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曾说过一个人实现财富自由的道路,有两条:投资或者创业。这两点,都需要用到商业分析。所以你需要了解商业,要了解商业,必然要用到商业分析,而这,需要你掌握必要的商业知识。

大家好,我是梨核。一位创业和投资的老兵,干了三家公司,做过近十年的投资。

今天想从我的经验角度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做商业分析、如何学习商业知识。我们了解商业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商业分析,而进行商业分析,需要掌握一定的商业知识。

从两个角度来阐述:
第一个角度,如何做商业分析;
第二个角度,从哪些渠道获取商业学习所需要的知识。

文章有点长,但我强烈建议你看完,我保证你看完之后会颇有收获。

01 从一个故事开始

我想本期先从一部日本动漫和一家日本公司说起。

2001年,日本上映了一部动漫,《千与千寻》。去年,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我在电影院看了三遍。不同年龄段的人看这部电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年幼时看这部电影只是觉得很有趣,现在岁数稍大,看这部电影却感悟颇深。

电影的开头交代了电影的背景,千寻的父母为了抄近路误入一处废弃的主题公园,并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充满着各种诱惑。

汤屋里的汤婆婆和她的职工们体现出极度对物欲和金钱的渴望。这一切都折射出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日本经济和社会。

1985年后,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逐渐升值,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货物出口的压力逐渐增大。日本的经济由出口转向内需。同时经济泡沫繁荣,大量的资金涌入到房地产行业,日本的房产价格逐渐上升。

根据日本国土厅的统计数据,仅1987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就上涨了30.7%,银座四丁目的地价超过每平米1亿日元。

日本经济的增长和泡沫的繁荣下,日本人体现出了高度的民族自信,他们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主张,单身主义开始盛行,独立女性主义开始兴起。由于单身、女性主义的兴起,生活成本相较于家庭成本开始降低,消费能力开始增强,高端品牌产品的消费主义登上日本的历史舞台。

80年代末,日本开始盛行“刹那主义”,也就是及时行乐。

媒体开始刊登对于奢侈生活的宣扬,蒂凡尼的镶钻项链成为送女生礼物的标准款,奢侈品手表公司开始打出“穿不同的衣服,应该有不同的手表”的奇葩广告。

跟《千与千寻》中,汤屋中有大批的年轻女性服务员映射的一样,为了满足物欲的追求,大批的日本年轻女性开始进入风月场所,“消费即美德”成为了日本年轻人的共识。那时,我们想说的那家公司,柳井正的优衣库还无人问津。

1990年,日本地产泡沫破灭。

日本企业陷入困境,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日本商品销售额自1989年的680万亿日元开始逐年下降,到2001年,日本商品销售额只有535万亿日元。日产、富士通、日航等企业不得不赤字经营。

在经济下滑、收入减少的背景下,企业开始减少员工开支,大批的劳动人口被辞退,日本失业率开始上涨。1993年,全日本有60%以上的企业减少了职工的招聘,日产关闭了神奈川工厂,辞退5000人,大批的日本企业希望35岁以上的人员能够自动离职。

随着失业的逐渐上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日本开始陷入人口分化。没钱的日本人收入无法支撑起内心的物欲,逐渐演变为“新日本穷人”,开始追逐低价。

1984年成立的优衣库,一直门可罗雀,直到日本经济衰退,“新日本穷人”的产生才开始逐渐兴起。

当大多数服装企业还沉寂于日本高经济增长带来的奢侈品红利之时。柳井正已经在郊外建设了多个郊外型仓储式店铺,无品牌调性的设计,简单仓储式的贫穷装修。

100多家中国工厂的标准生产,为优衣库实现标准产品的规模提供了条件,而规模化下,成本逐渐降低,正好满足了“日本新穷人”的诉求。绝对低价策略的优衣库从门可罗雀变得熙来攘往。

但日本经济的衰落并不短暂,而这种不短暂同样影响着优衣库。

2003年,索尼公布了巨亏的财报,日经指数立即遭受重创。索尼的危机进一步引发了日本企业的悲观情绪,日本国民陷入了更深的恐慌和焦虑。

1998年,日本人口自杀致死率突破新高,万分之2.58,超过32000人。许多日本人走入绝望,再未走出。迷惘笼罩着整个日本。

迷惘过后,便是失望。在经历了“买买买”之后,日本人开始对未来经济的逆转,逐渐由信心锐减变为毫不关心。

日本人不投资、不理财,不渴望财富增值,即使日本的存款利息接近于0,去银行存款仍然要挤破脑袋。这种对社会的失望逐渐演变成对婚姻的失望,日本人不结婚,不生子。

失望久了,日本人也就习以为常,被摧毁的物欲也不再萌生,不追逐奢侈,不沉迷炫耀,即使面对外国人对日本经济的反复嘲讽。

日本人也再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开始关注自身的生活,追求极简主义;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追求性价比;渴望通过消费来获取“美好的时光”。日本百元店大创就兴起于此。

“绝对低价”的优衣库自然没有从日本社会消费态度的变迁中获利。

2002年,优衣库销售额同比下滑将近30%,利润下滑近50%。在利润下滑的警示下,优衣库开始调整其主要策略,从“绝对低价”转向“极致性价比”。

将店铺的地址由郊外仓储式卖场转移到大型商场,提高品牌的消费体验;组建千人设计师团队,结合新型样式和新型面料;业绩考核从总部下移到门店,激励员工服务。

为更好的相应市场需求,加快供应链效率,优衣库将供应商数量由100多家减少到一半,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供应商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就这样,优衣库从“绝对低价”转为“极致性价比”服装的代表。

自“索尼危机”之后,日本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增长之路,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去20年股价增长较好的日本企业,大体上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这些企业往往是实现资本转移、全球化的公司。自然优衣库也不例外,而中国就是最为重要的市场。

《千与千寻》中,千寻最终乘上了通往原有世界的列车,顺便带着小白龙的一句话:“往前走,别回头。”

这可能是宫崎骏对于日本年轻人的期望,只要往前走,最终都可以走出迷失。

02 商业分析的逻辑

故事讲完了,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背后我们学到了什么?

优衣库的兴起、挫折和再次兴起基本上和日本经济的变化以及日本人民消费主义的变化有关。

在日本经济破灭之际,日本人开始追求低价产品,于是优衣库早期因“绝对低价”而兴起。

在日本经济持续衰退,日本人民对于经济增长失去希望,进而将消费寄托于更多美好的私人生活,追求性价比时,优衣库因修改品牌形象,完善供应链来实现品牌“性价比”的方式实现了第二次腾飞。

在日本内需增速放缓,逐渐得到满足之际,优衣库选择资本转移,实现了全球化扩张。

从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企业的变化,企业的变化适应环境的变化。其实这就是商业分析。

简单点来说,我认为商业分析,就分为两步:

第一步,环境如何变化?
第二步,企业在环境变化下如何变化?

先聊第一步,环境如何变化?也就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

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哪些?简单来说就是PEST模型,这些决定了企业所在的行业发生的改变。P代表政治,E代表经济,S代表社会,T代表技术。

优衣库的改变本质上来源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外部环境改变。

回到我们身边,想想我们整天讨论的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的问题吧,其实这不就是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带来的消费分化问题么?

年轻人追求个性化,有钱人追求奢华,中产阶级追求性价比。要么服装品牌具有极致性价比,严选电商、优衣库;要么品牌具有奢侈感,LV、GUCCI。

就是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带来的消费变化下,中国李宁已经不再是李宁,波司登也不是几百块钱买的起了。而这种消费的分化,也对女装带来了较大的打击。

你买过或者见过DAZZLE、EP、ELLASSAY这些品牌么?你可能觉得这是欧美小众私人设计师品牌,实际上这些都是中国知名服装上市公司旗下品牌。这些品牌便宜么?并不便宜,单件女装的价格在千元左右。够奢侈品牌的价格么?似乎也不够。这些之前赚的盆满钵满的女装品牌,现在却因为高不成低不就产生了问题。

这是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带来的对女装行业的影响。但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单单发生在女装行业。

如果让大家谈论最近最火的话题是什么?我想除了蚂蚁金服,就是拜登当选,似乎现在美国总统的竞选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我有朋友说拜登的当选可能对中国贸易和科技有好处,因为拜登所在的民主党代表的是美国精英主义的利益,全球化自然势在必行。但即使美国党派之间政策存在差异,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的博弈也不会减弱。

当市场竞争时,对于美国人来说,一方面强化自身的科技实力,继续领先全世界,另一方面,用各种手段温水煮青蛙,比如能买到的专利,有多少企业还愿意费劲吧咧的搞研发。想想日本、苏联吧,民主党也没那么善良,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自主研发,而且需要坚定不移。

这也是政策的变化带来的行业的影响。

基于外部环境的判断,核心的目标是为了找到行业变化的方向,但这只是商业分析的第一步,毕竟战略上的正确掩饰不了战术上的懒惰。

企业知道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作出改变?这是商业分析的第二步,是核心,也是咨询公司赚钱的秘诀。

我们要了解公司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首先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构成。

对于一家公司的业务构成情况来说,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可能不好理解,我换个简单的说法,价值链就是创造公司价值的业务链条或者业务流程。比如传统制造业的价值链环节是原材料—产品设计——品牌——生产——销售——消费者。互联网行业的价值链环节是产品——服务——用户。

每一个细分行业的价值链有所不同,但总的而言,你都可以从公司的业务流程中去勾勒出公司的价值链环节。

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反应,就是调整企业的价值链,在价值链这些创造价值的环节中发生改变。

我仍然说我们的中高端女装品牌,女装企业的价值链是生产——销售——消费者。

你会发现我们在分析了环境变化带来的行业变化下,对于女装行业,可能长期来看,最有价值的业务模式要么是极致的性价比,要么是高端品牌的形成。

如果你要做极致性价比的品牌,有两点很重要,快速响应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快速提高供应链效率且降低成本。

过往的短缺时代,女装的竞争核心是成本优势,毕竟没得挑,我怎么卖都可以卖的出去,而现在不同了,物欲横流的时代,消费者变的十分挑剔,所以要先深耕消费者需求,相应市场变化,于是价值链变成了消费者数据收集——设计——生产——消费者。

我听说中国李宁在门店做了些智能门店的调整,利用摄像头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观察消费者在某件衣服或者某双鞋子前的停留时间、表情等来判断货架上的服装是否受欢迎,之后来决定上游的服装生产、下游的门店陈列。当然,我还没去看,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商场看看,顺便和店长沟通一下。

如果你要做高端品牌,这可能需要沉淀,全球最值钱的服装品牌不是优衣库,而是LVMH。这似乎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

对于中国中端服装品牌来说,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募资收购了。你可能听说过斐乐,但你知道这家1911年创立在意大利的服装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权已然被安踏收购了么。我们提起百丽,总会觉得它是一个沉落的女鞋王者,但它的旗下还有滔博。

雷军说“风来了,猪都可以上天”。但实际上这个世界能发现风口的人很多,创业点子和设想很多,但最终做成事的却不多,手机厂商有很多,但只有一个苹果、只有一个小米,也只有一个华为。

为什么?因为即使你知道了风口,你发现行业的变化,但很少人会在发现风口,知道行业变化的情况下,做出改变。

除了业务上的变化,更难的是公司里人的变化。

我以前经常去传统企业,和传统企业的老板聊天。他们过的不好么?其实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没什么不好,如果你经常去江浙一带,你会发现,很多小厂的老板,裤腰带上左边別着一辆宝马、右边別着一辆奔驰。

他们过的好么?似乎又不好,由于管理老化,子女不愿意接班,人员不愿意辞职,逐渐的被比他更大的公司内卷。

他们的主要问题不是行业变化了业务怎么变,而是行业变化了,人怎么变的问题。

我之前曾在视频中提到过人对于行业和公司的力量,我们在做分析时,往往注重行业影响和公司变化的客观因素,却往往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很多企业要做百年企业,但是别说百年了,即使是几年,这个行业可能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半导体的技术改变以往可能只需要3年,现在估计三年不到,半导体都可能迎来一次技术变革。

华为为什么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通信行业也是技术行业,而过往的通信进步或许是运营商的建设决定的,但现在通信设备商在通信进步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推动了通信行业的技术变革。

问题在于,企业不只是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是要时时刻刻做好准备适应行业的变化。

这就跟你做自媒体一样,你始终要观察用户的喜好变化,逐渐改变自己的自媒体风格,但是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企业做起来自然更难,如果企业要做到时时刻刻适应行业的变化,那么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这种内部环境一定是激励企业内部人员创新和创造的。当然这个创新、创造并不一定是技术。

有一家神奇的公司叫做3M,你可能知道3M口罩,但是3M不只是有口罩,还有胶带、净化器、砂布、便利贴、呼吸眼部防护产品等等等等,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

都说混业经营就是不行,步子太大容易扯淡,但是为什么3M就行?更多的时候是有个相对支持创新的环境。

总结一下,商业分析的步骤包括哪些?我觉得就两步:

第一步,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总的来说外部环境可以用PEST模型;

第二步,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公司带来的改变,一个业务模式变化导致的价值链变化,一个是业务模式的变化带来的公司组织、管理层、人的变化。

行业的变化和人的变化,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在我的频道——方法论中寻找答案。当然,如果你们呼声热烈,我也会在我的评论区,把相应的视频连接po上来。

以前的视频中我们将如何更为详细的拆解一家公司,对于如何更为具体的看懂一家公司,我将分成我将分成如何看懂一家公司的业务和如何看懂一家公司的财务来给大家普及。

单纯知道商业分析的逻辑,怕是不是更好的帮助你进行商业分析,你还需要一些素材。也就是获取商业知识的渠道。

我们对商业进行分析,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所以呢,对于商业知识的获取,同样需要我们对宏观、行业、公司以及对人来做自上而下的学习。

接下来的内容,我会从宏观、行业、公司、人四个角度想大家推荐书籍和数据资料来源。

宏观篇

按照我们的商业分析的逻辑,影响行业的变化主要由四个因素,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宏观方面,我推荐一些书目供大家学习。

政策:我认为政策一般涉及到制度的变迁,诺思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西方世界的兴起》;关于中国制度变迁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激荡三十年》;关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西方将主宰多久: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 》、《人类简史》等等。

经济:如果是系统性的经济学原理,我推荐大家看教科书,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方面的我不做过多的介绍,主要推荐一些实务的经济学研究书籍和报告,经济史的研究可以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可以读韦尔的《经济增长》;经济指标的解读可以读鲍莫尔的《经济指标解读》;各国的经济变迁史推荐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辜朝明的《大衰退年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与全球化的宿命》。当然经济学的学习还是要看各个大家的关于现在经济的解读。

社会:社会包括的因素有人多,其中人口和人性是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两个。关于人口方面的书,大家可以读李建新的《中国人口之殇》、《中国人太多了吗》、《中国人可以多生!——反思中国人口政策》;萨苏的《看邻人火烧—日本大发展时代启示录》;近藤大介的《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桥本健二的《战后日本社会阶级构造的变迁》。当然你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各位大家关于中国人口和经济的分析论论文。人性方面的书有很多,比如《消费者行为学》等等。

技术:技术的书自然不是关于技术产生和应用的书,更多的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技术的变革对于行业带来改变方面的书籍。这里对于喜欢关注科技技术进步的小伙伴,我推荐中国科学院每年出版的两份报告,一份叫做《科学发展报告》、《高科技发展报告》。因为个人读书能力有限,并不能对好书做到穷举,如果你有补充,不妨把你推荐的书打在留言板上。

行业篇

行业的理解无非是看行业的过去和现在,找到行业变化的影响因素,来预测未来行业的变化。行业的过去和现在怎么看呢?

定性,行业在过去是如何演变成现在的;定量,行业的核心数据是如何变化的。

我们举几个行业,来看看不同的行业的资料和数据如何寻找吧。

1.消费行业:消费行业的定义不多说,消费行业的资料我们可以从书籍和网站中获得。在消费行业的书籍上,我推荐研究类和传记类的书籍,研究类的比如《第四消费时代》、《低欲望社会》、《极简主义》、《小众经济》,传记类的书籍比如《鞋狗》、《零售的哲学》、《富甲美国》等,当然还有很多不错的书,如果你有更多的推荐,不妨打在留言板上。

消费行业的网站,家电的数据可以关注产业在线、中怡康;纺织服装类的数据咨询可以关注纺织网、云观咨询;电影传媒类数据、咨询可以关注艺恩;电商类数据、咨询可以关注阿里数据、联商网、消费内参、B2B内参等等。

2.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包括内容类、社交类、电商类,关于互联网行业的书籍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我认为互联网行业大多数是关于创新的,所以我推荐创新三部曲,《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创新者的基因》。

关于互联网数据的网站也非常之多,如果是学习和了解互联网行业或者消费行业公司的变化,我推荐36kr、虎嗅,如果是寻找互联网行业的数据,极光大数据、七麦数据、Questmobile。当然,很多内容是收费的,且费用不低,但免费的数据和资讯应该是够用的。

3.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包括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一部分。关于汽车行业的书籍大多数我能推荐的是一些汽车公司的传记,比如丰田等公司。

关于汽车行业数据的网站,我推荐中国汽车协会,简称中汽协,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商会,这些都是可以免费获取数据的网站。

4.医疗行业:医疗医药行业的数据,大多是关于药品的审核,关于药品审核的官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从官网查询数据自然会比较慢,所以我的建议是通过丁香园Insight、药智网等网站查询相关数据。

5.传统制造业:我这里说的传统制造业,大多数化工相关的原材料工业和机械制造行业,说实话,我读化工相关的书籍并不多,所以可以推荐的书籍也不多,以前想找杜邦公司来看,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关于传统制造业的书籍,我能推荐的更多的是关于传统制造业公司的发展传记,比如3M、杜邦的一些书。

传统制造业的数据往往在一些期货平台或者期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获取,如卓创资讯、水泥网、石料网、新材料在线等等。虽然大多深度的数据仍然是收费的,但免费的部分还是可以使用的。

其他行业的资讯和数据,大多可以从这个行业的协会中找到统计,当然对于一些较细分或者新兴的行业可能没有行业协会。

实际上,相对于通过以上终端寻找数据,大多人会通过报告等方式找寻二手数据,二手数据的来源多来自于咨询公司和证券公司。所以这里也普及几个常用的咨询公司和证券公司的报告获取方式。

比如沙利文的头豹,有些报告还是可以用的;新材料在线、慧博咨询、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各个证券公司研究所的公众号等等,当然欢迎补充。

公司篇

了解行业的变化之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了解公司。我个人认为了解公司分为浅层了解和深层了解。

浅层了解就是简单了解公司的业务、公司的股东结构、注册资本、成立时间、创始人、背景等等。

如果是查询公司成立的时间、注册资本、创始人等等情况,天眼查、企查查这种企业征信类的网站就可以使用。如果是看公司的竞争对手、行业内公司的参与者情况,可以通过IT桔子等查询。

这里特别说明一点,如果是查询私募基金公司,可以通过私募基金业协会查询,这是最正规的官方渠道,这样你就知道私募基金创始人的背景以及管理基金规模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聊聊如何获取深层次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如何找寻公司业务、商业模式以及和商业相关的财务数据。我分两种情况,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按照上没上市,也就这两种分类。

对第一种上市公司,自然我们通过招股说明书和年报来了解公司的情况,获取招股说明书和年报的方式是

(1)A股:通过巨潮资讯网获取招股书和年报;有些公司虽然有公开资料,但是并没有上市,比如在新三板或者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的公司,可以直接获取它们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注意不是招股说明书。

(2)港股:也就是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如小米、美团等等,从披露易,这三个字可以直接百度,来获取招股书和年报情况。

(3)美股:也就是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如爱奇艺、阿里巴巴、百度等等,这些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可以登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gov)官网,输入证券简称,类目中填写F-1,代表美国上市的非美国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比如中国概念股;输入S-1,代表美国上市的美国公司的招股书。

对于第二种公司,也就是未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多是比较新兴的消费类或者互联网公司,我们一般很难获取资料。对于这些公司的信息,小伙伴只能通过一些新闻报道了解,当然你也可以通过鲸准、以太等软件来联系相关行业的创始人,旁击侧敲了解你想了解的公司。

读人篇

宏观、行业、公司说完了,接下来就是看人了,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优秀的公司必然拥有优秀的企业家。

在读人方面我能给大家推荐的不多,毕竟干了三家公司,没有一家公司成功上市的。但是我想推荐一些书籍,可能这些书籍对于小伙伴们的个人成功或许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类,就是人性的书籍,哲学和人性的书要读,奈何我读的并不多,简单给大家推荐几本,比如《毛泽东选集》、《理想国》、《君主论》、《自私的基因》,说实话,哲学的书我只读过这几本,所以没啥好推荐的,这一部分希望大家略过,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荐,不妨打在弹幕上。

第二类,就是管理类的书籍,对于管理类的书籍我认为有两类,一类是杰出企业家思想语录,一类是杰出管理大师的知识框架。关于第一类在行业篇已经做过不少的介绍,当然,还有很多,比如杰克韦尔奇的书、乔布斯的自传、京瓷的哲学、丰田的方法、华为的组织管理等等。就管理类知识框架的书籍来说有两位大师还是值得推荐的,一是迈克尔波特,虽然他自己经营的企业或许没有非常的优秀,但是这位大师的《竞争三部曲》确实是值得一读的经典著作。另外,彼得·德鲁克,这位管理大师的书,对于年轻的小伙伴来说,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之所以这期视频会这么长,原因我非常喜欢这种通过案例讲述方法,通过方法获取知识的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讲述过程。

我想我们接触了很多结论,知道了很多知其然的知识,但却没有搞懂为什么会有这些奇怪的知识。学习我认为多的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在投资和创业的生涯中,有一句话是我特别喜欢的:“世界永远年轻,你我终将老去。”

以前我接触过哈佛大学毕业的国际顶级律所的高管,虽然收入不错,但从来没见过他发自内心的开心过。他对我说,我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但却不知道拥有什么样的未来,我想改变世界,而更多的时候我只能选择顺从这个世界。

或许我们很难改变这个世界,但他没有看到的是,除了改变这个世界,其实顺应这个世界改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样很难。我们缺的不是勇气,而是方法和努力。

选择什么不重要,但一定要顺势而为。

最后,重提那句话:“世界永远年轻,你我终将老去。”

但愿不要让妥协、退缩和不够努力刻在你我的心上。

由里及核,就是硬核。我是梨核,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