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正在发生的教育的变革,虽然这期主要是讲大学,但包括中小学在内所有的教育形态都已经卷入到这个趋势中了。

    在中国所有的大学里,现在有3000多万本科专科的在校生,这些人里大概有8%的人会继续读研,有1.5%会读博,大学对大学生的塑造是全方位的,知识、学习能力、性格、人脉、三观、职业路径等等,大学会影响人的一生。但现在主流的大学教育方式和几百年前一样,都是一个老师在台上讲着和去年、前年、大前年完全一样的内容,这样的课堂讲的通常是各个学科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当然很重要,但是对很多人来说没有必要为了听这种课就把身体运到教室里去,所以十几年前互联网的网速提升到能看视频的时候,很多大学就开始把一些课程挂在网上免费给大家看,这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就是我们熟悉的慕课(MOOC),慕课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是抱有很大期望的,觉得一下教育资源公平了,不管是没考上名牌大学的年轻人,还是已经上班的职场人,只要愿意就能学到高质量的课程,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发现慕课对于提升社会教育水平的作用不太大,那问题出在哪呢?

    营销里有一个经典方法,是把所有产品分成享乐型和自律型,享乐型产品是满足你感性欲望的,比如可乐、电影、旅游,自律型产品是满足你理性欲望的,比如减肥、健身,比如学习,所以你就算把课免费挂在网上,不愿意学的人还是不愿意学,只有那部分有能力主动在网上找学习资源,主动花时间学的人才能享受慕课带来的价值,所以慕课没有普及教育,反而进一步拉开了学霸和普通人的差距,慕课无法替代大学的原因是体验太单一,也不像传统大学那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他虽然很有价值,但这个价值无法被有效地传递出去,也就无法代表大学教育的未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自律和学习体验的问题呢?大家好我是德荣,今天聊3个案例Coursera、彼岸和2U。

    Coursera的创始人吴恩达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大牛,最开始他是把自己在斯坦佛大学的机器学习课程搬到网上,很快获得了超过10万学生注册观看,这10万个学生如果在大学教需要250年,所以把大学的课搬到网上不管是对教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价值,于是吴恩达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和人脉网络,很快上线了更多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课程,嗅觉灵敏的硅谷风投们一看,斯坦福的教授要创业,都追在后面给钱,Coursera很快就拿到了1600万美元也就是差不多1亿人民币的初始融资,拿了融资就没有回头路,就必须一轮一轮融下去,最终上市,所以Coursera的下一个任务是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方式。

    那一个做慕课起家的公司应该怎么盈利呢?慕课本身虽然不挣钱,但它能带来流量,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应该用什么付费产品来接住这些流量?这不是一个流量变现问题,而是一个产品开发问题,任何产品开发问题都要回到消费者身上去找解决思路,首先来慕课的消费者都是什么人呢?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有职场人也有自由职业者,有家庭主妇也有退休的老年人。

    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差别,但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人在慕课出现之前根本接触不到顶级名校的教育资源,可能是因为当年成绩不好没能考上好大学,也可能是工作忙没时间再去上学,也有可能是生活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没有钱漂洋过海去另一个国家上他想上的那个学,网络恰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封锁,所以不管是Coursera,还是等会要讲到的彼岸和2U,他们的目标消费者,都是那些无法把自己运到大学里,但又确实需要学习的人。注意这些人不一定是终身学习者,他们很多只是在特定的时期,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需要学习特定的知识而已,有的人需要在2个月内学会一门编程语言,有的人需要在2个小时内了解区块链的基本原理。所以需要针对每种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时长的课程。

    Coursera开发盈利产品的思路有3个,第一个是在免费慕课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其实就是你花钱拿一个结课的证书,比如你要学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这是一个15个小时的免费课,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花100多块钱在学完之后获得一个证书,这个证书的用处不太大,在某些认可证书的学校里可以直接兑换学分,或者有人求职的时候会把证书放到简历里锦上添花一下,证书业务看似不起眼,但因为他有7700万注册用户,基数足够大,还是一个挺挣钱的业务。第二个动作是利用大学的教研能力,给原本慕课的观众提供更多样化的课程,从一两个小时的短课,到3至6个月的专业技能课,到2至6年不等的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去年Coursera学历业务的招生数量3.8万,在每个学生身上大概能赚到700多美金。第三个动作是开拓企业用户市场,为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培训服务,企业的付费能力就要强很多了,目前只有400来个企业客户,但在每个企业身上每年都能赚到10几万美元。

    2U上市时间比Coursera早了五六年,业务和Coursera相似,但2U选择了很不讨好的业务重点,他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了学历教育和专业证书的业务上,这部分是所有在线教育里最难啃的硬骨头,因为你做学历业务就要陪一个学生很多年,持续给他提供技术和人工的支持服务,远远不如几个小时的短课来的干净利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投资少,周期短,回报高,而且做学历业务没什么流量,光获客这个事就很麻烦,愿意看短课的人满地都是,愿意系统化学习的人就很少,2U的模式很重很重,具体有多重呢?他服务8万学生就需要6000多员工,员工与学生的比例是1:13,相比之下Coursera的比例大概是1:9000,那2U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呢?

    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如何在网络课程的基础上提升自律和学习体验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想一下,为什么在线学习和亲自去大学学习的效果不一样?这其实是前面那期讲过的语境问题,学校里有教室、有老师、有同学,这是一个从心理到生理都鼓励你学习的环境,家里有电视、手机、沙发、家人,这是一个鼓励你休息和娱乐的环境,办公室有老板、有同事、有业务,这是一个鼓励你工作的环境,所以想把在线读本科读研这个事做好,不是光把讲课这个环节搬到网上就完事了,而是要在互联网上重新构建整个学习体验,拿出做互联网产品的劲头来打磨学习体验。

    所以基于这个判断,2U的解决思路有3个,第一是大量的人工介入,你遇到的一切非学术的问题都可以咨询2U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就像是学校里的学长,他会告诉你哪个表应该怎么填,选修课怎么选,作业应该从什么地方提交等等,2U还给每个学生联系一个正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的人作为他的职业顾问,告诉他为了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在校的时候应该提前做哪些准备,考哪些证书。由于是在线学习,教授和学生都会有大量的时间守在电脑面前,那这套软件系统就需要很好用,所以2U做的第二件事把资源投入到软件系统里,2U现在合作的大学有80个,它能把自己的系统接入每个大学的系统里,实时同步数据,把大学使用的特殊代码自动转换成通用代码,把招生、录取、入学建立档案、课程安排、考试、打分等等流程自动化,让教授用比较低的学习成本就可以操作,甚至在他学校原来的系统里就可以完成操作,对学生同样提供一站式服务,把申请入学、提交资料、交作业、课程表、直播录播,聊天私信等功能集成到系统里,用技术和工具减少学生和教授在虚拟学习环境中遇到的障碍。

    2U做的第三件事是猛做线下,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可以完全脱离线下的,有一些专业比较容易往线上搬,比如经济学、文学、MBA,有一些专业不容易搬到线上,比如体育、艺术、护士、心理辅导,所以线上大学也需要为某些专业提供线下的实习和培训,2U的做法是在全美联系了5w家线下的合作实习单位,给学生安排实习,比如助产士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作为实习生亲自参加至少30个孩子的接生才能毕业,现在2U开设的线上学历课程,有55%都要求线下实践。

    另外线下服务也包括组织同城的同学聚会,可能是关于某一门课的讨论会,也可能就是聚一聚认识一下,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在线大学不等于网课,在线大学就是在线读大学,就是把网络技术融入到大学教育里,就是把大学的每一个体验环节都拆分开,看看哪个环节更适合线上,哪个环节更适合放在线下,一味地追求线上化和一味地拒绝线上化都是不可取的。

    彼岸教育据我所知是国内唯一做这个业务的企业,彼岸的选择更像是2U,而不是Coursera,同样选了学历教育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同样是比较重的模式,有大量的人工介入,据我所知彼岸教育同一时期公司员工和学生的比例可能比2U还高,我估计能有1:10,不同的是2U对接的大学和学生都是说英语的,没有语言障碍,但彼岸合作的大学是杜克、奥塔哥、伊利诺伊理工这种说英语的大学,面对的却是英文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学生,尤其是一些像我这种在职的中年人学生,能不能听懂专业课这事本身就要打个问号,语言水平上只要差了一点,学生从选专业到报名注册,到后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很麻烦。

    我以前留学的时候就碰到有艺术生报专业,报到了计算机学院的电脑动画系,结果一个月就被数学和物理课劝退了。就算选对了专业,但如果语言不好跟不上课,学了3个月就跑了,那后面第二年第三年的学费大学也就收不上来了,平台也就拿不到分成,所以彼岸为了让学员坚持学完,专门聘请一些专业对口的高学历人员来辅导专业课,还得给课程制作中英双语字幕,而2U不需要这么麻烦,只需要解决学生碰到的非学术问题就能保证完课率。
    **

    完课率对于2U和彼岸的模式来说是很重要的,传统慕课的完课率是4%,Coursera的我只找到了好几年前的数据,他的慕课注册学生如果能看完第一周的课,完课率就有40%,2U我找到了2019年的数据是82%,彼岸目前体量小一些所以完课率还要再高一些有95%,从4%到95%,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我认为这中间20倍的差距就是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带来的,慕课摆在那,你爱看不看,所以能看完的人最少,Coursera给慕课增加了正式的注册环节、做练习题、阅读课外材料、发证书等等体验,完课率翻了10倍,2U和彼岸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完课率又翻了一倍。

    教育部的数据说国内现在有300来万在读的网络本科生,有500多万在读的网络专科生,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线下学生的四分之一,随着对在线大学的探索,这个比例还会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时间和空间上都更有弹性的在线学习,所以在今天这个时间点,我们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思考教育的本质。

    大学到底是什么呢?有的人说是大学是现在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上升阶梯,很多家庭的希望都寄托于子女能考上好大学,有人说大学是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前最后一个庇护所,大学生们可以去成年人的社会探索,失败了也可以退回学校,也有人说大学是一个知识的分发系统,让知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大脑里传递。
    我的看法是大学不是高中,不是小学,大学就是大人的学校,是任何年龄段的大人的学校,大学应该成为整个社会成年人学习资源的调度中心,成为成年人学习体验的设计中心,Coursera和2U都是模式很成熟的做成年人教育的上市公司,我认为他们代表了这个行业2个典型的发展方向,他们一个是注重短期学习,一个注重学历教育,一个用户量很大,一个用户量不大,Coursera的市值有50亿美元,2U只有27亿,从商业的角度来看Coursera更成功,但我认为2U的方向更能代表教育的未来,在线教育最大的价值点在于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这时候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可能是很复杂的,有人是周末早上刚睡起来,有人是午休的时候在办公室,还有旅游的时候晚上回到酒店的,在线教育只给学生提供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丰富的多维度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复杂的变化的场景下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完整的体验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克服阻碍,包括心理上的阻碍、学业上的阻碍和流程上的阻碍,最终完成一个比较大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