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github.com/lgwebdream/FE-Interview">https://github.com/lgwebdream/FE-Interview
- Day1:请写出下面代码执行的的结果
- Day2:写出执行结果
- Day3: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4: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5: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6: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7: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8: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9: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10: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11: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12: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13:关于AMD、CMD规范区别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Day14:关于SPA单页页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 Day15:下面对Vue.js中keep-alive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Day16:关于Vue.js虚拟DOM的优缺点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Day17:下面代码输出什么?
- Day18: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19: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20: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21: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22: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23: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24:选择正确的答案
- Day25:请问变量a会被GC吗
- Day26: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27: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 Day28: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以最新谷歌浏览器为准)
- Day29:下面代码中 a 在什么情况下会打印 1
- Day30: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https://github.com/lgwebdream/FE-Interview
https://www.yuque.com/advanced-frontend/summary/ow4pgy 优质资源
Day1:请写出下面代码执行的的结果
console.log(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2);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3);
});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4);
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5);
});
});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7);
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8);
});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6);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9);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10);
});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11);
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12);
});
});
答案
node <11:1 7 6 8 2 4 9 11 3 10 5 12
node>=11:1 7 6 8 2 4 3 5 9 11 10 12
解析
- 宏任务和微任务
- 宏任务:macrotask,包括setTimeout、setInerVal、setImmediate(node独有)、requestAnimationFrame(浏览器独有)、I/O、UI rendering(浏览器独有)
- 微任务:microtask,包括process.nextTick(Node独有)、Promise.then()、Object.observe、MutationObserver
- Promise构造函数中的代码是同步执行的,new Promise()构造函数中的代码是同步代码,并不是微任务
- Node.js中的EventLoop执行宏队列的回调任务有6个阶段
- 1.timers阶段:这个阶段执行setTimeout和setInterval预定的callback
- 2.I/O callback阶段:执行除了close事件的callbacks、被timers设定的callbacks、setImmediate()设定的callbacks这些之外的callbacks
- 3.idle, prepare阶段:仅node内部使用
- 4.poll阶段:获取新的I/O事件,适当的条件下node将阻塞在这里
- 5.check阶段:执行setImmediate()设定的callbacks
- 6.close callbacks阶段:执行socket.on(‘close’, ….)这些callbacks
- NodeJs中宏队列主要有4个
- 1.Timers Queue
- 2.IO Callbacks Queue
- 3.Check Queue
- 4.Close Callbacks Queue
- 这4个都属于宏队列,但是在浏览器中,可以认为只有一个宏队列,所有的macrotask都会被加到这一个宏队列中,但是在NodeJS中,不同的macrotask会被放置在不同的宏队列中。
- NodeJS中微队列主要有2个
- 1.Next Tick Queue:是放置process.nextTick(callback)的回调任务的
- 2.Other Micro Queue:放置其他microtask,比如Promise等
- 在浏览器中,也可以认为只有一个微队列,所有的microtask都会被加到这一个微队列中,但是在NodeJS中,不同的microtask会被放置在不同的微队列中。
- Node.js中的EventLoop过程
- 1.执行全局Script的同步代码
- 2.执行microtask微任务,先执行所有Next Tick Queue中的所有任务,再执行Other Microtask Queue中的所有任务
- 3.开始执行macrotask宏任务,共6个阶段,从第1个阶段开始执行相应每一个阶段macrotask中的所有任务,注意,这里是所有每个阶段宏任务队列的所有任务,在浏览器的Event Loop中是只取宏队列的第一个任务出来执行,每一个阶段的macrotask任务执行完毕后,开始执行微任务,也就是步骤2
- 4.Timers Queue -> 步骤2 -> I/O Queue -> 步骤2 -> Check Queue -> 步骤2 -> Close Callback Queue -> 步骤2 -> Timers Queue ……
- 5.这就是Node的Event Loop
- Node 11.x新变化
是arguments 中 c 的值,function a(a, b, c = 3) 这里的c,因为 a 函数加了默认值,所以就按 ES 的方式解析,函数中的参数就不会变了
function side(arr) {
arr[0] = arr[2];
}
function a(a, b, c = 3) {
c = 10;
console.log(arguments);
side(arguments); // 这里 a,c的值不管怎么改变都是不会改变的
return a + b + c;
}
a(1, 1, 1); //12
但是,如果是
function side(arr) {
arr[0] = arr[2];
}
function a(a, b, c) {
c = 10;
console.log(arguments);
side(arguments); // 这里 a,c的值不管怎么改变都是不会改变的
return a + b + c;
}
a(1, 1, 1); // 21
Day3: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min = Math.min();
max = Math.max();
console.log(min < max);
// 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false
解析
按常规的思路,这段代码应该输出 true,毕竟最小值小于最大值。但是却输出 false
MDN 相关文档是这样解释的
Math.min 的参数是 0 个或者多个,如果多个参数很容易理解,返回参数中最小的。如果没有参数,则返回 Infinity,无穷大。
而 Math.max 没有传递参数时返回的是-Infinity.所以输出 false
Day4: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a = 1;
(function a () {
a = 2;
console.log(a);
})();
// 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ƒ a () {
a = 2;
console.log(a);
}
解析
立即调用的函数表达式(IIFE) 有一个 自己独立的 作用域,如果函数名称与内部变量名称冲突,
就会永远执行函数本身;所以上面的结果输出是函数本身;
Day5: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a = [0];
if (a) {
console.log(a == true);
} else {
console.log(a);
}
// 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false
解析
1)当 a 出现在 if 的条件中时,被转成布尔值,而 Boolean([0])为 true,所以就进行下一步判断 a == true,在进行比较时,[0]被转换成了 0,所以 0==true 为 false
数组从非 primitive 转为 primitive 的时候会先隐式调用 join 变成“0”,string 和 boolean 比较的时候,两个都先转为 number 类型再比较,最后就是 0==1 的比较了
var a = [1];
if (a) {
console.log(a == true);
} else {
console.log(a);
}
// true
!![] //true 空数组转换为布尔值是 true,
!![0]//true 数组转换为布尔值是 true
[0] == true;//false 数组与布尔值比较时却变成了 false
Number([])//0
Number(false)//0
Number(['1'])//1
2)所以当 a 出现在 if 的条件中时,被转成布尔值,而 Boolean([0])为 true,所以就进行下一步判断 a == true,在进行比较时,js 的规则是:
①如果比较的是原始类型的值,原始类型的值会转成数值再进行比较
1 == true //true 1 === Number(true)
'true' == true //false Number('true')->NaN Number(true)->1
'' = 0//true
'1' == true//true Number('1')->1
②对象与原始类型值比较,对象会转换成原始类型的值再进行比较。
③undefined和null与其它类型进行比较时,结果都为false,他们相互比较时结果为true。
Day6: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5 Error, a is not defined
解析
在这个立即执行函数表达式(IIFE)中包括两个赋值操作,其中a使用var关键字进行声明,因此其属于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仅存在于函数中),相反,b被分配到全局命名空间。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没有在函数内部使用严格模式(use strict;)。如果启用了严格模式,代码会在输出 b 时报错Uncaught ReferenceError: b is not defined,需要记住的是,严格模式要求你显式的引用全局作用域。因此,你需要写成:
(function () {
"use strict";
var a = (window.b = 5);
})();
console.log(b);
再看一个
(function() {
'use strict';
var a = b = 5;
})();
console.log(b);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b is not defined
/*---------------------------*/
(function() {
'use strict';
var a = window.b = 5;
})();
console.log(b); // 5
Day7: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fullname = 'a';
var obj = {
fullname: 'b',
prop: {
fullname: 'c',
getFullname: function() {
return this.fullname;
}
}
};
console.log(obj.prop.getFullname()); // c
var test = obj.prop.getFullname;
console.log(test()); // a
答案
c a
解析
原因在于this指向的是函数的执行环境,this取决于其被谁调用了,而不是被谁定义了。
对第一个console.log()语句而言,getFullName()是作为obj.prop对象的一个方法被调用的,因此此时的执行环境应该是这个对象。另一方面,但getFullName()被分配给test变量时,此时的执行环境变成全局对象(window),原因是test是在全局作用域中定义的。因此,此时的this指向的是全局作用域的fullname变量,即a。
Day8: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company = {
address: 'beijing'
}
var yideng = Object.create(company);
delete yideng.address
console.log(yideng.address);
// 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beijing
解析
这里的 yideng 通过 prototype 继承了 company的 address。yideng自己并没有address属性。所以delete操作符的作用是无效的。
知识点
1.delete使用原则:delete 操作符用来删除一个对象的属性。
2.delete在删除一个不可配置的属性时在严格模式和非严格模式下的区别:
(1)在严格模式中,如果属性是一个不可配置(non-configurable)属性,删除时会抛出异常;
(2)非严格模式下返回 false。
3.delete能删除隐式声明的全局变量:这个全局变量其实是global对象(window)的属性
4.delete能删除的:
(1)可配置对象的属性(2)隐式声明的全局变量 (3)用户定义的属性 (4)在ECMAScript 6中,通过 const 或 let 声明指定的 "temporal dead zone" (TDZ) 对 delete 操作符也会起作用
delete不能删除的:
(1)显式声明的全局变量 (2)内置对象的内置属性 (3)一个对象从原型继承而来的属性
5.delete删除数组元素:
(1)当你删除一个数组元素时,数组的 length 属性并不会变小,数组元素变成undefined
(2)当用 delete 操作符删除一个数组元素时,被删除的元素已经完全不属于该数组。
(3)如果你想让一个数组元素的值变为 undefined 而不是删除它,可以使用 undefined 给其赋值而不是使用 delete 操作符。此时数组元素是在数组中的
6.delete 操作符与直接释放内存(只能通过解除引用来间接释放)没有关系。
7.其它例子
(1)下面代码输出什么?
var output = (function(x){
delete x;
return x;
})(0);
console.log(output);
答案:0,delete 操作符是将object的属性删去的操作。但是这里的 x 是并不是对象的属性, delete 操作符并不能作用。
(2)下面代码输出什么?
var x = 1;
var output = (function(){
delete x;
return x;
})();
console.log(output);
答案:输出是 1。delete 操作符是将object的属性删去的操作。但是这里的 x 是并不是对象的属性, delete 操作符并不能作用。
(3)下面代码输出什么?
x = 1;
var output = (function(){
delete x;
return x;
})();
console.log(output);
答案:报错 VM548:1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4)下面代码输出什么?
var x = { foo : 1};
var output = (function(){
delete x.foo;
return x.foo;
})();
console.log(output);
答案:输出是 undefined。x虽然是全局变量,但是它是一个object。delete作用在x.foo上,成功的将x.foo删去。所以返回undefined
Day9: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foo = function bar(){ return 12; };
console.log(typeof bar());
// 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输出是抛出异常,bar is not defined。
解析
这种命名函数表达式函数只能在函数体内有效
var foo = function bar(){
// foo is visible here
// bar is visible here
console.log(typeof bar()); // Work here :)
};
// foo is visible here
// bar is undefined here
答案
输出是抛出异常,bar is not defined。
解析
这种命名函数表达式函数只能在函数体内有效
var foo = function bar(){
// foo is visible here
// bar is visible here
console.log(typeof bar()); // Work here :)
};
// foo is visible here
// bar is undefined here
Day10: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x=1;
if(function f(){}){
x += typeof f;
}
console.log(x)
// 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1 undefined
解析
条件判断为假的情况有:0,false,'',null,undefined,未定义对象。函数声明写在运算符中,其为true,但放在运算符中的函数声明在执行阶段是找不到的。另外,对未声明的变量执行typeOf不会报错,会返回undefined
Day11: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function f(){
return f;
}
console.log(new f() instanceof f);
// 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false
解析
a instanceof b 用于检测a是不是b的实例。如果题目f中没有return f,则答案明显为true;而在本题中new f()其返回的结果为f的函数对象,其并不是f的一个实例。
function f(){}
console.log(new f() instanceof f);
// 答案:true
Day12: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foo = {
bar: function(){
return this.baz;
},
baz:1
}
console.log(typeof (f=foo.bar)());
//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答案
undefined
解析
将foo.bar赋值给f,相当于f(),故其this指向window
Day13:关于AMD、CMD规范区别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关于AMD、CMD规范区别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AMD规范:是 RequireJS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的
B.CMD规范:是SeaJS 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的
C.CMD 推崇依赖前置;AMD 推崇依赖就近
D.CMD 是提前执行;AMD 是延迟执行
E.AMD性能好,因为只有用户需要的时候才执行;CMD用户体验好,因为没有延迟,依赖模块提前执行了
答案
A B
解析
C.CMD 推崇依赖就近;AMD 推崇依赖前置
D.CMD 是延迟执行;AMD 是提前执行
E.CMD性能好,因为只有用户需要的时候才执行;AMD用户体验好,因为没有延迟,依赖模块提前执行了
Day14:关于SPA单页页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关于SPA单页页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用户体验好、快,但是内容的改变需要重新加载整个页面,会造成不必要的跳转和重复渲染;
B.前后端职责分离,架构清晰,前端进行交互逻辑,后端负责数据处理;
C.初次加载耗时多:为实现单页 Web 应用功能及显示效果,需要在加载页面的时候将 JavaScript、CSS 统一加载,部分页面按需加载;
D.前进后退路由管理需要使用浏览器的前进后退功能
E.SEO 难度较大:由于所有的内容都在一个页面中动态替换显示,所以在 SEO 上其有着天然的弱势。
答案
B C E
解析
SPA( single-page application )仅在 Web 页面初始化时加载相应的 HTML、JavaScript 和 CSS。一旦页面加载完成,SPA 不会因为用户的操作而进行页面的重新加载或跳转;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路由机制实现 HTML 内容的变换,UI 与用户的交互,避免页面的重新加载。
SPA优点
用户体验好、快,内容的改变不需要重新加载整个页面,避免了不必要的跳转和重复渲染;
基于上面一点,SPA 相对对服务器压力小;
前后端职责分离,架构清晰,前端进行交互逻辑,后端负责数据处理;
SPA缺点
初次加载耗时多:为实现单页 Web 应用功能及显示效果,需要在加载页面的时候将 JavaScript、CSS 统一加载,部分页面按需加载;
前进后退路由管理:由于单页应用在一个页面中显示所有的内容,所以不能使用浏览器的前进后退功能,所有的页面切换需要自己建立堆栈管理;
SEO 难度较大:由于所有的内容都在一个页面中动态替换显示,所以在 SEO 上其有着天然的弱势。
Day15:下面对Vue.js中keep-alive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下面对Vue.js中keep-alive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A.一般结合路由和动态组件一起使用,用于缓存组件;
B.提供 include 和 exclude 属性,两者都支持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 include 表示只有名称匹配的组件会被缓存,exclude 表示任何名称匹配的组件都不会被缓存 ,其中 include 的优先级比 exclude 高;
C.对应两个钩子函数 activated 和 deactivated ,当组件被激活时,触发钩子函数 activated,当组件被移除时,触发钩子函数 deactivated。
D.keep-alive 是 Vue 内置的一个组件,可以使被包含的组件保留状态,但是不能避免重新渲染
答案
A C
解析
B: include的优先级比 exclude 低;
D:能避免重新渲染
Day16:关于Vue.js虚拟DOM的优缺点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关于Vue.js虚拟DOM的优缺点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可以保证性能下限,比起粗暴的 DOM 操作性能要好很多,因此框架的虚拟 DOM 至少可以保证在你不需要手动优化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供还不错的性能,即保证性能的下限;
B.无需手动操作DOM,不再需要手动去操作 DOM,只需要写好 View-Model 的代码逻辑,框架会根据虚拟 DOM 和 数据双向绑定,帮我们以可预期的方式更新视图,极大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C.可以进行极致优化: 虚拟 DOM + 合理的优化,可以使性能达到极致
D.可以跨平台,虚拟 DOM 本质上是 JavaScript 对象,而 DOM 与平台强相关,相比之下虚拟 DOM 可以进行更方便地跨平台操作,例如服务器渲染、weex 开发等等。
答案
A B D
解析
1)优点
保证性能下限: 框架的虚拟 DOM 需要适配任何上层 API 可能产生的操作,它的一些 DOM 操作的实现必须是普适的,所以它的性能并不是最优的;但是比起粗暴的 DOM 操作性能要好很多,因此框架的虚拟 DOM 至少可以保证在你不需要手动优化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供还不错的性能,即保证性能的下限;
无需手动操作 DOM: 我们不再需要手动去操作 DOM,只需要写好 View-Model 的代码逻辑,框架会根据虚拟 DOM 和 数据双向绑定,帮我们以可预期的方式更新视图,极大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跨平台: 虚拟 DOM 本质上是 JavaScript 对象,而 DOM 与平台强相关,相比之下虚拟 DOM 可以进行更方便地跨平台操作,例如服务器渲染、weex 开发等等。
2)缺点
无法进行极致优化: 虽然虚拟 DOM + 合理的优化,足以应对绝大部分应用的性能需求,但在一些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中虚拟 DOM 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极致优化。比如VScode采用直接手动操作DOM的方式进行极端的性能优化
Day17:下面代码输出什么?
for (let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console.log(i), 1);
}
答案
0 1 2
解析
使用let关键字声明变量i:使用let(和const)关键字声明的变量是具有块作用域的(块是{}之间的任何东西)。 在每次迭代期间,i将被创建为一个新值,并且每个值都会存在于循环内的块级作用域。
// 下面代码输出什么
for (var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console.log(i), 1);
}
答案:3 3 3,由于JavaScript中的事件执行机制,setTimeout函数真正被执行时,循环已经走完。 由于第一个循环中的变量i是使用var关键字声明的,因此该值是全局的。 在循环期间,我们每次使用一元运算符++都会将i的值增加1。 因此在第一个例子中,当调用setTimeout函数时,i已经被赋值为3。
Day18: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const num = {
a: 10,
add() {
return this.a + 2;
},
reduce: () => this.a -2;
};
console.log(num.add());
console.log(num.reduce());
答案
12 NaN
解析
注意,add是普通函数,而reduce是箭头函数。对于箭头函数,this关键字指向是它所在上下文(定义时的位置)的环境,与普通函数不同! 这意味着当我们调用reduce时,它不是指向num对象,而是指其定义时的环境(window)。没有值a属性,返回undefined。
Day19: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const person = { name: "yideng" };
function sayHi(age) {
return `${this.name} is ${age}`;
}
console.log(sayHi.call(person, 5));
console.log(sayHi.bind(person, 5));
答案
yideng is 5 ƒ sayHi(age) {return ${this.name} is ${age};}
解析
使用两者,我们可以传递我们想要this关键字引用的对象。 但是,.call方法会立即执行!
.bind方法会返回函数的拷贝值,但带有绑定的上下文! 它不会立即执行。
Day20: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1", "2", "3"].map(parseInt);
答案
[1,NaN,NaN]
解析
1)Array.prototype.map()
array.map(callback[, thisArg])
callback函数的执行规则
参数:自动传入三个参数
currentValue(当前被传递的元素);
index(当前被传递的元素的索引);
array(调用map方法的数组)
2)parseInt方法接收两个参数
第三个参数["1", "2", "3"]将被忽略。parseInt方法将会通过以下方式被调用
parseInt("1", 0)
parseInt("2", 1)
parseInt("3", 2)
3)parseInt的第二个参数radix为0时,ECMAScript5将string作为十进制数字的字符串解析;
parseInt的第二个参数radix为1时,解析结果为NaN;
parseInt的第二个参数radix在2—36之间时,如果string参数的第一个字符(除空白以外),不属于radix指定进制下的字符,解析结果为NaN。
parseInt("3", 2)执行时,由于"3"不属于二进制字符,解析结果为NaN。
Day21: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typeof null, null instanceof Object]
答案
[object, false]
解析
1) typeof 返回一个表示类型的字符串.
typeof 的结果列表
Undefined "undefined"
Null "object"
Boolean "boolean"
Number "number"
String "string"
Symbol "symbol"
Function "function"
Object "object"
2)instanceof 运算符用来检测 constructor.prototype 是否存在于参数 object 的原型链上.
Day22: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function f() {}
const a = f.prototype,b = Object.getPrototypeOf(f)
console.log(a === b);
答案
false
解析
f.prototype 是使用使用 new 创建的 f 实例的原型. 而 Object.getPrototypeOf 是 f 函数的原型.
a === Object.getPrototypeOf(new f()) // true
b === Function.prototype // true
Day23: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function showCase(value) {
switch(value) {
case 'A':
console.log('Case A');
break;
case 'B':
console.log('Case B');
break;
case undefined:
console.log('undefined');
break;
default:
console.log('Do not know!');
}
}
showCase(new String('A'));
答案
'Do not know!'
解析
switch 是严格比较, String 实例和 字符串不一样.
var str1 = 'str';
var str2 = new String('str');
console.log(typeof str1); // "string"
console.log(typeof str2); //"objec
Day24:选择正确的答案
console.log([2,1,0].reduce(Math.pow));
console.log([].reduce(Math.pow));
/ *
A. 2 报错
B. 2 NaN
C. 1 报错
D. 1 NaN
*/
答案
C
解析
arr.reduce(callback[, initialValue])
reduce接受两个参数, 一个回调, 一个初始值
回调函数接受四个参数 previousValue, currentValue, currentIndex, array
需要注意的是 If the array is empty and no initialValue was provided, TypeError would be thrown.
所以第二个会报异常. 第一个表达式等价于 Math.pow(2, 1) => 2; Math.pow(2, 0) =>1
Day25:请问变量a会被GC吗
function test(){
var a = 1;
return function(){
eval("");
}
}
test();
答案
不会
解析
因为eval会欺骗词法作用域,例如function test(){eval("var a = 1"},创建了一个a变量,不确定eval是否对a进行了引用,所以为了保险,不对其进行优化。相对,try catch,with也不会被回收,with会创建新的作用域。
Day26: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const value = 'Value is' + !!Number(['0']) ? 'yideng' : 'undefined';
console.log(value);
答案
yideng
解析
+优先级大于?
所以原题等价于 'Value is false' ? 'yideng' : undefined'' 而不是 'Value is' + (false ? 'yideng' : 'undefined')
Day27: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var arr = [0,1];
arr[5] = 5;
newArr = arr.filter(function(x) { return x === undefined;});
console.log(newArr.length);
答案
0
解析
filter 为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调用一次 callback 函数,并利用所有使得 callback 返回 true 或等价于 true 的值的元素创建一个新数组。callback 只会在已经赋值的索引上被调用,对于那些已经被删除或者从未被赋值的索引不会被调用。那些没有通过 callback 测试的元素会被跳过,不会被包含在新数组中。
也就是说 从 2-4 都是没有初始化的'坑'!, 这些索引并不存在与数组中. 在 array 的函数调用的时候是会跳过这些'坑'的.
Day28: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以最新谷歌浏览器为准)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async2');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async1();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console.log('script end');
答案:
script start
async1 start
async2
promise1
script end
async1 end
promise2
setTimeout
解析:
知识点:
考察的是js中的事件循环和回调队列。注意以下几点
1.Promise优先于setTimeout宏任务。所以,setTimeout回调会在最后执行。
2.Promise一旦被定义,就会立即执行
3.Promise的reject和resolve是异步执行的回调。所以,resolve()会被放到回调队列中,在主函数执行完和setTimeout前调用。
4.await执行完后,会让出线程。async标记的函数会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
迷惑点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async2');
}
// 相当于
function async1()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sync2().then((result)=>{
console.log('async1 end');
})
resolve()
})
}
function async2()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console.log('async2');
resolve()
})
}
执行流程分析
1.首先,事件循环从宏任务(macrotask)队列开始,这个时候,宏任务队列中,只有一个script(整体代码)任务;从宏任务队列中取一个任务出来执行。
a.首先执行console.log('script start') ,输出 'script start' 。
b.遇到setTimeout 把 console.log('setTimeout') 放到macroTask队列中。
c.执行async1(), 输出 'async1 start' 和 'async2' ,把 console.log('async1 end') 放到micro 队列中。
d.执行到promise , 输出 'promise1' , 把 console.log('promise2') 放到micro 队列中。
e.执行 console.log('script end') 。输出 'script end'
2.macrotask 执行完会执行microtask ,把 microtask quene 里面的 microtask 全部拿出来一次性执行完,所以会输出 ‘async1 end’ 和 ‘ promise2’
3.开始新一轮事件循环,去除一个macrotask执行,所以会输出 “setTimeout”。
Day29:下面代码中 a 在什么情况下会打印 1
var a = ?;
if(a == 1 && a== 2 && a== 3){
console.log(1);
}
答案&解析
比较操作涉及多不同类型的值时候,会涉及到很多隐式转换,其中规则繁多即便是经验老道的程序员也没办法完全记住,特别是用到 == 和 != 运算时候。所以一些团队规定禁用 == 运算符换用=== 严格相等。
答案一
var aᅠ = 1;
var a = 2;
var ᅠa = 3;
if(aᅠ==1 && a== 2 &&ᅠa==3) {
console.log("1")
}
考察你的找茬能力,注意if里面的空格,它是一个Unicode空格字符,不被ECMA脚本解释为空格字符(这意味着它是标识符的有效字符)。所以它可以解释为
var a_ = 1;
var a = 2;
var _a = 3;
if(a_==1 && a== 2 &&_a==3) {
console.log("1")
}
答案二
var a = {
i: 1,
toString: function () {
return a.i++;
}
}
if(a == 1 && a == 2 && a == 3) {
console.log('1');
}
如果原始类型的值和对象比较,对象会转为原始类型的值,再进行比较。
对象转换成原始类型的值,算法是先调用valueOf方法;如果返回的还是对象,再接着调用toString方法。
答案三
var a = [1,2,3];
a.join = a.shift;
console.log(a == 1 && a == 2 && a == 3);
比较巧妙的方式,array也属于对象,
对于数组对象,toString 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的 toString() 返回值经调用 join() 方法连接(由逗号隔开)组成。
数组 toString 会调用本身的 join 方法,这里把自己的join方法该写为shift,每次返回第一个元素,而且原数组删除第一个值,正好可以使判断成立
答案四
var i = 0;
with({
get a() {
return ++i;
}
}) {
if (a == 1 && a == 2 && a == 3)
console.log("1");
}
with 也是被严重建议不使用的对象,这里也是利用它的特性在代码块里面利用对象的 get 方法动态返回 i.
答案五
var val = 0;
Object.defineProperty(window, 'a', {
get: function() {
return ++val;
}
});
if (a == 1 && a == 2 && a == 3) {
console.log('1');
}
全局变量也相当于 window 对象上的一个属性,这里用defineProperty 定义了 a的 get 也使得其动态返回值。和with 有一些类似。
答案六
let a = {[Symbol.toPrimitive]: ((i) => () => ++i) (0)};
if (a == 1 && a == 2 && a == 3) {
console.log('1');
}
ES6 引入了一种新的原始数据类型Symbol,表示独一无二的值。我们之前在定义类的内部私有属性时候习惯用 __xxx ,这种命名方式避免别人定义相同的属性名覆盖原来的属性,有了 Symbol 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用 Symbol值来代替这种方法,而且完全不用担心被覆盖。
除了定义自己使用的 Symbol 值以外,ES6 还提供了 11 个内置的 Symbol 值,指向语言内部使用的方法。Symbol.toPrimitive就是其中一个,它指向一个方法,表示该对象被转为原始类型的值时,会调用这个方法,返回该对象对应的原始类型值。这里就是改变这个属性,把它的值改为一个 闭包 返回的函数。
业务中一般不会写出这种代码,重点还是知识点的考察
Day30: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原因
const obj = {
'2': 3,
'3': 4,
'length': 2,
'splice': Array.prototype.splice,
'push': Array.prototype.push
}
obj.push(1)
obj.push(2)
console.log(obj)
答案
Object(4) [empty × 2, 1, 2, splice: ƒ, push: ƒ]
涉及知识点:
1.类数组(ArrayLike):一组数据,由数组来存,但是如果要对这组数据进行扩展,会影响到数组原型,ArrayLike的出现则提供了一个中间数据桥梁,ArrayLike有数组的特性, 但是对ArrayLike的扩展并不会影响到原生的数组。
2.push方法:push 方法有意具有通用性。该方法和 call() 或 apply() 一起使用时,可应用在类似数组的对象上。push 方法根据 length 属性来决定从哪里开始插入给定的值。如果 length 不能被转成一个数值,则插入的元素索引为 0,包括 length 不存在时。当 length 不存在时,将会创建它。
唯一的原生类数组(array-like)对象是 Strings,尽管如此,它们并不适用该方法,因为字符串是不可改变的。
3.对象转数组的方式:Array.from()、splice()、concat()等
解析
这个obj中定义了两个key值,分别为splice和push分别对应数组原型中的splice和push方法,因此这个obj可以调用数组中的push和splice方法,调用对象的push方法:push(1),因为此时obj中定义length为2,所以从数组中的第二项开始插入,也就是数组的第三项(下表为2的那一项),因为数组是从第0项开始的,这时已经定义了下标为2和3这两项,所以它会替换第三项也就是下标为2的值,第一次执行push完,此时key为2的属性值为1,同理:第二次执行push方法,key为3的属性值为2。此时的输出结果就是:Object(4) [empty × 2, 1, 2, splice: ƒ, push: ƒ],因为只是定义了2和3两项,没有定义0和1这两项,所以前面会是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