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你所在的企业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呢?白天工作时间被各种会议所占满,到了晚上还得参加各种内外部的培训,然而效果却大打折扣。我曾经在一家乙方公司的解决方案团队,团队成员的经验和能力都参差不齐,每周都会有团队内的培训分享,大家似乎都“认真”听了,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是否真的有效果呢?因此,最近我一直在琢磨,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可以让团队成员建立起一种主动学习的机制。之后,基于精益和敏捷思想,我在团队内部尝试以头脑风暴形式的学习方式,反馈相当不错。相对于传统的培训,基于敏捷精益思想的头脑风暴实践有诸多方面的优势:
1) 从传统被动接收知识(推动),变成成员主动学习(按需拉动);
2) 从传统的你说我听,转变为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3) 从传统的通用性培训,转变为聚焦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4) 每个成员既是问题发起者,也是知识的贡献值;
5) 每次聚焦于单一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泛泛而谈;
01. 会前准备
准备材料
绘制看板
在白板上绘制一个看板,包含Backlog、ToDo、Doing、Done和Issue共5个分类,如下图所示:
组织成员
本次会议中包含2个角色:教练和团队成员:
1) 教练:主导整个会议,确保会议顺利举行和达到目标,1人;
2) 成员:问题提出者,同时也是知识贡献者;考虑到会议的时效,我建议成员的人数控制在4-6人为佳。(本次以成员A为例)
02. 会议进行时
步骤1:静默思考
让团队成员思考最近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3个问题或困惑(问题可多可少,可根据会议的时长自行调整),限时3分钟。并将问题写在便签纸上。切记一张便签纸只记录一个问题,只写关键词即可。
将所有的便签纸贴到白板的Backlog列中,假设5个成员总共就有15张便利贴。如下图所示:
步骤2:优先级排序
进入第一个回合,每个成员从Backlog列表中各挑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将对应便签纸移动到ToDo列中,假设5个成员就移动5张便利贴,如下图所示:
步骤3:问题阐述
教练从ToDo列中拿一张问题便利贴,将其移动到Doing列(如下图所示),并请问题的提出者(成员A)对问题的背景和上下文进行描述,限时1分钟。期间教练确认所有成员均完全理解问题。
步骤4:轮流发言
基于成员A的问题,会议成员轮流发言和阐述对该问题的解决思路或方案,每人限时2分钟。注意发言期间不许打断、不许质疑,更不许批评。
步骤5:总结确认
轮流回答完问题,教练针对成员的发言进行简单总结,此时有可能出现3种情况。
1) 情况一:大家对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基本一致,问题提出人(成员A)也确认了的确解决了他这个问题,将对应的便利贴移动到Done列中(如下图所示),该问题关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唯有问题提出者本人认可确切解决了他的这个问题,方可关闭。
2) 情况二:大家对该问题的解决思路相差较大,可留出一定的时间(比如:5分钟)进行探讨,若经探讨后达成一致,则移动到Done列中,问题关闭;
3) 情况三:大家对问题的解决思路无法达到一致或问题过大短时间内没有答案,则移动到“Issue”列(如下图所示),会后做专题探讨。
步骤6:重复步骤
每完成一个问题,重复步骤3、4、5即可;当完成第一回合,也就是每人各完成一个问题的时候。若第一回合成功解决4个问题,遗留1个问题,看板效果如下图所示:
每完成一个回合,重复步骤2、3、4、5即可。3个回合结束后,若完成了12个问题,遗留3个待解决,看板效果图如下:
到此,会议的主体内容就完成,对于遗留的3个问题可以成立专项专人来跟进解决。
03. 会后复盘
会议完成后,可以进行15分钟简短的会议复盘,讨论会议中做得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
1) 我们一共解决了多少问题?遗留多少问题?
2) 遗留的问题是由于问题范围过大?还是团队成员缺少这方面的知识?
3) 会议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否需要记录?谁来记录?以什么方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