习惯了晚起,那他就会一直晚起,你一旦把周期调整过来,其实也并不会特别痛苦,比如老齐,大家都觉得我每天都那么早起,休息日也一样,其实我是到点就醒,然后就睡不着了。一点也不痛苦。

训练自己早起也可以循序渐进,然后给起床之后,找点舒服的事情来做,比如泡澡,健身,或者是享受一顿美味的早饭。老齐原来最早开始早起的时候,就是到公司食堂去吃早饭,什么好吃的都有,跟酒店自助餐一样,所以早起的动力就很强。我一个朋友,他早起之后去打篮球,每天不到6点就出门了,天一亮他准能到球场。所以找点自己特别爱干的事情,放在早起之后,这会让你更容易接受这个习惯。

然后就是要安排午休,因为你早起了,一天的时间拉长了,到达中午的时候,精力衰减会十分明显,所以半个小时的午休,可以帮你迅速恢复精力,如果中午不休息,下午的状况通常都会比较糟糕。

一开始可以安排一些轻微的叫醒服务,尽量别使用闹钟,比如你可以设定,屋里自然想起音乐啥的,其实用不了一周时间,你的生物钟就能调整过来了。

二、冥想

下面我们来看冥想训练,世界上很多名人,都在运用这一工具,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是训练专注力最好的方式。作者说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头脑中有7个小球,但是他并不会同时工作,在你不能集中精力的时候,只有3-4个小球在工作,而冥想所训练的专注力,可以让他们集体进入工作状态。你能够多开发出一个小球的脑力,就能够多一点竞争力。

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之后,每个人的大脑其实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科学已经证实,通过冥想练习,人的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在物理上,我们已经变得更加聪明。
所以冥想,这个最简单的活动,就是盘腿打坐,闭目养神,只专注自己的呼吸,持续15分钟以上,你就会感受完全的不同,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为一套健脑操。就跟锻炼我们手臂肌肉一样,是在锻炼大脑的肌肉。

我们平常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其实都在头脑中的很多角落,没什么用,但却占据带宽,让我们总是不能集中精力,甚至到最后就是心浮气躁,无心做事,那些觉得非常焦虑,但又不知道从哪下手的朋友,其实你们已经进入了这个状态,精力不能集中,就会让自己干什么都特别低效,看起来很努力,也确实认真学了半天,但是却一事无成,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妨先从专注力练起,先让自己集中精力再说(清理大脑皮层垃圾)

三、阅读

下面我们讲最关键的自我成长因素,这就是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当我们厌恶现状,期待变好的时候,第一个决定通常就是读书,
很多智者,大佬也都会告诉你,读书是一个最有效的成功捷径。甚至没有之一。很多人其实也相信这一点,一旦他们要决定读书,往往就会去索要书单,然后不停的买书,但是等他们翻开书本的时候,就会索然无趣,看不了几天,就已经看不下去了。其实老齐的读书圈,最初的本意,也就是给枯燥的读书,加点乐趣,让大家先通过听书的方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着你的兴趣,再去读书。

还有一群人,其实会稍微好一些,他们能够坚持阅读,但是读书很快,一年有100多本,但这其中有用的书不多,甚至乱七八糟的书不少。读完这些书之后,脑子里就更乱了。甚至会更加焦虑。这就是读书陷阱,让他们进入了假阅读的状态。

那么怎么改变这一现状呢?之前凯文凯利说过:如何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就是要尽快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只需要3年时间,你就可以成为行业的顶尖高手了,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有这种高级成长的机会,那么怎么办,阅读,书籍是传承思想最好的媒介,顶级的思想,都能在书里找到。而且都是这些行业顶尖高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沉淀下来的智慧。甚至是他一生所学的总结。你只需要几十块钱就可以轻松获得这一本武林秘籍。所以其实我们应该转变一个心态,你每读一本书,都是在跟这个行业的顶级高手,做一对一的访谈。你的眼前,要呈现出画面感,要有这个场景意识,而不只是白底黑字这么枯燥。

这就是我们把读书这个事给升华了,所以读书最重要的不是你看了多少文字,而是如何从这些文字中,总结出智慧,并且应用于自己的身上。之前我们讲了,大脑的思考相当消耗能量,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天性就是懒,会天生抵触思考。比如老齐看到很多人读书,都是大声朗读,或者拿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来,为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看不下去,所以才去读,但是一旦你去读出声音,你的大脑带宽就又被占据了,想去思考就更不容易了,一边读出声,一遍思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是一直这么读完一本书,那么也就意味着啥也没记住。

说白了,其实读出声虽然费嗓子,但是却省脑子,大家宁可读出声,也懒得去思考,这还是惰性而已,那么我们怎么办,必须要放慢速度,哪怕一页书一页书的看,看完一定要想一个问题,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你如果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作者要表达的意图,那么这个就算是没白看。

作者说,读书是个技术活,如果技术不好,就会陷入低效状态:
首先必须要先学会选书,向别人要书单无可厚非,但是也应该先问自己,什么问题是自己目前,迫切要解决的,毕竟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水平层次也不同。有些书,别人觉得很好,但是你自己却看起来索然无味,那么这本书对你就没什么用,比如大家都觉得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大名鼎鼎,但是你翻一下就知道了,一般人根本看不下去,老齐现在看这类书,也会很费劲,确实太无聊了。说白了就是还没到那个层次。所以必须要选择对自己合适的书,而不要人云亦云。另外,老齐多说一句,就是你得看点有用的,正确的书,有些书读了反而大大有害,比如我们提到过的,货币战争这本书,其实很多都是野史,而且以阴谋论的视角写的,这种书读完了,对你反而有害。价值观都会被带偏。还有一些什么擒庄三十六计,与庄共舞,这种炒股的书,干脆就是坑。谁看谁倒霉。

其次,阅读是为了改变,这个终极目标,一定不能忘,有些人觉得书看完就算结束了,但其实这才刚刚开始,一段时间之后,你是否还记得这本书里的内容,是否能引用书中观点,是否能按照书中的方法行动,这其实才是关键。所以输出才是关键,读完一本书之后,你想想,自己改变了多少。如果一点都没改变。一句话也没记住,那么这本书跟没看,没啥区别。你只是在扮演读书而已。

第三,高级读书法,对于阅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要跟自己产生联系,比如作者提到一个观点,你是否马上能联系到自己身上?举个例子,看老齐是怎么给大家说书的,为什么会经常举自己的例子,这就是自我联系的过程。另外,读写不分家,阅读一定的篇幅之后,必须要把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最好找个地方发表。让更多的人看到,为啥要这么高调,就是通过这种输出,倒逼你的输入质量,让别人看的东西,你总得深思熟虑一下吧。

四、写作(费曼学习法)

  1. 今天我们看写作,在学习中,有一套著名的费曼学习法,或者叫做费曼技巧。费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的学习能力,主要来自于他父亲的教育方式,比如在讲到恐龙的时候,书里面写25英尺高,头有6英尺宽,一般的家长就这么讲过去了,而费曼的父亲,则接着给他做了个比喻,说这家伙如果站在这里,足以让头够到楼上的窗户,不过他肯定进不来,因为他的头要比窗户还大。这样一解释,一个陌生的概念,就完全具象和场景化了。这就是费曼跟父亲学习的一个技能,叫做翻译,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么他究竟在讲什么,怎么用实际的意义来给大家解释清楚。其实读到这,您就应该知道了,**老齐的读书圈,整套方法,都是基于费曼学习法。**

不要怕不严谨,也不要怕闹笑话,当你能够把复杂的概念,通过简单的语言技巧表现出来的时候,基本上你也就理解清楚了。所以越是高人,说话越是接地气,反而是那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人,在那里故弄玄虚,用一些专业的东西压你。作者说,你不要总指望,你的读者跟你水平差不多,你甚至要把他们假设为什么都不懂,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就需要反思的越多。

作者比喻,大脑里同时住着理性和感性两个小人,理性很高级,感性则更强大,所以绝大多数,我们的行为都以感性为主,在读书看文章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接受的是故事,而不是道理,那么我们写作也要遵循这样的定律,先用故事引起感性小人的注意,然后在通过感性转达给理性,这样两个小人都会很满意,什么意思?就是说一定不要只讲大道理,一定要把道理放在案例中来渗透,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作,皆是如此,光讲故事会没有落点,光讲道理则更让人反感。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大量使用类比的修辞方法,打个比方这种事总是让人更容易接受,也能够体会出更多的智慧,
比如有人问老齐场内和场外买基金有啥区别,我说场外就相当于新房,场内就是二手房,场外是你跟开发商去买,场内则是跟房东去换手。这么一讲,他立马就明白了。(开发商直接交易风险大,二房东购买有税费)

费曼学习法的另一个技巧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就是调动你的主观能动性,为己所用的过程。比如地产商冯仑,你听他的演讲特别有意思,独树一帜的风格,啥事都能够用男女关系来解释。只要您能从自己的角度,解释出来的知识点,基本上你都会印象深刻。并且经常使用。

五、运动

下面我们来说,最后的一个方法,叫做运动,都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其实这句话坑了不少人。这就是古代那些读书人,维护自己尊严的一个谬论。后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的智力水平很高,其他方面也通常都不错。也就是身体好和头脑好,是同步的,这句话绝对在理,去美国看看就特别明显,那些华尔街精英,很少有那种大胖子,体态特别臃肿的,咱们国家的顶级富豪里,也没有这种特别胖的。大部分都身材匀称,甚至保持常年的运动习惯。反倒是底层民众当中,肥胖者极多。老齐在美国加拿大,那种中小型城市,发现大街上基本上都是这种身材。甚至吸毒,酗酒者居多,之前讲过的一本书叫做乡下人的悲歌,里面也提到了这个观点。

运动可以促使大脑,长出新的神经元,这也就提供了科学依据,运动能够让人物理上,变得更加聪明。但是不要以为运动之后,你就变成一休哥了,真相不是这样,运动之后长出的这些新的神经元,需要发育,说的再直白一些,你通过运动,只是有了变得更聪明的可能,这些种子撒下去了,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培育,他依旧无法生根发芽。变成真正的果实,所以运动本身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安排才是关键,如果运动之后,你就桑拿按摩大保健去了,那么就跟聪明没啥关系了。有效的模式是,在运动之后1-2个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记忆,写作等等,让你新长出来的神经元获得足够的刺激,不断地生长。这个模式需要持续多久呢?至少要28天。

所以运动+学习的模式,会让脑力劳动者,头脑越来越灵活。所以千万不要浪费了你运动后的学习机会。

那么怎么做运动,作者说只需要你让自己保持在一个有一些喘的状态就可以了,比如快走,慢跑,跳绳,都可以。然后让这种状态,至少持续半小时,就达到运动效果了。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可以结合复杂运动,比如瑜伽,舞蹈,体操,太极等等。

作者说,我们通常说的健身,是为了强健体魄,但是他认为运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健脑。会让一个人更加乐观,头脑也更加灵活。这点老齐深有体会,越是不运动,就觉得情绪低落,很难提起兴趣来。往往打一场球回来,就能兴奋一段时间。

补充:反思

这就是作者的一整套方法,早起,冥想,阅读,写作和运动,作者说还有一个东西对他帮助特别大,就是每日反思,他每天你只需要花一点点时间,比如10分钟,对当天感触最深的事情进行复盘。一开始也效果不大,但是他连着写了160多天,突然就感觉开窍了一样,然后就萌生了写公众号的想法,这一尝试,就尝试出了一片新的天地。所以任何事情其实在他成熟之前,都需要有所积累,有的时候不能太过心急。但只要你在正确的方向上,其实用不了多久,就会给你带来回报。

每日反思,有三大底层逻辑,
1是触动学习法,寻找和留存那些,每日触动自己的点,
2是运用了元认知,审视自己的认知偏差。找到不足,让自己进步。
3是遵循了刻意练习的原则,也就是带着清晰的目标去进行训练。

所以每日反思其实效果极大,他可以节省我们的生命,灵感冒出来一瞬间的事,你要是错过了,很可能就会等上很长的时间。另外,他也可以提高我们感知细节的能力,有时候你觉得没啥可反思的,于是就得主动去回忆每一个细节,所以这就增加了我们观察细节的能力。再有他可以让我们正视痛苦。痛苦往往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分水岭,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同时,往往也就出现了巨大的成长机会。举个例子,你收入不够养家,那么就会很痛苦,而这个痛苦会让你寻找更多的副业赚钱的机会。还有能力不够,工作很痛苦,那么就得逼着自己尽快追赶。

当然,反思不是目的,他只是手段,目的永远不要忘记,那就是改变,我们无论是认知也好,反思也罢,时时刻刻,都要把改变当成目的,绝大多数朋友其实把这个忘得是一干二净,甚至很多跟老齐读过好几年书的朋友,现在依旧一点变化都没有发生。那么这其实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所以你要赶紧思考一下,我要从哪些方面开始行动,开始做出改变。

不要去找客观借口了,什么出身不好,学历不高,没有机会等等,人和人的差距最主要还在于认知。你把这些借口当回事,那么你就永远无法突破。那么你想想,如果你现在拥有巴菲特一样的认知,你还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吗?无法脱离现状,说白了就是,你为认知积攒的力量还不够。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我们总说习惯既命运,性格既命运,其实你幸运与否,主要是你的习惯所造成的,我们之所以提高认知,就是为了用更加科学,积极,阳光的习惯,来替换掉我们现在的人性弱点,避免被本能所劫持。所以,养成习惯就是我们逆天改命的起点,所以读完这本书,你大概就知道,自己该去怎么学习,怎么工作了。不要总是想用自控力,自控力从来都不靠谱,你如果滥用意志力,还可能发生心态崩溃。
所以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我们一定要遵循人性这个客观规律,然后用行为学上的方法多激励自己,哄骗着自己的本能和情绪,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干点事。还记得书里那个例子吗?孩子喜欢画画,不爱写字,那就让他,把一本字帖都画出来。这个例子非常经典,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考量。总之就是,现在就开始改变。哪怕一点点,也要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