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稻盛和夫

【1】干法1:没有人会永远倒霉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读书,之前很多朋友让老齐多读点经营管理类的书,这方面有几个大神,一个是彼得德鲁克,另一个是杰克韦尔奇,第三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位,叫做稻盛和夫,是个日本人,他27岁开始创业,40年时间里,他把两家公司送进了世界500强,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们能创造一家世界500强已经是难得的奇迹,更别说两家了。他有两本讲价值观的书非常著名,一本叫做活法,另一本叫做干法,活法这本书讲的是人生意义,而干法则揭示了工作的意义,我们今天先来看干法这本书,
他全书的内容,其实都在讲,如何让自己,让员工,让企业,高效的工作。

众所周知,日本迎来了没有方向的年代,大家已经陷入了混乱,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而工作,很多人丧失了对工作意义的正确认识,有人觉得努力工作,拼命工作已经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则想在股票彩票中轻松发大财,赚快钱。还有人创业只是为了赚钱,想年纪轻轻就财富自由。这些都让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开始扭曲,甚至变得浮躁。在这本书里,稻盛和夫就会告诉大家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工作。

1、首先,作者认为,工作是万病良药,通过工作你可以客服各种困难和考验,然后让人生迎来转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我们总是在苦难中度过的,然而对抗苦难的唯一方式就是工作,只有工作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能够帮你战胜命运的困难,作者举了自己的例子,他小时候很不幸,初中升学考试都失败了,还染上了肺结核,差点就一命呜呼,后来带病第二次考初中,又没考上,然后家里又被战火给烧成了废墟。这要是一般人,应该已经感到绝望了,后来战争结束了,他勉强上了个普通地方大学,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毕业之后屡次求职不中,最后去了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即将濒临倒闭陶瓷电瓶厂工作。更悲催的是,上班第一个月就遭遇了欠薪。23岁的作者,想死的心都有了,估计心里肯定有一万匹草拟马在狂奔,霉运不能可这一个人祸害吧。

而他不认命,就想着努力工作,再搏一把。随后生活果然开始改变。作者说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心智,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所以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收入,而是在磨练你坚毅的性格,从而提升你的人格,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将决定他的地位,以及是否受到其他人的尊重,一个工作认真,成果丰厚的员工,理应受到其他员工的膜拜。

在日本和西方的观念是不同的,西方观念里劳动是惩罚,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才被赶出伊甸园,他们不得不劳动谋生,但在日本历史上没有这个观念,日本人从来都是带着自豪去工作的,比如很多优秀的匠人,他们不为利益,只为打造出近似于完美的艺术品。这其实才是日本的传统文化,而近期随着西方化,日本劳动观念随之改变,工作开始在人们眼里变成了一个苦差事。

在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作者,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当时作者完全不理解,苦难卖掉最好。但是当他在那家濒临倒闭的小工厂就职之后,他就改变了那种浅薄的想法。这家工厂叫做松风工业,是造那种绝缘瓷瓶的企业,一开始也是个优秀企业,但后来却越来越残破,发不出工资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厂子里的同事们经常牢骚满腹,总觉得不该待在这里,但似乎又没地方可去。这样一个厂子,作者也是拖了关系才进来的,但他并没有心存感激,而是抱怨比谁都多。一年以后,这家公司的员工几乎都走光了,就剩下他和另外一个人,于是他们两就商量,咱两去报考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也别在这混日子了。结果两人都考上了,但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他却迟迟等不到家里寄来的户口本复印件,结果悲剧了,那个同事顺利入学,而他又落榜了,后来才知道,是老家的哥哥生气了,心想脱了关系才把你送进这么一个工厂,你竟然还给我玩辞职?真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所以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留在了这个破厂子里。于是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让他迎来了人生转机。

他没办法只能留在这个破败的公司里,后来他想明白一个道理,自己要真想离开,总得有一个理由,总不能跟下家说,是因为对上家不满才离职的吧。所以必须先把工作干好,然后给自己找到一个卖点。这其实跟老齐的观点不谋而合,老齐在内部经常跟小伙伴们说,鼓励你们跳槽,有更好的发展,但希望你们在自己最好的时候,把自己卖个高价,希望你能风风光光的走掉,而不是灰头土脸的离开。只有你把现在的工作干出了彩,你在下一个工作中才能要到更高的价。老齐自己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我总是在自己一个工作做到巅峰的时候离开。从没有说,干的不行了再去想跳槽,那样即使找工作,也不会有好结果。**(这对于找工作问离职原因很有帮助)

作者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开始专心工作,此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为这个破败的工厂而工作,而是开始为了打磨自己的履历而工作,于是完全就不一样了。他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他把自己的生活用品全都搬进了实验室,开始跟工作死磕。

不但认真工作,他还订阅了全球最专业的杂志,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的杂志还是全英文的,于是他还得一边查字典,一边学英文,然后再学习专业知识。就这么如饥似渴的干了几年,奇迹发生了。他一个半路出家的研究员,竟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在无机化学领域,成为了行业新星。在多次被别人肯定之后,他觉得这个破工厂也没那么差劲,工作似乎也很有意思了,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贱,有的时候你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其实就缺一个别人的认同,如果有人觉得你特牛逼,你就会相当有兴趣,继续拉大这种差距。所以往往发现,有些人在某些领域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专家
。所以这也应了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么获得兴趣呢?就是别人的赞美,怎么获得比人的赞美,有的时候你得需要冷启动,逼自己一把,先让自己脱离大众水平。**就比如在这里读书的人,老齐相信,2-3年后你们就会爱上读书,因为你们比一般人已经强的太多了,在谈及投资,格局或者管理类话题的时候,别人肯定会仰视你,所以这种强大的自信,会逐渐转变成兴趣。

很快作者就接受了一项任务,是研究一种镁橄榄石新材料,绝缘性能很好。据说用作电视机显像管是最合适的,但这种材料,还没有合成成型的先例。这个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时候他日以继夜的工作,试验,在反复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结果终于让他给搞出来了,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他一直在琢么如何解决这个镁橄榄石的黏性问题,试过很多材料都不成功,有一天他走进实验室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然后发现鞋上沾满了松香树脂,一开始他还恼怒谁把这个东西随手丢在这了,但一个灵感突然闪过,于是他把陶瓷原料和松香放在锅里,一边加热一边混合,竟然成型成功了。他说这是神给他的提示,可能是自己太努力,神都看不过去了。

而此时能够合成这种材料的只有美国通用电气,和作者这个小破厂,所以一下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于是松下电器的订单纷至沓来。这个小破厂起死回生。这时候他悟出一个道理,即使在苦难中只要你拼命工作,执着不放弃,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多年以后,他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历经磨难,进入这么一个破厂,别人一定觉得他很可怜,但正是这种经历让他发生了人生的蜕变。如果不经历苦难,上名校进入了大企业,然后可能他就会一路这么混下去。就没有现在的稻盛和夫了。日本企业界也就失去了一位教父式的人物。

每个人都有惰性,都想不劳而获,但无论你是否讨厌工作,现实环境都在逼着你不得不努力,否则你连饭都吃不上。所以很多人的工作,其实都是被迫的,被迫的进入某家并非你喜欢的公司,这看似很不幸,但作者说,这其实是非常大的幸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2】干法2:胡扯一段老齐的故事!聊聊什么叫幸运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讲这本书,稻盛和夫的干法,昨天说到了很多人都会被迫进入一家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公司,被动的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这看似非常不幸,但是作者认为这其实是非常的幸运,因为你不得不努力工作,而在努力的过程中,你就会收获新的技能,提升你的心态。
老齐也多说一句,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老齐也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只是怀才不遇,进了一个很一般的公司做起了广告业务。但这么多年走过来,回头看看,发现当时真的什么都不会,也什么都不懂。在那样的严酷环境下工作,反而锻炼了意志,当时我就觉得这么下去肯定完了,一直只能赚2000块钱,那么这辈子永无出头之日啊,于是就开始自己发愤图强,逼着自己每天读书,自学财经财务投资,一年后我进入了电视台,刚好诺达的一个节目组没有人懂股票,也刚刚好在2006年,开始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所以我一个电视新人,就这么幸运的接管了财经频道最重要的一个领域,那就是金融。所以你说我幸运吗?如果我不自学,还能如此幸运吗?从那以后,我就更不敢有一天懈怠,在电视台这种抢岗位抢红了眼的地方,老齐把着这么一个金饭碗,必然是被所有人惦记,所以我就得不断的看书学习把自己的护城河挖深,把防火墙建的足够厚才行。此时有一半是兴趣,另一半是求生的本能。都是被逼出来,然后我还在新浪开始开设博客,由于写的不错,被新浪拿走免费用,经常会出现在新浪财经的首页展示,当时我想的,也仅仅是自保而已,这是让领导看到,我的能力远超其他人。就跟护食一样守卫着自己的饭碗。

但有一个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在网络上小有名气之后,又是电视记者出身,所以两块一结合竟然成了我的核心竞争力,开始有视频网站主动挖我了。老齐当时早就看出,电视台已经江河日下,互联网正在兴起,所以通过视频网站,跳到互联网的江湖是大势所趋,所以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我毫不犹豫的就逃离了电视台。进入互联网一干就是五年,但我始终干的就是我的金融财经领域,收入当然也是水涨船高。远远超过电视台时期的数倍之多。在这样的新媒体平台上,除了本职工作,我依旧读书,依旧努力的免费写专栏,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第一有金融公司希望老齐加盟,帮他们梳理媒体关系,第二赶上了自媒体时代爆发,以前的免费文章都变成付费了,而且费用很高。收入一下又是翻了几番,而且还是多份收入同时爆发,所以你说这是幸运吗?如果不是我在电视台那会努力的自保,能有现在的老齐吗?所以这一路走来可以说是步步惊心,但每一步又都那么幸运。老齐现在的一句座右铭就是,越努力越幸运,即使我可以退休了,我现在也不敢退休,我怕一旦自己休息了,好运气就完全消失了。所以又给自己找了读书的活,没想到这反而又把握的媒体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生由太多的没想到组成,但这些没想到,其实都是你之前种下的善缘。所以老齐也经常劝各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把眼前的事做好,当你足够努力的时候,好事就快来到了。

胡扯完老齐的故事,我们接着看作者说的,他说没有目标,不工作,每天吃喝玩乐,持续这种生活,你不但不会成长,反而会让你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丧失。长此以往你会失去人生的意义。更容易走向歧途。所以我们看到那些拆二代,富二代,中彩票大奖的,或者是年轻突然暴富的,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

其实一个人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他的人生产生价值的时候,而这个价值,只能通过你的工作来完成。否则你爸爸给你多少钱,你也不会真正感受到那种被尊重的快乐,即使你朋友很多,别人有不是真的尊重你,而只是把你当傻大款坑。

2、人生的烦恼,据说有108种之多,

而其中欲望,恼怒,愚痴这三者都属于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入烦恼的罪魁祸首,被佛家称为是三毒,但人生又少不了这三样,如果你真的没有欲望了,也没有情绪了,那估计也就变成僵尸或者植物了。所以我们要尽量的稀释三毒,而不是根本上把他们清除掉。而稀释三毒的办法,就是全情投入的工作。

很多人说了,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有的工作是很烦人的,我们常说,活多钱少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重,很多人每天上班的心,比上坟都沉重。那么该如何改变心态呢?作者说,他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对研究工作根本没兴趣,也不是大学所学的专业,去那家小破工厂的时候,他只是不得已而工作。他之所以能够研究新材料,也不是因为公司看好他,而是这活没人愿意干,当时大家都认为改良才是核心,新材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地方,才让他去干。没钱,没设备,没经验,没指导,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考核的工作,你该怎么办?面对这么多的困难,你能从心底热爱起来吗?作者一开始也烦透了,但他没有办法。无法改变环境,他只能先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一点,做不到喜欢这份工作,但也先尽量别那么讨厌。先把负面情绪清空再说。虽然不喜欢上班,但也别整的跟上坟一样。

被逼到这份上了,他只能去图书馆广泛阅读,希望自己能找到什么捷径。当时没有复印机他只能手抄资料,很多书也只有原文,他只能查字典,一点一点抠。当他日积月累之后,他竟然突然发现,这玩意还挺有意思的。此时他已经把工作抛在脑后,专心致志的做他的科研和实验了。

到最后,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之后,就更加的飘了起来,进一步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随即对工作开始产生了迷恋的情绪,他说这就跟谈恋爱一样,明明可以坐车直接到家,但你却愿意提前两站地下车,陪自己的恋人步行走回家。说白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如果让你自己走,绝对你会叫苦连天,但是男女搭配他就真的干活不累了。工作也一样,当你迷恋工作的时候,就并不觉得累了。有一句话叫做享受工作,老齐原来也不明白,工作就是个麻烦, 怎么还能享受工作,但自打给大家读书以来,老齐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享受工作,老齐把书上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知识讲给大家听,那种满足感,不是钱能解决的。老齐觉得如果能通过我的读书,影响10万人,以后当我老了走不动了,能有年轻人对我说,是听着我的书,走上工作岗位,走向人生巅峰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事情。想到这,胸前的红领巾顿时更加鲜艳了。所以我现在就是在跟工作谈恋爱,我愿意付出我的体力和智慧,去陪我的恋人,多走上几公里。

不过有人又说,一个人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个概率大概不足千分之一,大部分人的工作都跟爱好无关。那么这个又该怎么办呢?只能从不喜欢开始冷启动,在工作里面,找自己的乐趣。作者说与其去找自己喜欢的,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这样更简单。老齐介绍个经验,也是冷启动的绝招,你要觉得你的工作没意思,你就找40本跟行业相关的书,然后硬着头皮也要读下去,并且逼着自己吃下去,这个过程挺痛苦的,但大概也就痛苦一年左右,然后你就发现,行业里的东西,你大概都懂了!跟别人聊天,竟然有被仰视的感觉了,领导对你的态度也改观了。这时候,你的感觉就慢慢来了。觉得工作轻松了,也被尊重了,这兴趣就产生了。那么下一步该如何给工作注入活力呢?作者还有哪些经历跟大家分享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3】干法3: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只为自我激励

1、通过大量的读书,产生认知差,然后获得被尊重,被仰视的感觉。

从而产生兴趣。每个人都喜欢被夸奖,被尊重,所以如果你每天上班都被别人称赞,那你就会觉得上班很有意思,相反!如果你每天上班都挨批,那么肯定比上坟还沉重。所以,记住老齐说的,读40本书,坚持下来,你就能把自己冷启动起来。

作者举了个例子,他有一个助手,也是家庭贫困,不得已到了这个工厂,作者让他做实验数据的监测,此时的作者已经喜欢上了他的工作,一旦遇到实验成功,他总是又蹦又跳的庆祝。但那个助手总是冷冰冰的看着他,有一次他问,你怎么一点都不高兴,这时候这个助手也忍不住了,问他,这点成绩有什么可高兴的,你总是又蹦又跳,是不是太轻浮了?作者听到这话就气不打一处来,立马反驳,有小小的成功也应该通过情绪把它表达出来,这样会给枯燥的研究带来动力,也会为我们的工作增加勇气,然后才能更加全身投入新的研究。当然这个世界上,你很难用道理去说服一个人,他那个冷冰冰的助手,没过两年就辞职离开了公司。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勇敢的发现自己细枝末节的成功,比如我们每读完一本书,都可以赶紧找个人,装逼一下。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奖励,当你把书里道理,亲口说出来的时候,其实就是加深了印象,也获得了满足。这样你才会爱上读书,否则像那个助手一样,整天拿着冷静当个性,那么生活就太无趣了。你也逐渐的会对一切事情失去兴趣。这辈子也很难再有突破。所以老齐鼓励大家,在知识和工作中,尽情的装逼吧,有成绩就要秀出来,获得别人的赞赏,会让你产生更大的勇气。这条路相当的艰难,我们需要这样的自我肯定,也需要更多的人来给我们肯定。

2、除了正面肯定,有时候还得用虚荣来逼我们一把

比如他们做京瓷的时候,当时要做一个特大尺寸的水管,当时他们没这个能力,但是客户盛情难却,他们也就随口答应了,这下可是为难了,于是他们就集中开始研究,为了不让客户失望,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甚至怕水管走形,他们晚上抱着水管睡觉,并且一整宿不断的转动水管,帮他干燥。就是这种执着劲,让他们又一次成功了,所以有时候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吹出去也没什么不好,利用自己的自尊心,逼自己一把。比如老齐就这样,我也怕后面犯懒了,读书的事坚持不下去,所以我现在就跟大家说,我要读10年书,今年是第二年。这就相当于把自己逼上绝路了。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也只能继续下去。

作者还说,只要你全情关注,办法总比困难多,你会经常有突发奇想,然后解决眼前的困难,比如他们在烧制一个产品的时候,由于温度太高,所有两边总是上翘,后来他们想办法,在高炉上打了个眼,然后盯着看,果然,随着温度升高,产品就逐渐的上翘,作者说此时他真的想把手伸进去,把上翘的边缘压下来,但这个根本不可能,炉子里是1000度的高温,于是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产品越来越弯,而无能为力。此时他突然来了灵感,手伸不进去,能不能有其他东西伸进去呢?于是他们赶紧赶制耐火材料,然后用重物压在产品上,果然产品遇到高温就上翘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一定要全情投入。灵感往往来自于你不断的观察之后。

3、世间的物质分为三种,可燃的,不可燃的,还有一种可以自燃的,

人也可以按照这三种来划分,第一种是得给点资源才能成长的,叫做可燃型,而第二种就是你怎么帮他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就叫做不燃型的,而第三种是能把自己烧起来的,才叫做自燃型。
想要成就事业,就必须要成为自燃型的人。这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热爱,第二目标明确。
像作者自己,就属于自燃型的人,他自己总在考虑该干点什么,该怎么样才更好,而他那个助手,就是不燃型的人,这种人自己啥也不干,还总给别人泼冷水。总是看起来表情冷漠,对什么都缺乏热情,遇上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远离,他们破坏力极大。一旦你的团队有这么个人,可以把整个团队带的意志消沉。

自燃型的人,总是会积极的找事情做,而不会等待别人吩咐,因为热爱所以积极,因为积极,所以才能把事情干好。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谁提议谁干的情况,有些人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所以他永远离事情远远地。但其实人生拼的就是经历,特别是在打工期间,你如果多经历一些,你就会更值钱。而那些多一点工作都不愿意承担的人,则往往很难进步。比如老齐自己,我在电视台的时候,本身是个记者,负责采访的,摄像的工作不是我的,后期的工作也不是我的。甚至稿件配音也有专门的配音员,电视台一贯的流程都是这样,但经常摄像会偷懒,所以老齐却经常自己拍画面,我一般出片子比较早,有时候后期还没上班,所以包装也是自己做,配音就更是自己来了。所以我一个人就通吃了整个流程,一开始别人说,这孩子真傻。啥事都自己干,摄像后期也乐于在旁边歇着,但是后来互联网时代来了,视频网站可不会给你配全套的人员,他们就需要老齐这样,自己能采编播的人,于是我早早的出来了,而他们永远都出不来。这就是心态不同,命运不同,老齐现在也劝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多学一点没坏处,看似你吃亏了,多干了一些工作,但是这个经历和技能却成为了你终身的财富。

京瓷刚创立的时候,只有28名员工,租用了一个郊区的破旧厂房,当时作者就有一个目标,要成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也就差不多是当地街道上的领军企业的意思。后来他做到了,又瞄准了中京区第一,之后想成为京都第一,最后争取日本第一,进而成为世界第一。其实一路走来相当不容易,因为所有的创业者都很努力,你在玩命工作的时候,人家也在拼命。但这个目标必须得有,有目标你才能有方向。所以有的时候必须要敢想,只有敢想了,先给自己一个小目标了,你才能敢干。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自然也就完全不可能成功了。

作者年轻的时候,听过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演讲,当时松下谈到水库式经营,也就是教给大家,在下雨的时候多存点水,以备干旱,这就是说经济好的时候,要留足现金流,多储蓄,做好经济不景气的准备。这跟我们在《稀缺》这本书里讲的,创造余闲是一个意思。当时就有人质疑松下, 说这个东西我们都懂,问题是我们做不到,你如果没有具体的方法?我们还是没办法实现余闲!这其实是有点砸场子的意思了,但松下回了一句话,不,你不想可不行啊。作者说,这句话像电一样击到了他。

估计各位也是听得一头雾水,松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作者的悟性很高,他当即就明白了,松下的意思是说,企业和企业千差万别,我没办法交给你一个包治百病的方法,但是经营上必须要创造余闲,所以你必须自己去认真想办法,认真思考才是创造余闲的开始。作者说,如果你只停留在那个提问者的高度,等着松下给你喂饭,那么你永远也等不到标准答案。你自然也就永远创造不了余闲。只要你认真去想了,建成一个企业的水库,总是有办法的。

所以大家也应该记住这句话,你不去想可不行,思考是你一切目标的开始,这个事没人帮的了你。无论对人生,还是工作,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有人说想了就能实现吗?愿望离现实还隔着一层,这一层叫做潜意识,当你的愿望成为一种强烈的意愿,他就会产生行动。
注意必须是强烈的愿望,而不是随便想想。你想娶高圆圆当老婆那是随便想想,但追求你们单位的女神,这可以变成强烈的意愿,当你特别喜欢一个姑娘的时候,你就会产生行动力。明天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如何有效的利用这种潜意识,让自己能够不断的行动起来。

【4】干法4:只有强烈的愿望!才能让意识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继续讲,干法这本书,昨天说到了强烈的愿望产生行动力,当一个事你废寝忘食的想,朝思暮想念念不忘的时候,通常会想出好几套的方案,比如你追一个女孩,通常你都会有很多办法。还会主动去咨询周边人的意见,也会去网上找各种的撩妹绝招。如果你特别想出去旅游,那么你也能有这个动力,又是找攻略,又是找特价票。反正老齐经常看到这种人,那工作的劲头,可是相当的足。

在这种强烈的意愿之下,通常你能把这个事办的特别的好,经常会有奇思妙想,这叫什么,这就叫潜意识。他可以不表露出来,但是在你心里已经扎根了。经常会灵光一现,比如我们驾驶汽车其实就用的是潜意识,你不会默念口诀,踩刹车,挂挡,前进,你甚至脑子里想的是其他的事情,但身体就是在用最合理的方式驾驶汽车。一旦遇到风险,你也没有功夫去判断该怎么做,而是潜意识里让你不由自主的去踩刹车。

工作中我们也需要这种潜意识,一旦你把工作也上升到潜意识的高度,那么就会经常涌现突发奇想。那怎么叫做上升到潜意识的高度呢?那就是你自觉不自觉的就会想到工作,甚至吃饭,散步,在你最放松的时候,经常会有工作上的灵感跳进你的思维。

作者说,他们在事业上也曾遇到过技术瓶颈,需要有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他那段时间求贤若渴,到处找人托关系联系各种行业专家,结果某个朋友,他认识的人里面,刚好有这么个人,结果双方一拍即合,那名专家加入了京瓷,他说看似偶然幸运,但其实正是因为他的强烈愿望,才促成了此事,如果他只是有一搭无一搭的问问,那么估计就找不到这个人才了。所以其实这个事,从他形成强烈愿望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


在那些成功者的经历中,总是充满了很多的偶然,但这些偶然其实也都是由必然演变而来,作者说京瓷创办10年左右的时候,IBM给他们下了一笔订单,对产品性能要求之高,令人发指。他们用了近乎苛刻的态度做出了超过自己水平的产品,但在IBM那里,依然被打上了不良品的印章。他说这些东西已经代表了京瓷的最高水平了,但却遭遇到了全部退货。当时可谓损失惨重。整个公司弥漫着悲观的气氛,这时候作者只能去安慰自己的员工,他说我们向神祈祷之后再试一把。这时候所有的技术人员,似乎轻松了许多,于是继续全情投入工作。结果他们竟然做出了质量水平更高的产品,并成功通过了IBM的检验。向神祈祷,这不是一个工程师该说的话,但是有的时候,他是一种心理暗示,这叫做尽人事知天命。把我们能做的东西做到极致,然后结果就交给上天吧。只有当你表现出这种强烈欲望的时候,往往神明真的会出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助者天助。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自己都不想帮自己,就天天去庙里磕头,这是没什么卵用的。在祈求神明帮助之前,一定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努力了,是否真的已经做到极致,穷尽了一切办法?

作者说,企业经营就好比一场马拉松,你起跑迟了,水平不如别人,那么只能横下必死的决心,以百米的速度去追赶。有人说这么做后面肯定吃不消,但作者说,这是唯一生的希望,如果你跟别人一样速度的奔跑,那么一定会输,甚至我们自始至终就不该参加这场比赛。京瓷就是这样,一路追赶,用最快的速度追到了第一阵营。随后继续加速,完成了超越。作者管这个叫,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所以你说努力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家都很努力,你要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仅仅有可能成功。如果你不付出这么多努力,你一点机会都没有。

你在努力工作,跟你在竭尽全力的工作,结果完全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想想,在抱怨没有机会,抱怨命不好,时运差的时候,我们应该反问自己,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你自己都没有用心的帮助自己,凭什么指望别人去帮你?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的鸡汤,甚至对这种鸡汤文不厌其烦,比如有人听杰克韦尔奇的演讲,就很不耐烦,说您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有没有点新鲜的。杰克韦尔奇淡然一笑,是的,这些您都知道,但是我们却把您知道的做到了。这句话震慑人心,你可能知道很多,但又做到了多少呢?商学院教授绝对比马云知道的多,但教授们什么都没做到,而马云却把他知道的,全都做到了。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所在。

作者说,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持续的积累,仅此而已,把平凡的事情坚持不懈的去做,这才是成功的基石。在京瓷有一个工人,初中学历,一开始只能干最粗苯的工作,但他每次都把领导交代的事情做到最好,不厌其烦,兢兢业业的工作,20年后他成长为了一个事业部的部长,所以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能踏实肯干,总会有出头之日。

作者做企业的时候,一开始也希望找到特别能干的人,并喜欢委以重任,但是结果却不好,这些人头脑灵活,太聪明了,成长很快,然后他们往往就看不上眼前平凡的工作了,于是不久就会辞职而去,所以一直留在公司里的,往往都是当初不被看好,头脑笨的人,这些人慢慢的进步,反而逐渐变成了非凡的人。这里老齐多说一句,老齐并不太同意这个看法,日本有他特殊的价值观,希望员工在一个企业干到死,但是信息化社会到来,跳槽并不是什么坏事,连续跳槽的人也可以持续的努力,而且他们持续的接受新的挑战,往往比一般人成长的更快。这几年老齐明显觉得,连续跳槽者的收入和地位,要明显高于坚守者,如果你在一个单位工作十年,没有换过工作,那么可能已经落伍了。老齐也建议小伙伴们,5年就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让自己始终保持饥饿感,否则在一个地方呆5年以上,一切都太熟悉了,很容易丧失斗志。这是新时代新的特点。至于适不适合您,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互联网行业,科技行业,老齐说的肯定是对的,但如果传统行业,比如采掘,石油石化, 或者公务员,那么你想跳槽恐怕也没什么机会。只能持续的坚守下去。

作者在第一家小破公司工作的时候,也有过这种烦恼,他很消极,不知道自己能做成什么样,似乎前途渺茫,通常这时候,就会有人给他猛灌毒鸡汤,让他看的长远,思考未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都太空了,他的做法刚好相反,他不想未来,只做当下。不再想以后的事情,先把眼前的任务做好,把短期目标实现,于是他就开始以天为单位,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今天要比昨天做的更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小目标,变成了一个中期目标,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每年都有很大的收获。这点也很实在,很多人就是看的太远了,担心中美贸易问题,担心地缘冲突,还担心气候变暖,但是他就是不担心自己当下该干点什么?最后那些担心的事,都没成真,而自己的事也一点都没干。经济繁荣了,股市也暴涨了,但他最后却失业了。所以啥时候都有挨打的,啥时候也都有吃肉的,把你自己的事干好,即使经济再不好,你也有饭吃。相反,你自己的事没做好,经济好了,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经济好了,你就能升职加薪了?哪有那么简单。

我们在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结合起来,
不要建立太长期的计划,比如你说50年之后,我要成为中国首富,这种东西就是一句屁话,你能不能活50年都不知道,
我们做计划最长做10年,这已经算是远景目标了,你要做10年计划,就必须配套2个5年计划,第一个五年你要怎么样,第二个五年你又要是怎么去实现计划,然后你还得设定今年的任务目标,来配合你第一个五年计划,最重要的是,要落实下一个月的计划,这就是把计划拆分的思路,一个远大的目标,需要通过不断的小目标的达成而汇聚,随着这些小目标的实现,你还要回过头去修正你那个长远目标。
总之,就是一定要让目标小一点,这样你才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除了目标要用现在时表现之外,作者还提到,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5】干法5:每次拔高任务,就是逼着自己进步


昨天我们说到了,制定目标的方法,要用现在时表现,把大目标拆分到每个月的行动计划。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那就是一定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的指标。换句话说,任务计划一定要有挑战性,如果没有挑战性,就是简单的再重复,那么也不会有进步。

1、人其实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你可以返回头想想,10年之前,不敢想的一些事,现在是不是已经轻松实现了呢?反正老齐觉得是这样的,当时如果让我每天写东西,节假日不停一定觉得根本完成不了。一开始只是写一个很短的几百字的文章,也只是周1-周5写,慢慢的加到了1000字,后来又加到了2000字,最近两年连周日节假日也不停了。10年前要让我一年看50本书,可能还行,录50本书绝没有可能。因为给大家整理书,要比自己阅读慢的多的多。基本上是1:3的时间,也就是给大家录一本书,大概我可以读3本书。但前年开始,我们决定尝试,在日播专栏不停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读书,老齐现在每天光用手敲上去的文字,就达到8000字。这个也坚持下来了,而且也实现了。在今年,我们还开通了讲财报的板块,又是额外加的工作量。这些都干下来了,老齐有的时候都佩服我自己,真是潜能无限。

作者也举了京瓷的例子,他们一开始创业,其实就是最早他的那个技术,也就是电视机上的陶瓷零件,他们有且只有这个产品,而且客户只有松下一家,此时他们觉得经营很不稳定,一旦这个产品受到竞争,他们可能瞬间倒闭,于是他们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去广泛开拓客户,看看日立,东芝们都有什么需求。但人家都有自己的供应链企业,根本就不搭理他。偶尔有些工程师可能会拿出几个样品,都是欧美大厂做的产品,日本生产不了的,问他们京瓷能不能做。此时如果他说,做不了,就会立马被送客。而他通常一咬牙一跺脚,行,我们能做。他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不答应,你就彻底失去跟客户沟通的机会。

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你说了大话,接了这个活,但却没做出来,那么以后也就不用往下混了。整个名声都会变臭。所以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兑现承诺。但问题是,他们说能做的时候,往往连设备都没有。每次他带着这种任务回到公司,都会遭到全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大家认为这个根本没可能。而作者却激励大家,设备没有可以借,也可以买二手的,我们也许只是暂时做不了,但相信只要我们好好干,不久一定可以做出来。他这时候就是用将来时在评估京瓷的业务能力,他相信只要他们往那个方向努力了,一定是有办法的。而事实证明,有很多次,他们都完成了原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次都把任务拔高一些,这就是逼着自己去进步,老齐也多说一句,其实我们应该小心舒适区,很多事情干个半年到一年,你就会进入舒适区,在这里你会觉得一切驾轻就熟。轻松应对,此时你应该找点新的东西去做了,如果在舒适区里呆的太久,必然丧失斗志,也是浪费时间。一个工作,你轻轻松松的干了10年,这不是说你有10年经验,而是你浪费掉了9年的时间,在最好的年纪,并没什么长进。这是很可怕的事,要知道人生的竞赛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9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跑到了你的前面。所以平常,一定要给自己点挑战,发现没挑战了,一切都可以轻松应对了,那其实才是对你人生最重大的挑战。

作者在作报告的时候,总是很自豪的说,京瓷研发项目的成功率是100%,这似乎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这就意味着,只要开发就必然成功,那么就没有失败吗?当然有,当所有人都认为不行的时候,就是这个项目推倒重来的起点。换句话说失败是不能作为终点的,只能作为重新开始的起点。如果你认为研发失败很正常,那么你就会得到大量这种失败的结果,在京瓷不允许失败,任何项目必然死磕到底,所以这就给研究人员一个心理暗示,你必须想办法把它搞出来。怎么弄是你的事,公司只要成功的结果。这等于就把人逼上了绝境,往往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其实有的时候,并非不能成功,有的时候失败的点,离成功非常的近,只需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取得成功了。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死磕的态度,往往会很可惜。作者说你每天都在接受挫折的考验,每天都在拼命的想办法,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有了前面的奋斗,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他可以等,但不能接受放弃。

这在现实中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公司要求,9点上班,9点半以后开始罚款,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部分员工9点半到单位。所有人都会本能的接受那个宽松的结果。优秀的公司,就不会这么做,他们会直接告诉你9点以后不到,就罚款,至于几点上班你自己瞧着办,很多人怕9点上班的人太多,打不上卡,所以基本8点半大部分人就都来了。所以这就是,你考核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很多人都会因为,生活失败,工作失败而烦恼,甚至有的人走向了自杀,日本每年自杀的人超过了3万,但其实大多数都属于感性的烦恼,其实有时候失败并不是不可挽回的,只要认真反省,然后把精力转向新的行动上,最后一定也会有逆转局面的机会。

上面说过了,他们刚做京瓷的时候,只有松下一个客户,这个客户并不友善,对他们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都做了严苛的规定,特别是价格,松下要求他们将价格继续压低,这不是松下故意为难他们,而是对供应商一贯如此,尽管有供应商也集体要求起义,但没什么卵用,人家就是店大欺客,你也只能接招。

此时作者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把这个当成一次很好地锻炼机会,如果不被欺压,那么他们的产品只能停留在二三流的水平。所以这次生死攸关,就变成了一次大考,成了他就成功。现在回想起来,他非常感谢松下,要不是松下当年把他们逼入绝境,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功,他们现在的产品,跟美国同行比,不仅品质优越,价格也很有竞争力,所以作者承认,是松下培养了他。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年轻时候让你吃尽苦头,受尽磨难的人,等你成功了,你反而第一个感谢他。老齐一个朋友,是做投行高管的,年薪大几百万的那种,他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喜欢了一个女孩,是初恋,而且是特别的喜欢那种。结果因为家里穷,还是没被接受,于是他就发疯一样的学习和工作,就为了混出个人样给这个女孩看看。用有力的事实去报复,10几年过去了,女孩早已为人妻母,而这哥们也已成家立业,老婆也是个投行精英,现在提起那段往事,相逢一笑泯恩仇,他说自己能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这个初恋,是这个女孩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
但老齐觉得这事也不一定,也得看你自己是什么人,得是那种有上进心的人,恶劣环境给他点刺激,他会迸发出超人的能量,但如果这人本身就没皮没脸,你打击他,他反而更加消沉,这种人生活中见到的反而更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读书,能够让收听的各位都变成第一类人,越挫越勇,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千万别成为第二类人,这种人一有挫折就要死要活的,活着都对不起自己。如果你身边要有这种人,尽量远离,他的负面情绪是一种会传染的绝症。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这两种人呢?其实很好分辨,第一种人,遇到困难总第一时间找方法,总在努力试错,而第二种人,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骂街。所以在公司里,整天拉着你说这个领导不好,说那个同事坏话的,你要尽量绕着点他走。跟他走的太近,你们就物以类聚了。老齐刚工作的时候,第一个老板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多大点的事。这句话虽然很虚,但他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希望听过这本书的人,也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说完了积极的态度,明天我们在谈谈,作者是如何在工作中追求完美的。明天见。

【6】干法6:把工作当成修行!但求每日精进


昨天说到了积极的心态,有人把你逼上生死关头,反而最会成就了你伟大的事业。每一次困难,都是一次蜕变的机遇,你用积极的心态冲过去了,你就能获得明显的提升。在工作中,他们要求追求完美。

作者的叔叔是海军航空队的飞机维修员,他说战场上轰炸机起飞,维修员要跟着一起飞,但是几乎所有的维修员,都不敢座自己修过的飞机,而是选择别人修过的飞机,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他们知道自己修过的飞机并不完美,所以这是缺乏信心的表现。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一般医生的家人生病,作为大夫,他们不敢自己诊断,更不敢亲自上手术台。这也是缺乏信心的表现。这说明他们在工作中,已经习惯了瑕疵。而在京瓷是不允许的。对他们来说99%的成功,一点意义都没有,一个小瑕疵,整批产品就会成为废品。之前的材料,加工,工时甚至水费电费,全部都泡汤了。

为此他们提出了有意注意的理念,并且强行训练,让员工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再上流水线。不管多么小,多么熟练的工作,都得全神贯注的去做。

作者说,橡皮擦是改不掉错误的,曾经有一个员工给他来汇报报表,结果被他的再三追问下,这个员工感觉不太对头了,连忙说了几个对不起,然后拿起橡皮去改正错误的数字,对此作者非常反感,一个文字和数字上的错误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那次作者故意小题大做,大发雷霆,狠狠的批评了这个员工。他说很多会计,为了便于修改,都会先用铅笔填写数字,错了就擦掉重写,觉得都没问题了,就用钢笔再描一遍。这种做事的心态要不得。一旦使用铅笔,你就会丢掉做事的严谨的态度,不把错误当回事,觉得反正可以修改。
但是,实际中,我们的很多错误,其实根本无法用橡皮修正,有的小错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话在工作中是不适用的。必须要贯彻完美主义精神。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不过老齐也多说一句,这在工业时代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但在互联网的时代。特别是面对创新的时候,完美主义有了新的诠释,他不是说你得把产品做得完美之后再上线,而是你要争取早上线,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的修正。从而追求完美,所以闭门造车的完美,在互联网时代反而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完美其实不应该有标准,所谓追求完美是个过程,德国有句名言,神寄宿在细节之处,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可能会引发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比如他们当时做实验的器具,一开始每次只是简单清理一下,但是后来有人纠正,这些器具如果清洗不干净,就会混入杂质,那么会影响最终的产品结果,所以他们必须要用水反复清洗,然后清除掉藏在机器中间的各种粉末。这样下次做出来的成品,才会光滑细腻。但清洗设备这种事,往往书本上不会教你,你只能从实际工作中去感悟。你和其他厂商生产的产品质量差别,很可能就是来自于一些没有清理干净的杂质。

作者在京瓷之后,第二个创办的企业是KDDI,是一家日本的电信运营商,他很早就预见到,手机时代即将到来,但也可能是说的太早,太超前,当时周围的人都不认同他的观点。京瓷有专门的半导体事业部,所以他对于手机事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敏感性,他发现移动电话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一开始需要用肩来扛,后来被缩小到了半导体之内。所以他很早就在想手机上的生意,包括怎么月租,怎么设计通话费。

他说这种对市场的敏锐度是需要磨练的,比如一个老的修车师傅,只需要听发动机的响动,就大概能知道是什么毛病。这其实就是经验,是你长期用心的浸泡在某个行业里,形成的一种第六感。日本人确实挺奇葩的,作者说他就有一种怪癖,看到员工桌子上资料摆放不整齐,他都会感到很不舒服,所以连资料怎么摆放,都要给出严格的规定。老齐觉得,日本人确实已经把管理做到了极致,但是他们也杀死了人的天性。所以这种东西有利有弊。

从日本人的心里来说,他们其实也想创新,作者就说,他每天都想着创新,走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出来。而不是去步别人的后尘。,但创新太过于艰苦,行走也很艰难,作者常用扫地做例子,他说每天都是一样的扫地,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今天倒过来打扫,或者今天不光扫地,再用拖把拖一下,会不会干净?如果用吸尘器呢?或者我们干脆改良一下吸尘器,这就是创新的过程,你只要天天钻研,每天精进一点。就会慢慢有所长进。最后没准你会成为扫地的专家,甚至开创自己的扫地事业。如果你总想着,反正都是清洁工,实在懒得去想,天天漫不经心,那么你一辈子也不会长进,甚至有一天,连扫地的岗位都会被别人取代。

伟大的企业通常都是由外行创立的,作者说他,原来是学有机化学的,跟陶瓷基本不沾边。而任天堂公司大家都知道,是生产游戏机的,但他最早是做扑克牌的公司,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外行,能创造专业的企业呢?作者说,外行可以自由的想象。大家没有先人的观念,也不拘泥于习惯。总是自由发起挑战。

京瓷成长之后,竟然行业中的领军大企业,也要来他们这里参观学习,这让作者很诧异,后来对方公司的老板解释,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外行企业,能够做到的很多事,他们这个专业企业做不了。这让作者顿时有了满足感。

作者后来又是用外行的身份开始了KDDI的创业,当时他还真不是为了发财,就想这干点什么,他管这个叫做,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他说最后他能把这个事业做成,主要就是这个东西起到了作用,他之所以能以一个小民企,向大国企发起挑战,其实就是基于要解决痛点,从这么一个善良的想法出发。解决了别人的麻烦,自然也就收获了财富,最后KDDI的市值规模,要远大于京瓷。

在工作中,作者喜欢的是那些乐观派,这些人有个特征,很轻易就会接受你的观点,然后表示这很有意思,一定要干,于是卷起袖子跃跃欲试。他说常常会委派这些人为项目领头人。而那些头脑聪明的人中,以悲观者居多,这些人头脑敏锐,有先见之明。他们经常会形成否定的判断。这很难,这个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悲观派虽然有先见之明,但他们的消极情绪可能会阻碍项目的进程。
其实老齐可能就属于后一种,我们做投资的,否定的悲观,远比肯定的乐观要多的多,大多数项目我们都觉得肯定做不成。估计就是作者比较不喜欢的那类人。但是老齐觉得,这也得分开来看,得看你是什么老板,如果是孙悟空类型的老板,当然乐观的人会更好一些,如果猪头类型的老板,那么你手底下有个老齐这种悲观型的人,你死的还能慢一点。在这些年,其实我们挽救了很多老板,把他们完全不靠实际的想法扼杀在了摇篮里。否则这些钱投下去,就基本全都打水漂了。
老齐还是建议大家,独立思考,客观思考,悲观还是乐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分辨项目的时候最好悲观一点,在决定要做,已经启动的时候最好乐观一点。但现实中很多人刚好相反,乐观的接受,悲观的行动,最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公式,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只要肯拼命努力,你就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要让人生过得幸福,你就得先把工作做好,从没有见过一个,工作不好的人,可以幸福的生活的。所以当你的能力是定量的时候,思维方式和热情,就成了关键因素。注意,这里面只有一个因素,他不可以是负数,那就是思维方式,如果这个项目是负数,那么整个结果就会是负数。无论你有多少钱,只要思维方式发生了偏差,结果都会是负的。你也就不可能幸福。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如何认识你的工作,即使工作很不如意,也一定要找到他正确的意义,要知道你不是在为了老板而工作,你是在为自己在积攒经历。混几年日子,看似白拿了工资,但这点钱对于老板来说不算什么,对你自己而言,你却浪费了大把时间,把自己的一生都耽误了。所以从现在起,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把现有的工作做好,做出彩,只为让自己可以增值。唯有全力以赴,你才能通过工作去对抗生活的各种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