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某员工 Y 和老板 L 在讨论事情,两人出现了理解不一致,两人做了很多沟通,但是没有进一步的进展。Y 不想看到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于是找我探讨,希望能找到答案。

    先抛观点

    • 不带倾向,平静的,注意倾听。逐个推演分析
    • 有分歧,那往更深走走,去讨论支撑各自观点的判断依据,挖掘出洞见,达成共识,往往分歧就解决了
    • 如果分歧还是没法避免存在,就选一个执行,随后复盘调整。

    具体事情

    某新员工工程师 N 明天就要来公司报道了,L 希望针对 N 制定好弹性薪酬制度(类似底薪+提成)创造高绩效。Y 提供了个方案 8+2 并简单的阐述了原因。L 觉得不行,希望底薪更少,提成更多。 Y 和 L 讨论了一个晚上依然没进展。

    我的分析

    不带倾向,平静的,注意倾听,逐个推演分析

    了解后,Y 在沟通的这个过程中,就带有了很强的倾向,潜意识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合理的,言语表现出来斩钉截铁。这样 L 就容易会有以下感觉:我的是错的。这种情况下自然会产生抵触行为,然后就反击,然后陷入两难局面。
    假如我们冷静下来,多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思索思索,不带倾向的(或者第三视角)把相互的观点摆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分析好坏。
    最好是有个白板清晰的列出来。事情往往有进展。

    我们冷静下来想想,为什么观点会有分歧。这往往是会因为各自的上下文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
    有分歧,那往更深走走,去讨论支撑各自观点的判断依据,挖掘出洞见,达成共识,往往分歧就解决了。
    延续之前的推演分析,去分析各自做结论的依据是什么,一层一层的挖。当掌握的信息足够多的时候,我相信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要相信每个人的观点都是经过自己思考过得出来的,有自己的上下文支持判断,都有各自的道理。
    btw 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观点的碰撞,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在支持这些观点的依据的碰撞,碰的深刻点。

    如果分歧还是没法避免存在,就选一个执行,随后复盘调整。

    既然都到了这个阶段,各自都坚持,也即代表着观点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那么选一个执行,让这个事情有能够进展下去。那就选 L 的观点,毕竟是老板嘛。 然后复盘、调整、复盘、调整。


    Y 和 L 再一次沟通后,顺畅很多,且有进展,确定了福利薪酬制度。很开心。
    Y 提到:我现在有刻意的注意自己的行为,比如倾听,并思考对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