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但是我觉得还不够,爱一行,你还得想办法让这一行发挥尽可能多的作用,不要只想着谋利,而是一定要让技术造福人类。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据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c5da49c4c5bf4bcfb320ec2036480627.shtml)显示:截至1月23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29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830例,其中重症177例,死亡25例,其中湖北省24例、河北省1例。已治愈出院34例。2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1072例。所以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流式细胞术,如何能帮助临床更好的对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从已公开的死亡病例资料来看,绝大多数为七八十岁的老年患者或者存在基础疾病的,再看目前前线的协和医院制定的诊疗方案草案(http://news.ifeng.com/c/7tThqBSksue),均为对症支持治疗,抗生素也都是为了避免病毒导致的继发感染而使用,而尽管也用了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和阿比多尔,但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疗效未知。由此可见,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能痊愈最关键的预后因素之一。
在协和方案中,我注意到张劲农主任提到淋巴细胞绝对数问题,认为淋巴细胞数>1.1*10E9/L的患者暂时不做胸CT和病毒学检测,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临床医生意识到在炎症不明显、免疫力足够的情况下,病人是可以自愈的,故要求居家隔离。
但是,淋巴细胞数毕竟太粗糙,我们遇到过不少淋巴细胞数量正常而呈免疫缺陷的病人,并且在该草案后面部分,都没见到对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的评估,在科学进步的今天,一切的诊治手段都应该是基于全方面的科学指标评估,免疫功能临床医生可能了解不多,导致方案中没能纳入,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但同时也说明我们流式细胞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所在,我们没有做好宣传解读工作,没有让临床真正认识到免疫功能的重要性。
稍微对病毒感染后的宿主免疫反应做个简单介绍(节选并精编自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8423/):
病毒感染的免疫力是由多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机制引起的。不同免疫功能的激活以及免疫反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取决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方式(取决于是否是细胞溶解能力、稳态、潜伏性和/或整合感染)以及病毒如何传播(通过局部、原发性血源性、继发性血源性和/或神经系统传播)。因此,取决于传播途径和感染阶段,病毒抗原可能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诸如粘膜等表面的局部感染可引起局部细胞介导的和体液(IgA)免疫反应,但不一定引起全身免疫。
宿主具有多种免疫防御功能,可以消除病毒。 体液免疫:病毒和/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对病毒抗原具有特异性)。当病毒存在于血清或胃肠道和呼吸道时,IgG、IgM和IgA均显示出抗病毒活性。抗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中和病毒:1)阻断病毒-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或 2)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上识别病毒抗原,这可以导致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细胞(ADCC)或补体介导的裂解。IgG抗体负责血清中的大多数抗病毒活性,而当病毒感染粘膜表面时,IgA是最重要的抗体。 细胞介导免疫:细胞介导免疫是指(1)白细胞识别和/或杀死病毒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2)当这些细胞受到刺激时,这些细胞产生不同的可溶性因子(细胞因子)。细胞毒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抗病毒巨噬细胞可以识别并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辅助T细胞可以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产生许多重要的细胞因子。单核细胞、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功能和发展抗病毒免疫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早期的非特异性反应(非特异性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干扰素)限制了病毒感染急性期的病毒繁殖。后期的特定免疫(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应答功能有助于在急性期结束时消除病毒,并随后维持对再感染的特异性抵抗力。
如果前述免疫能力不足以对抗病毒,或没有正常发挥作用,则病毒抗原和针对这些抗原的不受控制的免疫超敏性会持续很长时间,最后导致宿主机体损伤。介导损伤的机制包括:由病毒/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的免疫复合物综合征、通过多种机制介导免疫病理损伤的T细胞(细胞毒性和辅助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细胞因子、抗体加补体、抗体-抗原复合物和/或ADCC引起的炎症等。
所以,在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的背景下,如果有可能,在武汉前线或各省救治前线的流式工作者们,可以充分发挥流式细胞术快速、准确的优势,让流式细胞术能充分发挥对免疫功能评估的优势,围绕病毒感染检测辅助T及其亚群、细胞毒T及其效应细胞等亚群、B细胞及其亚群(尤其是浆母细胞)、Treg、单核细胞及其亚群、DC及其亚群、NK细胞及其亚群、细胞因子等指标。对于各项免疫功能正常或对病毒发生正常反应的,可以预期痊愈;而某些或多个指标缺陷/异常的,需谨慎对待(这里提一个个人不一定靠谱的想法,是否在此用免疫细胞疗法来弥补这些病人的缺陷,帮助他们对抗病毒,而不是一味地只能用支持疗法等待?)。
以上纯粹是一家之言和个人的一点思考,如有不足之处,请留言讨论,只希望临床上能够充分用好免疫功能评估这个好工具,让新型冠状病毒救治能够越来越有效。
**
倪万茂,写于2020年1月24日年三十,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