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籍信息

封面 image.png
书名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作者 成甲
状态 已读完
简介 学海真的无涯吗?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知识无穷无尽,但掌控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是有限的。你需要的是从海量知识中辨别出其中的“王炸”,一通百通!学海非无涯,知识有主次。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世界这么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
资源

2.书摘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成甲
17个笔记
自序

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而当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生长!
引言 什么是知识?

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因此,本书对知识的定义就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影响更有决定性作用,这些知识要在怎样的场景里才能发挥作用,我们才算得上掌握了一项临界知识。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想一想,在今天这个人才高度流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对它的认识足够深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不明白这一点,盲目追求多元学习,兼职变现,表面上看是在提升能力,其实都是肤浅地拿时间直接变现而已。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村里兼职的王大爷没有一点差别。你说他又干保安,又干保洁,难道就没有增长能力吗?可是,这样的能力认知变现水平,又能有多高呢?


我们所谓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法律、政治、历史、文学,其实只是人为制造的分类标签罢了,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你划分的标签在各个专业之内单独运行的。一个市场营销的问题,背后往往涉及法律、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可是我们所谓的专业,并不管这些:你学好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市场细分等概念,就可以毕业了。这种认识,会极大地阻碍我们学习真正应该学的知识。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于是,我读书不再追求速度;相反,我会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是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在记录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惊喜地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也发现很多能够直接改进工作方法的办法。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所以,在学习的执行过程中,要有以慢为快的认识,第一个心态便是要能够“结硬寨,打呆仗”。


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那具体应该怎么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呢?我最常用的方法有三个: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他的反思能力已经非常强了,对一件沟通不太顺畅的事情,他能够从表面的冲突看到背后的原因,以及探寻这个过程中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表现的,自己的假设是什么,最后落脚到如何改进和完善。坚持这样的训练,我们就能够见微知著,逐步提升反思能力。


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如果你坚持这样训练,也能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
安全空间

1.由于幂律分布定律,小概率事件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2.为了避免此前的努力付之一炬,我们应该构建安全空间,保证复利效应持续起作用。3.为了构建安全空间,我们可以从三个思路出发:(1)设计冗余备份,保证系统正常运作。(2)提高决策质量,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3)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

3.读后感 & 点评


认为不行
看之前还挺期待的 看完之后,感觉不怎么好 扯出来一堆新概念,本质是换汤不换药,把以前的东西包装了一下 里面写的不错的就是反思 个人日志,看到了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怎么挤出时间的例子

4.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