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51cto.com/zhouyulu/3984070
1 定义
项目章程是一个项目启动的依据,描述了高层级的目的、目标、预期成果/验收标准、及钱/人等约束条件,其中可交付成果是一个关键内容。
可交付成果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一些关键定义:
- (预期的)可交付成果(Deliverable): 为完成某一过程、阶段或项目而必须产出的任何独特并可核实的产品、成果或服务能力。
- 验收标准(Acceptance Criteria): 可交付成果通过验收前必须满足的一系列条件。
- (产出的可交付)成果(Result):实施项目管理过程和活动所产生的输出。成果包括结果(如整合的系统、修订后的过程、重组后的组织、完成的测试、经培训的人员等)和文件(如政策、计划、研究报告、程序、规范、报告等)
-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Verified Deliverables):经过控制质量过程的检查,被证实为正确的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
-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Accepted Deliverables):项目产出的,且被项目客户或发起人确认为满足既定验收标准的产品、结果或能力。
2 说明
从目标管理角度,对可交付成果的管理,是项目实施中若干维度中最关键的一维。项目要做的任务非常多,包含过程的、结果的,内部的、外部的,沟通的、干活的等等。但从用户角度,首要关注的是结果,最终也是为结果买单;如果结果不达标,过程无意义。
项目要做的高层级事项,包括高层级的需求,高层级的项目描述、边界条件以及主要可交付成果,会在项目范围说明书中具体分解出来;同时,项目范围说明书中,还会包含可交付成果的验收标准,具体产品范围,除外责任,明确要做的和不做的事项。
在指导和管理项目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会按照预期产出各类工作成果;工作成果会经过各种内部测试,不合格的返工修改;合格的则变成待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待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在控制质量中经过外部团队确认,不合格的返工修改,合格的则变成待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待验证的可交付成果,在确认范围中经过用户验收,不合格的返工修改,合格的则变成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可交付成果得到客户验收,是甲乙双方的里程碑事件,意味着乙方的主题工作和职责基本完成,可以开始本项目或本阶段的收尾、付款、移交等等。
3 修行
项目管理中,要管理的事项非常多,PMBOK有十大领域、四十九个过程,可交付成果也只在几个过程中分散提及,在范围管理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更多是“源头的需求管理”;相比而言,一些项目经理经常会忽略或降低对可交付件的重视程度。
项目管理中变化因素较多,往往需要多维度的评估以便综合决策:如资源估算中有从上到下的类比估算,也有从下到上细粒度汇总估算;进度估算中有从前到后正向逻辑,也有固定发布日期从后向前的逆向反推;范围管理需要有正本溯源的需求管理,也需要有从用户角度、从完成验收角度的可交付成果反向驱动管理。
从实效项目管理来看,可交付成果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要,因为成果管理是高层级抽象管理的必备基础。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项目章程描述的是“高层级目的、目标、成功标准,及事、时、钱、人”,这可以算作发起人要的“结果”,项目经理根据高层级成果去逐渐分解到下一层的结果,范围说明书,WBS,最后分解到任务/活动开始执行,之后又要组合各层可交付结果,最终集成为对项目章程高层级的验收成果。往上一层,项目组合提出高层级成果,每个项目是实现项目组合成果的分解;再往上一次,公司战略提出高层级成果,项目组合其实是实现公司战略的分解。
从部门管理角度,分派任务也是类似的。对新人,可能需要事无巨细,SMART说清楚;对于成熟的资深人员,也许只需要说明要什么结果,他会执行SMART分解好。
如果你理解并实际执行“可交付成果管理”,你真的会发现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实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