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其实一点都不差
世界首富贝索斯之前问过巴菲特一个问题,说你投资就那么几招,不怕被别人学了去吗?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今天那我们找来一本书,就叫做慢慢变富,作者也是一个投资人,叫做张居营,很早之前我们也讲过他的另外一本书,叫做业余投资者的十条军规。这本书其实更像是一个阶段复习资料,他里面融合了很多投资名著里的思想和内容,然后形成自己的思考,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实用的投资技巧。**所以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把之前学过的很多本书,融会贯通。进一步强化价值投资的价值观。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必须在投资之前,进行惨无人道的洗脑,否则你就会按照人性行动,那么必然会遭遇惨痛的亏损。**
这本书分为5大部分:思想篇,选择篇,估值篇,持有篇,修养篇,不光是价值观,还有很多方法论,比如选股的9把快刀,选牛股的四个绝招等等。越是在市场上涨之中,我们越是要冷静应对。始终倡导,投资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百米冲刺,你一开始跑的太快,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思想篇】
之前我们讲股市长线法宝,其实就提到过,长期投资,股市是最佳资产,如果你能够投资50年,扣除通胀后的回报率几乎是一个常数,是6.6%,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哪天去投资的,只要拿住指数50年,最后的结果,扣除通胀后都是年化6.6%,不算通胀的话,基本上就是10%。而其他的资产,长期国债是3.6%,短债是2.7%,黄金只有0.7%,现金是每年贬值1.4%,我们看到,即便是长期国债,也就将将跟通胀持平,所以他并不能起到投资的作用,而其他几类资产,连保值的作用都起不到。所以投资必须投股票,我们没得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另外,西格尔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只要你别有其他想法,就拿着指数不放,就可以获得这个收益率,而且各个国家的统计基本都差不太多,但是一旦你有其他想法了,总嫌这个收益低,总想折腾一下,那结果就不好说了。股票市场上最后赔钱的,都是这些爱折腾的人。
那么国内怎么样呢?如果算上证指数,从90年100点起算,到现在也应该是年化13%左右了。如果要算更全面的万德全A,99年是1000点,2020年11月底是5200点,年化回报9%多一点,不到10%,为啥万德全A差很多,主要是这个起算的时间有点问题,99年的时候,股市的估值比较高,当年市场平均估值是50倍,现在不到20倍,所以是因为估值下降了,指数没涨上去。如果现在也是50倍估值,那么万德全A也得是1万点,那么也是年化12%的收益以上了。所以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估值很重要,在高估的时候买入,即便时间过去很久,你也能赚钱了,但是收益会受到巨大的损失。别小看这2%的年化,放在20年你的时间里,基本上差了一倍。
所以其实大家都在骂的股市,投资回报并不差,只是因为这几年楼市的表现太好了,作者统计,从2004-2017年,北京上海的房价表现,是年化17%,当然2017年是最高点,如果放到2020年,可能这个复合年化回报也能在15%以上。这个回报确实惊人,同期的股市肯定是跑不赢房价的,但是如果把房价跟股市都放在90年这个区间比较呢,北京房价的复合增长率只有9%,上海是13%,所以也就是说,如果放在30年的周期内,股市并不输给楼市。至于有人说楼市有3倍杠杆,这个不能这么比,杠杆这个东西,上涨的时候你很爽,一旦下跌,你就更爽了。那些炒楼破产的人,都是因为加了大杠杆。
罗伯特席勒教授对比了1890年到现在的楼市和股市,他发现,对于美国来讲,房地产的名义收益率只有年化3.17%,扣除掉通胀2.8%,收益几乎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只能起到保值,但没办法增值,这还不算房子的修缮费用和房产税。而同期的股市,复合收益率是年化9.3%,年增速是房地产的3倍。如果1890年把钱投到股市上,那么现在的财富,是投资到房产上的1550倍。这种比较不光在美国,在其他的国家也都适用。老齐解释一下,也就是说,如果在某一时间段来比较,确实房价可能会比股价涨得快,美国也一样,2000-2008年,他们房价也没少涨。但是如果放在超过30年的周期,那么股市涨幅是不可能输给楼市的。那么放在中国,这个规律也将起作用,这15年楼市大大跑赢了股市,那么也就意味着在后面的15年,楼市将发生均值回归,回报大大落后于股市是可以预见的。
另外作者还提到,如果投资一些好的股票,回报率还能更高,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公司,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伊利,格力,双汇,万科,平安,白药同仁堂海天味业涪陵榨菜等等,这些超市里常见的品牌,很多都涨了百倍以上。比如让你穿越回1996年,你会干什么,绝大多数人都说,我肯定北京二环里买套房,但其实大错而特错了,你应该找到马云,硬塞给他50万,现在就是5000亿美元了。当然,简单一点,买入格力电器的股票也行,现在涨了400倍,年化回报接近30%。你把当时买房的50万,拿出来买格力,现在就是2个亿了。
还有一本书,叫做用普通股进行长期投资,作者是一个叫做史密斯的人,他考察了大量的美国股票,发现只要你持股6-15年,赚不到钱的概率微乎其微。后来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对这个给与肯定。不过遗憾的是,20年代的大危机,让这个理论被人们给抛弃了。但其实只有在这种大崩盘之下,才会发生悲剧,只要你不是买的太贵,其实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老齐也经常告诉我们的朋友,投资不赚钱基本上就是两个错误,1是买的太贵,2是卖的太早。这两个错误避免了,投资就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
之所以说股市的收益很高,而且可能会越来越高,主要就是因为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业文明,甚至互联网文明,现在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封建社会1000年不变,工业社会50年不变,但是到了互联网社会,基本5年一巨变,所以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会让财富快速的被创造出来,财富多了,那么作为财富定价工具的股市,自然也就越来越高。另外,从金融上来看,长期利率也是越来越低了,那么股票和债券相比,股市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资金会习惯于配置权益类资产,所以这都是大的趋势。我们应该在这样一个趋势的起点上,洞悉这一切变化。否则,未来十五年,你可能会错失一次巨大的发财机会。
不过残酷的问题也来了,那就是股市向来都是7赔2平1赚,绝大多数人都亏损。即便你买基金,也一样,赔钱的永远是绝大多数。偶尔有些赚钱的,可能也只是阶段性赚钱,也就是说,浮盈而已。牛市数钱挺开心,但这都是甜头而已,一到熊市,全都会输回去,最终还是损失惨重。比如2018年,其实股市跌的不是特别多。但是有机构统计,这一年市值就减少了14.46万亿元,相当于所有投资者,人均亏了9万9。
为啥会这样?在一个不断上涨的市场当中,在一个只要你啥也不干,就能长期回报最多的地方,绝大多数人却是巨亏的,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太聪明了,总想抖机灵,而股市却专治各种不服,你越是抖机灵,就越是让你赔的更惨。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使然。你觉得最安全的牛市,其实反而是最危险的高位,你认为最危险的熊市,反而是最安全的暴利机会。
那么到底市场上谁能赚到钱呢?基本上能赚钱的都是价值投资派?
第一类是格雷厄姆派,主张用清算价值作为标准,就是我把公司,切开来卖,我的钱也能收回来,早期的巴菲特就是这么投资的。
第二类就是费雪派,也就是成长股一派,现在虽然买的不是那么便宜,但是公司未来会成长,我照样能赚到钱。巴菲特在喜诗糖果开始,也尝到了甜头,采用了费雪的观点。
第三类就是巴菲特派,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只要价格能低于价值的伟大公司,我们都可以买,而且用现金流作为保证。换句话说,巴菲特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只买便宜的好公司。在好公司和价格冲突的时候,优先考虑好公司。目前为止,只有价值投资派能够赚到大钱,那些投资大师们,无一例外,都是使用了这种思想。
【2】为什么很少有人通过投资赚到钱?
昨天说到了在股市上能赚到钱的只有价值派。但我们经常听到说,巴菲特不适合中国股市,中国是政策市,资金市,投机市,巴菲特来了也让他输掉内裤。但其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茅台,格力,万科,平安,白药,这些长期大牛股,都是价值的产物。用巴菲特的方法,都会有买点,只是那时候,恐怕你未必敢买而已。有人总是吹,自己通过技术分析一年赚一倍,但谁也没见过他的账户,但格力这个400倍的涨幅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这还不算分红。所以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上一样适用,就拿最近10年股市没涨,但是格力还是10年10倍。把这些想清楚了,你就知道什么才是投资的正途了。
格雷厄姆最大的贡献,除了提出价值理论,还虚拟了一个市场先生,他说这就是你的合伙人,非常情绪化,你就好比跟他合伙开公司,他手上的股份价格,随时会变。那么作为合伙人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公司有个清醒的认识,觉得划算的时候,可以低价从市场先生手上买入,等他膨胀的时候,我们可以高价卖给他。这其实就是价值投资最好的模型,和最通俗的比喻。我们要做的就是冷静的看着市场先生表演,如果你比他还疯,那就完蛋了(独立于市场之外,审视市场的动态变化)
此外,格雷厄姆还强调安全边际,也就是给自己留足犯错的空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万一自己算错了,至少还有空间调整。而能力圈,就告诉我们,不熟不做。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做那些不懂的东西其实就很容易赔钱。比如市场上那些,高科技,军工,化工,电子,生物医药,这些都有很强的专业门槛,绝大多数人压根就看不懂,但是这些恰恰是散户们最爱投资的领域,广场舞大妈不说好好的投一些牛奶,猪肉,偏偏要去投军工,搞导弹卫星啥的,你说你不赔钱谁赔钱。所以很多投资亏损,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价值投资是肯定可以赚到钱的,而且收益通常都不低,但之所以很少有人赚到钱,就是因为巴菲特的那个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太多的人进入股市总想着一夜暴富。一天都不愿意等。就比如咱们这个读书圈和粉丝群,很多人进来第一天,就问老齐现在能买什么,然后马上就要去买入,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韭菜心里,磨刀不误砍柴工,你先把该学的学了,该看的看了,老齐的工作,已经给你们大大精简了学习量。原来10年的功夫,给你压缩到了半年或者一年,如果你连这都不愿意等,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股市是典型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越是着急,投资成绩就会越差。大家可以想想,往往最着急要去投资的,都是牛市顶点加进来的投资者,真要到熊市,他不会那么着急,甚至你让他投,他都不投了。这些不是知识,但却是智慧。其实投资赚钱的速度很慢吗?李嘉诚有个比喻,如果你能有年化20%的收益,每年只需要存下来1.4万,40年之后,就是1个亿了。但这一个亿可不是线性的,第一个10年,你只有36万,好像根本不解渴,第二个十年,有261万了,也还差了很远,第三个十年上千万了,第四个十年才是1个亿。当然年化20%是很难的,但是年化12-15%并不难,所以理论上很多人其实到退休的时候,都应该是个千万富翁。如果能忍耐50年的时间,很多人都应该是亿万富翁。
有个故事,一对大学教授,1960年的时候,将5万美元,交给了他的邻居打理,到了2005年,这对夫妇离世的时候,大家发现这笔钱竟然已经积累到了8.57亿美元。他们那个邻居就是巴菲特。与其说他们幸运的遇到了巴菲特,不如说他们幸运的忘掉了这笔钱的存在,早期把钱投给巴菲特的人其实并不少,但是能够相信巴菲特45年的人,凤毛菱角。咱们这里也一样,牛市的时候很多人都相信老齐,等到熊市了,相信我的人估计会明显减少。因为按照我们的投资风格,在熊市里通常都会提前抄底,所以买什么都跌,就像2018年一样,得先当很长时间的傻逼,然后才能赚钱。那会也是老齐被质疑最多的时刻,但是坚持下来的朋友,在2019年-2020年都得到了至少50%以上的回报。这就是对于坚信的奖赏。巴菲特也一样,巴菲特买什么几乎都是先跌后涨的,所以你如果不学习,很难做到相信他45年。
作者也简单算笔账,15%的年化收益,坚持投资50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最后5年的收益,超过了前45年的总和,这就是复利的力量。这里老齐也要说下,有人压根就不懂瞎解释复利,说什么不可能会有稳赚不赔,所以复利是假象,这就是纯扯淡,复利的数据是倒退出来的,而复利的确定性,却是价值增长所带来的。价格虽然又跌有涨,但是价值其实一直在复利的方式成长,最终会出现超级回报。所以价值投资者,压根就不怎么关心价格,因为他知道,时间是他的朋友,每多等一年,价值的复利就会滚动一次。赚钱只是时间问题。有人说,我看不懂价值呢,你买指数也是一样的,为什么说指数肯定赚钱,因为他是市值加权的被动策略,所以他即使不是市场中最好的公司,但也是相对比较好的公司的组合了,所以一般的基金经理不可能跑赢指数。这些较好的公司,价值也都在实现复利增长。
有人说,我本金少,怎么办确实很煎熬,特别是按照复利增长的模式,前10-20年你可能都见不到太多的回报,离财务自由也想去甚远,但是作者说,本金少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练手机会,正好让你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完善你的投资方法。形成你固有的投资逻辑,这点老齐也是比较同意的,投资这个事知易行难,你一开始总觉得自己学会了,但是一上手通常满不是那么回事,趁着钱少的时候赶紧练习,积极试错,等到你钱多了,你可就赔不起了。比如老齐,我在2008年那波牛市也损失惨重,高价买入平安,也赔了一半,当时一个月才赚1万,股市上就赔了7-8万,那会觉得挺痛,然后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但现在看起来,得亏是那时候赔的,要是后来再赔可就不是7-8万的事了,要是还像当年那么胡乱投资,损失翻百倍千倍都不止。所以特别感谢这7-8万带来的教训。现在很多年轻的朋友,也应该有这个思路,现在你年轻,是你赚钱最少的时候,当然也是投资上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趁着这个时间,赶紧找到自己的赚钱模式,非常重要。
老齐认为,一个投资者成熟的标志,至少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走过一轮牛熊。注意这是2个条件,正确的方法和一轮牛熊,有的人岁数很大了,经历了很多牛熊,但是却从来没有用过正确的方法,也有人已经用了正确方法,但还没有经过牛熊转换的考验,这都是不成熟的。在未来都有严重的隐患。所以别再浪费时间了,留给我们学习实践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永远记住,复利之下,最后5年的收益,要远比之前所有收益都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开始,你要能提前开始5年,那么就能获取多一倍的财富。
投资中,有两块钱可赚,一块是企业成长的钱,包括业绩增长和股息率,另一块是市场先生的打赏,也就是市场估值变动的钱。(买股票,到底赚的什么钱?)这也就是戴维斯双击的理论基础,当这两块,全都正向变化的时候,你就会获得巨大的利润。反之就是巨额亏损。对于这两块来说,大部分企业其实业绩都是越来越好的,所以你只要不买那些最热门的公司,基本上没什么太大问题,估值变动这块就更简单了,熊市里肯定是估值最低的时候,牛市是估值最高的时候,所以我们决不能牛市去买股票。简单总结,熊市的时候,买入持续下跌的股票,赚钱的概率极大。比如老齐原来的老板,他就只研究创出52周新低的股票。涨的好的热门股压根不看。虽然他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但是几亿美金的身价还是有的。
而我们普通的投资者,一般亏钱的原因,都是在牛市热门阶段,又买入了热门股票。大家可以自己回忆,基本上亏大钱的投资,都是如出一辙。
【3】投资就像是遛狗!别太多关注狗的动向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慢慢变富,昨天说到了,投资赚钱的关键在于熊市的时候买入非热门公司,其实赚钱的概率极大。<br />市场先生也就是估值变动这个事,我们左右不了,你也不知道他啥时候才会心情好,所以一般专业的投资者,对于这块并不期待。大家努力去算的,都是企业成长的钱。换句话说,就是假设市场估值永远不变,那么我投资的企业,10年20年之后,能够给我带来多少回报。如果这个账算明白了,确实有丰厚的利益,那么这个投资就是成立的,而且往往会带来意外之喜,因为虽然假设市场先生不变,但是他不可能永远不变。你在他不开心的时候买入,他总得有开心的时候。大投机家科斯托拉尼就说,投资股票就像遛狗,狗子跑前跑后,你无法预测,但是你至少可以知道主人的前进方向,只要主人一直往前走,狗子也一定会往前走。所以我们只要保证自己,别在狗子跑的太远的时候买入就行,最好是能在他落后很远的时候买入。等他受到绳子的牵引,追上主人。我们就能赚很多钱了。至于主人的方向,80%的公司,主人行动方向都是向前的,如果你还是不放心,就买指数,指数的行动方向,100%是向前的。这个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老齐一直告诉大家,熊市买宽基指数最踏实,宽基指数铁定会涨起来。这个丝毫不用怀疑。
至于那些投机客,其实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行为,让整个市场充满了波动,也就是那只狗才会跑来跑去,给价值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超越市场的机会,如果失去了投机,那么股市就会跟债市一样,失去波动。所以很多人问老齐,如果全是资产配置,指数投资会怎么样,就会这样,机构投资者越多,股市波动越小。牛市也就越长,但某次调整会越狠。因为机构通常都是理性的,让他们失去理性,需要更残酷的现实。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抓到低点的机会,就会更少,反而市场高估的时间会越来越多。翻译成文言文的意思就是,低点一定要敢买,到了高点能不卖就尽量别卖。
一般来说,能够长期跑赢市场的投资,就是成功的投资了,不算通胀的话,市场长期是10-12%的回报,我们能拿到12-15%就算相当不错了,超过20%的都是大师级的,也就是说放到华尔街,年薪都得在千万美元以上的人。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比较遥远,所以我们不要做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至于有人说他一年赚一倍,你就呵呵一下就好。股票投资其实是有运气成分的,比如你入市的时间,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戴维斯47年入市,市场就是一个熊市,所以他买什么都对,他的儿子谢尔比是69年入市,所以他买什么都贵了。还有就是你的背景,是否符合时代,比如这个时代就是白酒涨的好,那我刚好就爱喝酒,对白酒有研究,那么你就很可能因此投资到大牛股。这种人还是有不少的,比如腾讯阿里的员工,他们很多人被分配了股票,但都没有卖出,最后几年下来价值上千万甚至过亿。更有甚者还不断买入本公司,或者本行的股票,那就赚的更多了,因为他们本身就在这个行业当中,知道这个行业到底有多赚钱。
但运气这个事,又不是绝对的,因为光有运气肯定不行,你没有知识,那么运气就会像个漏斗,好运气来了,也都接不住。最后还是散掉了。就比如那些医生,药剂师,他们所在的行业里,是出10倍牛股最多的地方,但是有几个医生因此靠投资股票发财的?最明显的就是时间,比如2018年市场熊市,大家不但不敢买,还都慌得一笔,甚至有的人还在低点割肉出局。这是一个非常坏的习惯。
投资大师卡拉曼有一个比喻,他说绝大多数的果蝇都是向光的,只有极少数不向光,那么向光的果蝇很容去扑火,最后被烧死,他所说的这种不向光的果蝇就是价值投资者。其实老齐觉得,都是自己的血汗钱,谁看到下跌也都心疼。所不同的,其实就是心态。如果你外面的钱比较多,你自然就有好的心态,如果你里面的钱多,甚至满仓暴跌,那么神仙也撑不住。所以我不太相信卡拉曼的说法,不认为这是一种天赋,他只不过是知识和仓位影响了你的本能反应而已。比如巴菲特,他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可以无限资金买入,也不用应对赎回,他当然不用惊慌。包括老齐自己,我们之前做基金的时候,面对下跌也慌得一笔,虽然有知识,有能力,但也扛不住,但现在不做基金了,做有限合伙,我们每年都有现金流的补充,还有资产配置保驾护航,所以根本不怕下跌。跌下来我刚好多买点,反而涨上去了,我不知道干啥才好。所以,老齐跟大家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别总考验人性,人性通常都经不起考验。你一定要让自己舒适,否则一定会崩溃。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要求,而不能把自己要求成一个神。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1、别太激进,越往上涨越要保守,2、别太贪心,只赚取合理的利润就行了,
3、不断学习,绝大多数情况下,恐慌是源自认知不足造成的心虚。大学生参加小学生的考试,他不可能紧张。
【二、选择篇】
先来看看如何选择时间,巴菲特说不想持有10年,那就1分钟也不要持有。巴菲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企业他其实一直都是不卖的。即便是出现了特大牛市,他也没卖!还有戴维斯,彼得林奇,大卫斯文森这些投资大师,都是如此,似乎只听到他们买股票,很少听到他们卖股票。不卖其实他就不可能被市场打败。他们通常都用这些公司产生的现金流,然后再去买新的公司,这样反复滚动操作,最后肯定会战胜市场。
其实你仔细想想,巴菲特拥有的优势,刚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基金学巴菲特很难,但是散户学巴菲特却很容易,因为我们没有业绩要求,也没有必须赎回的强制规定,我们还可以打工赚钱,这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巴菲特模式。所以其实我们长期投资,是一定能跑赢指数的,比如你就买几个指数,一直持有,然后等大跌了,你再用后来的钱买入抄底。保守估计跑赢指数2-3个点没什么问题。如果指数年化回报是10%,那么我们应该至少有12%才对。相反基金经理是做不到,他明知道市场到底了,该抄底而不是卖出,但如果基民赎回,他也得被迫卖股票。所以长期来看,基金是不可能跑赢指数的。因为他不得已总在高点买股票,在低点卖股票。会对他的业绩有严重的稀释。
听到这是不是有点心动了,不要妄自菲薄,其实我们相对于机构来说,优势很大,我们只是选股上不如机构专业,但是如果你压根就不选股,只投指数,那么机构完全跟你没有可比性了。
有一本书叫做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面有一个研究成果,持股3年,股价和业绩的相关性是0.13-0.36 也就是说基本上不相关,业绩好股价未必涨,但持股5年相关性就能上升到0.37-0.59,持股10年最高能到0.7,也就是说,短期股价和业绩关系不大,但是长期股价一定会反应业绩的变动。比如格力,01年到2017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是31.7%,而股价涨幅是年化32%,基本吻合。同期的云南白药,业绩增长率平均是26.29%,而股价是年化25.67%,伊利,业绩平均27.7%,股价年化26.17%,比较差的是福耀玻璃,业绩年复合增长20.86%,股价平均每年也能涨16.56%。
所以,只要你买到了业绩增长的公司,并且买的不太贵,一直持有,必然赚大钱。
作者说,我们必须要树立一个意识,波动并不是风险,那只是浮盈和浮亏,真正的风险来自于卖出,一旦你卖出了,那么就造成了永久性损失。有人说,我卖掉,以后更低的时候可以买回来啊,理论上是没错,但你自己想想,成功了几次?哪次你在低点买回来了?大部分投资其实都是卖飞了,也就是我们说的,你一卖股价就涨了。然后你又不甘心用更高的价格买回,最后你永远失去了你的仓位。明天我们来介绍作者的选股理念,他给自己设计了8不投原则。
【4】选股八不投!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慢慢变富。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选股理论,他有明确的8不投,咱们先听完他的理由,然后老齐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不投强周期(老齐说有些绝对,如果你能看懂白捡钱机会为什么不要?)
他认为多数强周期行业,只在牛市中才有表现机会,而弱周期才是常青树。如果投资强周期,长期持有,那就是不断地过山车,涨涨跌跌,最终让人心态崩溃。而弱周期,你可以一直拿着,穿越牛熊。心里要平稳的多。
第二,重资产的企业不投
最好的投资往往都是轻资产高商誉。因为重资产的企业还是会受到周期的影响,一旦经济好就会产能扩张,而经济不好,往往收缩不及时,造成库存甚至亏损,相比较来说,轻资产的企业就船小好调头。
第三,单纯炒作概念的不投
股市是最爱炒作概念的,各种各样的主题层出不穷,目的就是讲故事,然后把投资者忽悠进去。其实任何股市都一样,但最后这些都是一地鸡毛。极少能反映在长期增长和业绩上。你押注这些,就相当于押注了极小概率。而且还是高位接盘。
第四,处于强风口的不投
新兴行业处于风口之上,往往意味着备受瞩目,那么估值肯定特别高,而且加入的竞争者也会越来越多。最后就会搞的大家都没钱赚。创业者可以往风口上去,但投资者,尽量避免风口投资。特别是短期的热门行业。
第五,在天上讲重组故事的不投(得看消息源是几手的,一手也可以投)
确实重组容易出牛股,因为极具想象空间。老齐有个比喻,就好比你说要嫁给个富二代一样,那么这个梦,够你做几十年的。但是故事讲得越好,也就意味着预期越高,除非你有第一手消息源,否则只是从公开市场找信息,那么往往都是滞后的。这点老齐也比较有发言权,原来我们就参与过很多公司的并购重组。
等我们往外放消息的时候,其实基本上各方势力都已经安排好了,放出消息,就是等着散户接盘了。
第六,不在行业内相对胜出的不投,
也就是说,只投行业优胜者。作者认为投资迟一步没什么问题,看明白了再下手。如果这个行业还没有胜出者,那就先等等,比如空调行业,最早的其实是春兰空调,但是后来被格力干死了,2007年格力开始奠定了行业优势,作者也在这一年开始长期持有格力,还是10年10几倍的收益,所以不要怕晚,等他脱颖而出又何妨。
第七,快速容易改变的行业不投,
比如科技行业,这东西即便是行业领军人物也看不准,比如比尔盖茨当年就减持微软的股份,然后找人帮他理财,有人算了,如果盖茨当年不减持,那么拿到现在,将没有人能够在财富上超过他。马化腾也一样,在2012年微信刚出来前后,不断减持腾讯股票。所以这些第一线的大佬们都看不明白,就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局外人了。
第八,看不懂的不投,这个就不说了。
作者把这些视为是自己的金刚伏魔圈,不可逾越半步。
最后老齐多说一句,他这八不投有些绝对了,比如强周期,如果你能看懂周期的转动,那么强周期行业几乎就是给我们送钱的机会,比如在粉丝群里,老齐带着大家做了猪周期,有色金属周期,黄金周期,基本上都是一年多,60-100%的收益,非常可观,所以重要的还是方法和认知。
另外,重组也不用抵触,关键看自己的消息源,在第几手上,如果你是最后一手当然就不能投了。
还有科技行业,虽然看的懂的不多,但是有些东西,只要你买的便宜,仍然能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比如我们做的风格转换,中小创上面其实就有很多的科技行业,有的时候就是他们的机会所在。把风格这个事看明白了,你就已经是全国最顶级的基金经理了。而如果你不敢做中小创,那么你就很难超越指数。其实长期持有个股,比做风格配置的风险更高,难度更大。老齐这几年只做风格轮动,和周期轮动,行业轮动以及个股根本不碰,收益就已经非常可观了。所以知识还是要根据个人条件灵活掌握,看的懂多少,就赚到多少收益。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就好。
这也是能力圈的概念,巴菲特反复强调能力圈,他是能看懂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能力,段永平曾经跟巴菲特吃了一顿饭,这顿饭上巴菲特一直在强调,投资就是要看懂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什么叫商业没模式,也就是你得知道这东西到底是怎么赚钱的,更引申一步,就是为啥你能赚钱,别人却赚不到?利润从哪来?投资的背后并不是一个冰冷的代码,而是一个一个的生意。你把生意理解透彻了,知道他的利润来自于哪里,未来哪里可以产生增量。能看到生意的价值在复利增长。这时候压根就不用为价格操心。所以有一种说法,好的投资家一定都是好的企业家,如果你只上班,没做过企业,确实认知起来就比较艰难。哪怕你开个小卖部,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所以老齐到外面讲课,一直都跟大家说,最好能有个小企业,即便没条件,你也得找找身边的亲戚朋友,多了解了解,企业到底是怎么干的。
我们总听到一个词,就是市场特许经营权,巴菲特经常提到,这说的是比较好听的,但其实就是垄断,但凡有特许经营权的基本都是垄断,不是牌照垄断,就是市场垄断,要么就是品牌垄断。反正基本上他能够控制价格。其他竞争对手,对他没有价格干扰。只是碍于反垄断法,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意提垄断这个词。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在A股市场上这种企业其实也很多,而且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茅台,伊利,格力,这些产品,虽然也有竞争,但是在自己的细分品类里,基本上没有对手。他们也可以随便提价。只要缺少业绩了,就可以通过提价来暂时解决问题。当然老是提价也肯定不行,毕竟这个也有限度。
作者讲,特许经营也有弱势和强势之分,强势特许经营不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层,谁来都一样。照样赚大钱,比如茅台就这样。而弱势特许经营,就是需要有强力的管理层推动,格力可能算是弱势特许经营。董明珠不挂帅了,未来可能还真不太确定,另外,就白酒来说,最早的第一白酒品牌是汾酒,后来汾酒战略失误,一蹶不振,然后是五粮液崛起,20年前,五粮液比茅台火,但是后来五粮液品牌做的太杂太乱,丢掉了高端的形象。茅台弯道超车上来。现在的茅台就已经是强势特许经营权了,已经换了几任董事长,还抓起来一个袁国仁,但茅台的经营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买入一个企业一直不卖,是因为他是完完全全的吃下了这个企业,那么这个企业赚到的所有利润,拥有的现金流也就都被巴菲特所用,比如72年他买入喜诗糖果,花费了2500万美元,当时巴菲特说,这是一笔巨款,他甚至有些犹豫,因为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这笔投资显然是贵了。不过最后结果十分惊人,巴菲特前前后后一共买了3200万美元的,但最后税前总收益达到了13.5亿美元。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喜诗糖果好比一个印钞机,每卖出一磅糖果,就产生一份现金流收入。而且糖果永不过时,还可以随着通胀而涨价。巴菲特称这种印钞机一样的生意是完美的生意,当然与之相对的就是烧钱的生意,糟糕透顶,比如熟悉巴菲特的都知道,他投航空公司就基本没赚过钱。因为这种公司总是成本巨大,而且他的现金流你也别想拿走,他还要反复的投入市场,才能保证现有的生意。巴菲特说这就是烧钱的机器,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你就假设你像巴菲特一样,买入一家完整的企业,如果你能把钱每年拿走,那就是好企业,如果不但拿不走钱,还每年要往里添钱,那就不是好投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10年前买房出租,收完房租,可以用来还贷款,弄不好还能剩下点钱,这就是一笔好投资。而现在你买房出租,房租大概只是贷款金额的一半不到,你还每个月得替租客出一半。那么这显然就不再是好的投资,因为你的现金流向是负的。
所以光有利润是不够的,还得看利润能否被拿走。再举个例子,你在北京生活,一个月1万,看起来挺多,但是租完房,吃完饭,发现一分钱存款都没有,这就不如在老家赚4000,每月还能结余三五百。
【5】选好股的5个标准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慢慢变富。昨天我们说到了企业护城河,有这么几个方面,成本,品牌,专利与技术,服务,质量还有价格,这本书我们也专门讲过,就叫做投资的护城河,把每种护城河都讲的透透的,包括转换成本,网络效应,规模优势等等。这些护城河的存在,就让企业可以过得很安心,不用每天都去面对你死我活的竞争。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要警惕护城河陷阱,也就是说有些公司,乍一看优势巨大,比如诺基亚和柯达,但是这种护城河在新技术的应用和冲击下又是不堪一击。中国也有很多,比如做飞信的神州泰岳,看起来跟移动合作,得天独厚,但是微信杀出来,这种垄断优势荡然无存。
巴菲特最津津乐道的一笔投资就是喜诗糖果,这家公司,营收年均增长11%,利润复合增长13%,这个速度其实并不是很快,但就是非常稳定和持续,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家企业几乎不用投入什么钱,自己就能完成生长。所以,我们要找长期持有的公司,必须找这种,业绩稳定增长的企业。
老齐总结为:1产品永不过时,2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3有强烈的品牌加持。
下面一个问题是船与船长,也就是说,到底是公司本身重要,还是管理层更重要。巴菲特当然认为是船更重要。他经常说,去投资那些傻瓜都能赚钱的生意,但是这回巴菲特可能言不由衷了,因为他的投资也都几乎选定了优秀的船长,而且他对于管理层的要求还很高。在拯救公司的时候他,他也会第一时间提出更换CEO,比如GEICO保险,巴菲特就经常左右CEO的人选问题。所以好船固然重要,好的船长也不可或缺。
其实投资应该从上到下思考,一定先要把行业琢么透了,选对了好行业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有的行业里牛股成群,而有的行业则地雷密布,比如医药和消费就是牛股成群的地方,而农业和军工,通常都是害人不浅。作者列出了一张表格,从57年到2003年,涨的最好的公司前20名,里面有11家是消费品公司,6家制药企业,还有1家零售,1个机械制造,以及一个能源化工。
然后他还列出了日本的大牛股,8只来自消费品,8只来自制造业,2只来自医药。那么A股怎么样呢?其实也一模一样,主要来自于,零售,食品饮料,制造业和医药这几个行业,我们还加入了一个房地产,但显然医药占比最高,达到38%,制造业占14%,食品饮料占10%。我们总结一下就是,消费和医药是大牛股集散地,是投资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容易把握机会的地方。所以如果你不会投资,那么就买这两个行业的指数
至于科技公司,肯定是赚钱最快的,而且也是最热门的,投资界一直叫嚣着抓到下一个微软,下一个亚马逊,但其实这种事可遇不可求,之前我们也说过很多次了,只有科技行业的创业者凭借股票发了大财,而作为投资者,很少有靠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而发大财的。
不过老齐现在到认识一些资本,他们是专门在做这些科技股的包装,也就是说,不光是投资,而是要把你打造成科技明星,比如高瓴资本的张磊,他就强调这种投后服务。我大比例的买入之后,会给这些科技公司带来更多的资源,从而让他逆袭。这个模式中短期赚个几倍甚至十几倍是很有可能的,而且确定性也很大。我们自己甚至也会参与一些。但是要想做成下一个微软和亚马逊,这个恐怕光有资本还是不够的。你还得靠命,是不是真的被这个时代选中了。以上说的这些都是资本游戏,散户是没办法参与的。所以最好科技股少碰。特别是涨的特别好的时候,千万别碰。
第一,长寿性,
说的是你买入的股票必须能做到永久存在,你得想一想10年以后他还在吗,20年呢,比如同仁堂已经存在了100年,他们大概100年之后还会存在,但格力电器可能就不好说了,20年之后其实都已经看不到了。存续期越长的公司,给的估值也就能越高。
第二,稳定性,
比如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特别是吃饭看病,这些消费需求足够刚性,他的业绩也就足够稳定。老齐有个经验,一般C端的生意,也就是直接把东西卖给消费者的,都相对稳定,比如卖牛奶的,即便他业绩不佳,也至少能保证一定的销量水平,赚钱是肯定的,相反那些跟B端生意,跟企业打交道的,比如卖钢材的,卖机床的,这些就不那么稳定了。人家说不要,你的生意就会大幅滑坡。
第三,盈利性,
生意的本质就是帮助别人解决困难,顺便赚点钱,两个要点都很重要,如果光能解决问题,但始终不赚钱,或者根本看不到盈利模式,那么这肯定也不是什么好生意。作者说,识别赚钱的生意很容易,
最省劲的方法就是避开那些重资产公司,给我们一个指标,就是ROE,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5%的,基本都是这类企业。
第四,成长性,
最后你的公司能赚多少钱,其实全都取决于成长性,但是成长不要太快,因为太快的成长,一般都意味着高估,戴维斯的儿子,谢尔比就强调,稳定成长这个概念,一般10%就够用了。从长期来看,企业持续保持高增长,在统计上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过分追求成长,反而会深受其害。
第五,有德性,
说白了就是这家企业得对股东负责,如果只是为了圈钱,从来不分红,那就要小心一下了。生活中与好人打交道很重要,投资中与道德高,有德行的企业打交道一样很重要,这里老齐得多说一句,有的人专门去碰瓷,还有各种书,叫什么擒庄屠龙18招,起的名字十分霸气侧漏,但是如果一个庄家都被你一个散户给干掉了,那这个庄家就相当于,拿着4个2,两大王,还看着你的底牌,跟你过招,最后还被你给赢了,那么你想想这个庄家得有多笨,现实中这种几率有多大呢?一个上市公司他摆明了就是要坑你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赶紧闪人,有朋友迷之自信,非要跟坏人斗智斗勇。那这个就真是自找死路了。
【6】选股的9把快刀
第一,比较优势,
我们做投资不能狭隘,要看到大的格局和趋势,比如中国崛起,就是一个最大的趋势,那么我们会有很多公司,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家电行业,一批企业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这就是比较优势。
像格力电器,安琪酵母,福耀玻璃这些都已经是国际化的大企业了。
第二,经济特权,
这个之前也讲了,主要就是能够自主调价,而且销量不受影响,比如贵州茅台,阿胶,片仔癀,涪陵榨菜这样的。
第三,文化血脉,
百年老店,或者某个国家的象征,比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就是典型的美国文化的象征,那么中国文化是什么呢?贵州茅台肯定算一个,还有呢?云南白药、同仁堂,肯定也算。
第四,平台生态,
平台这种经济犹如一片草地,即便草都被烧掉了,他依然能自然生长。所以现在如今这种平台类公司越来越值钱,比如腾讯,阿里巴巴,头条,美国的谷歌,脸书,苹果,微软,都是巨无霸企业。
第五,连锁服务,
这种连锁服务是彼得林奇钟爱一生的投资,因为他几乎开一个地方,就会多增加一份利润,比如玩具反斗城,家得宝,沃尔玛,中国的也有比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都是这种连锁开店的模式。他单店盈利,然后迅速复制,就会成为大牛股。不过这里得小心,有的连锁模式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比如全聚德的连锁之路就很不顺利,北京的店面盈利尚可,但是走向全国之后,就不尽如人意。公司股价也是持续下跌。所以这种连锁投资,我们应该有点耐心,看他走出地域限制,并且取得成功之后再进行投资。
第六,知名品牌,
作者总结了四点,要有历史文化底蕴,要有垄断属性独家品牌,要有侵入人心的作用,要是龙头。老齐也可以简单说下,其实你就想这个行业前三名,如果你能轻松的说出来,那么就属于这种知名品牌,如果你说不出来,说明这个行业品牌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
举个例子,比如电动车,知名品牌肯定是特斯拉,空调是格力美的,牛奶是伊利蒙牛,白酒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都非常清晰,但是航空公司呢?好像哪家都差不多,就比较模糊了。
第七,行业命相,
说白了就是要选择好的行业,好的赛道。有这么几个标准,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群雄割据的行业一定不是好行业。比如游戏行业,就没有形成集中度,门槛不高,很多小公司都在搞开发。所以这个行业其实并不怎么赚钱。而且不确定性极大。
第八,央视广告,
作者把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广告,也视为一个牛股集散地,但其实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牛股一定来自于生活之中,一定是你最为耳熟能详的东西。比如美国最大的牛股是菲利普莫里斯,他的产品叫做万宝路,中国这几年最大的牛股,也基本上都是电视广告的常客。
第九,养老股票,
也就是说,买股票是奔着给自己养老去的。别关注他短期的波动,只要他在几十年之后能够爆发就可以了。股市短期是最不确定的,但中长期,又是最为确定的。
在投资中,龙头股一般会享受到很大的市场优势,有些龙头我们是十分熟悉的,比如茅台,格力,双汇,伊利,涪陵榨菜,中国平安等等,这些大白马,只要你买的不太贵,长期持有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回报,还有很多行业龙头,作者也列了个表,包括了国内30来个行业的龙头,这其中包括什么哈药,中芯国际,南风化工,天威保变什么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当然老齐提醒一下,这里面提到的有些公司也不一定准。有些虽是龙头,但是行业已经江河日下,或者有巨大的周期性。所以短期收益无法保证,国泰君安的研究员,对于龙头预测的错误率高达60%,你只能通过长达15年的时间,才能证明有些东西是对的。所以龙头股投资,其实也很难。老齐到是不鼓励大家去这么做。很多公司,你现在知道他是龙头,但是15年前你是不知道的。所以这就有一个概率的问题,除非你把所有的龙头股都买了,否则万一你押错了注,那么15年下来你可就悲剧了。所以我们说的龙头策略也好,低市盈率策略也罢,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量的基础上的。如果只选择一只或两只个股,还真不一定有什么用。
其实之前老齐给大家讲过,长牛股的特征,那就是打开月线图,你会发现这些长牛股,几乎都是有节奏的向上生长。而他们一般依托的都是一条稳定的价值线。(通常都会在顾比均线的长期均线组附近),比如格力就非常明显,一旦股价碰触到长期月线级别的均线组,我们就叫做月线落地,通常都是非常好的买点。其他的大牛股也是一样,比如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等等,只是有的股票涨势更猛,月线落地的机会特别少。所以我们总结:1只有这种月线图,斜线向上的公司才能长期持有。2在回落的时候敢于买入。然后尽量不卖(牛股买入方式)
中国股市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股东文化缺失,也就是一些上市公司舍不得分钱,其实分红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因为分红的钱,铁定都是自由现金流,大比例分红的公司,虽然不一定是涨的最快,成长最大的,但肯定都是非常赚钱的公司。股利其实是投资者熊市里最好的保护伞,如果一个公司每年分红就给你5%,那么是非常有利于你长期持有的。但如果一个公司从不分红,他一旦大跌,你就未必拿得住未来。所以一般熊市里,都是这些高分红公司率先企稳,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好歹有分红了。西格尔教授通过美股的统计,发现重视分红的公司,长期投资回报率要更高,那么A股是否适用呢,分红多的企业比如格力,福耀玻璃,双汇发展,这些公司的回报也都很可观。而且高分红的公司,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他跌下来之后,你可以用分红接着买他的股票。这样就相当于抄底了,股利再投资也是一个重要的收益方式。
反对分红的声音也有,比如巴菲特,但这事是有特殊性的,因为巴菲特的投资效率要明显比我们更高,所以钱在他手里的回报也就更多,所以他反对分红。是为了更好的产生复利。
我们总结一下,关于分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分红太多,说明公司缺乏好的投资方向,生意缺乏足够的效率。分红太少,股价还不怎么涨,那么说明他可能就不怎么赚钱,甚至没有自由现金流。老齐认为股息率在3-5%是正常的。有些传统行业适当高一些,新兴行业适当低一些。
投资者经常分不清价值股和成长股,其实说的是驱动力,
靠业绩驱动股价的,属于是价值股,靠成长驱动股价的,就是成长股,
价值股一般有很成熟的商业模式,行业格局稳定,利润稳定,非常成熟的产品体系,和消费者群体,而成长股则往往处于新兴行业当中,整个行业都在扩张,企业收入和利润都在30%以上的速度增长。产品不稳定,故事很多。 通常价值股的市盈率不会很高,15-25倍之间,而成长股就没谱了。多高市盈率都有。
最后坑人最多的,通常都是成长股,因为业绩是稳定的,但成长这东西,基本上说没就没了。而投资者非常容易被成长的故事所诱导,最后高位接盘。其实老齐认为亏损的原因,说到底只有一条,那就是买贵了,而成长股相比于价值股而言,更容易被忽悠,投资者也更容易付出更高的价格。其实成长股和价值股,没有孰优孰劣,关键看你怎么买,你要在成长股跌的最多的时候买入,反而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益,但就怕你在他涨的最多的时候买,别说成长股了,就算是价值股,买在最高点,也得让你损失惨重,当年美国漂亮50终结,很多伟大的公司照样跌了8成以上。
【7】只需要四招即可看懂财报
第一招叫做看ROE,净资产收益率
长期净资产收益率必须保持在15%以上。其实这个指标是巴菲特提出的,因为他是全面收购一个公司,所以根本不关心每股收益,他只关心这个生意怎么样,所以净资产收益率就成为了核心指标。这个指标可以预估企业盈余再投资的成效,比如我们知道一般股市的长期收益率也就是10-15%,那么如果一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能到20%,也就证明,他应该把赚来的钱,都投到自己的生意上,这样效率就会更高。
作者也做了个统计,在中国A股能够穿越周期的大牛股,基本上净资产收益率都在15%以上,有的可能只是偶尔掉下去一两年。像我们一直反复提到的印钞机茅台和格力,多年都保持在30%以上。这些公司都有谁呢,其实给大家说说也无妨,茅台,洋河,恒瑞,信立泰,华东医药,阿胶,格力,宇通,海康,基本上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公司,可能唯一不熟悉的就是信立泰,他是做心血管药物的。
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把公司拆解成为三种模式,1是茅台模式,高利润少销售,2是沃尔玛模式,薄利多销,3是银行模式,主要靠杠杆。
第二招叫做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收入是利润之源,一家企业的成长表现在收入的不断上涨上面,而只有对一家企业的年收入总量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知道这家企业,在行业内到底有多大的竞争优势,和占有率。一般收入领先的企业,都是行业领军者和龙头,这个其实很好分辨,干同样业务的企业,收入有的能差10倍。
第三招叫做看毛利率,
要投资毛利率在30%以上的企业,言下之意是30%以下就不用看了,这个话有一定道理,高毛利才能抵御通胀的影响,让生意更加安全。但是如果低毛利,能够走量,其实也是能获得巨大收入的,比如沃尔玛模式,还有现在的互联网模式,其实都是薄利多销的例子。只要他的周转能上来,资金转动的很快,也算是个好生意。所以这是两种生意模式,你必须要看得懂才行,当然如果毛利很低,周转也很慢,那就肯定没啥意思了。
另外毛利率一般都用于同行业比较,同样的生意,毛利高的企业,更加成功一些。比如海天味业毛利率高达46%,远高于竞争对手。所以他越来越出色。有的时候我们还会跟国外的企业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一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招叫做看自由现金流,
这个我们之前就讲过了,自由现金流很重要,但是他的计算实在是比较麻烦,所以一般投资者都忽略了。那么简单来说,净利润跟经营活动现金流,要尽量趋近,这样你的净利润含金量就比较高。作者给了个标准,至少得达到70%,属于比较健康,如果利润很高,经营活动现金流没有,那么就要警惕了,他的利润含金量太低,很可能是故意做出来的。
作者还讲了一个简单的方法,说算自由现金流,你可以简单的把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相加,也就是进来的钱,减去出去的钱,这个东西犹如一个照妖镜,看你这一年忙到头,到底手里能剩下什么东西。作者一开始也是读巴菲特的书,才知道现金流的重要性,但是他在后来的投资实践中却发现,一些大牛股,往往现金流并不丰富,比如云南白药和天士力这些药企,经过他多年的思考和感悟,后来终于明白了,现金流这个事,要结合公司的生命周期去看,初创期扩张期,大家由于跑马圈地,所以基本都会将现金流用到极致,不可能沉淀下来太多的资金,在扩张期的企业,一般投资回报率都非常高,所以把更多的资金投下去,这样回报就会更大。相反成熟的企业,变成了印钱机器,他也没有太多要投资的地方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现金流沉淀下来。这其实跟我们个人也是一样,年轻的时候,你总有很多东西要买,花钱的地方很多,所以存不下来钱,等你上岁数了,慢慢就发现没啥要花钱的欲望了,存款也就越来越多了。
在我们读财报的时候,看到的不应该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而应该透过这些数字,看到一个一个的生意,特别是要假设一下,自己就是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我要怎么经营,这个生意到底怎么赚钱。你要把自己当成创业者,想象成合伙人,其实投资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合伙性质的,比如那些早期把钱交给巴菲特的人,本身就是巴菲特的合伙人。那么我们把钱交给别人,是不是也要了解一下,你这个合伙人到底在干嘛?说句不好听的话,可能80%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投资的公司是干什么的。甚至连总部在哪,一年赚多少钱,主要竞争对手是谁都不知道,更绝的是,有人竟然连产品都没见过,就敢去投资。比如买化工,军工的投资者,十有八九就是这类人。等到一有负面消息出来,自己由于压根不了解情况,所以听风就是雨,慌得一笔。所以老齐其实一直强调,了解企业的生意,了解他的产品和盈利模式,远比读财报重要。这个东西,只有你做过一级市场投资,你才能理解,我们得先去了解对方正在干什么,这是个多大的市场,未来怎么赚钱,至于现在赚不赚钱,其实真没那么重要。
作者后面还提到了大健康产业,他认为老龄化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而老龄化最大的受益板块就是医药,其中又以创新药居首,创新药会有很长的专利保护期,所以随着研发的投入,会越来越有优势,在国际上来说,那些医药巨头,也大多都是创新药企业。国内的创新药一哥,无疑就是恒瑞医药。但他们的研发占收入的比例还是太小。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还有一些东西,也是很好的赛道,比如重复消费的,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肿瘤病,现在越来越多,而这些病人,基本上要终身服药。还比如连锁医药企业,比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这都是作者点出的公司,都拥有了很好的商业模式。总之,医药投资,要抓龙头,研发一哥是恒瑞医药,全产业链优势是复星医药,心脑血管龙头是乐普医疗,精神卫生领域龙头是恩华药业,专注于脱敏的龙头是我武生物。这些药企在中国目前还算是不小,但是跟国际上那些巨头比,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我们又是未来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所以医药长期看好,不过老齐也得提醒一下,医药长期看好,不代表啥时候都能买,你得等他便宜了再买,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整个医药行业高估,所以这个还得有段时间走价值回归。千万不要追高。
【三、估值篇】
科学估值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用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但是查理芒格说,从没有看巴菲特这么计算过。也就是说,理论归理论,而实际上基本没啥可操作性。因为全都是变量,所有你都得预估,那么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最后算了还不如不算。我们连自己这辈子能赚多少钱都不知道,更何况是一家别人的企业呢。
那么既然是人都会犯错,我们干脆就给自己留出犯错的空间,这就叫做安全边际。也就是一个企业你觉得值100万的时候,咱尽量花50万去买,这样万一买错了,至少也不会死的很难看。
第一个市销率,
股价比上每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通常都比较稳定,而且可以衡量这个生意做的到底大不大,那些没有利润的公司,还在高速成长的公司,适合使用市销率估值,这也是费雪发明的指标,但他也有缺陷,之前老齐也讲了,假如我卖现金,100块钱钞票,我卖50,那么理论上这个生意的销售额可以做到无限大,但是这种生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市销率估值之前,你务必要看清楚公司的商业模式,否则很可能会被误导,一些烧钱的公司,最后也就把自己烧死了。
第二个市净率,
就是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这是格雷厄姆的指标,他觉得在每股净资产下面买股票,就很安全,大不了把公司拆成零件去卖,也能把成本收回来,但是这种估值方法只适用于重资产企业,重资产恰恰是最不靠谱的,如果运营不好,就变成了有毒资产,巴菲特早期就吃了大亏,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深陷泥潭好多年,最后不断往里面装入保险公司,才活过来。
第三个市盈率,
这也是用的最多的估值方式,毕竟买企业就是买盈利,所以市盈率估值是最客观的一个,他的公式是股价比上每股盈利,通常用于那些稳定行业,弱周期行业的估值,比如之前说的医药,消费,零售等等,但这里面也有弱点,那就是利润太容易造假了,有的公司可能卖了一栋楼,然后就利润暴增,市盈率快速下降,但这种东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要看扣非净利润,还要看他的净利润构成,以及跟现金流进行比对。最好再用前两个指标,也就是市销率和市净率进行验证。
第四个市盈率增长率,
也叫作,PEG,他是市盈率的分支,是彼得林奇的绝招,他认为那些稳定增长的行业,市盈率不应该超过它的增长率,比如假设一家公司年增长30%,那么给他的市场估值,也就顶多是30倍。如果低于30倍,你又确定,他能继续保持30%的增长速度,那么就可以进行投资了。但老齐多说一句,一家公司长期保持30%的增速是不现实的,后面肯定会降下来,所以我们应该提前给予防范。也就是别太轻信,它能够持续高增长的故事。市盈率这个东西,还是尽量低一点好。
【8】要习惯先把好公司加入购物车
昨天说到了PEG小于1,比较适合投资,但是历史实际情况是,通常大牛股的起点并不便宜,只有万宝路的公司,菲利普莫里斯符合这个要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大牛股,通常都是走出了高速的意外增长,超出了大家的意料之外,才引发了股价的暴涨。但这都是后视镜效应,你站在现在,你肯定是无法预料,哪个公司会在未来实现超预期增长的,或者说这根本是个悖论,你觉得他能超预期了,那么他就很难再超预期了。所以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往前翻后账,都对,但是站在原地看未来,你却毫无办法。<br />我们还是尽量别买太贵为好,即便是你觉得那些最好的公司,你也尽量等他们便宜了再买。<br />**老齐一般是先加入购物车,等过几年到熊市了,再去扫货。所以我们一般熊市会比较忙,等到了牛市反而无事可做,**2018年我们不断地研究,但2019年开始,基本就是吃吃喝喝。啥事都没有了。特别是2020年,研究啥都没意义了,肯定不会再有便宜的东西了。
估值的内在价值分为四个维度,时间周期,自由现金流,折现率和管理层,这4个维度只要变化,就会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测算。所以相对来说,债券非常好算,因为时间周期固定,现金流就是利率也是固定的,折现率假设一个指标就行,不涉及管理层问题,所以大家都算的明白,债券市场也就没有了波动,但是股票就得个算各的了。基本上算出什么数据的都有。
在股票的估值上,时间周期最长的公司肯定价值最高,没几年就要倒闭的就不太值钱了,永续经营的那种生意,则相对来说可以给更高的估值。所以一般中药企业估值都比较高,远高于他们的利润增速,因为他们都是百年老店,基本上再存在几十年没啥问题。
第二自由现金流,我们之前也讲过,就是能够拿走的钱,如果没有自由现金流,那么这个企业就一文不值,举个例子,比如有人在北京打工,看起来一个月赚1万挺多,但是工作几年后,回老家了,他可能一分钱存款都没有,赚来的钱,都用于吃饭,社交和房租了,那么你投资他就没什么意义。所以投资就是投他未来持续赚钱的能力,而且是能够拿的走的钱。
第三就是折现率,未来产生现金,那是未来的钱,要把未来的钱计算到现在,就需要一个折现率。毕竟今天的现金比未来的现金更值钱一些,想想80年代的万元户,再想想现在的万元户,你就知道了。一般我们都用无风险利率加一个风险补偿,作为折现率,比如10年期国债,就是无风险利率,然后加一个2%左右,通常都设定为5-6%,比如明年的100块钱,只相当于今年的95块钱。
第四就是管理层了,他是一个骑手,一个船长,管理层的变动,对于一个公司的商业前景,也会有明显的影响。总之用一句话概括投资,就是买入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但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估值这个事,没有绝对的正确,任何人都只是一个估算,不可能成为真理。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估值思路有这么几个,第一是整体估值法,也就是先看他的总市值是多少,依照他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水平,然后在进行比对,看看他大致应该有多少市值,比如一家500亿的公司,他的对标公司,基本都是千亿规模,那么他可能就低估了。2002年巴菲特买入中石油,就算的是整体估值,他计算,中石油生产中国三分之二的天然气和石油,而中国每天消耗量是500万桶石油,显然需求巨大,而且随着那几年汽车数量的暴增,中石油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而他的估值只是埃克森美孚的一半,当时中石油的市值只有370亿美元,而他们按照美国这几个石油公司来算,认为至少应该值1000亿美元,所以他低价买入了中石油1.3%的股权。然后5年时间,赚了7倍。他卖出的时候,中石油的总市值已经是2750亿美元了。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投资人有相当强大的功力,至少你要知道,大概这个行业是一个什么水平。
还有一个是简单推算法,比如就用市盈率这个指标,10倍市盈率就意味着我们靠着企业利润10年收回投资。我们通过市盈率可以比较出很多东西,比如类似公司的市盈率估值,以及他自己的历史市盈率比较,通过这些估算,来判断现在股价处于什么位置,比如这家公司历史最低市盈率是10倍,那么他现在已经是8倍了,如果你能判断他的经营没毛病的话,那么他肯定算是低估了。或者同行都20几倍,只有他10倍,那么相比叫来说,他也是低估的。所以简单推算法,就是横向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然后还有一些高级玩法,比如,按照他的增长率,在算算未来几个时间点的市盈率比较问题。
这里老齐也多说一句,我们尽量选择在某家公司的历史市盈率低点去购买,这样做非常保险,因为即便未来估值不涨,那么公司的成长,就是我们的收益率。所以利润会变得十分确定,你要是在不高不低的时候买入,那么未来估值的变化,还真不好说。万一估值向下变动,利润即使增长了,那么你也照样赚不到钱。至于在历史市盈率高点去买,那是一种纯粹傻缺的行为,亏钱是肯定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不但估值不会涨,弄不好利润都得大幅下降,最后就是戴维斯双杀。所以我们有确定性机会的投资时间点,就是他历史市盈率的底部。其他时间,都是错的。千万别相信什么高增长,一般拿高增长忽悠人的时候,通常都是历史估值高点。这时候估值高估,利润也是高估。非常危险。
第三个方法是透支一年买入法,作者美其名曰叫做先结婚再恋爱,意思就是,他觉得自己买不到低点上,那么退而求其次,看看能不能买在明年的低点上,有些公司今年看起来贵了,但假设股价不涨,明年看起来也许就便宜了。所以大不了我就浪费一年的时间,买明年便宜的公司。这个方法其实是用未来在思考,是很好的逻辑,但前提是你得对业绩十分清楚。而且只限于利润连续且稳定的那些弱周期行业。其实现在机构们基本上都是在这么做,特别是一到牛市的时候,很麻烦,基本上找不到低估的产品,那就只能去找未来可能低估的产品。于是我们看到一轮一轮的轮动,就是大家都在找未来低估产品,所导致的。
第四个方法,股息率法,长期来看,股票的实际回报是年化6.6%,其中,分红占了4.4%,资本利得是1.99%,那么既然分红如此重要,干脆我们就把这个东西放大,就买入有确定性股息的公司。这个方法在熊市里特别的好使,很多公司的股息都能超过6%,也就意味着,你未来至少已经锁定了这个年化收益。
市场有效理论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但是市场先生理论,却说他总有一些小脾气,而我们要想超越市场,其实就是要抓到市场抽风的机会。这种事情,其实并不经常出现,甚至很少出现,所以放长线钓大鱼,我们才能超越市场,你如果总想一路屁胡,很可能反而被市场虐的体无完肤。所谓市场犯错,就是市场中的大部分投资者,都犯了认知上的错误,绝大多数人都犯错,你想想这个得有多么难得,不可能是天天发生。有时候,是发展初创期,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有错配机会,还有就是突如其来的利空,让大部分人情绪紧张,造成了错配。而第一种,我们几乎很难把握,别人看不懂,我们通常也看不懂,我们不能老用上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不现实的,但是第二种错配却简单的多,情绪这个东西,一旦上头,那就很容易矫枉过正,此时我们只需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就够了。如果别人上头,你比别人疯的还快,那就没办法了,所以投资其实最后比拼的就是,谁更淡定,那怎么才能淡定呢,需要你控制好仓位,控制好预期,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当你手上总有预备队的时候,心态才能稳定。如果每次都让自己破釜沉舟,那么其实基本上就是一个被虐的货。最后赔钱的,其实99%都源自于心态崩溃。所以老齐总是坚决反对all in,更坚决反对借钱去投资。即便你知道怎么是对的,这心里也过不去那道坎了。
【9】人生难得一只熊
昨天我们说到了投资市场的三大机遇。<br />第一就是股灾,<br />第二就是黑天鹅袭击,好公司的买入机会,一般都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利空出现,但这个致命通常都打引号,也就是说当时无比害怕,但是后来想想,却根本不值一提,比如八项规定之于茅台,当时看一下就傻眼了,公务宴请没了,茅台还怎么卖?大家纷纷看空。茅台股价跌去一半。但这之后的7年时间,茅台又涨了40倍,老齐也是猜对了开头没猜对结尾,我们拿了2-3年,赚了3-4倍,为了躲避2015年股灾,而退出,但没想到后面错过了10倍。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三聚氰胺对于伊利,带量采购对于医药。这些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就是最强烈的买入信号。
第三个机会就是长期牛股的阶段性调整,有的大牛股能够调整30%,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这时候通常都是上车的机会,不过老齐更保守,我更愿意等跌一半的机会。一般一只股票,只要经营没问题,它能够跌一半下去,基本上都是形成了情绪扰动,这时候大家都在抛售,我们刚好建仓, 比如2018年的五粮液,就从87跌到了42,这其中我们在50以下就不断建仓了。还得强调一下,多次买入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们不要总想试图判断出那个最低点,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分析,和不断买入的策略,抓到一个次低点,这就已经很不错了。老齐就非常爱买这些大家不怎么要的东西,比如当年的茅台,格力,医药,阿胶,甚至老板电器。芯片基金。有色周期等等。我们都是在别人还不怎么关注,甚至一致看空的时候买入。这就是逆向投资的机会。
但是这些机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机会不少,但是大部分人都把握不了,主要是这么四个原因】
1是不敢买,人性就是这样,在超市里我们爱买便宜的,但在股市上,越贵我们就会觉得越安全,反而便宜的东西,你就会很恐惧。在熊市里各种利空消息层出不穷,一会说经济不行了,一会说企业不行了,一会要打仗了, 一会又经济危机了,反正吓都吓死了。总觉得还得下跌。
2是图便宜,他知道已经打折了,但是还很贪心,觉得还要再跌,所以希望再跌一些在买。这就是想抄底的思想,永远想抄在最低点。但往往就错过了机会。
3是拿捏不准,坏消息一出,会影响我们对于公司的判断,有些人觉得很委屈,我也知道他是好公司,但是不知道这些事情,对他有多大影响。估值是否要做大的调整。甚至会从众,大家都不买,我也就再等等,谨防被别人说成是傻缺。
4受不了损失,人都有损失厌恶的心里。谁都想买来就赚钱,没人想先忍受亏损。但其实老齐总是跟大家说,大师和普通投资者的区别就在于,大师总是先赔后赚,这叫做逆势布局,而普通人总是先赚后赔,这叫做不作不死。
下面我们再说说安全边际,这也是一门玄学,很多人都在提,但是却又没有标准。这主要是跟估值的能力有关,有些人算的八九不离十,那么有30%的安全边际就够了,有些人则胡乱猜,那么百分百的安全边际也没用。所以安全边际是建立在正确的估值认知的基础上的,你得大概知道他多少钱,才能做这个判断。
_老齐教你个绝招,就是假设我们不考虑估值变动,你多少年能把这个投资,靠公司的利润收回来。如果10年之内能收回来,就算是合理的,_6-7年就能收回来,那就算是低估了。举个例子,你投100万,他现在每年赚10万,但是每年会有10%的增长,那么第一年就是10万,第二年是11万,第三年12万,第四年13万3,第五年14万6,第六年16万1,第七年是17万7,那么第7.5年其实就收回来了。所基本上算是有安全边际的。但是如果同样的公司,你花200万去购买,那就肯定没有安全边际了。
有人问了这个靠谱吗,其实这只是个形势,告诉你千万别去指望不切实际的估值上涨,估值上涨这种事,不是人力能够把握的,就像我们钓鱼一样,鱼什么时候咬钩,我们左右不了,我们只能选择去鱼经常出没的地方,找鱼喜欢吃的鱼饵,至于能钓到多大的鱼,这个就只能随机了。
作者的意思是说,买入最好的公司,比如茅台,格力、片仔癀,伊利,恒瑞、复星,天士力、通策医疗、同仁堂等等,这些你即便买在了历史最高点上,只要拿住了,回报都不错,所以他认为伟大的公司,对于安全边际并不重要。这么说也有道理,如果你拿的足够长,其实估值对你的影响不大,最终你得到的收益,会越来越趋向于是公司成长的收益。
但老齐也要提醒各位,特别是普通投资者。这个事听听就好,从回测数据来看,是没问题,但是能够长期10几年,忍受涨涨跌跌,甚至忍受股灾的人,几乎很少。所以还是尽量别去高点买为好,买在高点之上,你拿不住几乎是肯定的。所以这个事还是不要考验人性了,人性通常经不住考验。
所以老齐理解的安全边际永远是两点,好公司,便宜了再买,如果你分辨不出好公司,那么就去买指数,等熊市了再买。指数未来是铁定会不断创新高的,无论战争,金融危机,都无法阻挡指数创新高这一事实。所以你压根不用担心,熊市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定投指数基金。但我们很多朋友胡里八涂,熊市的时候他不投,到了牛市快到顶部了,开始定投了,然后赔的一塌糊涂,小赚大亏,然后损失惨重,开始咒骂定投,咒骂股市,这显然不是定投和股市错了,而是你一知半解的用错了时机,选错了方法。
股市上最怕的就是估值杀,比如作者举例,当年的张裕A,红酒比白酒更猛,2010年之前的5年,至少得涨了有100倍,但后来就郁闷了,见顶回落,大跌了得有8成。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张裕的增长率下来了,之前张裕都是年化40%的增长,而到了2009年以后快速跌到了20%,然后挣扎了2年,到2012年,基本就是利润负增长了。后面的股价也就基本没涨。张裕A也就再也不是牛股了。所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估值预期过高,业绩预期也过高的案例。这种公司是最为坑人的,你要是2010年高点买入,10年过去了,现在也还亏60%以上。
另外老齐强调一下,即便业绩不高估,随着他的膨胀,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比如你每年涨5000工资,第一年你赚5000,所以是涨了100%,第二年就是1万到1万5,只涨了50%,第三年你就只涨了33%,速度会越来越慢。这就是统计规律,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去考虑,实在是不应该太相信什么高增长。能够连续10年高增长的基本都是凤毛菱角,而且一开始必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公司,上来就是几千上万亿市值的,几乎没有什么高增长的可能了。
作者举例宋城演艺,这是一个旅游娱乐公司,在旅游景点做演出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2016年初,他的市值是387亿,2015年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了60-90%,达到了6-7亿这个区间,市盈率高达56倍,那么这个公司能不能买。作者测算了一下,他觉得宋城演艺值1000亿,那么未来5年达到这个目标相当于要涨1.58倍,年化复合增长率得差不多21%,要是10年涨到1000亿那就很平庸了。于是他做了几个假设,如果到时候是10倍市盈率,那么公司需要净利润100亿,相当于增长13.58倍,也就意味着5年增长率达到71%,如果到时候是20倍市盈率,净利润也得有50亿,那么5年复合增长近50%,30倍市盈率是37%,所以账算下来发现,前两种可能性不太大。5年都保持50%以上的增速根本实现不了。最乐观的情况是,到时候市场能给他30倍估值。这也得努着劲的涨才能实现。所以宋城演艺,看起来很美好,但是无奈估值太高。即便他日后真的5年涨到1000亿,几乎不可能实现收益。作者还是很明智的,宋城演艺的股价,从2016年到2020年底,几乎一致没涨。净利润别说50亿100亿了,不算疫情,连15亿都没到。离1000亿市值更是相去甚远,所以可见,2016年的想法还是太过于乐观了。
【四、持有篇】
【10】如何才能长期持有
先来说长期持有的定力,其实市场是经常波动的,动不动就会调整个20-30%下去,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你还真赚不到钱,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涨到了34万美元一股,可以说是超级大牛了,但是即便这么一家公司,也有股神这个名号掌舵,他在历史上也出现过4次腰斩的经历,最多的时候73年到75年,跌幅接近60%,所以你想想,为啥巴菲特都没人信了?
而且要知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现在大家买卖股票,买卖基金实在是太方便了,甚至可以设定好程序,让计算机自己买,但其实交易越是便利,大家的投资收益就会越低。因为你老想操作,动的越多也就错的越多。作者说,现在投资信息也确实越来越多,很多朋友到处都能接触到这些信息,有人说,我跟着一些牛人抄作业行不行呢?其实老齐认为,抄作业是没问题的,但是你也同样涉及一个能不能坚持的问题,风和日丽的时候,肯定没啥问题,但是一旦出现狂风暴雨了,巴菲特都没人信了,你凭啥相信老齐,凭啥相信互联网上一个不知名的大V,这个道理根本说不通。所以这就叫做,抄作业容易,抄心情难,人家能坚持住,所以最后赚钱了,你照猫画虎,但是却没有内功,难免最后东施效颦。所以有些东西,我们还是要调整心态为先。
首先,我们要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信心,
巴菲特一直强调不可救药的乐观,他总是庆幸,自己生在美国,但即便在美国也有70年代的大动荡。美国要被石油和通胀搞垮的论调不绝于耳,那么你在这时候,是否还能坚信未来会更好?这是知识,智慧和格局决定的,巴菲特这些投资大师,他们其实鬼的很,坚定做多,就是在赌国家不完蛋,这个胜算高达99.999%,赌对了就赚大钱,赌错了那你把钱放在哪其实都不安全了。
投资中国也一样,我们要想赚大钱,要想过好日子,必须盼着中国强大。如果中国不强大说啥都没有,真出现了100年前那样的动荡,就算你把钱换成金条也一点用都没有,那么多士绅资本家地主,没几个是得以善终的。电影1942拍的就很好,十里八乡最有钱的地主又怎么样,逃难的过程中,最后还是要了饭。所以心里阳光点,你只能希望国家更好,没有人可以靠赌自己国家破产而发财。那些天天咒骂自己祖国的人,通常都只能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其次,对股市有个规律性的把握。
经济有波动,股市也有波动,这很正常,但科技向前发展,股市也会不断向上。前面也说了投资50年,股市的回报几乎是个常数,所以跌的多的时候,尽量敢买,涨的多的时候,反而应该保守。你了解了股市的密码之后,其实也就没那么心慌了。特别是再掌握了资产配置的技巧,以及能够看懂周期,其实很多东西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就像你知道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所以不会因为到了寒冬而感到恐惧一样。
第三,来自坚定的投资哲学和信仰。
也就是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看的懂人性,知道大家都在想什么,做到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第四,来自对于企业的深刻理解,
当你知道自己投资的企业价值几何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慌张。虽然老齐是个投资人,但我更是个企业家,我深深知道,股市天天在波动,但其实企业每天都在日常经营,没什么太大变化,基本上非常稳定。通常变化的并非是基本面,而是人心。你把企业看透了,把自己当成个企业家,而不是投机者,你其实也就没啥可慌的了,巴菲特从来都是把自己当成企业主来对待,股价跌了一半又怎么样,企业还在每年创造同样多的利润,他知道价格早晚会涨回来的。
所以有了这些内功心法,无论股市再怎么腥风血雨,我们都能泰然处之。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反复的看书,洗脑,训练的过程。老齐一开始也慌,但后来慢慢的也就不慌了,甚至看他跌下去了还很兴奋。这就跟打游戏是一个道理,你恐慌主要是因为毫无防备,当你已经能够判断对方的下一个动作的时候,就会由恐慌变成兴奋,是那种一切已经尽在掌握的兴奋。投资不是打板算卦,投资是应对之道。所有的变化你都有预案,自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
作者做了一个假设,以20倍市盈率买入每年增长15%的股票,10年后,除非市盈率掉到了5倍以下才会亏损,否则几乎没有损失的可能。所以买入一个正常增长的企业,只要你买的不是太贵,是根本不可能亏损的。老齐也经常说,投资亏损只有两个问题,1是买的太贵,2是卖的太早,把这两个问题处理好,基本上就不会有问题了。短期股市走势很随机,但是如果长期来看,股市基本上是最为确定的投资方式,基本上不太可能赔钱。大家也可以想一想,你之前那些赔钱的投资,如果多拿一段时间,是不是也就都能盈利了?特别是对一些弱周期的行业,更是如此。
一般在投资中会把波动直接视为是风险,但这主要是针对短期而言的,长期投资,波动的问题其实并不太大。到底要不要控制回撤,其实大家一直都是有分歧的,比如作者就是没必要控制回撤,控制了回撤大概率也就控制了未来的上涨。但是老齐的观点是,必要的控制回撤还是要做的,回撤这个事他会击破你的心理底线,一旦心态失衡,那所有的正确方法也就抛诸于脑后了。而且有的时候回撤也确实过大,如果跌50%下去,你需要涨100%才能回来。所以让回撤小一点,有利于我们投资的复原。
其实谁也不能保证一买就赚钱,比如巴菲特够厉害了吧,72年买的华盛顿邮报,到了78年才解套,投资富国银行,两年都没赚钱,美国运通4年没赚钱,40美元买入的可口可乐,足足跌了一半,但这些最后都为股神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也都成为了他津津乐道的大牛股。
很多事实都已经证明,在股市里如果要取得的丰厚的回报,并不需要太精明,有时候傻一点没什么坏处,那些总是觉得自己很精明的人,跑来跑去反复做波段,其实最后反而收益很低,波段操作,最大的难点,其实在于你很难连续正确两次,有时候卖对了,但是没买对,有时候买对了,但是没有卖对。所以这都是问题,越是到牛市里,这个问题也就越明显,很多做波段的,都是买入价格比卖出价格更高,最后反而吃了大亏,但这还算是好的,有的干脆就卖飞了,卖出之后,再也找不到买入点,结果生生错过了牛市。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永远不卖呢?其实也不是,作者说有4种情况是可以卖的,
1发现买错了,肯定要及时纠正,
2公司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了,你买入的逻辑不存在了。
3股价涨的太疯了。已经超出了合理的估值范围,
4找到了更好的性价比投资标的。
其实,老齐来说,更喜欢第四点,我的买入卖出,其实都是通过资产间的价格比较得来的。当债券更划算的时候,就重仓债券,当股票更划算的时候,就加大股票的持有比例。尽量不去做判断。让资产自己说话。
如果要是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信号,那就尽可能的持有,不去卖出。其实90%的时间,都应该无事可做才对,投资应该把笨功夫花在买入之前,一旦买入了,把资产都布局完毕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忘掉你的账户。比如刘元生90年代投资万科360万,然后就再没有动过,当时虽然已经是一笔巨款,但到现在已经价值50几个亿,更是一笔天文数字。这样的牛散才是真正的牛人。这些财富都有据可查,而且就在股东名录里。那些天天说自己一年赚一倍的波段手们,其实根本就没啥依据。
当整个市场进入泡沫阶段的时候,其实也是可以卖出的,作者说,整个市场50-60倍市盈率了,就可以考虑离场。老齐的经验就是,还是要先看市场情绪,所有人都疯狂了,业余投资者都赚到大把利润了,开始给专业投资者推荐股票的时候。就是专业投资者该选择离场的时候。即便不离场,也要降低仓位,也就是说越到牛市后期,其实应该是股市仓位越低的。而普通投资者恰恰相反,牛市过半开始定投,然后越投仓位越重,最后满仓迎接暴跌。
【11】投资中的十大要不得?
投资中最关键的一点,其实要有耐心,老齐经常用钓鱼做比喻,你不能总是试图把鱼竿拉起来看一看,那样你就很难钓到鱼,作者给耐心做了个总结,叫做耐心10条。大家可以自行比对:
1、是你账户里有闲钱,但你仍然能够坚持什么也不做,等待绝佳投资时机。
2、你买入股票之后,被套个20-30%,但仍能稳坐钓鱼台。甚至还愿意继续买入。
3、你的股票几年都不涨,而没买的股票蹭蹭的涨,此时你仍然能够经受住诱惑。
4、以合伙人的心态持有股票。不去关心每天股市价格的变化,甚至懒得看行情。
5、利用80%的难熬时光,等待20%的收获时间,
6、坚持到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投资信仰之时,仍能够战胜心中魔鬼克服人性。
7、在大赚特赚之后,仍能不动摇,坚持持有,甚至涨10倍也不愿意卖出。
8、心中有复利,抗拒短期暴利的诱惑。
9、内心波澜不惊,走过每一个平庸的年份,最终收获不平凡的财富人生。
10、做市场上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这些东西,你可以理解为心灵鸡汤,但其实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听懂了没用,关键是你能否做到。
【接下来作者又谈了自己投资的心得,也是之前他写的一本书的精华,叫做给业余投资者的十条军规】
第一条,不要用宏观经济去指导自己的投资。
经济学家通常都会错的离谱。听经济学家的话,你发现哪年都不适合投资。真等他们觉得一切都好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最危险的时刻。这点老齐其实并不同意,宏观判定这个没有错误,关键看你怎么用,能否把宏观和投资相结合的问题。而且不光是宏观周期,还有货币周期,农产品周期,人性周期,这些都得去研究,如果投资不看周期的话,其实就如同开车没有导航一样,即便你能到达目的地,也会走很多的冤枉路。不过,他说的一点是对的,不要听经济学家的预测,经济学家和投资人是两个职业,经济学家普遍缺少投资思维,所以我们要站在投资的角度上去做宏观分析,而不要反过来,站在宏观的角度,再去研究投资的问题。
第二条,不要天天研究大盘,这东西没什么用,
大盘走势跟企业经营通常都关系不大,这个价格也都是交易出来的结果,没什么参考意义。偶尔看一下大盘,感受一下市场温度就行了。有些人就是找虐的心态,特别是市场天天下跌的时候,还要每天去看盘,这就很容易让你心态失衡。激发你的贪婪与恐惧。所以老齐总是说,多读书,少看盘,不操作。
第三条,不要盲目相信媒体,媒体一定是夸大事实的,
而且总会找一些博眼球的角度,媒体的任务就是吸引流量,而我们要投资,就不能用这些带有明显情绪化的东西来作指导。投资需要的是平常心,而媒体偏偏是用来摧毁你的平常心的,我们可以通过媒体关注娱乐,体育,甚至看看中国足球都行,尽量别看财经版。看其他的顶多就是闹心,不会赔钱。
第四条,不要朝三暮四,投资务必要做到专注,
没有人是靠什么都做而发大财的,一定会有他最擅长的领域,而这个领域就是他的提款机。老齐也经常跟大家说,赚钱的方式太多了,不要妄想什么钱都去赚,这是不可能的,钱和钱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你只需要掌握一套赚钱的方法其实就够用了,而没必要想把所有的钱都赚到。比如2020年很多人都看到电动车上涨,不淡定了,后悔没有投资电动车,但其实你就踏踏实实的做好组合,这一年回报也有20%多,已经不低了。投资千万不要做渣男,否则你渣来渣去,最后还很容易亏损。
第五条,不要怕大跌,
市场下跌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最大的牛市,82年到2000年这波,也经常会跌个20%下去,所以牛市并不意味着天天都涨,一天都不跌。我们只有足够的平常心,才能够赚到大钱,
第六条,不要有点利益就跑。
小富即安不是什么安全意识,反而很有害,该赚钱的时候,你吃不到足够的利润,那么该赔钱的时候,你就没有安全垫的保护。很多人其实都能买到比较低的价格,但是是否拿得住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如老齐贵州茅台上,赚了几倍其实已经不少了,但是却错过了后面的10倍。段永平当年8毛钱买网易,拿到100多美元,他自己说,其实8毛钱很多人都买了,但是这些人可能1-2块钱就都又卖掉了。
第七条,不要追热点,
这个说过太多次了,什么行业一旦开始狂欢,那就离死不远了,甚至后面可能几年都缓不过来,比如当年的中石油,后来的中证500,创业板,2020年的白酒,医药,电动车,一旦这种时刻出现,不但不能买了,反而可能还要降低仓位。
第八条,不要预测涨跌,
对于未来我们的预测能力其实差不太多,所谓专业的投资者并不是有超强的预测能力,而是能够见招拆招,投资不是打板算卦,而是应对之道。天天预测市场,其实毫无价值,猜对了也没有那么大的胜算。老齐也经常判断市场,但是你看我的策略,几乎不怎么改变。
第九条,不要想着一夜暴富,
暴富的故事确实有,但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有的比中彩票的概率还低,追求这个东西,你反而会迷失自己,让自己陷入危险当中。比如那些传销和非法集资,承诺每天都返钱的,结果很多人最终血本无归。所以踏踏实实关注你的长期收益,这才是根本。
第十条,不要盲目相信权威,
股市里的专家很多,但是靠谱的并不多,大部分其实都是一惊一乍的,会更加让你的心态崩溃,而且最要命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方法,这套体系单独使用,可能确实可以赚钱,但是你如果几个专家来回听,那可能最后反而赚不到钱。就比如有人做左侧,有人做右侧,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甚至要求截然相反,你如果是听了某位专家的话,左侧买入,本应该是越低越买,逐渐探底成本,但是你又听到另外一个专家说跌破10%要止损,这就是右侧观点了,最终你把左侧买入的股票,割肉在了低位。
【五、修养篇】
这里面包括思想修养,知识修养和心灵修养,其实投资可以变得很快乐很轻松,创造财富的过程一点都不痛苦,如果你很痛苦,很纠结,那么你可能正在与财富之路背道而驰。作者自己说,他自打投资以来,基本上沉浸其中,股市大大开扩了眼界,丰富了学识,而且让自己对人生哲学的认知也大大提高了,彻底懂得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还有像什么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些哲学思想,以前是不怎么明白的,而在股市上,你很快就能有最切实的感受。
而且很多东西,你都能在股市上找到映射,比如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这些战场上的东西,我们无处施展,但股市却给了我们机会,所以投资其实可以跟打游戏一样简单,整个股市就如同一个网络游戏一样,你的对手都是一个一个的真实玩家。你要超越他们,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当你以更高的层次俯瞰众生的时候,其实就好比拿着外挂去玩游戏一样有意思。不但可以享受低级别玩家的崇拜,甚至你还享有生杀大权。这都是现实世界中,根本给不了你的东西。只有在这里,你可以赤裸裸的掠夺别人的财富,或者说,是别人甘愿把财富交到你的手上。
作者说,优秀的投资者,都希望跟企业一起成长,甚至不希望股价涨得太快。有人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得了便宜还卖乖,其实确实是这样,慢点涨,我可以完全不用动,天天优哉游哉的过日子,而如果一旦暴涨,那就比较纠结,得考虑要不要提前获利离场,如果一旦出来,还得考虑啥时候再回去的问题,相当于跟装修一遍房子一样麻烦。没有人希望每一两年就装修一遍房子吧,即便给你钱,你可能都不愿意。股市其实也是如此。最好是慢慢涨,一辈子都不卖我才高兴呢。
股市中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钱包上,赚你自己的钱就可以了,不要跟别人比较,因为这样毫无意义,别人今年赚了一倍,但去年他没准还赔了一半呢,孤立的比较,只会让你把心态搞的更糟。有人确实短期内能赚到很多钱,但他们长期反而会赔掉更多的钱。所以没啥可羡慕的,我只要每年能赚到10-15%,其实就已经够用了。当你不去奢望的时候,其实反而可以做到持续稳定的盈利。,明天我们继续讲投资修养的问题,谈谈作者对于投资的感悟。
【12】投资大道至简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投资修养的问题,作者提到了2015年的大牛市,市场当时涨到了5000点,他当时也意识到恐怕该有调整了,但是市场却最终出现了罕见的股灾,这也是他完全没想到的一种方式,这也让他再次体会到,市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当时很多声音都是看空的,有人甚至说要跌倒2000点了,但作者却表现出较为理性的态度,因为他持有的都是茅台,格力阿胶白药,天士力、天美药业、和同仁堂这些股票,确实市盈率并不算高。甚至有的公司,在下跌之后,还跌到了历史估值低位。最后他觉得问题不大,所以没怎么闪躲,而是生抗了下来,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2016年之后,股市就重新开始上涨。而且主要就是这些蓝筹大白马的表现时间。
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切身的体会到了风雨彩虹的道理,不要害怕电闪雷鸣,过去之后就会有美好奖励信念坚定的人。作者感悟,在市场中以一个弱者的心态,更容易生存下去,跟上市公司比,跟市场先生比,跟大机构比我们其实都是弱者,如果你不服输,总要跟别人较劲,那么可能最后反而是螳臂当车,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弱者,你也就不争不抢了,反而就只想着混口饭吃,这才是弱者的成功之道。时刻小心,步步为营。放低姿态,等待着市场赏口吃的。
而且弱者心态,一般都会先衡量自己,不会做过高的期待,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而不会去要求太多,看到别人大把大把的赚钱,我们也能不眼馋,这样才能禁得起诱惑,不至于吃亏上当。最后,弱者心态还要求我们能熬,本身我们就不如别人,那么就得更有耐心才行。比如你在单位里,人家全是博士硕士,就你一个没上过大学的,那么此时你也就不做太多的非分之想,反而别人头破血流之后,你更容易捞到机会。
投资这种事,务必要独立思考,巴菲特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家,但是他并不住在纽约,而是在小镇奥马哈,目的就是离华尔街远一点,那里太过于浮躁。人是一个群居的动物,所以特别喜欢从众,通常都忍受不了孤独。但是从众恰恰又是投资的大敌。所以这种反人性的事,让大家往往是损失惨重。于是就形成一个悖论,你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那就别搞投资,否则一定会赔钱,你要想赚钱,就必须要与大众反向而行,甚至要在别人的眼里一直当傻子。所以不当傻子还是要赚钱,这确实是个艰难的决定。
老齐认为,要想做好投资,必须要先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独立思考,得先从阅读开始。如果你连书都看不进去,那么说明你的心里太过于浮躁,其实是不适合做投资的。
任何牛人也不能一直跑赢市场,特别是在牛市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些投资大师的噩梦,比如比尔鲁安,他是红杉基金的掌门人,他的基金在1970-1973年一直跑输大盘,主要就是因为他没有买漂亮50,甚至在1974年他落后了大盘36个点,这让鲁安的心里压力极大,越来越多的基金投资者都骂骂咧咧的离他而去,认为这人沽名钓誉,根本就是个骗子。而就在第二年,漂亮50泡沫破裂,股市发生暴跌,未来5年鲁安连续战胜大盘,实现了超级大反转,在特别悲剧的70年代,鲁安的基金,反而实现了年化18%的收益。成为市场上的最大赢家。不过最惨的就是,那些骂骂咧咧退出基金的投资者,可能左右挨了耳光,漂亮50的机会也没赶上,过去基本就是高位接盘,刚好吃了一个暴跌,后来逆向的投资机会又是完美错过。所以这就是股市里的魔咒,叫做一步赶不上步步都赶不上。
其实中国股市也有明显的风格周期,当大家都在追大蓝筹的时候,中小创就会突然猛涨,当大家习惯中小创暴涨之后,蓝筹那边就会再启动。老齐的统计,基本上3-3年半就是一个风格周期。所以没有什么是永远涨的,也没有什么会永远跌,之所以这样,主要就是因为人的情绪是有明显波动的。这种情绪的钟摆,一定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然后再摆回来。永远循环往复。所以最出色的基金经理,也就是能够把握这种风格轮动,比如温莎基金的约翰聂夫,而像彼得林奇巴菲特这种,只做弱周期的投资大师,其实业绩也并不差。就是更需要耐得住寂寞而已。
我们现在被太多的信息包围,而且交易还越来越便捷,但这其实并非是什么好事,因为投资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如果你的环境显得很浮躁,其实是会误导你做出判断的。就像动画片灌篮高手一样,宫城和三井教樱木投篮,一个说瞄准前沿,一个说瞄准蓝圈中心,搞的樱木一个头两个大,最后也不知道该听谁的。最后还是安西教练给樱木特训2万球,才解决了他投篮的问题。
也就是说,有些东西你是听不会的,得需要跟随一个靠谱的老师,然后反复练习,才能有一丝丝成果。而且这个成果还显得很脆弱,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很可能又都抛置于脑后了,就像樱木在对抗赛一开始,急于表现集训射篮,结果忘记了动作技巧,又把球扔出了场外一样。投资就跟投篮一样,看会了跟投进去这是两回事,训练中投进去,跟比赛中保持良好的手感,这也是两回事。需要我们反复的练习才可以。
作者也举了个例子,就是马三立先生的相声,买了个浑身刺痒怎么办的药方,回家里三层外三层拆出了一个小包,里面就写着两个字,挠挠,其实价值投资也是如此,大道至简,一开始我们都倾向于寻找复杂的深奥的投资技巧和方法,但是当你有了一定积累之后,你会发现,投资其实真正需要的是返璞归真。无非就是好公司和好价格两个因素,如果你投资指数,那其实就只剩下了好价格一个因素,
老齐经常比喻,投资中的葵花宝典就四个字,低点敢买!练会了这招,你就可以称霸武林。葵花宝典大家都知道,第一章是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低点敢买,其实也有这个意思,你要想称霸投资市场,必要的时候,就得敢于先亏损。不断买跌。此时会有很多人骂你是傻缺,还有很多新闻出来吓唬你,怎么看股市都快完蛋了,但是你必须要有自宫的勇气和气魄。否则你就练不成神功。
作者说,长期持有的秘密,是你真的爱上你的投资,比如你买入一家公司,那么你就应该爱上这家公司的一切,比如巴菲特到哪都喝可口可乐,吃喜诗糖果,那么你是否也能像他一样,为自己投资的企业产品代言呢?如果你超级喜欢他的产品,自然就能长期持有,这也是彼得林奇投资的哲学,爱好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如果你根本就不爱,那么显然也不可能获得收益。为啥那么多人都能在房子上赚到钱,说白了就是喜欢自己的家,所以才能一直拿得住。那么做指数投资怎么办?你得喜欢上股市才行。
有人说,股市有啥可喜欢的,老齐原来也这么认为,不就是赚钱的地方吗,
后来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老齐发现股市里奥秘无穷,而且你学到的东西,都能用的上,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还能创造大把的收益,简直就是太爱这里了。后来我的生意,我的企业,甚至现在做的读书圈粉丝群,也都围绕着投资展开,所以这就是爱好和工作逐渐完美统一了。我当然愿意常驻股市。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离开的,更不会对市场有什么怨恨,因为市场已经给我的足够多了,甚至太多了。但你越是不想要,越是心态平和,他就越是硬塞给你,躲都躲不掉。以前总想着波段操作,跟市场抢利润,发现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还很可能赔钱,而现在不想争不想抢了,做好资产配置,佛系留在市场里,这几年收益爆棚,2016年以后,老齐管理的资产年化都已经超过了30%,有的时候都觉得太多了,其实可以先缓缓了。但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有收益。这就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投资市场处处都是哲学,到处都能把人性的光辉放大,同时也会极大的惩罚人性中的丑陋。
作者最后用西游记来做比喻,我们不要做本事太大的孙悟空,相反我们要做那个,坚定前行的唐僧,然后找到孙悟空一样的企业做为合伙人,我们要相信孙悟空,依靠孙悟空,永远不离开孙悟空,这样就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了。西游记中,但凡唐僧不听孙悟空的话,离开了孙悟空,最后都会形成灾难。虽然九九八十一难也是必要的经历吧,但是西游记的读者都会有一个感觉,一直听孙悟空的话,能少走不少的弯路。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有价值观,有方法论,有感悟,有哲学,有知识,有智慧,还是那句话,听明白了只能代表我讲明白了,其实你离学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中间需要反复的练习才可以。希望大家早日走上,投资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