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0年,青桔分别在北京和成都举办主题展览,获得了公司内外很好的反响,并将在五月于上海举办第三次巡展。
挑战
CDX青桔品牌设计团队全程支持了巡展设计的各个环节。
但,对于一个互联网品牌设计团队来说,巡展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充满了挑战。
挑战1. 空间并非品牌设计常规范畴,且供应商设计缺位;
挑战2. 搭建过程产生大量棘手问题;
挑战3. 展览不只是空间设计,还包括:平面、文案、内容、动线、陈列、灯光、视频、音乐…需要设计团队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储备。
以上,可能也是互联网品牌设计团队所面临的共性问题,那么,当一个品牌设计团队接到一个展览,乃至品牌巡展项目:
-如何导出主题概念和美术创意?
-如何设计展览的空间体验流程?
-如何在设计阶段提前规划组件复用?
今天,CDX两轮车品牌设计团队,将与大家全面介绍青桔巡展项目的方法经验。
1.设计策略部分
1.1 业务目标
**
长期以来,在大家眼中见到的青桔,主要是街面上的共享单车。其实这只是青桔的其中一面,在这背后还有设计、硬件、科技、环保、安全、潮流等很多不同的面向。
业务希望通过展览,让受众看到之间没有机会见到的青桔的不同的内容。进而提升对青桔的综合认知,提升品牌好感度。
1.2 受众分析
**
青桔邀请的受众并非单一群体,媒体、政府、合作伙伴、公众\KOL,不同的人群都会被邀请参与。
而不同群体的关注侧重点有时有很大差异:
媒体侧重关注社会价值;KOL和公众侧重关注拍照和新奇;合作伙伴侧重关注企业实力;政府侧重关注就业和安全生产。
这种关注侧重点的不同,也影响了展厅设计的内容规划和动线流程设计。
**1.3 调性确认
基础品牌调性
青桔品牌手册中的视觉调性,是所有品牌传播项目的基调。比如简洁、人性化、年轻等。
项目调性诉求
而经过与业务和市场部门的讨论,巡展还希望能向受众传递出科技感的调性感知。
1.4 概念的导出
**
多元的受众产生了视角侧重的不同,
业务的目标要求多方面的品牌呈现。
从受众需求和业务目标中找寻共性,设计团队以“视角、侧面”为灵感,结合科技感的项目调性,提出了#未见之见#的主题概念,意在表达从不同角度看去,可以发现之前没发现的不一样的青桔。
2.美术部分
**
2.1平面美术
**
主视觉-美术概念导出
青桔有设计、硬件、科技、环保、安全、潮流等不同的面向,从不同角度看过去,呈现不同的面向。就像青桔的logo ,从正面看是圆环形,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侧面形状。
主视觉承接了“未见之见”的主题概念,平面美术的灵感也来源于此。
主kv用静态的手法表达“角度”切换的运动状态,用运动残影的表现手法诠释主题概念。
主kv的演绎
根据不同的尺寸对主题画面做不同景别的切割,让画面更具丰富性,进一步贴合“侧面”、”视角”的设计概念,并且可以灵活适应不同位置的招贴展示需要。
主视觉的全局贯穿
为了让概念与展览更加融合,圆环的主视觉也贯穿在整个展览的空间和各个细节之中。
发布会媒体等候区主背景墙
展览区域天花吊顶装置
参会者手环
邀请函/门票
3.内容部分
**
3.1.内容整理
整个展览内容拆分为5大展区,分别是大厅+历史车型展区、设计理念空间展区、硬件科技展区、数据空间展区、互动探索空间展区。
3.2.展区规划
基于#未见之见#主题、结合每个空间的特点,我们对空间的内容赋予了对应主题。
①主舞台区—未见之见
②历史车型—初见:旧奇迹
③设计理念—鲜见:灵感源
④硬件科技—智见:新动力
⑤数据科学—洞见:数据说
⑥探索空间—乐见:新骑趣
4.交互体验部分
4.1环节规划
“环节”是内容部分的细分,也是体验的承载,是整个体验流程的关键节点,需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串联起来。
节点一:等候区与茶点
发布会当天在开场之前,到场的媒体有一段等待时间,我们在等候区布置了甜点、音乐、宣传片播放、历史车型展览和休息区,给等候更多的选择和话题,尽量在展览之前营造友善舒适的氛围。
节点二:发布环节
产品发布环节,是活动最重要的部分。为了让本次产品揭幕环节充满悬念和惊喜感,我们运用舞台装置+多媒体的手法进行的舞台的设计。
整个揭幕环节共计1分40秒,涉及视频动画、音乐、灯光、硬件设备等多个部分的紧密衔接,需要经过多次彩排。
节点三:观展与讲解
产品揭幕后是业务负责人的演讲,会对产品有宏观的介绍。而随后的各个部分(如设计、硬件、数据等)还有很多内容,为了减少受众的疲劳感,我们将这些内容作为展区的形式,立体的展现给观展者,并且配有专业负责人的解说,在确保重点信息穿搭的前提下,给用户更多的主动权,这也符合青桔“探索新奇”的品牌理念。
互动与拍照打卡
在展览的各个展区,除了呈现内容,我们也规划了用户拍照打卡的区域,让用户与展览产生更多交集,也让展览可以更大范围传播。
互动区是整个展览的最后环节,我们采用全息投影和创意装置的方式,让青桔的科技感知呈现在用户眼前,希望最后的部分能够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心理印记。
**
最后环节:抽奖与礼品
在观展的过程中,观展者会看到陈列的青桔周边,往往会产生想拥有的冲动,这种需求积累到展览最后,我们安排了抽奖的环节,用户可以随机领取到青桔的周边礼物,让用户在观展中产生的需求感得以满足,并在展览的最后,让用户的情绪体验达到一个高点。
4.2 用户动线
我们选择了更利于沉浸式观展的“环线型动线”设计方案,不仅能利用有限的空间传达了必要品牌信息,也能保证参展流程的丰富度。
人员密度规划
在有限的展区内,如何规避安全问题,是展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利用聚点分流原则,以发布会展区中庭为中心,将人群聚集汇合,根据观众进场时领取的不同颜色的活动手环,分为AB组以编组分流的方式依次进入展区,各个展区的讲解员把观众均衡引导到展区的每一个部位,使各展区位置的内容都能完整的展示给观众,在保证体验的同时,能更好的规避人流拥挤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最佳观看距离
关于墙面信息可读性的把握,不通过反复的测试,是很难一蹴而的给出设计结果。在阅读信息时,每一个文字就是一个「点」。字号大小的设置取决于阅读者与信息之间的距离。设计师通过线下实际尺寸打印,衡量字体大小,经过测试确认,得出针对于本次展区墙体3M高,人距墙体1M或1.5M间距的情况下,主标题字号设定于8cm~12cm之间,内容文字号设定于2cm~3cm之间为最佳大小。每行文字的数量,根据人体头部左右旋转15度的人眼垂直视线为最佳范围,我们设定一行文字不超过45字数。因汉字信息量较大、没有空格分词所以更密集,可酌减至25~45字数之间。
同时考虑到展览现场为室内暗场,通过分级画面内容,来确定LED射灯放置的位置,控制空间明暗highligh重要信息,方便用户以最佳观感度阅读信息。
5.设计效率部分
**巡展的“模块化” 设计方式
继北京、成都两城的巡展后,今年五月,上海站也会紧跟落地。设计团队从开始就需要考虑到设计方案未来的延展性和复用性。我们在设计上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来规划,主要分为“模块划分—模块搭建”两个阶段。
1. 模块划分
首先根据空间内容的划分,与供应商沟通组件想法,将展区核心墙体按照标准化,易于运输,替换行强的准则制作,墙体通过后置三角结构配重的方式确保稳定性,再此基础上也能进行裁剪和拼接。简言之,我们可将模块化视作集成化的组件元素。这样可以着重探讨设计表现和对模块的运用,即可确保安全,也能满足设计的动态调整。
2.模块搭建
墙体模块根据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分别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注意一些基本规则,复用性、延展性、互换性,通过信息拆分,我们把视觉氛围层(如氛围排版、图形装饰等)拟定为复用性高的视觉元素。为更好实现墙体拼接的形式,各画面的留白间隙建议不低于76cm。且信息排布采用上下布局,为墙体可能加长/缩短做延展性的准备。巡展要保证整个故事内容的完整性,但每个展区的具体信息顺序最好不设限,巡展场地的不确定性极大,所以中性的规划各展区内容,以便于应用不同情况,使模块可根据需求做互换组合的变化。
内容的快速组装支持临时展览
基于巡展建立的模块化资源沉淀,之后在品牌其他线下活动中也可应用,空间设计不仅是对视觉画面的输出复现,物料把控与应用也是品牌策展的重要助力。
写在后面
线下展览有一个弊端在于曝光量有限,而线上展厅可以很好的增强展览的复用性,在5月份的上海展览中,线上线下展厅将同时进行,篇幅有限不能全部展示,下一次的文章将继续向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