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籍信息

封面 image.png
书名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作者 朱利安·巴吉尼
状态 已读完
简介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这本书中,朱利安·巴吉尼带领你进行一次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辨之旅。他吸收众多哲学家的观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甚至引用电影、流行歌曲等进行阐释,简明扼要地分析了人们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时通常给出的六个答案:帮助他人、造福人类、获得幸福、追求成功、及时行乐,以及释放自我。通过将“意义”这个模糊而神秘的问题简化为一系列更具体的问题,即什么赋予生命目的和价值。他表明,对意义的追求可以是个人的、有力量的和令人振奋的。即使你没有接触过哲学,也能在他的指引下,通过精微的哲学思考,了解关于人生意义的各种答案。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相信,即使没有最终答案,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为此生找到充分而必要的理由。
资源
推荐星级 以理性的方式探讨生命的意义,非常值得一读
⭐⭐⭐⭐⭐⭐

2.书摘

15个笔记
引言

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个阶段忍不住思考生命究竟是什么,我们没法一直逃避这个哲学问题。
人类生命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

这意味着生物个体(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生存机器”,是根据DNA编码的指示制造的,其“目的”是确保基因的延续,而不是生物本身的生存
萨特的裁纸刀

萨特用裁纸刀进行类比来解释这个问题。裁纸刀有一个确定的“本质”,即它实际上是某个人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而创造的。相比之下,像燧石这样尖锐的物体即便可以用来切割纸张,也是没有本质的。可以说,人类恰好为燧石找到了用途。萨特的观点是:我们认为自己就像裁纸刀,而不像燧石。我们认为自己具有某种根本的性质,因为神创造我们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但如果神并不存在,而自然主义的解释又是对的,那么这个设想就错了。我们就像燧石,只是“存在”而已。我们也许能为自己或别人找到用途,但是这些目的并非源自我们的本质。如果自然主义是正确的,那么这种结论对整个宇宙以及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成立。
目的满足后,就没必要继续活下去了吗?

即只活在当下的生命本质上难以令人满足,原因是当下终究会离开我们。现在是抓不住的,因为现在总是在手指之间消融,然后变成过去。
甜蜜的生活

不过,无论我们追求的是财富还是未来的成就,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认为,生命的满足感取决于还未发生的事物。等到孩子们长大离开家、房贷还清、得到晋升,不用再这样努力工作,生活就会好起来。
信仰的风险

信念并不是要弥补理性的信仰和确定性之间的空隙,而是要完全回避理性。


信念必须被视为与理性对立的存在,否则它就会失去能接受辨别的特征。这也是信念具有风险的原因
真理的萌芽

我们通常会在利他主义中看到价值反映的一个真理: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时,有时候可能必须牺牲个人
人类整体先于众多个体的人

但“物种”并没有知觉,它没有感受、意识或者智能。当然,物种中的个体成员有上述感知,但整体则不具备这些感知。
这是我们拥有的最棒的礼物?

幸福更像是一种背景情境,而快乐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体验,它占据了我们的经历中最显著的位置
虚拟的幸福

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设计过一个“思想实验”。他要求我们想象一部体验机器,其工作方式与电影《黑客帝国》中的超级电脑“母体”一样。连上这台机器后,你就可以过上在感觉方面完全真实的生活:石头是硬的、阳光很亮、咖啡是热的等等。简单来说,“活”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一切体验都与正常世界中的生活体验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是所有体验都不是由真实世界的真实事物产生的,而是由电脑对大脑进行刺激产生的。在机器里的体验与真实世界的体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区别。进入机器之前,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拥有的体验。比如,你想当摇滚乐歌手,在麦迪逊广场尖叫的乐迷面前表演,这些都是可以事先安排好的。但你在虚拟世界里时并不知道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也不会知道这种体验只是虚拟现实。你以为一切都是真实的,对自己身处一部模拟体验机器里这一事实完全没有察觉,如果你现在已经处在这样的机器里,那么你也一样不会察觉。请想象有这样一台体验机器。这个机器可能保证你拥有幸福的人生。你是选择在机器外面生活,能否幸福就靠碰运气?还是在机器里生活,同时一定会拥有幸福?从你的观点来看,两种感觉都一样。你会选择余生都生活在这样的机器中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么我认为你属于少数派。多数人不只会拒绝这种选择,他们还会被这种选择吓到。问题是,他们觉得自己在这台机器中没有过上“真实”的生活。光是有美好的人生体验是不够的,人真正希望拥有的是美好的人生。参观机器中的金字塔可能会带给你与在真实世界中参观金字塔相同的体验,但对人们来说重要的是,他们要真的去埃及,而不只是在虚拟现实的机器中去埃及。从机器之外的人的角度来看,机器里的人不知道自己被骗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欢愉的原则

我们必须将自己的希望限制在人生能够实现的愿望这个范围内,要始终注意“寿命长度并没有保证”这个事实。“将每一天当成你的最后一天来过。”这句话应该改成:“将每一天当成你的最后一天来过,但这一天也可能只是你这短暂人生中的又一天而已。”而且我们也要记住,明天可能会来。所以,“尽量享受今天”的前提并不是“明天不会到来”,而是建立在另外两个可能性的基础上:“明天或许不会来”以及“至少有一个明天不会来”。
无意义的意义

通常只有在我们将自己限制在用狭隘的方式思考人生如何才算有意义时,“人生无意义”的观念才为真。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可能会认同人生在这种特定描述下是没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邪恶

唯一能让生命有意义的事就是承认生命本身是值得一过的。承认这一点就是承认这对全人类(或许还包括某些动物)来说为真。这意味着主张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权利接受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而让人们的生活品质低于必要水平在道德上是错误的。

3.读后感 & 点评

认为推荐
很久没看这种书了,还挺费力的 一个个连续的问句下来,感觉到了思考深度的极限,很有意思 这本书最终没有给出人生的意义,只是从各个角度用理性探讨了各种可能 譬如:人生的意义来自神,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来自帮助他人 用理性的思考推理假如人生的意义是某个具体的答案,会如何 推理过程读的还是很费劲的 但很有意思 一句话要反复看

4.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