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作《从求职到入职》,它的英文名叫作LOSE THE RESUME,LAND THE JOB,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把你的简历扔掉,然后你搞定一份工作。”这本书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怎么去做求职的准备,而不仅仅关注在求职的这个过程。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就是避免大家走入一个误区——当我想要去找一份工作的时候,当我要进行我的职业生涯的下一步的时候,我才去想我应该怎么去制作简历,我的简历里面应该有哪些内容。其实到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去准备下一份工作?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有一份精彩的简历,才能顺利地度过面试,找到下一份工作?


作者介绍:

首先来介绍一下作者,作者叫作加里·伯尼森,他是光辉国际的CEO。光辉国际是一家猎头公司,这家公司是全世界最顶级的五大猎头公司之一,根据作者挑出来的一份第三方的排名,光辉国际在五大猎头公司中排名第一。我跟大家说一下这“五大”的名字,如果你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最好保留他们的联系方式,这“五大”分别是
光辉国际、史宾沙、亿康先达、海德思哲、罗盛。

作者在写《从求职到入职》这本书的时候,他不像很多教大家怎么去准备求职的书,把更大的篇幅放在你怎么去准备简历,怎么去准备面试,而是把至少一半的篇幅放在了你怎么去判定是否应该找下一份工作,你怎么去锁定下一份工作的大致方位,以及你依据这个方向怎么去进行准备,然后才是简历、面试。

一、何时该考虑更换工作

那么接下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应该考虑更换一份工作呢?

01 换工作的常见原因

大家想一想自己在求职的过程当中,只要不是初入职场的,可能三五年之后都会有转换工作的经历。那么我们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决定去找一份新的工作呢?最常见的原因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有猎头打来电话,说:“张先生,我们这儿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你要不要考虑考虑,可能比你这现在的工资翻了番。”你想想工资翻番,那行,聊一聊吧。
还有一种就是干得不爽。觉得老板怎么这么龟毛,或者是公司倒闭了,或者是工作太没劲了,甚至是你旁边的小伙伴突然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你就觉得凭什么他行我不行,从而导致对现在的这份工作感觉不满、不稳定,所以想要去寻找一份新的更好的工作。
第三类就是事先计划好的。你从进这公司就知道在这公司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样的程度,就要开始下一步了。所以到了这个程度,你已经完成了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就要往下一个阶段去走了。
大家想一想,自己是哪一类?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可能绝大部分是前两类。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做好准备,不管是因为猎头突然打电话介绍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还是朋友突然来介绍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还是我们对现在这份工作心生不满,其实我们都缺乏思考和规划,到底下一步应该在哪儿,而不是如果碰上好的机会就去跳。

所以作者就告诉了我们第一个道理:大部分求职者在求职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实际上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长。从大学毕业开始,不管是本科可能22岁左右,还是研究生可能25岁左右,还是博士生更晚,我们至少有差不多40年的时间要来发展自己的职业。

那我们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去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准备呢?有人真的是花12个月或者24个月,去好好规划自己今后30年到40年的职业怎么发展吗?一个很令人遗憾的事实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上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那作者就告诉我们,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有规划,哪怕我不把时间拉得那么远,我就看我下一份工作,我也一定要谋而后动。而不是有一个看似好的机会放在面前,我就要去争取,我就只是跟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岗位进行对比,两者选一个好的,而不去想对于长远发展而言到底什么是更好的。

02 十大没有激情的职业症状

那我们什么时候应该考虑换一份工作呢?作者有一个建议,就是当你使劲去做这份工作你也找不到自己的激情、找不到自己的动力的时候,你就该跳槽了,该换一份工作了。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要确定对于现在的这份工作,我们确实是培养不出来激情了。
那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认定自己在现在的这份工作没有激情,或者很难培养出来激情呢?作者给出了十个没有激情的职业症状,我给大家念一下:
第一,你会时不时地打盹,无论你的睡眠如何,你都是一台哈欠连天的机器。就是太没劲了,一上班就哈欠连天,什么事都不想干。这个时候你可能要想一想,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就是你爱上了上下班之路,比起来上班工作,你更喜欢通勤的那段时间。那段时间你可以用来听音乐,你可以用来看书,你可以用来听非凡精读。你觉得那段时间,你比上班的那几个小时要更开心,这可能是你没有激情的一个表现了。
第三,你的同事有可能来自火星。啥意思呢?就是你压根不认识他们,你也不了解他们,你也不想了解他们,你对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也不来跟你打交道。
那四,就是午餐时间除外。什么意思呢?你上班从进办公室一直到离开办公室都很痛苦,只有吃午餐的时候例外。为什么?因为吃午餐的时候你可以放松,你可以出去,你可以拿着手机看,你可以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你觉得那段时光是你整个上班时间中比较舒服的时间,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你上班是有多么痛苦。
第五,是你憎恨视频会议。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触,我更喜欢打电话会议而不是视频会议。因为电话会议的时候我只要静音,没有人知道我在干嘛,我可以喝水,我可以吃东西,我可以走来走去,我可以穿得很随意。但如果是一个视频会议,那会变成什么呢?就跟我现在一样,坐在镜头前也不敢随便移动,也不敢挠头骚耳,也不敢随便喝口水。这就是一种束缚,不喜欢、太憎恨这种感觉了。
第六,电子邮件是你的好朋友。因为它不需要即时反馈,你喜欢回了你就可以马上回,你不喜欢回了你就晾它一会儿再回,甚至你就可以忽略,或者是过两天回的时候加一句 “抱歉,回复晚了”,别人也不知道你为什么回复晚了。
第七,种情况就是竞争。我跟别人有竞争吗?我做得好不好,别人做得好不好有关系吗?我能否获得晋升,或者我年底的奖金多一点少一点有关系吗?我做得好或者不好有区别吗?如果当你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的时候,可能此地不宜久留。
第八,是你的绩效评估只持续了7分钟。什么意思呢?老板来给你做绩效评估,这个谈话很快就结束了。老板说:“小张,你今年做得不好也不坏,有两个地方比较好,有两个地方比较不好。”你就点点头:“对,老板你说得对。”老板给你一张纸,说这是你今年的奖金,然后对话就结束了,双方都没有进一步去讨论怎么能让你变得更好的举措。那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可能就会有问题。
第九,叫为失败者升职。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升职了,你觉得周围升职的人都不如你,他们都是失败者,但是他们好像都获得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只有你非常努力,或者是非常用心,但你都得不到职业晋升。那么这个时候,可能会令你失去对于这份工作的激情。
第十,叫作“你祈祷吧”。什么意思呢?你什么想法都没有了,你不认为通过你的努力能够改变你在工作当中的表现,你期待这个环境能够变得更好,你期待好的事情能够自然发生,不想再努力了,只能寄希望于祈祷。

所以,当我们有这十种职业症状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好好想一想,到底它是一个短期的、由于近期所发生的一些例外的事情导致的一些情绪波动,还是说长久以来,我们在面临这份工作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可能你需要去考虑,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要去更换下一份工作了。

03 换工作的正确理由和错误理由

  1. 作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作扎克,扎克这位大哥一直都是在大型的金融机构工作,他经历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高度结构化、等级分明的组织,他在这样的组织里面度过了他的大部分的职业生涯。<br /> 但是他有一天有了别的想法,因为他有一个跟他差不多的邻居加入了一个创业公司,这邻居跟他说觉得新工作很开心,每天的生活状态非常好,也很有激情。然后扎克就觉得,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大企业已经工作了这么长的时间,也想尝试一些新事物,也想有自由感,也想创造一些新的不同的东西。<br /> 所以他就在外面找工作,找到了一个类似的早期创业公司,然后就发现各种不适应。他周围的这些小伙伴全部都是比他年轻,可能二十岁的人,想法跟他完全不一样。新创业的公司没有很好的规章制度,但他已经习惯了做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标准操作流程,都有据可循,现在在这儿,好像所有的事情大家都要商量应该怎么去做,然后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好像都不一样,大家也都习以为常。<br /> 同时初创企业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就是每一个人的工作的职责和范畴都是模糊的,都是变化的,而这种模糊和变化导致这位大哥的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因为他原来是在一个高速运转的、完全体系化的一个大公司当中工作,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上游也都做得非常精准,下游也都做得非常精准,他只要完成他手上赋予他职责的这部分的事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在一个创业公司,可能前面也做得不尽如人意,后边也做得不尽如人意,那么他在中间可能要负责连接上面和下面,太多的模糊和不确定,使得他非常不适应,所以他做了两个半月就被解雇了。<br />就在扎克这位大哥被解雇之后,他找到作者问能不能帮他推荐下一份职业,作者告诉他说:“你知道你为什么失败吗?你不是因为加入这家公司失败,而是你做这个决定本身就预示着失败,你不能因为你的邻居有一份好的工作,他看起来很开心,他看起来很好,你就认为你也能够做到,你并没有很好地评估自己。”<br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应该考虑换一份工作的时候,有好的理由,也有不好的理由,或者说有正确的理由,也有错误的理由。不好的理由或者错误的理由,就是一个偶发的机会摆在你的面前,你就突然感兴趣,突然想去尝试,或者是说对现在表示不满、感觉不爽,你就要去找一份新的工作。那什么是正确的理由呢?就是当你搞清楚自己下一步想要往哪里走,下一步想要一份什么样的职业发展,你能够为下一步带来什么价值,下一步能够为你带来什么样的提升,深思熟虑之后而做的这种选择就是好的理由。<br />所以我们谈论的其实不仅仅是下一份工作,而是你的未来在哪儿。这个问题如果想清楚了,它就是一个好的理由,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想清楚,它就是一个错误理由。

二、照照镜子:评估你自己

假设我们想清楚了,我们在真正地有动作之前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叫照照镜子
什么叫照照镜子?就是你要评估一下你自己,对自己做一个审视:你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在市场上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你有什么样的偏好?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希望你在下一步长什么样子?

01 自我评估的四个维度

求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评估的过程,当我们一旦开始要去求职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抗拒被评估,而在被别人评估之前,我们干脆先自己评估一下。
作者也介绍了他们的工具,他们的工具分成四个维度来对人进行评估,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个维度叫作特质,

所谓的特质就是你本身所具有的偏好、倾向、爱好、天赋、性格、智力等。比如说你是不是有很强的好奇心,你对于风险的接受程度或者偏好程度有多高,你是不是容忍模糊,你是不是足够自信?这些构成了你的特质。

第二个就是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这一点其实还是很重要的,既要从外部来对自己进行评估,自己也要从内心挖掘到最深处,到底自己的驱动力在什么地方?就是什么推着你要去找下一份工作,什么是你用来评估下一份工作到底符不符合你的期望的标准?所以在这个里面就会有你的职业途径、你的动机、你的价值观、你的兴趣,什么对于你现在是更重要的?用这四个方面去进行衡量现在的工作和你期望的工作,到底在哪些方面能够更切合你现在的这个驱动力。

第三个评估项就是胜任力。

胜任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曾经有什么样的经历,你有什么样的行为,你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你有什么样的能力,用这个来匹配你能够胜任的下一份工作是什么。它可以体现在你的决策质量、做事的结果、战略思维、商业洞察力,甚至可以体现在你在现在的这份工作当中培养了多少人才。

最后一个评估项就是经验。

当你在市场上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工作对于经历是有要求的。比如说有的工作岗位可能要求你对行业比较了解,那么你是不是有这个行业的经验就会变得比较重要,有的是你对这个市场是不是了解,甚至是你对这个国家,你对这个国际化的环境是不是了解。或者你有没有精力去处理很复杂的纠纷,你有没有精力去处理很复杂的股权结构,这些可能都会变成你是不是适合下一份工作,或者当你在评估下一份工作时你是不是能够胜任的依据。
所以四个方面再重复一下,特质、驱动因素、胜任力和经验。这个也是很多企业在评估,尤其是到了中高层是不是能够获得晋升,或者这个人是不是应该成为一个合适的候选者的评估的因素。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抱这种评估过程。我在《胜任》那本书里面也讲到,不管是升职也好,还是你改换一个工作环境也好,都会面临一些以前没有面临的不一样的情况,或者更复杂的情况。不管是你还是雇主、股东都应该非常清楚你到底有没有能力去胜任,你应该事先做哪些准备,你在什么地方还有短板,大家才会比较放心地把你放在那个更重要的位置上,你也才能够更有信心去获得那个位置,也可以提前准备、预先设计到底怎么样去接班。

02 学习才是变优秀的硬道理

那怎么样能够在评估当中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呢?作者给出了一个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但是却是真的正确的方法,这个正确的方法就是你得不断地学习,你得自己变得优秀。而不是到了评估的那一天你才去想这个问题,我怎么样能够获得高分?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是深有感触。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要考英语四级,我觉得我参加的四级考试的次数可能比在座的各位都多,我参加了六次,58、58.5、59、59.5我都拿过,那我第六次考了83分。(大学英语四六级从2005年6月开始改成710分制,在此之前是100分制。)
为什么第六次能考83分呢?因为我就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学英语,我不干别的,我就是要把它啃下来。我不但考过了四级,我还考过了六级,我还考了雅思,我还跑到英国去留学。为什么能做到?就是因为我英语水平确实提高了,不是因为我又多考了一次,我又多了一次机会。所以最后的结论还是你得自己有本事,你得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好的结果。
所以,你怎么样能够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怎么样能够有一个好的评估,怎么样能够有一份靓丽的简历,怎么样能够在面试当中表现的光彩耀人呢?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本事,你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能力,所有的过程只是你把这些东西展示出来的一个过程。
如果听到这儿,大家对于这本书只记住一个观点的话,我希望大家记住的就是:
“你要先有这个本事,然后才能有这个位置,叫德以配位。”
那我们怎么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呢?就是自己要成为一个全面学习者。我们很多的时候,可能每隔三五年就会有职业生涯的下一个阶段,就会有新的机会出现,是我们需要去进行改变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发展,要不断地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去迎合未来市场的需求,不要被AI取代,不要被计算机所代替。

作者也总结了目前他看到的四大对于职业的致命一击,哪四大致命一击呢?

第一个就是全球化。

我们现在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眼前的这一块儿,而是一个全球化的竞争。比如,我现在的公司招聘的很多新员工都是大学毕业生,前几年我们在看简历的时候,绝大部分是国内比较好的高校的学生,但是这两年,有很多在国外读书的中国学生,他们不愿意在读书完了以后留在国外,或者说留在国外比较困难,也加入到国内的市场进行竞争。
所以哪怕你是清华、北大的,你现在面对的也不仅仅是北清复交的这些人跟你竞争,你面临的可能是哈佛、耶鲁、剑桥、牛津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来跟你进行竞争,所以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竞争形势。

第二个就是应对模糊状态

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东西都是模糊的。这一点我相信我们中国职场的奋斗者会比国外的更有感触,因为我们过去四十年的市场职业的发展,会比其他所有的市场都要更快,我们所面临的动态和模糊性比其他的都更强。

第三个叫作处理和管理变革。

因为不管是对一个企业而言,还是对业务而言,还是对架构而言,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总是需要去进行调整、变化。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事,就是企业要做转型了,我们的业务要做变革了,我们要开展什么新的东西,我们要自己革命,我们要发展第二曲线等等。所有的这些所带来的必然就是你的工作环境、工作职责不停地变化,所以要适应这些变化、处理这些变化。

最后一个就是要掌握更快的节奏。

我们做决策的时间越来越短,是因为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技术的加持之下,有很多行业一年的变化,就超过了很多传统行业很长时间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能够掌握更快的节奏,不管是说更快地决策,还是有了决策之后更快地落地,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四大致命一击就导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这么几个特征:

第一,就是你要成为一个未来优秀的人才、卓越的管理者、卓越的领导者,
那么你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处理模糊状态,应对新鲜的东西。
第二,就是你要有好奇心。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你要有好奇心去理解,为什么这个市场变成这样。
第三,细节导向,有很多东西最后是毁在细节的。
第四,从容承担风险,越往上走我们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我们所要做的决策的影响就越大。所以作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我们要在人才的这个梯队上往上走,要培养的一个特质就是从容承担风险。

有了这样的一个介绍,我们大致就明白,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化、不断地去迎合市场的需要,让我们变得能够面向未来,更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

三、制定求职规划

01 求职规划的主要内容

我们把自己变成这样的一个人才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制定下一次求职的规划了。这个规划的依据点,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就是地理位置

它既包括你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活,也包括你的通勤时间。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你现在哪怕在一个城市里面,如果你的通勤时间单程都要跑两个小时,那么你想一想,对你的生活和工作的状态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一个特别的提示: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也不要假设你始终可以远程办公。所以位置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第二个就是公司

换句话说就是你感兴趣的行业是什么,这些行业的公司有哪些,在这些公司当中谁是你的目标、谁不是你的目标?你可以通过新闻报道、人际网络来了解这些外部的情况,当然最合适的就是你跟这个目标公司里面的人去进行沟通,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公司到底长什么样。

第三个维度就是角色和职责。

换句话说,就是不管是哪一个具体的公司、哪一个具体的行业,你希望做的是什么样的职责,你希望做的是什么事?你是希望做销售、采购、管理职,还是做人事,或者做其他什么?要把这个东西想清楚。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需要去想你的职业的螺旋曲线,就是你怎么去上升。它可以是一个直的,但是直的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在一个职能之内不断地发展,比如你是做人事的,你从毕业就开始做人事,然后一直做人事,最后你做到了公司的人事负责人。可不可以?可以。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级别的上升,你依然要去了解,公司除了人事以外的职能对人事有什么需求。

对于一个管理者更是这样,就如果你最后的目标是想做到一个公司的CEO,或者要做企业家,那么你就不能够局限你自己的职能在某一些方面,你就需要用一个更大的螺旋去发展你的职业,去进行轮岗,去了解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管理者。

02 建立人际关系网络需要做的十件事

把这些东西想清楚了之后,有一个我们可能需要持续去做,在这个时候尤其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求职也好,还是工作也好,职场上的人际关系都是我们能否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我们在职场发展人际关系,作者的建议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这不是一个功利的概念,不是说张三能够帮我获得升职,李四跟谁关系好能帮我说得上话,我就跟他们去交往。而是在职场的发展过程当中,我跟每一个人交往,我都期望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说我跟老张交往,是因为老张他可以做我的师父,他在某方面的经验非常足,他可以给我很多帮助,我可以跟他学很多的东西。
所以我们针对每一个人,是要了解到他身上有什么样的优点,这些优点如果我们能够学到、能够接触、能够利用到的话,对我们自己的职业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帮助。
那作者的建议就非常简单:你有目标,列一个清单,你要尊重这些人的时间,在你列的清单和你的目标的前提下去进行双向交往。同时这种交往应该是持续性的,而不是你要递简历了才去翻你的通讯录,看到里面凡是猎头的,或者是好像跟你要找的下一份工作有点关联的,你就临时把简历发给他们。如果你跟这个人已经五年没有联系了,你突然把简历发给他,所有人都会觉得你很功利。所以要有一个长期、双向的交往,而不是单向地索求。
那作者同时也给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清单,就是建设人际关系网络要做的十件事。我念一下,大家听一听:

1、你能帮谁?首先想你能帮谁,而不是谁能帮你,所以出发点就是双向的。
2、谁有共同兴趣可以互利互惠?
3、你能帮谁的孩子?
4、谁写了一个博客或者文章,你可以在你的社交网络上分享,或者你愿意分享?
5、如果你写博客或者是文章,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你可以采访到谁?
6、你能够给别人提供什么样的技能?
7、你应该向谁表示祝贺?当一件事发生了,一件很好的事发生了,你应该向谁表示祝贺、你可以向谁表示祝贺?
8、你能够给你的人际网络上的人推荐一个餐厅、一本好书、一家画廊吗?
9、你能邀请谁参加一场专业或者是文化类的活动吗?
19、你认识一个参与慈善或者社区活动,并且需要志愿者的人吗?

这些事情,可能有一些更适合于西方的社会关系,但是我们在了解了这十件事之后,可以想一想我们自己的人际关系的发展、职场的发展,到底有哪些人是我们应该去结交的,有哪些事是我们可以帮助别人的,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可以推荐的,有哪些好的场合是我们可以去加强联系的?这些都对我们建立长久的人际交往有利,能给我们的职场打下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四、制作简历:讲述你的故事

讲了这么多,现在我们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部分,就是你该怎么写简历?从作者的角度而言,他首先告诉大家要客观地认识简历,客观地看待简历。什么意思呢?
简历很重要,但简历的重要点在于它决定你是否有面试的机会,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作用。
简历所要做到的,不是把众多的信息堆砌到一页纸里面,而是你能不能用一页纸的空间去讲一个你自己的故事,让看的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有意思,或者是跟我要招的这个职位的画像很有相关性,从而想跟你去聊一聊、想跟你见面,简历的任务就完成了。

01 简历的五大真理

第一项是不要说谎

第二项是不要夸张

大家把自己的简历拿出来看一看,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两项上做得不完美,可能有夸张的,可能有隐瞒或者有不实的信息。我见到的很多简历,在面试的过程当中都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夸张——这事明明不是你做的,或者你只是其中的一个贡献不大的参与者,但是把它描述成你是这件事的整个的领导者、驱动者、最后的成就者。这个在面试当中是非常容易被发现的,而一旦发现你的面试和简历信息不符,基本上没有下一步了。

第三个简历的真理叫作注意时间间隔。

什么意思呢?有的人的简历拿出来,你会发现他的时间中间有跳跃,就有一段时间是没有工作的。我见过的最夸张的简历,中间有10年的时间写的是在家待业。你能相信吗?一个人10年的时间在家待业,什么都没干。这个是让人非常难以去理解、难以去相信、难以去认可的一种简历的表述,所以要注意时间间隔。如果确实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空档,那么最好是描述下这段时间你在干什么。

第四个就是要让它吸引眼球。

吸引眼球不是用花里胡哨的模板,而是把你最重要的、最想要表达的信息用黑体字加粗表示出来,这些内容也不要太多,因为通篇都加粗就跟没加粗一样。如果你的简历只能被看30秒,那么看简历的这个人的眼睛,30秒应该看在哪些字上面,要有一个很好的体现。

第五展示你的个人品牌。

它可以是你的履历,可以是你的表达形式,也可以是你过去的工作所带来的比较好的业绩和结果。
所以从简历的角度来讲,有一些不要去做,有一些要去做,
但是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这五大真理:不要说谎、不要夸张、注意时间间隔、让它吸引眼球、展示你的个人品牌。

02 简历的五大规则

第一就是没有任何一个简历的格式、页面的布局和关键词,能够帮你搞定面试官。所以大家不要在这个方面纠结太多,只要把事说清楚就行了。

第二个规则就是,一份排版一般但内容优秀的简历,远胜过一份内容一般但是排版优秀的简历。因为虽然只有30秒的时间,但是一个有经验的招聘者,会利用这30秒去看最关键的信息,他对于内容到底优秀还是不优秀会有一个判断,而不会纠结于格式。

第三个规则就是,不要让一份创意十足的简历格式分散注意力,除非你从事艺术类的工作。

第四项规则,不要请你的伴侣、父母或最好的朋友来评价你的简历。因为他们的评价结果一定是“我兄弟最牛”“我老婆最棒”……没有一些客观的或者是对你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的建议。

第五项规则,就是不要把自己描述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有团队精神”。因为这些词每一个人都在用,但是光看简历你永远没有办法判断这些词是真是假,所以不要用。如果你要表现你有团队精神,就去描述你做了哪些事,比如你建立了一个团队、你强化了一个团队、你带领一个团队做了什么事等。如果这些东西能够在你的简历内容当中表现出来,你不需要去写“我是一个有团队精神的人”。

所以五个真理、五项规则,就约定了我们的简历应该怎么去写。

最后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整个简历要表达出来的是你以什么而为人所知,你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就是最好当一个人看完简历之后,他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你以什么而为人所知。比如说老刘是一个咨询顾问,做管理咨询的,帮公司提升这个盈利能力;郭德纲是说相声的,用语言的艺术给大家带来欢乐。

所以最后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简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你以什么而为人所知。如果这句话在简历的整个表达当中从头到尾一以贯之,能够很明显地突出出来,这就是一份好的简历,一份成功的简历。

五、求职的两大渠道:网络 & 猎头

当有了一份简历之后,这个简历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能够传达出去呢?基本上是两个渠道。

01 如何通过网络求职

第一个渠道就是网络,不管是通过公司的官网,还是通过HR的邮箱,还是通过招聘网站,我们都是可以把自己的简历和履历展示出去。所以像一些专业的网站,像领英、猎聘、前程无忧等,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场所。
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除了简历本身之外,你应该还要有一个介绍性的头衔。因为在网上的这些是需要被人搜索到的,所以你希望当你被搜索到的时候展示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者是你对应的是什么样的关键字,就需要有一个介绍性的头衔。比如说我对应的就是咨询顾问,或者是投后管理,那这就是我的标签,或者说是我的介绍性头衔。
那么对于你自己而言的话,可以是软件工程师,可以是讲书人,可以是漫画家……所以一定要给自己一个非常明确的、定性的介绍性头衔。介绍一下就是概述,概述可能大体介绍三到四句话,你大概是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成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等。
第三个作者强调的点就是照片一定要真实。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当你的照片被看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场合?是面试官看简历的时候,而当面试官看到你的时候正是面试的时候,如果在面试的时候人家一看,这人怎么长得跟照片这么不一样,不管是更好还是更不好,面试官的注意力可能更多地会放在货不对板这件事上,会更多地去在意你到底哪儿变了、哪儿调了,而不是你所讲的内容,或者你表现出来的能力。
所以照片要真实,对照片进行修饰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是千万要保持真实。保持真实的底线,就是让人看到你的时候,或者让人看到照片的时候,能把你和照片对到一块儿去,这两个东西如果对不到一块儿,就叫作照片不真实。
最后一项要注意的就是一致性。就是在不同的渠道,比如说在领英、猎聘、前程无忧,或者在公司的官网上也递交了一份简历,那么这几份简历的内容要保持一致,有的时候发生矛盾就会很尴尬。

02 如何通过猎头求职

除了网络渠道以外,另外一个很常见的渠道就是招聘顾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猎头。
我前两天跟一个猎头朋友聊天,我问他怎么理解猎头这个职业。
他跟我说他的理解就是:猎头的工作是帮助那些不愁找工作的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说你这挺有意思的,那那些愁找工作的人,找上你们怎么办呢?他说:“如果那些自己就很发愁去找到一份工作的人,我可能也没有办法帮他找到一份工作,因为猎头所能够提供的是更多的机会,并不能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他可以帮你去匹配,但他没有办法改变你。”
所以回过头来还是一样的,就是一定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这个时候所有的这些求职网络、猎头,才能够成为一个可用的资源。

不过跟猎头合作的时候有几个要注意的事:

首先、就是跟靠谱的猎头顾问要保持长期的联系,不要临时抱佛脚、临时去找猎头。你临时去找猎头的时候,猎头可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你小子在找工作,所以你要么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要么就是你混不下去了,这些都是对于你比较负面的感觉,所以要长期合作。
其次、跟猎头合作的时候不应该夸大,这跟刚才做简历的时候是一样的
第三、不应该无回应。当猎头联系你的时候,你可以说这个职位我不感兴趣,或者我暂时不看机会,都没问题,但是一定要给一个回应。
第四、不要伏击,什么叫不要伏击呢?作者经常碰到的一个情况,就是吃饭的时候,或者是出去进行一些商务活动的时候,坐在旁边的人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如果说自己是猎头公司的CEO,那对方马上就会把简历发过来,马上就问:“你看我能不能找到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工作?”
这种情况就是伏击,这个场合不适合,因为它不是在一个工作状态,而是在一个休闲状态,这会让猎头本身感觉很不舒服。所以不如留下联系方式,等到合适的时候,等到一个正式的场合再去讲这些事。
不要把跟猎头的合作当作是一个游戏,要提前沟通。我最讨厌的,但是也是经常碰到的,就是候选人跟猎头说得也很好,跟我们用人方说得也很好,到了最后一步候选人突然说: “我又考虑了一下,我还是不要这个机会了。”“我跟家里商量了一下,家里不同意我到那儿去工作。”“我跟我的雇主又讨论了一下,我获得了职位晋升,所以我不考虑外面的机会了。”
这些都可以提前沟通,都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的理由,但是如果你到了最后一刻才沟通,这些理由就很难让人接受,因为这不是一个游戏,不管是招聘还是应聘,它都是一个严肃的事,这不应该成为一个游戏,不能够以游戏的心态去对待。
最后就是不要表现出来迫不及待。你越表现得迫不及待,那猎头对你的解读就是:这小子真的混不下去了,他是歇斯底里也要离开现在的这个工作,所以我是不是随便给他介绍一个工作他就会接受,我就能把他卖出去?或者是说这人到底行不行,我要做更严肃的背景调查。这些都不是好的现象。

六、面试:求职的最后关卡

最后就是面试。我们从求职到入职,最后要过的一个关卡,或者说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要解决的最后一个大的问题就是面试。

01 面试的注意事项

大家一定要有一个心态:面试不是一个审问、审讯的过程,它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不要从心理上让自己出局。你要想我不是来求这份工作的,我不是来接受审问、审判的,我是来进行沟通的,在你们看我靠谱不靠谱的同时,我也要看看你们靠谱不靠谱,这是一个双向选择。那么有几个需要注意的事:
第一个就是充分利用前七秒。为什么充分利用前七秒?作者说有一个统计,叫作人只需要七秒钟就可以对他人作出判断。虽然这个判断不一定准确,但是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有的时候看一个人就会有一个判断,比如这小子面不善,不是好人;比如这人长得很帅,他一定是心地善良的。就会有这样的一个未必准确,但是会很迅速做出的一个判断。
所以我们在面试的时候要充分地利用前七秒,因为只有七秒钟的时间,可能还不足以让我们有更多的言语,或者是更多的动作去展示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在别人的眼中有一个第一印象。
怎么样让自己调整到比较自然和善,能够释放一个比较好的信号的状态呢?在这里就教大家一个小的技巧,就是在进入到面试那个房间之前,大家可以去一趟卫生间照照镜子,大家可以看一看镜子当中自己的那个状态,看七秒钟,让自己展示出来一个积极的、高能量的姿态,带着这种姿态进入到面试的那个场合,能够帮助大家在前七秒钟释放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

那面试有十二宗致命罪过

第一就是说谎、夸张或者吹嘘。

不管是简历也好,还是面试也好,都不要做这样的事,一旦被发现了就会被杀无赦。

第二叫穿着不当。

一定要穿着得当,穿着不当就是致命罪过。那什么叫作得当的穿着呢?就是要跟你未来所工作的环境保持一致,或者要稍微正式一点点。如果你去一个投行,或者去金融机构进行应聘,你大概率是需要穿正装的;那如果你应聘的是一个很休闲的快速消费品的公司,你可能可以穿商务休闲,甚至就是休闲装。
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我还是咨询顾问的时候,一般都穿得比较正经。有一次我的一个客户是生产啤酒的公司,我作为咨询顾问就西装革履的跑到客户那去了。但是去的第一天客户就跟我说,以后到他们那儿去千万不要穿西装,因为他们那儿全都是T恤衫、牛仔裤、休闲鞋,穿西装的话与他们公司的环境格格不入。所以要融入这个环境,要协调,这就叫作穿着得当。

第三宗罪就叫作迟到。

所有人都知道面试不能迟到,但是依然有人面试迟到,为什么?没有做及早准备,没有预计堵车、电梯等不来等意外情况,或者是不知道要去面试的办公楼还要登记,没想到登记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等。
那提早一点去面试呢?但是作者也提到不要太早,如果你十点面试,你九点就到了,这就显示出来你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获得这份工作,或者你过于小心谨慎了。
那什么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呢?就是比预定的时间,大概提前十分钟左右到达预定的地点是比较好的。你可以提前到,在楼底下喝一杯咖啡,所有的准备的工作都做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还差十分钟的时候上楼到面试的办公室去就可以了。

第四宗罪叫作不做功课。

就是不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公司是干嘛的,这公司面试官提到无数次的人名你也不知道,面试官尴尬地告诉你这个人是他们的CEO,这种情况就会非常不好。

第五宗罪叫作不知道你会和谁面谈。

这是很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就是当你要去面试的时候,你不知道你的面试官是谁。有的时候,有一些公司会主动告诉你你的面试官是谁,比如说麦肯锡,会给每一个来面试的人提前一天发送面试官的简历,告诉你你的面试官是谁,明天你要跟谁聊,甚至他近期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客户、什么样的项目。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你有所准备,让你更清楚面试官可能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让你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
即便人家没有主动联系你,你也可以主动地去联系一下人家,问下到底明天要跟我面试的是谁,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他负责什么,他更看重什么,他是什么样的性格……多知道一点总是好一点,你能够事先做一些准备。

第六宗罪就是没有与你的成就相关的案例。

人家看简历,看这事你做得很有意思,问你能不能好好讲一讲,如果讲不出来,那完了,人家会觉得你简历作假。或者说讲的和写的不一样,那就是夸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简历做完了之后要时不时地看一看,要知道自己写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东西,你有没有一个案例能够去支撑你写这句话。

第七就是说得太多,或者说得太少。

这个时候有一个技巧很重要,就是要观察面试官的身体反应,面试官反应出来不耐烦,或者想打断,或者欲言又止,这个时候可能就是你说得太多了;面试官如果不停地问“还有吗”“能不能再多说点”“其他的呢”,那有可能就是你说得太少了。

第八,就是没有有意义的问题要问。

面试完了,全是单向的,都是人家问你来回答,到最后面试官问:“你有什么问题问我吗?”你说:“没啥问题。”或者说:“咱们公司提供早餐吗?”这种问题可能是减分项,就算到最后没有合适的问题要问,也可以说我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问这些没有意义的问题。
最好的应对就是你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关于工作环境的,关于工作的状态的,或者是关于这个面试官怎么去看待这个职位的一些问题。我自己比较喜欢在面试当中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对于这个职位的最理想的候选者,希望他是什么样的,他具备什么样的资质,他将来能干什么事?”
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就是我到底是不是符合他们的要求,或者他所期望的和我是不是契合。如果他所期望的和我自己想要完全不搭,完全不一样,那这个时候可能我会做出判断——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始终记住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别人了解你的时候,你也要了解别人,了解这个公司,了解这个职位。

第九,就是表现出来急切。

我们什么时候能有一个结论呢?我下一步什么时候安排下一轮面试?是不是明天就可以见谁谁谁了?不要表现得太过于急切,这会让别人觉得你有什么问题吗,你这背后是想干嘛呢。

第十,就是被电话、短信或者是电子邮件打扰。

第十一,就是不要带着饮料。

为什么不要带着饮料呢?作者讲了一个惨痛的故事:一个面试者从美国的西海岸飞到东海岸去面试,带着一杯番茄汁,在飞机颠簸的时候,这个番茄汁打到了他的白色衬衣上,他下了飞机马上就要去面试,无论他怎么解释,面试官对他最大的印象都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那个布满了鲜红番茄汁的白衬衣。

第十二、叫作视频面试的时候没有B计划。

现在,很多面对面的沟通变成了在线上的视频沟通,而视频沟通总会时不时地遇到奇怪的技术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始终要有Plan B,要有B计划。同时要做提前的准备,要提前去测试这个链路是不是通,电话是不是能打进去,摄像头是不是连好了,音频是不是能够同步,诸如此类的做好准备。

所以面试的十二宗致命罪过给大家一个提示,让大家知道在面试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02 六大必问面试题 & 回答秘籍

而面试最大的未知数,希望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准备的,始终是如下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说说你自己吧。

我们面试的时候,经常遇到面试官一上来就是:“你的简历我看过了,但是我想听一听你怎么介绍你自己,那你说说你自己吧。”
这个时候你怎么说?是照着简历念一遍,还是说跟简历完全不一样的,介绍你的能力,介绍你最辉煌的经历,还是介绍你从出生到现在都去过什么地方?所以这个要想好。
你可以进一步去问澄清的问题,就是你对简历的哪一块儿比较感兴趣我可以多说一点,或者你希望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讲,或者你希望我说三分钟、五分钟啊之类的。那刚好你可以依据这个来进行一些组织,可以有一些澄清的工作。

第二个问题说说你最近的那个工作吧

说说你最近的那个项目吧、说说你们最近发布的那个产品吧,这些可能是面试官比较常问的感兴趣的事。

第三个说说你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就吧。

最大成就是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一个重大成就,以及这个重大成就能够对于你下一份工作有什么帮助。

第四个能不能讲一讲你曾经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你怎么克服了这个困难?你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过去经历的最大的失败是什么?这个其实也一样,就是关键不在于你的失败是什么,因为你的失败可能不是人家的失败,或者你认为是失败人家可能不认为是失败,也不在于你是怎么失败的,更重要的是失败之后你是怎么应对的,你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你怎么从中汲取教训避免下一次再失败,你怎么从这个失败引发出来你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等等,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个你为什么想在这儿工作?

我当时在麦肯锡做面试官的时候,对于每一场面试我都会问求职者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想来麦肯锡。不太好的回答是:“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好的咨询公司,有很好的平台,我在这能学到很多,我能够获得快速成长。”这全部都是公司能给你带来什么,而没有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
那我自己为什么去麦肯锡,是因为麦肯锡的价值观我非常认同,我认为我在这个组织里面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就是因为我跟这个公司的价值观是契合的,我自己是这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当然每一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方式,但是你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你想要来这个公司,为什么你想要获得这个职位,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个一定要想清楚。

第六个五年之后你想要到哪里?

你可以在公司有一个更高的职位,你可以在公司管辖更大的范畴。但是你要不要告诉面试官你五年之后大概率已经不在这个公司了,可能去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可能自己要想清楚,你要不要说这句话。我的个人建议,不要说这句话,因为你是在求一份职业,而不是求一个跳板。
但是我作为面试官真的听到过这句话:我的职业规划就是在这儿只待两年,当我学到了什么什么什么之后,我就会跳槽去另外一个公司。那我心里一定会打鼓,这哥们就来两年,是来学的、体验的,那这两年我花钱让你来学,让你来体验,这不是有点拧巴吗?不应该你给我交学费吗?
所以到底要不要这么说,或者到底要怎么说,取决于两点:第一点,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点,你想要去的这个公司,这个职位所看重的、所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03 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进行面试

最后关于面试,始终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保持一个平静的情绪。我们是在沟通,我们是在谈,我们要从六年级毕业。什么意思呢?这作者说我们从来没有从六年级毕业,因为在六年级的时候我们跟小伙伴在一块儿,我们最担心的是他们会不会接受我,他们不跟我玩了怎么办,他们不让我入伙怎么办。
我们在求职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也是这么想?他们会不会给我发offer?他们会怎么看我、怎么评估我?他们要不要我?我们不要始终停留在六年级,面试是交谈、沟通、相互了解,而不是审问。
所以最终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作者给出的一个核心的建议叫作ACT,它代表了三个状态:

第一个A就是你要真实可信

不管是通过简历也好,还是通过面试也好,你要始终保持你传达出来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不管是书面的信息,还是口头的表达,还是你整个人的这个状态,你传递的就是你,你就是这个样子,对方看到的就是你。

第二个C是连接。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跟他人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不是说当我需要一份工作或者当我面试的时候,我才跟对面的这个人有关系,而是他就是一个人,你也是一个人,你们俩在就一个话题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这样的一个对等的连接过程,对于你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才更有帮助。

第三个T就叫作体验。

体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整个的求职过程当中,你需要让对方、让招聘方能够体验到,跟你合作、跟你工作、跟你交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能够体验出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过去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能力,有什么样的经历,以及你未来可能能做什么、想做什么。
所以通过ACT这三个东西,真实可信的、连接和体验,能够让我们在求职的过程当中展示一个更加完整的自己,能让对方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自己,最后我们拿到了这份工作,才是一个可能成功、持久的工作。

这就让我想起来我曾经管理的一个被投企业,在转型期大量招人,也通过很多猎头在招人,也有很多筛选、科学打分、评估等机制,但依然能够发现,大概每十个入职的人当中就有一个到两个过不了试用期。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短暂的求职和挑选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办法完整地了解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判断,就是我们以为这个人进来之后,我们跟他的合作和工作会是这样,但是发现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他在入职之后的真实工作当中的表现,和在求职过程当中的表现可能不一样。
不是说他在刻意隐瞒什么,而是因为求职过程很短,面试也就是一两个小时,你最多可能做个五轮、八轮面试。我经历最多的面试得到我现在的这份工作是面试了十三轮,跟十三个人聊,可是即便如此,也只有十三四个小时,换成工作天就是两天。你想一想,你跟一个人只工作了两天,你能对他做出一个多么完整的判断呢?
所以这就回过头来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在求职的过程当中,更真实、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样对于双方都是一个更好的判断,也能够让我们求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最后的最后,我个人的建议,各位在申请一份职位的时候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去查这个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你自己的价值观是不是吻合。如果吻合,这是一份可以去争取的职位,如果不吻合,那这样的工作给再多的钱也建议不要去。
我们讲的是从求职到入职,那么入职之后怎么办呢?作者说这是一个循环,入职的那一天就是你为下一份求职做准备的开端,所以我们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是连续的,不是阶段性或者是跳跃的,它应该是有一个持续的规划。
每一段经历的结束是下一段经历的开始,下一段经历的开始又是为了再下一段的经历的准备,
所以你入职的那一天,就是你为下一份工作开始做准备的那一天。知道你的下一份工作在哪儿,才知道你在这一份工作应该做哪些事,应该去锻炼哪些技能,应该去具备什么样的经历,才能让你的下一份从求职到入职做得更顺畅、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