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籍信息

封面 bb1b5573c3b626a3df4c66334dd40e6.jpg
书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02(思维版):泛产品经理的精进之路(套装全四册)
作者 苏杰
状态 已读完
简介 累计销量数十万册,互联网产品经理岗位的启蒙读物!人人都可以学习的产品经理思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本套书包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01-04全四册,系统性阐述产品经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十年过去,本书迭代不止、历久弥新。不论你是刚入门的产品经理、产品规划师、需求分析师,还是用户体验、市场运营、技术部门的工作者,抑或是对做产品感兴趣的学生,都能在本书中窥得做产品的初步奥义。
资源
评价(满6颗) 非常棒的书,十分推荐,从思维底层讲产品经理
⭐⭐⭐⭐⭐⭐

2.书摘

苏杰
47个想法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套装说明

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套装说明

工作十几年,我也渐渐意识到,所谓的“产品经理”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它不过是一个职业、一个岗位,是公司解决问题的阶段性方案。这个岗位的本质——产品创新,才是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

◆ 自序

先说5本书,它们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四步创业法》《淘宝十年产品事》《有的放矢》,2010年到2014年每年一本,

我现在用的笔记软件:语雀就是因赛马产生的,当时是一群前端工程师搞的,非常佩服他们,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软件
>负责阿里集团内部的创新孵化器——赛马

◆ 0.2 本书的产品定位

非常赞

我们这个时代通过互联网紧密链接,出书的过程充满互动交流,出书依然可以快速的修订问题(通过网站)

写一篇文章也是同理,你马上可以与读者互动交流,写的好马上有反馈

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即刻的焦虑,发出去一个文章一本书你会期望立即有反馈,有好的评论欢欣鼓舞,有不好的评论心里嘀咕,失望,甚至气愤

此件改变,很难说谁好谁坏,兴许是看人看场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我们的文化正在从“书本的文化”变成“出书的文化”。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作为名词形式的书,而是动词形式的书——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思考、写作、编辑、写作、分享、编辑、观看、书写、观看、分享、思考、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偶尔会抛弃书本。书,甚至是电子书,只是出书这个过程的副产品。

我们的文化正在从“书本的文化”变成“出书的文化”。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作为名词形式的书,而是动词形式的书——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思考、写作、编辑、写作、分享、编辑、观看、书写、观看、分享、思考、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偶尔会抛弃书本。书,甚至是电子书,只是出书这个过程的副产品。

◆ 0.3 本书内容与阅读方法

“想清楚”“做出来”和“推出去”,对应互联网公司里3个最核心的岗位——产品、技术和运营

◆ 1.2 产品经理的“前世今生”

产品经理是任务的提出者,更需要创造力,当然,产品经理也应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创造力、洞察力和对客户的感知力渐渐成为核心要素,而这些就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 1.3 思维方式与性格特点

一看到问题马上就想答案,这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因为我们所受的学校训练,绝大多数都是针对“经过简化的问题”:有确定的目标、完备的信息、学过的解法和标准的答案。而职场中,面对的问题通常目标不明、信息片面、闻所未闻。特别是对产品经理而言,用户提的问题一般都是扭曲或有欺骗性的,要怎么解决也没有标准答案。

只做一次的事情找可行解,反复做的事情求最优解

其实,各种方案无所谓好坏,只取决于是否适合对应的场景。

在面对问题时如何理解和做出基本应对,产品经理给出的答案是“先搞清问题,后选择方法”,而不是直接设法解决。

要做好产品经理,就必须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换句话说,即具备同理心

◆ 2.1 产品: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这个定义听上去像是一句废话,但它其实抛出了3个关键词,分别是“某个”、“问题”和“东西”。►某个:任何一个产品都没法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在产品早期,要有针对性地满足某些用户的某些需求,还要有明确定位。大包大揽是产品成功以后的方法,不是一开始的做法。►问题:理想与现实有差距,人们想缩小甚至消除这个差距,就会产生各种问题,用产品经理的话来说,就是有了用户需求场景。►东西:指有形的实物或无形的服务,一般是一个有目标的解决方案,包括常说的产品、功能、特性、服务、流程等。

问题”包含了3个关键词:用户、需求和场景,分别用来讲述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户:这个问题是谁的问题。►需求: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以及何时何地碰到这个问题。

强调材质安全、环保、无毒,宣称对小朋友的智力开发有益,这是指向客户的;而外形设计得可爱、颜色鲜艳,则是指向终端用户的。

第一,需求即“问题”的核心,它是分深浅的。

第二,每一个需求挖到最后,都可以归结到人性层面,比较常见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非常精确的阐述

第三,满足需求其实有3种办法:提高现实、降低期望、转移需求。

◆ 2.2 常见的产品分类维度

和前面的 企业 vs 个人有什么区别?
>群体vs个体

清奇
>第四个角度:男人vs女人
这个角度有些奇葩,2B像男人,2C像女人,男人在乎目的与结果,女人在乎过程与感受。研究一下如何让男人和女人开心,对如何做好2B和2C产品会颇有启发。

第四个角度:男人vs女人这个角度有些奇葩,2B像男人,2C像女人,男人在乎目的与结果,女人在乎过程与感受。研究一下如何让男人和女人开心,对如何做好2B和2C产品会颇有启发。

◆ 3.1 产品概念的提出

做一个产品的第一步要有个idea,即提出一个“产品概念”。所谓产品概念就是,用什么方案解决,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提出产品概念很简单,只要确定4个关键要素,参见图3-1:►核心用户:产品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用户是谁,表达为一个抽象的人群。►刚性需求:他们碰到最痛的“痛点”是什么。►典型场景:这些“痛点”最常出现在怎样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下。►竞争优势:对比已有方案,新方案有什么突出优势。

如果额外的价值大于转移成本,那么新的解决方案就能获胜。

相似的产品→能满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从表层到深层需求)→所有消耗用户时间的产品

“用不同的产品功能解决同样的用户需求”,这叫“替代品”。

◆ 3.3 产品概念的筛选

►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能力,其主要指标为市场成熟度和竞争激烈程度。对于不成熟的早期市场来说,竞争对手少,但用户教育成本高,要避免做“帮后来者教育用户”的事情;而竞争激烈时期,可以考虑的策略是往行业上游走。比如,几年前团购上演“千团大战”时,你就可以考虑做团购网站的导航或团购商品的供应商。►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代表行业门槛高低。一些依托“黑科技”创业的领域,门槛相对高,而商业模式创新则门槛相对低。►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机音视频功能对MP3和MP4市场的颠覆,可谓“毁灭你,与你何干”。对这点,我们要保持对变化的敏感,与其被别人干掉,不如自己先拥抱变化。►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实是一个店大欺客的问题。如果你的上游供应商过于集中,就很可能对你强势。设法分散供应商是一个解决方案。►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实是一个客大欺店的问题。如果你只有一个客户,可想而知,他提任何条件,你都只能答应,所以也是要设法分摊风险。

由于每一个行业都不同,每个人习惯也不同,你完全可以用别的框架。而模板的目的,只是防止在产品早期漏掉某些方面的思考,因为事后再弥补的成本会高很多。

◆ 4.3 用户和需求的再理解

值得思考
>移动互联时代,各种需求场景的碎片化,意味着用户,特别是C类用户的使用行为越来越“浅尝辄止”,成为专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各种产品对新手的友好越来越重要。这事儿想深一层也很有意思,我总觉得人作为“用户”的这个身份,被各种体验优秀的产品宠得越来越浅薄了,我们在逐步地把控制权移交给机器、算法,以及背后的产品经理,但这样真的好吗?这也是我坚信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点产品修养的理由之一。

移动互联时代,各种需求场景的碎片化,意味着用户,特别是C类用户的使用行为越来越“浅尝辄止”,成为专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各种产品对新手的友好越来越重要。这事儿想深一层也很有意思,我总觉得人作为“用户”的这个身份,被各种体验优秀的产品宠得越来越浅薄了,我们在逐步地把控制权移交给机器、算法,以及背后的产品经理,但这样真的好吗?这也是我坚信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点产品修养的理由之一。

◆ 5.1 从问题到解决方案

方法是手段,问题是目的

◆ 5.2 Y模型的基本概念

我们没法创造需求,只能创造出用户没见过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需求。

可晒的好友榜及索要、赠送飞机等特性,都不是游戏的基本功能。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性,才让“打飞机”更具可玩性。

◆ 5.3 实战中如何深入浅出

攀梯术可以应用在各种形式的访谈中。本质上它是一种层层深入的追问手段,旨在从具体的用户需求/产品功能出发,寻找到用户目标及背后的价值观。攀梯过程对提问者的访谈技巧有较高要求,最好的提高方式还是多多练习。

◆ 6.1 一个功能的DNA

哈哈 真实了
>有个段子,产品经理推动工程师实现功能有三宝:竞品已搞,老板想要,开发量小。如果不行,再上杀招:求求你了好不好。

◆ 6.2 功能打包,确定MVP

真实了
>有一个段子:
通过看一个人在公司里写的文档类型,就能看出其地位高低。最底层的写Word,在细化一个具体的任务;高级一点的写Excel,给很多事情安排优先级;更高级的写PPT,需要向老板汇报;什么时候开始听PPT,这个人就成老板了。

有一个段子:通过看一个人在公司里写的文档类型,就能看出其地位高低。最底层的写Word,在细化一个具体的任务;高级一点的写Excel,给很多事情安排优先级;更高级的写PPT,需要向老板汇报;什么时候开始听PPT,这个人就成老板了。

◆ 8.2 规划:只看最短和最长

下面,说说我的心得:怎么在规划PK会上,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把别人“干翻”。1.每次对方讲完PPT。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不做的话会“死人”吗?2.看到对方从总体KPI分解出的目标。这是用户的目标还是我们的目标?是不是老板的目标,老板换了怎么办?3.看到对方从用户需求出发,引用了一个观点。这个用户有普遍性吗,能代表多少人?这类用户对我们的优先级是什么?4.看到对方引用一个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数据来源是什么,什么时候获取的,是怎么采样的?5.看到对方的规划写得太实在,都是项目方案。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个产品线的大图?5年后这个产品是什么样子,你实现整个图景的路径是什么?6.看到对方写得太虚,都是画大饼。未来的确很美好,但怎么实现?如果现在只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7.看到一个运营方案需要资金预算。你能给出量化指标吗,ROI是多少?这笔钱真的能用在最看重的用户身上吗,会不会被不投钱就已经很活跃的用户花掉?8.看到要做的事情太多。这么多事情,你打算组建多少人的团队,他们都需要什么能力,怎么分工?如果只给你两个人,怎么办?9.看到要做的东西真的很吸引人。在实现路上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你打算怎么解决?需要大家怎么配合你,你打算如何说服各个部门都来帮你?10.看到具体的项目。你这些项目需要占用的开发资源有多少,如何给技术人员带来成长和成就感?

◆ 10.1 聊聊商业模式

。我个人有一个办法供大家参考:选择一个行业,考虑一下终端消费者消费了100元以后,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被多少角色和环节分掉了。这样,你就能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 12.1 国产产品经理相关图书盘点

出于好奇,我抽空研究了一下国内有关产品经理的书,发现国内第一本讲产品经理的书诞生于2006年。而从那时到现在,国内陆续涌现了大量与产品经理相关的书籍,特别是2016年之后,国内与产品相关的图书数量井喷,以至于难以穷举。因此在筛选图书时我定了这样两个限制条件,书必须同时满足——图书内容和产品经理强相关&作者在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过。最终选出了19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下面就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一下。1.《产品经理实战手册》2006年出版。作者王欣,金山词霸前CEO、金山毒霸COO,现任馒头商学院院长。这本书讲的产品略偏传统IT行业,大部分讲营销侧:包装、定价、促销、销售、渠道等。2.《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10年出版,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四次再版。作者苏杰,阿里前产品经理,产品大学负责人,现任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它应该是这批书中卖得最好的,得益于有争议的书名和产品经理岗位的火爆。3.《结网》2010年出版,2010年、2013年两次再版。作者王坚,腾讯前产品经理,后来做过糗事百科公司的CEO。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从“人的成长角度讲述”相比,这本书第一次从相对完整的视角讲述了互联网产品的从无到有。4.《产品经理修炼之道》2012年出版。作者费杰,著名的产品经理组织PMCAFF创始人,阿里前高级产品专家,2016年离职创业。5.《神一样的产品经理》2012年出版。作者闫荣,“凯叔讲故事”前产品总监。这是第一本主讲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书。6.《产品经理的20堂必修课》2013年出版,作者徐建极,“菜鸟网络”高级产品专家。7.《淘宝十年产品事》2013年出版,作者苏杰。这本书应该是第一本专门讲案例的书。有人描述,这简直是一本“MRD合集”。8.《产品心经》2014年出版,作者闫荣。9.《缔造企鹅:产品经理是这样炼成的》2014年出版,作者胡澈,手Q前高级产品经理。10.《经·理@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进阶修炼》2014年出版。作者杨晓平,盛大前资深产品经理,目前从事自由职业。11.《从门外汉到BAT产品经理有多远》2014年出版,作者张恒,多贝前运营。专门针对准备找工作的学生,定位很细分。12.《用户力》2015年出版,作者郝志中,曾任酷6联合创始人、迅雷看看CEO,大咖说创始人。我觉得在这批书中,它的视野算是最高的。13.《产品前线:48位一线互联网产

品经理的智慧与实战》2015年出版,算是第一本群体写作的产品书。总策划兰军(Blues),迅雷前产品总监,2016年离职创业。14.《产品的视角》2016年出版,作者后显慧(Luke),曾任阿里产品经理、百度产品架构师,产品经理组织“三节课”创始人。15.《独角兽之路》2016年出版,作者是“三节课产品社区”,为群体写作。全书讲了20款快速爆发且极具潜力的互联网产品案例,属于新题材。16.《从点子到产品》2016年出版,作者刘飞,是知乎“产品经理”话题下最红的“大V”之一。17.《产品思维:从新手到资深产品人》2019年出版,作者刘飞。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需求场景的理解、对产品供给侧的分析,这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18.《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2019年出版,作者王诗沐,网易云音乐前产品负责人。此书是作者做网易云音乐的总结,作为成功产品的负责人写的一手资料,十分珍贵。19.《俞军产品方法论》2019年出版,作者俞军。这本书首次把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理论化,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提出了“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的概念,适合已经有较多实践的产品经理阅读。2015年及以后,国内开始出现运营主题的图书。作为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之一,我也推荐大家选择性涉猎。简单介绍一些作者和书。范冰:《增长黑客》作者。Growth Hack是国外的老概念、国内的新概念,因此把它介绍给国内从业者,也算是功德一件。张亮:《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知乎“大V”,订餐小秘书前副总裁。这本书和《互联网运营之道》的框架差不多。终于有人开始总结产品运营领域了。张仲荣、金璞:《互联网运营之道》作者。这两位是夫妻,张仲荣是悟空保前COO,金璞是创新工场的前投后管理负责人。黄有璨:《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作者,在新浪等公司负责过运营,也是三节课联合创始人。张恒:《运营制胜:从零系统学运营》作者,前文已经介绍过了。最近几年(截至2020年)还出现了不少细分领域的产品图书,比如电商、人工智能、B端、数据等,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

3.读后感 & 点评

这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套装的第二本

知识性的东西,我并没有吸收很多,但是里面的一些话比较有触动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产品对我们的影响

4.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