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籍信息
封面 | ![]() |
---|---|
书名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3 低成本的产品创新方法 |
作者 | 苏杰 |
状态 | 已读完 |
简介 | |
资源 | |
评价(满6颗) | 离我有点远,看的有点空,但是后记不错 ⭐⭐⭐ |
2.书摘
◆ 自序:从产品经理到产品创新
2010年的第一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关键词是“产品经理新人”,意在让新人们知道启程的每一步应该怎么走。2013年的第二本书,叫《淘宝十年产品事》,讲了很多淘宝网建立十年内的产品案例。虽然实战的学习效果最好,但通过借鉴别人的案例进行学习的效率最高。2017年的第三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写给泛产品经理》,关键词是“泛产品经理”,旨在将产品经理做产品时用到的产品思维带给更广泛的群体。2020年的第四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低成本的产品创新方法》,关键词是“产品创新”,我会试着把思维方式落地为做事方法,总结一套可落地实操的方法论,来帮助正在做产品创新的人或组织。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理解和反思贯穿了我的职业生涯,也因此有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图书的出版
◆ 1.2 传统行业的产品创新:千岛湖啤酒的脑洞
产品到底是什么、产品创新要做什么,至少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核,要不断迭代内核。►包装,要适应场景包装。►服务,要从实体到服务。►平台,要从自营到平台。
◆ 1.4 产品从无到有的方法框架
客户拥有的是“数据”,是行业知识、经验,等等;而顾问拥有的是“算法”,是方法论和思考工具。客户需要顾问来提升“数据”价值,顾问也需要客户来优化“算法”,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个介绍的真不细节,光有思路容易歪,这个效果评估怎么客观评价呢?
>以我的公司良仓孵化器为例。我们做过一个面向创业者的类似miniMBA 15的培训项目。项目开始时,我们有很多渠道可以接触到潜在客户,不过这些渠道中哪个效果最好,谁都不知道。于是,我们做了为期两个礼拜的分销冲刺,大家分头向各个方向发力,直接看能签约、付款的数字结果。有人主攻良仓已经服务过的企业高层,有人主攻良仓合伙人的朋友圈,有人主攻高校MBA的渠道,有人主攻商会类的渠道……两周以后,结论出来了,于是兵分几路的人马集合,合力主攻那个效果最好的渠道。
◆ 2.2 需求采集:各种方法怎么灵活应用
在处理用户“怎么说”的信息时有一个技巧。那就是注意区分用户说的“观点”和“事实”。比如,“我每天都玩游戏”是事实,而“我喜欢黄色”就是观点。用户一般不会故意扭曲事实,但他的个人观点我们就要带着“问号”听了。我们要习惯性地追问支撑用户这个观点的事实是什么。总之,“说”和“做”是一对不可分拆的需求采集方法,可以互相补位。
◆ 后记
这个套装的 01 02都不错,读 03 其实是感觉有点空、高(可能是离我太远了),翻阅的就比较快,直到看了后记才有些落回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