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籍信息

封面 image.png
书名 《思考,快与慢》
作者 丹尼尔·卡尼曼
状态 已读完
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经典之作,彻底颠覆你对思考的看法!横扫全球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经济学人》年度十佳图书,巴曙松、何帆、王福重等知名经济学家高度评价。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和有意识的“系统2”。他还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资源

2.书摘

序言

  • 人们是根据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容易程度来估测事情的重要程度的,而这往往也与媒体报道的广泛程度有关。
  • 这就是直觉启发法的核心观点:当面对难题时,我们往往会对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却忽略了自己已经置换了原始问题这个事实。

结语

  • 人类的存在有一个核心的事实,即时间最终还是有限的资源,但人类的记忆自我却忽略了这个事实。比起细水长流的幸福来说,人们更偏好享受短暂却强烈的快乐。这种偏见是由结合了峰终定律的过程忽视造成的。

附录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 对结果的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不敏感。对代表性没有任何影响而对概率有重要影响的其中一个因素是结果的先验概率,或基础比率。

附录B 选择、价值以及框架

  • 生命拯救”的说法换为“生命丧失”,其偏向会从风险规避转变为风险追求。
  • 消费者肯定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就必然会影响到价格的差别,这些结果表明,相对于为50美元的商品节省5美元来说,消费者对于为了150美元的商品节省15美元没有太大的兴趣。
  • 下面的问题是关于心理账户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某笔账目中的花费受局部账户的左右:问题8(N=200):设想你想看一场电影,每张票的价格是10美元。入场时,你发现票丢了。座位没有标记,而且票又找不到。你愿意花10美元再买一张票吗?愿意。(46%)不愿意。(54%)问题9(N=183):设想你打算看一场电影,每张票的价格是10美元。入场时,你发现丢了10美元。你现在还愿意花10美元买一张票吗?愿意。(88%)不愿意。(12%)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为什么很多人在丢了票以后不愿意再花10美元,而丢了与票价相当的钱后却愿意再花10美元?我们将这点不同归因于局部账户。去电影院被看成是种交易,其中买票的钱被交换成看电影。再买一张票提升了看电影的成本,以至于很多受试者都认为这难以接受。相反,丢的钱没有被纳入电影的成本中,这只会使得个人感觉自己的财富减少了一点,从而影响买票的决定。
  • 请在肯定损失50美元和有25%的概率损失200美元间作出选择。斯洛维克、费斯科霍夫和利希滕斯坦指出,80%的受试者选择风险追求,即想赌一把而不是接受确定的损失。不过,只有35%的受试者拒绝花50美元为25%的概率损失200美元上保险。舒梅克尔和昆鲁斯以及赫尔歇和舒梅克尔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我们认为,同样多的钱在第一个问题中被构架为了无法补偿的损失,在第二个问题中被构架为预防损失的花费。相对于消费而言,损失更让人厌恶,因此两个问题中的模式化偏向相颠倒。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 这个计算过程是脑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慢思考的一个特征。
  •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 系统1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易犯系统性错误。你会发现这个系统有时候会将原本较难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问题,它几乎一无所知。系统1还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 我们大脑的生活步调(现在我爱用系统2的生活步调来代替)大多像是在悠闲地散步,有时候会变成慢跑,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如短跑冲刺。执行加1和加3任务时,大脑就像是在短跑冲刺;而平时随意的聊天,大脑就如同在漫步。
  • 系统2一个非常重要的才能是它能够处理“多重任务”,它可以提取记忆去执行抑制习惯性反应的指令。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 雅各比巧妙地阐述了这个问题:“熟悉感有着简单而又强烈的‘不可复返性’,这种‘不可复返性’似乎说明这种感觉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直接反应。”其一大特性便是错觉。正如雅各比和他的许多同事所说的那样,看到戴维·斯滕比尔这个名字之所以觉得很眼熟是因为你更容易辨认出这个名字。再次见到曾经见过的词时会更容易识别出来——无论是在你面前一晃而过或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让你指认,你都能更加轻松地识别出这些词,而且你读出这些词的速度要比读出其他词快(快百分之几秒)。简而言之,当你指认一个早已见过的词语时,会感到更加放松。正是这种放松使你产生了那种熟悉的感觉。
  •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
  • 如图5所示,重复能引发放松状态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曾潜心关注重复某种刺激和这一刺激最终带来的轻微情感波动之间的关系,扎伊翁茨称之为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在密歇根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这两所大学的校报上所做的实验是我最满意的实验之一。

第7章 字母“B”与数字“13”

  • 联想机制一个最基本的结构特点就是它只能回忆起已被激活的观点。无法从记忆中获取的信息(即使是无意识的)可能并不存在。系统1善于提取当前激活的想法来构建最可信的故事情节,但它不会(也不能)提取本系统中根本不存在的信息。

第8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 系统2能调动注意力并通过搜寻记忆去寻找答案。系统2接受问题或提出问题:不管是提问还是回答,它都能引导注意力并搜寻记忆来找到答案。系统1以不同的方式运行,不断监视着大脑内外发生的一切,没有特定意图,也无须付出多少努力,只是对当时的情形作出全方位评估。这些“基本的评估”在直觉性判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人们常会拿它们来替代更难的问题——这也是启发法和偏见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
  • 系统1任何时候都可以同时进行多种估算,其中有些估算是持续不间断的常规评估。只要眼睛是睁开的,你的大脑就会对视觉范围内呈现出的立体事物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是对这些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特性等因素的全方位评价。这一评估活动的运行或对违背期望的事物进行持续监督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

第10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 系统1并不善于质疑。它抑制了不明确的信息,不由自主地将信息处理得尽可能连贯。除非该信息被立刻否定,不然,它引发的联想就会扩散开,仿佛这条信息就是千真万确的。系统2能够提出质疑,因为它可以同时包含不相容的多种可能性。然而,保持这种质疑会比不知不觉相信其真实性更加困难。小数定律是普遍性偏见的一种表现,即对事物的信任多于质疑。

第11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相信锚定效应无处不在,有时是由于启发效应,有时则是因为调整不足。产生锚定效应的心理机制使我们比自己预想的更容易受影响。

第13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 “风险”并不是脱离我们的思想和文化而独立存在的,不会老老实实等着我们去测量。人类发明“风险”这个概念是为了帮助自己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情况。尽管这些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没有“真正风险”或“客观风险”这回事。
  • 不管理性与否,恐惧都是令人痛苦且身心俱疲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努力保护公众不受恐惧情绪的影响,而不是只保护其不受真实存在的危险的伤害。

第15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 人们对更详细、更丰富的描述作出的概率判断更高,这一点有违逻辑。预言家总会给其客户设下陷阱:对情节加以详述会使其更可信,却更不可能成为现实。

第16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 这些受试者不愿从普遍现象中推导出特殊性,这一点与他们愿意从特殊现象中归纳出普遍性如出一辙。

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插图]: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将最糟糕时期和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来。·过程忽视(duration neglect):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第36章 人生如戏

  • 在评估整个生命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时,高潮与结尾很重要,过程通常会被忽略。

第20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 逻辑上的连贯性能给人信心,而我们在观点中表现出的主观自信也反映出系统1和系统2所构建的情景的连贯性。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即使证据十分苍白也能构建一个非常连贯的故事。对于一些最重要的信念,我们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其合理性,我们怀有这些信念仅仅是因为我们所爱的人和所信任的人也持有同样的信念。由于所知甚少,我们对自己信念的信心是毫无缘由的——但这种信念也很重要。

第22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第27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 前景理论表明,是愿意买还是愿意卖这瓶酒取决于参照点,即教授当时是否拥有这瓶酒。如果拥有这瓶酒,他就会考虑“放弃”这瓶酒时的痛苦;如果还没拥有这瓶酒,那他考虑的就是“得到”这瓶酒的乐趣。因为存在损失厌恶,所以两者的价值并不相等,即放弃一瓶好酒的痛苦比得到同一瓶酒所得到的快乐更深刻。

第28章 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 损失厌恶是一种强大而保守的力量,它偏爱机构或个人对当前生活的细小改变。这种保守主义做派使得我们在邻里间、婚姻中和工作中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是引力作用让我们的生命无限靠近参照点。

第32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 金融研究中已经记录了大量人们售出自己的赢利股、保留亏损股的偏好——这被视为一种偏见,关于此还有一个晦涩难懂的名字:处置效应。

    3.读后感 & 点评

比较难度, 很多东西需要深度思考, 暂时先过一遍 ,以后常回想消化

举书中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框架效应)

若某赌注有10%的概率赢得95美元,有90%的概率损失5美元,你会接受这个赌注吗?

若某彩票有10%的概率赢得100美元,有9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你愿意花5美元买这张彩票吗?

两种描述都是等价的, 但是第二种对我们更有吸引力

4.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