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精力管理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算是成系统了,比较满意。
    同时也影响了一些人。所以我想整理起来。

    先抛下数据。
    从8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做了高强度的精力管理。
    工作日,常规7点半下班,8点半来到芳茶(喝茶的地方),学习到11点。
    周末一有机会就过来芳茶,两天一共 2 ~ 4 次。(还要带娃,带家人游玩)
    有时候晚上搞到3、4点,对明天早上的影响小。

    没错,我自己也是被我自己吓到了。
    这里带出一个观点:精力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的。找到相应的方法即可。

    初心?动机?
    能坚持下来不容易,能坚持下来不容易,能坚持下来不容易。为什么可以坚持下来?
    出自领导的一个灵魂拷问:当程序员这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啊,世纪难题。我说可以一直做下去。但永远说服不了领导(不要我觉得,要她觉得)。
    领导的问题要正视,不能逃避。但我还是找不到理由说服,也和几个人交流过,默默同感。

    MacTalk 说:当你迷茫的时候,学习就是了,方向会慢慢清晰。
    慢慢的,30了。慢慢的,家庭压力。慢慢的,工作压力。慢慢的,中年危机。
    慢慢的算是明白:当程序员这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背后说的是你的学习能力跟不上的时候。所以只要 keep 你的学习能力即可。
    还有意识到团队的天花板很大部分在Leader。
    还有之前下班回家的地铁路上,总感觉头有点晕。

    所以首先找到足够支撑坚持下去的初心、动机。

    想法有了,还得创造环境
    所以需要和家人商量好,这些离不开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具体不展开了。当然年轻人,并没有这些担忧,环境好的很。不过年轻人应该做年轻人的事,多浪浪。
    团队上要培养好团队和接班人,把自己从日常的事物抽离出来。

    想法和环境都有了,剩下的就是投入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这个观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此观点来源于一本书《精力管理》,它讲了很多东西,慢慢看。我能预估到你会觉得看不懂和觉得啰嗦。这都不重要,先过一遍,把一些观点记下来。随着你的投入,你会逐步意识到这些观点背后的魅力。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高效表现源于有技巧的精力管理。

    找到一个良好的环境。
    比如选择芳茶,下班后会来,在这里我已消费了1000多。
    比如选择星巴克,周末会过去。
    比如很多人喜欢夜深人静。

    仪式感,暗示进入一个状态。
    比如泡杯茶,感受它流入喉咙。
    比如进入前冥想一段时间,什么都不要想,感受呼吸。 如果你没法安静下来,建议下次再学习

    正视精力,劳逸结合。
    比如用好工具,比如番茄工作法,注意休息,平衡好消耗和精力补充。
    比如用好工作,做TODO记录,释放大脑记忆压力。
    比如午休。中午不睡,下午奔溃。
    比如地铁上就不要看手机了,好好休息,或者听听些放松的东西。早上的精力很宝贵。
    我看过一些年轻人管理不好自己的精力,要么早上没精神,要么下午没精神,要么眼睛过度使用,红红的。

    必要时重启一下。
    比如洗个澡。很多idea都会在洗完澡后豁然开朗,屡试不爽。
    比如运动下。
    比如睡个觉。

    无力期。
    一个月或一个星期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怎么都提不起精神的时候。 那么就休息吧,切记别在这个时期做重要的时期。

    适当的压力训练。
    如果半夜醒来几次,明早肯定会没精神。
    可是有娃的人都知道,这都不是事,生活逼着,早就锻炼出来了。有过几次晚上3 4 点才睡觉,早上依然没影响。
    所以精力是可以训练的。

    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这个比较虚。比如上面提到的领导的灵魂拷问,比如上面提到的各种压力。这些都可以转化为你的精力,学会乐观的看待这些事情。
    比如周末参加聚会。
    比如周末陪陪孩子。
    比如友善对待他人。

    最后:请记住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就够了



    观麦科技—以SaaS为核心,最具价值的生鲜流通产业服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