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产品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

1、成为天才的一万小时都干了些什么?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建立细微的微观体感,建立长在自己身体上的真实感觉,眨眼之间的好恶判断。

2、中观套路:学习招数。一家公司能系统培养某一类人,说明这家公司在这个领域有与众不同的套路;比如:联想出销售、腾讯出产品经理、阿里出运营、百度出技术。

3、创业企业也不要迷信大公司的套路,最典型的就是从腾讯挖个产品经理,创业者就觉得可以把自己的产品交给他。大公司教你套路,同时也会深深地把人角色化,只能作为系统的一个角色,习惯系统内的生存。

4、套路可以更有章法地展现自己,更容易搞定面试官,成为系统内按指令行事的公司中层。但如果想依靠这门手艺,自立门户,博得名利,那么你面对的是整个市场的竞争与用户的分流,每时每刻,都需要面对每一个细节的取舍。没有人告诉你“可以了”,没人告诉你对与错,甚至用户给你的反馈都是混杂的。

5、微观体感受:成为高手。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选择叠加起来,就是你拿出来的产品。产品是一种被动的艺术,一个产品只能在被动中,默默把握每一个微小的主动机会,在每- -个接触的瞬间,每一-次的交互里,让用户顺畅地深入进来。

6、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鸡蛋都一样。但要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不断练习,在最不容易建立观察的地方,建立每一个微小处的觉察。

7、而在大公司也好,看书纸.上谈兵也好,拥有了中观套路的人,一定要补微观体感。否则,说起来都对,做事却都不到位。

8、宏观能力:打大仗,就是打大仗的能力。

二、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9、“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属于宏观能力,打大仗靠的得是宏观视野、势能的使用和趋势的把握。

10、抢风口,背后的一个核心能力是抢资源的能力:争夺最好的团队,争夺最大笔的投资,争夺公众最大化的关注,争夺合作伙伴最优质的资源与配合。

11、女生从小玩的是安安静静的游戏,对如何主动去争夺,如何组织团队去集体争夺,甚至在争夺过程中,自己与队友如何应对有意无意的碰撞与伤害,几乎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可作女性角色化参考,有一定的宏观参考意义)。

12、很多人看到一个资本的风口,觉得自己有认知能力,有一些所谓的资源,有不甘心于人后的心气,就冲上去。但其实对“争夺”这件事,无论是历史训练,还是心理准备其实都是不足的,很难不败下阵来。

13、所有的“风口争夺战”挺到最后并飞上天的那个,其实真没有谁是碰了运气的猪,全部是创业了好久磨炼了好久的老手。

14、马云的组织观:

  • 三级组织是共同规则。一般的公司职员、学生、生产线的工人、军人、犯人都是共同规则管理。
  • 二级组织是共同利益。打仗要攻城了,谁先进城有赏,这算一种共同利益。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共同规则;老板和股东之间是共同利益。
  • 一级组织是共同信仰。共产党的故事,就是有信仰的组织。
  • 顶级组织:桃园结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四大组织形式都应该兼备的,一级是企业的价值观,二级是激励,三级是流程制度。顶级则对于的是核心决策层的愿景)

15、对一个产品的使用,对一个人的关系,持续收到确定感的反馈,就会觉得安全,觉得可以依赖。如果突然变得不确定,就会有被伤害的感觉。这也是网站不要轻易改版的原因。

16、所谓“完美的产品”“极致的产品”就像“完美的人”一样,只是一种追求,但世上并不存在。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对方要的那个确定性你是否还能提供,对方是否还依赖你,这才是关系的关键。

17、商业是以利润为中心,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商业并非人生的全部,人死前盘点自己的一生,其实没有人看这一生赚了多少利润。做有内心确定感的事,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三、产品连接客观世界、过去与将来

18、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是古代最惨的人,他们只认识鱼,而不知道在身边滚滚而来的海浪里,就有盐,就有资源的本身。

19、这是另外一个伟大的时代,你我都不应该置身局外。看到时代的浪潮,不再抱怨波涛滚滚的凶险,而能看到大海的本身就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