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爆点

产品推出于疫情期间,将这款产品推往全球的却是新任世界首富马斯克。马斯克在推特上高调宣布要在上面开房聊天,吸引了无数的记者和用户,希望有一个和大佬吹牛逼的机会。这是引爆Clubhouse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产品逻辑上,主持人开设一个房间,观众可以自由进入收听;主持人可以邀请嘉宾一起聊天,观众也可以举手变成发言嘉宾。

用户之间可以形成关注和被关注的半开放式社交关系,产品只支持实时语聊,不能发文字、不能发图片、不能视频交流。

这种产品形态并不是什么新物种,早在很多年前就有聊天室的存在,以及我一直不是很明白为什么soul的语音聊天室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各大博主的文章里去分享。当然这是后话了。

Clubhouse之所以能火,离不开关键的几点。

第一,疫情背景下,很多人居家需要寻找新的娱乐或消遣方式,尤其是在美国。

第二,精英圈层作为首批用户,且有 a16z 这种明星投资人加持,决定了初始用户的高质量,基于号召力形成了围观效应。

第三,有限邀请制的产品逻辑,让获得邀请码成为一种诉求,让已有邀请码的人获得成就感和炫耀感。

所以你看,朋友圈一定会有两种人,一种是求码的,一种是发张截图宣告自己成功注册的。现在一码就高达几百块一个。

二、为什么一码难求

邀请码之所以有溢价空间并且有人交易,其实都是由信息不对称和社交边界导致的。先不提这款软件目前只支持美国区ID并且只有苹果的产品才能玩转。

说得直白点,你不知道你圈子里谁有邀请码,而圈子外有邀请码的人你又不认识。再加上集体求码氛围的营造,让很多人以为邀请码非常稀缺。

所以,这事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解决信息差并捅破社交边界,就可以很容易做到。

当前来看,大家对 Clubhouse 还处于好奇心极度爆棚的状态,在邀请码还没有大范围铺开前,仍然会有尝鲜者不断跟进。各种裂变群,朋友圈,充斥着多种声音:“求码啊!!!”以及“我有码了,一起来玩呀”,当然还有,“有偿求码,有人出吗?”这样的另类声音。一度让我觉得,人们更多在于求码的这个动作以及更希望沉浸在获得码的满足和快感中,而不是去体验这款产品。我说这话是有原因的:一群拿到码的人,却快乐地拿着一张空房间的截图活跃在各个微信群中,这不觉得很诡异吗?

三、产品的背后

1.实时语音

其实,Clubhouse 的语音技术用的是「声网 Agora」的服务,而后者是上海的一家做技术服务的公司,实力很强,而且在美国上市了,目前市值 70 多亿美金。

包括陌陌和小米在内的很多产品,都在用他们的服务。Clubhouse之所以语音质量好,那是因为整个声音流走的都是声网的 API 服务,而诸如列表加载等基础功能走的才是他们自己的服务器。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国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国外公司也在用我们的服务。

第二,要确保语音质量好,持续烧钱投入就可以了。Clubhouse 融了那么多钱,知名投资人加持,这也是他们能站住的根本。

2.国内山寨版本

我看很多人在说 Clubhouse 是下一代社交网络,是音频版的 Twitter,还说国内马上会推出山寨版。

大概率说,可能有团队已经在写代码了,试图趁着这波热点赶紧跑一拨用户。

不过,我不认为 Clubhouse 能在国内火起来,原因主要有如下四点。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社交产品和社区产品的差别:简单来说就是,社区产品是以内围绕内容做文章,社交产品是围绕关系做文章,很显然,Clubhouse只能算社交产品。

第一,Clubhouse 的产品形态决定了它的平台上是没有内容的,只有社交关系。没有内容,就很难做运营。纯靠名人大 V 站台,持续性很难得到保证。和知乎不同,虽然知乎早期也是名人站台,但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大量内容,这些可以被二次消费的内容给平台提供了基础养料。

当然,如果 Clubhouse 未来推出录音功能,这个问题能够被解决。但仍然有下一个问题的制约,就是内容生产者的持续投入度。这里面也涉及到这个产品的定位问题,是社交还是朝社区产品靠近。

第二,Clubhouse 毕竟是一款语音社交产品,社交关系的建立才是关键。在国内,我们已经有微博、微信、YY 来提供各种场景的沟通服务,再不济还有soul呢,Clubhouse 很难自己去重构这些社交关系。

没有社交关系的沉淀,这就是一个短暂性的秀场,大家听完就走了。目前来看,没有一个极强的理由能让用户留住。但是,目前Clubhouse有一个国内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上面可以练习英语口语以及听力,的确,上面是全球各路用户,各行业精英在线唠嗑,对于有需求的人的确很好的解决方案。但还是第一点说的,这个行为的持续性是不强的,不是所有人都能融入一些想融入的圈子的。而且,已经有很多产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关于这一点,Cloubhouse 还没有足够强的撬动能力。

第三,聊什么、听什么,会是一个问题。这么说吧,我们会因为一款新产品的出现而突然多了很多可聊的话题么?

我认为不会。

就像去年这个时候出现的各种社交产品围剿微信,最终不也是昙花一现,放了个烟花。我去看了 Clubhouse 上的国内房间,大部分都是聊 Clubhouse 本身的,而单独的声音体验,毕竟有局限性。所以,Clubhouse 在国内之所以受到关注,大部分都是猎奇,而且圈内一些优质人群的关注,也带来了一拨观众。

但是,热度终将过去。话题谢幕后,用什么来维持 Clubhouse 的热闹呢。

第四,合规性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国内软件希望效仿Clubhouse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

任何自由的言论如果没了约束和边界,这里面就会衍生出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尤其在国内,对于自由表达的社区或社交类产品,在实名身份上有严格的限制。

作为一个开放且自由的交流平台,如果通过语聊放飞自我,那这中间对内容的监管也会是个问题。

其实类似的产品有很多,国内的YY、递爪,国外的 Discord,他们的出现都比 Clubhouse 要早。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我不认为 Clubhouse 能在国内火起来。

本土化版本可能很快会出现,或许会成为一个小圈子的产品,或许它能俘获特定的人群。

但是,Clubhouse 之类的产品对国内现有产品格局是无法造成任何有效性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