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

    竟然有设计师主动报名参加其他项目小组的设计周会?很好,这样的周会成功吸引了小编的注意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2
    这就来一探流利说“网红“周会的与众不同之处。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3

    01

    需要开设计周会吗?

    曾经我的答案是,“No”。之前团队只有 3-4 位设计师,大家平时交流紧密,开周会似乎挺多余的,尤其在项目压力大的时候。然而 2020年初,流利说成人英语业务设计团队合并,团队扩展到近十人,由我担任 Design Lead,负责多条产品线的体验设计。团队体量大了,曾经言传身教的方式不可规模化,我也需要把更多心思放在项目重要课题、团队成长等方面。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4

    团队体量扩增导致了管理方式的变化

    当时,我观察到一些问题:

    ● 不少设计师埋头做需求,缺乏交流。这种状态不利于提升设计质量,也容易 “重复造轮”,人效不高。

    ●设计师的思维比较局限。如何利用系统机制的设计,帮助团队克服自身认知的局限,实现突破性成长?

    ● 有些设计师受个性或工作经验影响,在工作中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在解决问题、清晰表达、组织协调等通用能力上有所欠缺

    ● 受团队合并的影响,大家处于适应阶段,团队凝聚力和活力有待提升

    我迫切地希望去改变这些现象,促进团队的交流和成长。但同时,又不希望给大家额外增加太多负担。在考虑过一些方式后,我认为,

    是时候开周会了!

    越是快节奏高挑战的工作中,设计师越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做事的方式是否有问题,怎样进一步提高效率;越是需要从更多领域汲取知识和灵感,革新认知和工作方式,获得超出预期的成果。

    02

    理想的样子?

    周会机制的设计,和做一个设计项目的过程是类似的:明确目标,调研分析,设计方案,在实践中迭代优化。

    1) 目标

    在思考设计周会的目标之前,我首先思考的是:

    “我想要打造的设计团队是怎样的?”

    在当时的阶段,我认为团队的理想状态是 “开放、有活力、积极成长”。希望大家积极学习,谦逊开放,乐于分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周会只是达到目的一种手段,它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需要和其他手段(如每日scrum、项目赋权等)配合联动以发挥综合效应。我将周会关键词设定为:

    分享,成长

    了解大家在做的事情,分享交流,相互学习;跳出工作范畴,关注设计行业内外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拓展设计思维、眼界;促进成长,不仅是设计专业上的,也包括个人通用能力的提升,如表达沟通能力,项目推动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基于目标,周会内容就初见雏形了:

    1. 同步最近在做的重要项目,讨论问题,分享经验;

    2. 分享最新设计资讯/资源,或是设计思维/方法;

    3. 专业上有较为深度的主题讨论,同时锻炼大家的沟通组织能力、问题拆解能力。

    2) 体验要素

    那么,一个好的周会需要满足哪些特征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简单了解了其他项目组是如何开设计周会的。大家的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周会主要用来同步近期工作,或是过设计稿;有的会复盘工作,出现问题时讨论解决方式。这些周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如营造放松交流、互相学习的氛围,刺激良性竞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同步信息比例较重,效率不高,有些环节大家的参与度不高;

    ● 产出随机:偶尔会有一些新想法出现;

    ●问题同步有时候会演变成发牢骚。

    结合网上一些关于设计周会或周会的思考和建议,我认为一个理想的周会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高效: 时间把控合理,不让话题自由奔驰。这需要主持人的灵活控场,也依赖于大家提前的提前准备。

    👯‍♂️👯‍♀️ 参与度高:让大家成为周会的主人,人人都有机会发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 可预见的产出,可控的投入: 我们在百忙中开周会,自然需要对周会的产出价值有一定把握,希望它有助于设计工作或是团队建设。另外,也需要控制时间,让大家不要投入过多精力。我的预期是除周会的组织者之外,每人每周不超过 30 分钟的准备时间。

    🥳 有趣: Fun is important!

    03

    想清楚了,来设计吧!

    网上关于设计周会的文章不多,但 Alecsandru 的 《How To Make Use Of Weekly Design Meetings》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基本上是基于他的框架去进行规划的,针对需求差异在内容安排上做了调整。具体的机制设计如下:

    01. 周会议程

    25 min:重要事项/问题讨论

    回顾每人本周工作进展,同步重要事宜,讨论相关问题

    5 min:设计资讯/资源/方法分享

    分享最近了解的设计相关的信息,内容不限 (每人最多分享 3 条)

    45 min:主题讨论 🌟🌟🌟

    话题、形式不限,舞台交给大家!(是大家最喜欢的部分哦~

    5 min:总结

    确定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明确下周开会要讨论的主题和主持人

    02. 必备工具:Wiki 模板

    我们在 Confluence (Wiki 工具) 上创建了周会模板,帮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会上要做什么,提前准备;会议开始后,也可以在同一个模板中方便地作记录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5

    周会 Wiki 模板

    03. 如何进行?

    时间: 我们将周会放在每周五下午,作为一周的总结,同时也做点有趣的事情换换脑子,放松一下。

    主持人: 每次周会都由一位设计师担任主持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大家的通用能力,也调动积极性和创意。

    主持人职责:

    1. 准备周会 Wiki,根据会议主题做相应安排(发会议邀请,确保每个人都在周会 Wiki 上完成填写)

    2. 针对主题讨论部分,提前做好总结;

    3. 主导会议进行,执行每个会议议程,把控时间;

    4. 确保与会人员不跑题,并且调动与会人员讨论和表达自我的积极性;

    5. 需要做好整场会议的记录,并为需要马上采取措施的行动列一个 to-do 清单

    6. 会议结束时,要为下周的会议指定一个新的主持人。

    会前准备: 所有人提前填写周会 Wiki(含同步事项、设计相关信息分享、主题讨论的会前作业),由主持人确保大家都完成。

    进行: 主持人根据会议议程,组织会议的展开。

    04

    初步实施:充满惊喜!

    按照这个周会机制,我们先运行了 5 周,想看看在较长的一个时间跨度里面,周会的效果如何、大家的感受怎样。一方面,日常工作量有在某些时段可能有波动,影响大家对于周会任务的感知,把时间拉长可以抵消这部分的干扰;另外,有些事情可能做一两次还好,但久了有可能产生疲惫心理。

    那么,先来看看这 5 周的成果吧:

    ● 同步、讨论工作中的 16 项问题

    ●分享设计咨询/方法/资源 61 条: 涵盖插画、动画、UI、体验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品牌设计,创意;从设计资源、创新方法、工具技巧,到最新资讯、趋势报告;话题包含纯设计、文化、游戏、智能科技、环保、动物保护等。集体的分享一下子扩宽了大家的视野,通过大家分享的内容我们也更加了解了彼此。

    主题讨论 5 个: 如何提升设计团队幸福感、Soft UI、 UI 中的动效设计、智能手表设计、设计沟通艺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短时间内对这些话题有了较深的了解和讨论,也尝试了有趣的玩法和设计方法。

    感谢每位主持人,为确保周会顺利而有趣地展开,花了不少心思准备,Respect!例如,为了让大家更有意思地了解、探讨 Soft UI,主持人 Geigei 组织了以 “Soft UI 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吗?” 为辩题的辩论赛。也令我们感动的是,大家认真准备了论点和素材,而且很认真地在“打比赛”。一些平时看起来挺温和的同学,此时变得严肃认真据理力争;一位平时乐呵呵的同学,在轮到他做结辩的时候,可以简洁明了、有份量、有升华地进行陈述,令我秒变迷妹🤩;平时话少或佛系的同学,在团队战的时候也会努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6

    辩论赛:Soft UI 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吗?

    在“智能手表设计”的主题中,主持人 Ray 带大家体验了微缩版的设计冲刺,让大家在开脑洞的同时也学到了系统的设计方法。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7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8

    “智能手表设计” ——超级 mini 设计冲刺工作坊

    在这过程中,我很惊喜地看到和平时不太一样的大家,也更多维、立体地了解了每个人。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9

    另外,我们的设计周会也传到了其他项目组设计师耳中,大家纷纷表示很感兴趣,想来围观。我们也邀请了其中一些热心群众参与到我们的周会中来,并“委以重任”,如担任辩论赛、工作坊的评委。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0

    05

    复盘:哦哟还行,继续努力!

    紧接着,我们将第 6 次周会的讨论主题定为 “周会复盘”,来了解大家是否喜欢现在的周会机制,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小伙伴们给出了很多正面评价,大家觉得周会很有意思,也有收获,甚至成为每周令人期待的时刻。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1

    部分设计师对周会的正面反馈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点,比如:

    ● 时间把控不当,容易超时。

    解决方式: 时间控制在 1.5 小时以内,超时 5 分钟以上,主持人罚款 100 块红包🧧

    ● 项目同步部分鸡肋。

    解决方式: 去掉同步环节,只说问题和讨论点

    ● 有的同学不太喜欢竞争性质的活动(如辩论赛、小组 PK),尤其是我们的周会因为有点火而被其他组设计师围观的时候,容易感到压力。

    解决方式: 尽量不出现竞争环节

    ● 主题讨论和工作关联度欠佳,大家更喜欢选择轻松的话题。这也受惯性影响,前面的同学都选轻松跳脱的话题,之后的同学会不好意思选太正经的。其实,平时工作任务中有一些重要话题或待解决的难题,可以和周会的主题讨论结合,这样一来既可以群策群力,也减少了额外工作。

    解决方式: 把更多工作中关心的话题放到主题讨论环节

    06

    后续汇报

    我们实施了以上改进方案,效果不错。用了红包机制后,大家果然就非常在意时间了,所有周会零拖延;去掉机械的项目同步环节,大家 “废话” 少了很多;另外,资讯环节也请大家说亮点、不挨个分享了(感兴趣自己看链接就行)。这样就有更多时间留给问题同步和主题讨论。

    在主题讨论中,我们会有意识地挑选和专业、项目关联性更强的,很多来源于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如:

    “用起来感觉很美好的设计”: 我们希望设计的产品给用户美好的感觉,也在讨论最后我们也基于结论,去发散怎样让流利说的产品给用户带去美好的感觉;

    “设计中的智能感”: 有的 PM 喜欢说,“XX页面的视觉要有智能感科技感”,而我们觉得智能感不仅仅在于视觉层面,因为发起了这次讨论;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2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3

    主题讨论:设计中的智能感

    “视觉动画输出规范”: 我们发现在做视觉和动画输出时有些不够到位的地方,导致和开发合作中出现一些沟通问题。有的同学主动梳理了问题和规范,就借着周会的主题讨论环节,用有趣互动的方式普及规范,帮助大家理解吸收。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4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5

    关于视觉 & 动画输出规范的互动分析

    “怎样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 怎样削弱商业性带来的用户体验的损失?”:这是刚开始接触商业设计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探讨商业和体验的关系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6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7

    主题讨论:怎样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有意思的是,有的话题在周会内外还表现出了系列感。设计师 Yihan 在平时工作中基于项目需要,开展了一次比较专业的 Brainstorm Session。在紧接着的周会中,她将讨论主题定为「创新设计方法」,带着大家回顾了这次脑爆的过程和感受,并介绍了许多其他帮助大家快速获得灵感、拓展创新想法的方式。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8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19

    回顾之前的脑爆,并(用“极简”的方式 :p)介绍更多创新方法

    过程中大家对其中的 Scamper(奔驰法) 设计方法很感兴趣,希望可以进一步体验。于是, 在下次轮到做主持人时,Yihan 把主题定为 “创新设计方法 Scamper 介绍与体验”,带着大家用和以往不同的方式展开脑爆,改善我们的 app 学习体验,产出了一些特别有趣、令我们兴奋的想法。于是我们趁热打铁,把这个方法和周会和产出和 PM 们分享,也收到了不错的反馈。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20

    基于 Scamper 方法的脑爆

    仔细的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在主题讨论中,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华丽的 PPT,而是直接在 Wiki 上编辑,形式是非常“简陋”的,这样,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讨论的深度上。另外,主题讨论的环节其实非常灵活,除了之前提到的周会复盘,我们也会把团队 OKR Review 放在这个环节,这样就不需要额外开会了。

    07

    结语

    一眨眼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已经一起经历了许多设计周会。周会让更多新鲜的信息和想法在组内流动开来,让大家可以有一个平台可以相对轻松地去展示自己、挑战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彼此,使团队更有凝聚力。它带来的价值和影响是远超我最初的预期的。

    需要注意的是,周会在不同阶段的目标和重点是需要动态调整的。在团队合并初期,我认为营造欢乐有活力的团队氛围在当时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初期的主题讨论大家想选相对轻松的话题(如提升团队幸福感),我觉得没有问题。到后来,团队氛围已经不错了,且平时工作中也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涌现出一些话题,因此主题讨论可以、也需要和工作的关联度更强。

    在未来,周会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应团队的成长、业务的变化,但整体的设计思路是不变的。如果你即将或正在经历设计周会,希望把提升周会的产出和体验,希望这些分享对你有一些些启发😊。

    被大家围观的设计周会是怎样炼成的? - 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