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在群里,有些小伙伴抱怨,自己辛苦整理的技术分享,结果大家在听的时候都在玩手机,心不在焉,这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还是大家对此全无兴趣呢?对一个普通员工如此,对tl也是如此。初心是让大家从分享中获取更多,进步更快,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是什么导致了分享变的愈加困难、变为形式甚至压迫?
避免不了大家玩手机
事实上,有些事情,凡是公共场合,就避免不了大家玩手机,除非让大家物理隔离。就算是行业大咖要举办会议,公司高管要举办会议,也不能完全禁止有人看手机。
小结:如果你的分享会上有人不断的看手机,首先是先看淡一些,这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应该关注的是看手机,我们的分享是做给那些想听的人,而不是那些看手机甚至全程玩手机的人。如果结果是所有人都不关注我在讲什么,那这次分享就可以先终止掉,去想一个更好的主题。
建议:对于那些玩手机的人,我们可以事后关注下他们是处于什么原因觉得不想听,是因为主题不相关,还是主题讲的太宽泛没有价值,还是自己本来就不想参加。
分享是件快乐,自愿的事情
回归本心,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是给予和开放交流的过程。为了保证这个效果,首先,自己不能患得患失,即使全世界都不在听自己在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其次,我们因该关注,我们邀请的,或者慕名而来的人,是否是我们的受众,如果他们本身就不是自愿来的,对你所讲的主题本身,或者要点本来就觉得没有兴趣,那也是有问题的。
小结:分享是快乐的,兴趣所致的,去邀请那些想听,想交流的人来参加你的分享。去分享那些大家感兴趣,能帮助大家解决认知和实际问题的主题,让大家觉得有价值;去注意自己的演讲风格,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要有与大家的互动,引发大家的思考。
不要试图要求效果
分享是自愿的,来听分享的也是自愿的,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或者强制对方认为什么,之后怎样做。我们应该做的仅仅是让观众知道一种知识,一种观点,让他们自发的思考,对我们的主题是否有其他疑惑,对他们现有的工作方式、认知、具有的知识产生交集。
当你分享的是有价值的内容,能切中一些要害,或者大家的利益点时,自然会有人和你询问、和你讨论一些主题内的具体的理解和做法是怎样的。
小结:不要试图要求分享的效果,有没有效果,听的人会通过听后是否有反馈,是否有行动来告诉你。甚至,他们会主要的要求与你建立单向联系,咨询一些更具体的问题。但如果,你希望通过这次的分享,就让大家着实的改变行动,改变认知,那这次的主题不应该是分享会,而是培训会、布道会,性质就不一样了。
如何增加分享的魅力
那么,你可能有很大的疑惑,如何才能让我的分享被大家真的喜欢,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5w3h模式也就是八何分析法来——改进。
5w:为什么,谁,在哪里,什么时间,讲什么,
3h:以何种方式,用多少时间,让大家感受如何
为什么,讲什么
核心的部分,肯定是要解决为什么,只有你讲的内容是大家关注的,才会有下文。大家觉得什么会是自己愿意主动关注的呢?
谁
在哪里, 什么时间
在哪里以及什么时间,主要是解决员工的便利性原则,在大家都有兴趣听的情况下,要充分调研大部分人方便的地点以及时间,来保证分享的最佳效果。并在分享开始前,增加短信或者群消息提醒;分享之后,分享的资料进行公示和共享,方便大家随时查阅和QA。
用多少时间
一般的主题分享都建议在20-45分钟,太久了效果不好,大家注意力容易分散。
具体的时间安排可以参考下面的部分,去裁定:
- 主题介绍,抛出问题,以及基本看法,分享的核心逻辑是什么——10min
- 针对问题的定性,大家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的,带领大家进行分析,—-10min
- 采访与交流,了解到大家之前的看法,做法是如何的,取得的结果是什么,自己经历的或者一些成功的做法会是怎样的,——10min
- 1-2个经典案例的分享—-10min
- Q && A,针对典型的2-3个问题进行解答,做分享小结 —-5min
以什么方式,让大家感受如何
这两个是相关的,你可以通过下面的一些要点来把握,让大家更愿意更喜欢你的分享。
小结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关于分享的一些常识和常见的误区,还有些误区是大家也常见的,但本文没有提的,是因为我觉得那些本身就不属于“分享”的问题范畴。比如培训会,业务进度汇报,需求讨论,某轮子或者业务的宣讲等等。我个人的建议是,针对某个具体会议,一定要定义它的性质,主题,以及想达到的结果是什么,想好这些事情,才能让会议本身既有形式,也有内容,让每个人都乐意关注和真实的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