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hosainho
    02 月 25 日
    | 本文为付费栏目文章,您已订阅,可阅读全文 |
    大家好,欢迎来到《给少数派的写作建议》系列。

    以如今科技行业的发展速度,科技公司与大众间有着明显的信息差,因此,当某些技术或产品被推向市场时,消费者往往没法直观地理解产品的技术选择和逻辑。例如为什么手机摄像头越来越突兀,为什么苹果笔记本的屏幕不做成触屏,为什么科技公司可以实现「大数据杀熟」。

    如果要围绕这些话题写作,涉及的知识面虽各不相同,但文章的本质上都有相同的目的:解释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要介绍的写作框架,就是用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来显得难啃的技术知识,从你的文章中获得「我明白了!」的阅读快感。

    让读者代入情景
    在不少文章和短视频中,会在一开头就急匆匆地抛出核心问题,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靠耸人听闻的词语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暂且不论这种手法是否「高级」,但显然是不够高明的。依赖这种手法,会让读者对标题的「耐药性」逐渐提高,这可能也是「标题党」出现的原因。

    那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呢?来看《十几年前亚马逊尝试失败的「大数据杀熟」,为什么又在国内火了起来?》的开头:

    科技界的热词更新日新月异,在区块链霸屏的今天,没想到「大数据」又杀回来了。

    随着微博用户 @廖师傅廖师傅 的一条控诉微博,指出某旅行网站和某叫车平台会针对老用户选择性提价,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也都纷纷晒出各个网络平台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发现对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产品服务,两台不同的手机上显示不同的价格,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作者想揭露的是「大数据杀熟」这一现象的原因,但开头却先从一位普通用户的故事开始讲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读者代入情景。

    人的大脑其实非常「懒惰」,相比于自己陌生的概念,更容易接受那些脑中已有印象的概念。因此,用每位用户都可能遇见的场景开头,比直接开始解释「大数据」的概念,或者提问「大数据杀熟怎么实现的?」,更能让读者愿意继续阅读文章,让读者的注意力可以「软着陆」在文章上。

    制造冲突,让读者产生疑问
    当读者进入到你设定的场景后,接下来的一步要尽快地点出场景中不合理的地方,让现实情况与读者脑中的认知产生「冲突」。有了冲突,读者才会产生疑惑,才会有读下去的动力。

    我们接着看上文提到的文章,在讲完用户的遭遇后,作者提出了疑问:

    一时间,「大数据杀熟」成了人人愤慨的对象。为什么一向强调透明公开的互联网,反而使用了小商家的杀熟手段?是因为有了大数据,互联网公司才开始杀熟的吗?在今天网民的一片控诉之下,这些互联网公司未来会如何调整?

    做为读者,其实更多是在「浏览」文章,还做不到「边阅读边思考」,所以他们会有情感上有所变化,但是很少能一针见血地发现反常现象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作者,在这个时候就要帮读者理解要解释的现象中的核心问题,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回答原因。

    解答疑问
    经过前两步的铺垫,读者已经被你设置的钩子吸引住,开始期待你会如何去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到这一步,就可以将「干货」端出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因获取知识而带来的愉悦感。

    到这一阶段没有固定的招法,要根据实际的内容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常见的招式有两种:逐步论证和多角度分析。

    在《十几年前亚马逊尝试失败的「大数据杀熟」,为什么又在国内火了起来?》一文中,作者采取的是多角度分析的方式。分别从「商业公司的苦衷」「消费者的愤怒」两个角度出发,去讨论「大数据杀熟」背后的原因。

    而在《苹果的 Face ID 是如何工作的?》,作者在解释 Face ID 的优势时,则是逐步论证。基于「Face ID - 3D 模型 - 结构光传感器」的顺序,先介绍「Face ID 是基于 3D 的面部识别」,再解释「iPhone 是如何获得 3D 模型的」,最后是「结构光传感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这两种写作招式并不是随意举出的,它映射着答案的深度和广度。一个现象之所以不容易被理解,要么是因为涉及的专业知识过深,要么是涉及不同的领域。当然,更多情况下是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者根据文章的需要,去合理地梳理解答疑问的结构。

    如何避免成为「标题党」
    在写作「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类文章时,最容易写成所谓标题党的文章。即本来可以一句话解释,偏偏要起一个令人惊悚的标题,经过漫长的铺垫之后,才把答案公布出来。

    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在回答的专业度上下功夫。其实任何话题或现象,背后都会涉及到多门学科,如果能深挖下去,说不定会找到更专业、细致的答案。所以当你发现答案很简单的时候,不妨提醒一下自己,再深入思考一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其次,要有意识地把握「悬疑」的程度,不要故弄玄虚。在前文中提到过,要找到能一直勾着读者读下去的「勾子」,但经典的悬疑片之所以好看,是它能在合适的时间回应观众想知道答案的心情,从而产生愉悦感。

    写作亦是如此,在「解答疑问」这一部分,不妨先将答案写出来,作为一种阅读反馈,让读者有继续读下去的心情。如果一直藏着答案,可能读者的耐心早已被消耗殆尽,直接关闭网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