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基础知识
- 本征半导体 
- 定义 
- 将纯净的半导体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单晶体,即为本征半导体
 
 - 自由电子 
- 如果温度升高,少数价电子将挣脱共价键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 空穴 
- 在原来的共价键位置留下一个空位,称之为空穴
 
 
 - 定义 
 - 杂质半导体 
- N型半导体 
- 在4价的硅或锗中掺入5价的杂质元素
 - 主要依靠电子导电,又称为电子型半导体
 - 电子的浓度远远大于空穴的浓度
 
 - P型半导体 
- 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少量3价元素
 - 主要依靠空穴导电,又称为空穴型半导体
 - 空穴的浓度远高于自由电子的浓度
 
 
 - N型半导体 
 - PN结 
- 单向导电性 
- 加正向电压 
- PN结处于正向导通(on)状态,正向等效电阻较小
 
 - 加反向电压 
- 反向电流非常小,PN结处于截止(cut-off)状态
 
 - 结论 
-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 加正向电压 
 - 伏安特性 
- u>0,正向特性;u<0,反向特性
 - 图示 
- Subtopic
 
 
 - 电容效应 
- 势垒电容 Cb 
- 由PN结的空间电荷区形成,又称结电容
 - 反向偏置时起主要作用
 
 - 扩散电容 Cd 
- 由多数载流子在扩散过程中的积累引起
 - 正向偏置时起主要作用
 
 
 - 势垒电容 Cb 
 
 - 单向导电性 
 
半导体二极管
- 常见结构 
- 从材料分 
- 硅二极管
 - 锗二极管
 
 - 从管子的结构分 
- 点接触型二极管
 - 面接触型二极管
 - 平面型二极管
 
 
 - 从材料分 
 - 伏安特性 
- 正向特性 
- 当正向电压超过死区电压后二极管导通,电流与电压关系近似指数关系
 
 - 反向特性 
- 反偏时,反向电流值很小,反向电阻很大,反向电压超过UBR则被击穿
 
 - 图示 
- Subtopic
 
 - 总结 
-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 正向特性 
 - 主要参数 
- 最大整流电流  IF 
- 二极管长期运行时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
 
 -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UR 
- 二极管工作时允许外加的最大反向电压
 
 - 反向电流  IR 
- 二极管二极管未击穿时的反向电流
 
 - 最高工作频率  fM 
- 二极管工作的上限频率
 
 
 - 最大整流电流  IF 
 - 二极管应用 
- 整流
 - 开关
 
 - 稳压二极管 
- 稳定电压UZ 
- 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时的工作电压
 
 - 稳定电流Iz 
- 稳压管正常工作时的参考电流
 
 - 动态内阻rz 
- 稳压管两端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量之比 
- rz=ΔU/ ΔI
 
 
 - 稳压管两端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量之比 
 - 电压的温度系数αU 
- 稳压管电流不变时,环境温度对稳定电压的影响
 
 - 额定功耗Pz 
- 电流流过稳压管时消耗的功率
 
 
 - 稳定电压UZ 
 
双极型晶体管
- 结构 
- 三个区 
- 发射区 
- 杂质浓度很高
 
 - 基区 
- 杂质浓度低且很薄
 
 - 集电区 
- 无特别要求
 
 
 - 发射区 
 - 三个电极 
- 发射极 e
 - 基极 b
 - 集电极 c
 
 - 两个PN结 
- 发射结
 - 集电结
 
 
 - 三个区 
 - 类型 
- NPN型
 - PNP型
 
 -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 发射 
- 发射区大量电子向基区发射
 
 - 复合和扩散 
- 电子在基区中复合扩散
 
 - 收集 
- 将扩散过来的电子收集到集电极
 - 同时形成反向饱和电流ICBO
 
 
 - 发射 
 
场效应管
- 分类 
- 结型场效应管 
- N沟道
 - P沟道
 
 - 绝缘栅场效应管 
- 增强型 
- N沟道
 - N沟道
 
 - 耗尽型 
- N沟道
 - P沟道
 
 
 - 增强型 
 
 - 结型场效应管 
 - 特性曲线 
- 输出特性 
- 函数关系 
- ID=f(UDS)|UGS=常数
 
 - 图示 
- Subtopic
 
 
 - 函数关系 
 - 转移特性 
- 函数关系 
- Subtopic
 
 - 图示 
- Subtopic
 
 
 - 函数关系 
 
 - 输出特性 
 - 主要参数 
- 直流参数 
- 饱和漏极电流IDSS
 - 夹断电压UP
 - 开启电压UT
 - 直流输入电阻RGS
 
 - 交流参数 
- 低频跨导gm
 - 极间电容
 
 - 极限参数 
- 漏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DM
 - 漏源击穿电压U(BR)DS
 - 栅源击穿电压U(BR)GS
 
 
 - 直流参数 
 
基本放大电路
基本概念
- 放大的概念 
- 放大的对象 
- 变化量
 
 - 放大的本质 
- 能量的控制
 
 - 放大的特征 
- 功率放大
 
 - 放大的基本要求 
- 不失真——放大的前提
 
 
 - 放大的对象 
 - 性能指标 
- 放大倍数 
- 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 输入电阻 
- 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有效值之比
 
 - 输出电阻 
- 将输出等效成有内阻的电压源,内阻就是输出电阻
 
 - 通频带 
- 衡量放大电阻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
 
 -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 交流有效值
 
 - 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 
- 功率放大电路的参数
 
 
 - 放大倍数 
 
工作原理
- 组成原则 
- 必须根据所用放大管的类型提供直流电流,以便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并做为输出的能源
 - 电阻取值得当,与电源配合,使放大管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电流
 - 输入信号必须能够作用于放大管的输入回路
 - 当负载接入时,必须保证放大管输出回路的动态电流能够作用于负载,从而使负载获得比输入信号大得多的信号电流或信号电压
 
 - 常见的两种共射放大电路 
-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分析方法
-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 直流通路 
- ①Us=0,保留Rs
 - ②电容开路
 - ③电感相当于短路
 
 - 交流通路 
- ①大容量电容相当于短路
 - ②直流电源相当于短路
 
 
 - 直流通路 
 - 图解法 
- 静态分析 
- 输入回路的图解分析 
- Subtopic
 
 - 输出回路的图解分析 
- Subtopic
 
 
 - 输入回路的图解分析 
 - 电压放大倍数分析 
- Subtopic
 
 - 波形非线性失真的分析 
- 截止失真 
- 因晶体管截止而产生的失真
 - 波形分析 
- 输入回路 
- Subtopic
 
 - 输出回路 
- Subtopic
 
 
 - 输入回路 
 
 - 饱和失真 
- 饱和失真是输出回路产生失真
 - 波形分析 
- 输入回路 
- Subtopic
 
 - 输出回路 
- Subtopic
 
 
 - 输入回路 
 
 
 - 截止失真 
 
 - 静态分析 
 - 等效电路法 
- 直流模型 
- 适用于Q点的分析
 
 - 晶体管的h参数等效模型 
- 交流等效模型
 
 - 共射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 
- 电压放大倍数Au
 - 输入电阻Ri
 - 输出电阻Ro
 
 
 - 直流模型 
 
静态工作点的稳点
-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 晶体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输出特性曲线 
- Subtopic
 
 
 - 晶体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输出特性曲线 
 -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典型电路 
- 直接耦合电路 
- Subtopic
 
 - 阻容耦合电路 
- Subtopic
 
 - 前两种所示电路的直流通路 
- Subtopic
 
 
 - 直接耦合电路 
 -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 引入直流负反馈
 - 温度补偿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 种类 
- 共射
 - 共集
 - 共基
 
 - 接法比较 
- Subtopic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 三种接法 
- 共源
 - 共栅
 - 共漏
 
 - 设置Q点的方法 
- 基本共源放大电路
 - 自给偏压电路
 - 分压式偏置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
- 耦合方式 
- 直接耦合
 - 阻容耦合
 - 变压器耦合
 - 光电耦合
 
 - 动态分析 
- 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 Subtopic
 
 
 - 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 零点漂移 
- 产生原因 
- 由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半导体器件参数的变化
 
 - 抑制方法 
- 引入直流负反馈
 - 温度补偿
 
 
 - 产生原因 
 - 差分放大电路 
-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 Subtopic
 
 -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 Subtopic
 
 -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 Subtopic
 
 -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 Subtopic
 
 
 -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 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 
- 基本电路 
- Subtopic
 
 - 交越失真 
- Subtopic
 
 - 消除交越失真方法 
- 利用二极管消除交越失真
 - UBE倍增电路
 
 
 - 基本电路 
 -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 举例 
- Subtopic
 
 
 - 举例 
 
 - 零点漂移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 概述 
- 组成 
- 输入级
 - 中间极
 - 输出级
 - 偏置电路
 
 - 电路方框图 
- Subtopic
 
 - 符号 
- Subtopic
 
 - 电压传输特性 
- 函数 
- Subtopic
 
 - 图示 
- Subtopic
 
 
 - 函数 
 
 - 组成 
 - 集成运放中的电流源电路 
- 基本电流源电路 
- 镜像电流源 
- Subtopic
 
 - 比例电流源 
- Subtopic
 
 - 微电流源 
- Subtopic
 
 
 - 镜像电流源 
 - 改进型电流源电路 
- 加射级输出器的电流源 
- Subtopic
 
 - 威尔逊电流源 
- Subtopic
 
 
 - 加射级输出器的电流源 
 - 多路电流源电路 
- Subtopic
 
 
 - 基本电流源电路 
 -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 开环差模增益
 - 差模输入电阻
 - 共模抑制比
 - 输入失调电流
 - UIO的温漂
 - 输入失调电流
 - 最大共模输入电压
 - 最大差模输入电压
 - -30dB带宽
 - 转换速率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概述
- 基本概念 
- 高通电路 
- 电路 
- Subtopic
 
 - 频率响应 
- Subtopic
 
 
 - 电路 
 - 低通电路 
- 电路 
- Subtopic
 
 - 频率响应 
- Subtopic
 
 
 - 电路 
 
 - 高通电路 
 - 波特图 
- 在画频率特性曲线时常采用对数坐标,称为波特图
 - 高通电路波特图 
- Subtopic
 
 - 低通电路波特图 
- Subtopic
 
 
 
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 混合π模型 
- 完整的混合π模型 
- 结构示意图 
- Subtopic
 
 - 模型示意图 
- Subtopic
 
 
 - 结构示意图 
 - 简化的混合π模型 
- 单向化后的混合π模型 
- Subtopic
 
 - Subtopic 
- Subtopic
 
 
 - 单向化后的混合π模型 
 
 - 完整的混合π模型 
 - 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 电流放大系数的定义 
- Subtopic
 
 - 波特图 
- Subtopic
 
 
 - 电流放大系数的定义 
 - 晶体管的频率参数 
- 共射截止频率
 - 共基截止频率
 - 特征频率
 - 集电结电容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 Subtopic
 
 - 低频电压放大倍数 
- Subtopic
 - Subtopic 
- Subtopic
 
 
 - 高频电压放大倍数 
- Subtopic
 - Subtopic
 
 -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 
- Subtopic
 
 
 -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 定性分析 
- 电压放大倍数 
- Subtopic
 
 - 波特图 
- Subtopic
 
 
 - 电压放大倍数 
 - 截止频率 
- 下线频率 
- Subtopic
 
 - 上限频率 
- Subtopic
 
 
 - 下线频率 
 
 - 定性分析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反馈概念的建立
- 组成方框图 
- Subtopic
 
 - 表达式 
- Subtopic 
- 当AF>0时,Af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 当AF=0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
 - 当AF<0时,Af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 当AF=-1时,Af→∞;放大器处于“ 自激振荡”状态
 
 
 - Subtopic 
 
反馈的形式和判断
- 反馈的范围 
- 本级或级间
 
 - 反馈的性质 
- 交流 
- 交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
 
 - 直流 
-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
 
 - 交直流 
- 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则为交、直流反馈
 
 
 - 交流 
 - 反馈的取样 
- 电压反馈 
- 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 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
 
 - 电流反馈 
- 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
 - 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
 
 
 - 电压反馈 
 - 反馈的方式 
- 并联反馈 
- 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流形式相叠加
 - Rs越大反馈效果越好
 - 反馈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 串联反馈 
- 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的形式相叠加
 - Rs越小反馈效果越好
 - 反馈信号反馈到非输入端
 
 
 - 并联反馈 
 - 反馈极性 
- 瞬时极性法 
- (1)假定某输入信号在某瞬时的极性为正(用+表示),并设信号的频率在中频段
 - (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升高用+表示,降低用-表示)
 - (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
 - (4)根据Xi与Xf的极性,确定净输入信号的大小;Xid减小为负反馈;Xid增大为正反馈
 
 
 - 瞬时极性法 
 
反馈形式的描述方法
- 某反馈元件引入级间(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电流)串联(并联)负反馈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 Subtopic
 - 扩展频带
 - 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
 - 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1+AF倍
 -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
 -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
 -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1+AF倍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 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
 
 -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 Subtopic
 - 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 
- Subtopic
 - Subtopic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基本运算电路
-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公式 
- R2 =R1//Rf
 - Subtopic
 
 
 - 电路图 
 -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公式 
- R2 =R1//Rf
 - Subtopic
 
 
 - 电路图 
 -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公式 
- R4=R1//R2//R3//Rf
 - Subtopic
 
 
 - 电路图 
 - 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公式 
- R1//R2//R3//R4=Rf//R5
 - Subtopic
 
 
 - 电路图 
 - 加减运算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公式 
- R1//R2//Rf=R3//R4//R5
 - Subtopic
 
 
 - 电路图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 积分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公式 
- Subtopic
 
 
 - 电路图 
 - 微分运算 
- 电路图 
- Subtopic
 
 - 公式 
- Subtopic
 
 
 - 电路图 
 
信号发生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
信号发生电路
-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 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 Subtopic
 
 
 -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 起振条件 
- 幅值条件 
- Subtopic
 
 - 相位条件 
- Subtopic
 
 
 - 幅值条件 
 
 - 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 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 
- Subtopic
 
 - 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 Subtopic
 
 
 - 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 
 -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 变压器耦合式LC振荡电路 
- 集电极调谐 
- Subtopic
 
 - 发射极调谐 
- Subtopic
 
 - 基极调谐 
- Subtopic
 
 
 - 集电极调谐 
 - 三点式LC振荡器 
- 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哈特莱电路) 
- Subtopic
 
 -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电路) 
- Subtopic
 
 - 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 
- Subtopic
 
 - 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西勒电路) 
- Subtopic
 
 
 - 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哈特莱电路) 
 
 - 变压器耦合式LC振荡电路 
 -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 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 
- Subtopic
 - 等效电路 
- Subtopic
 
 
 - 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 
- Subtopic
 
 
 - 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 
 
功率放大电路
- 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 甲类工作状态 
- 导通角为360°,ICQ大,管耗大,效率低
 
 - 乙类工作状态 
- ICQ≈0, 导通角为180°,效率高,失真大
 
 - 甲乙类工作状态 
- 导通角为180°~360°,效率较高,失真较大
 
 
 - 甲类工作状态 
 - 乙类功放电路的指标估算 
- 工作状态 
- 任意状态 
- Uom≈Uim
 
 - 尽限状态 
- Uom=VCC-UCES
 
 - 理想状态 
- Uom≈VCC
 
 
 - 任意状态 
 - 输出功率 
- Subtopic
 
 - 直流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 
- Subtopic
 
 - 管耗 
- Pc1m=0.2Pom
 - Subtopic
 
 - 效率 
- Subtopic
 - 理想时为78.5%
 
 
 - 工作状态 
 -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问题的提出 
- 在两管交替时出现波形失真——交越失真(本质上是截止失真)
 
 - 解决办法 
-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OCL——利用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上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
动态指标按乙类状态估算 -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OTL——电容C2上静态电压为VCC/2,并且取代了OCL功放中的负电源-VCC;
动态指标按乙类状态估算,只是用VCC/2代替 
 -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OCL——利用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上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
 
 - 问题的提出 
 - 复合管的组成及特点 
- 前一个管子c-e极跨接在后一个管子的b-c极间
 - 类型取决于第一只管子的类型
 - β=β1·β2
 
 
直流电源
方框图
- Subtopic
 
整流电路
-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 工作原理 
- 电路图 
- Subtopic
 
 - 波形图 
- Subtopic
 
 
 - 电路图 
 - 主要参数 
- 输出电压平均值 
- Subtopic
 
 - 输出电流平均值 
- Subtopic
 
 - 脉动系数 
- 定义 
- 整流输出电压的基波峰值与输出点啊平均值之比
 
 - 表达式 
- Subtopic
 
 - 半波整流电路 
- Subtopic
 
 
 - 定义 
 
 - 输出电压平均值 
 
 - 工作原理 
 - 单项桥式整流电路 
- 工作原理 
- 电路图 
- Subtopic
 
 - 波形图 
- Subtopic
 
 
 - 电路图 
 - 主要参数 
- 输出电压平均值 
- Subtopic
 
 - 输出电流平均值 
- Subtopic
 
 - 脉动系数 
- Subtopic
 
 
 - 输出电压平均值 
 
 - 工作原理 
 
滤波电路
- 电容滤波电路 
- 工作原理 
- 电路图 
- Subtopic
 
 - 理想波形 
- Subtopic
 
 - 考虑内阻时波形 
- Subtopic
 
 
 - 电路图 
 - 主要参数 
- 输出电压平均值 
- Subtopic
 
 - 输出电流平均值 
- Subtopic
 
 - 导通角 
- RLC的值越大,滤波效果越好,导通角越小
 
 - 输出特性 
- Subtopic
 
 - 滤波特性 
- Subtopic
 
 
 - 输出电压平均值 
 
 - 工作原理 
 - 倍压整流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电路图 
 - 多倍压整流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电路图 
 - 电感滤波电路 
- 电路图 
- Subtopic
 
 
 - 电路图 
 - 复式滤波电路 
- LC滤波电路 
- Subtopic
 
 - LCπ型滤波电路 
- Subtopic
 
 - RCπ型滤波电路 
- Subtopic
 
 
 - LC滤波电路 
 - 各种滤波电路性能对比 
- Subtopic
 
 
稳压电路
- 稳压二极管电路 
- 工作原理 
- 电路图 
- Subtopic
 
 
 - 电路图 
 - 主要参数 
- 稳压系数Sr 
- 定义 
- 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与其输入电压相对变化量之比
 
 - 表达式 
- Subtopic
 
 
 - 定义 
 - 输出电阻Ro 
- 定义 
- 输出电压变化量与输入电流变化量之比
 
 - 表达式 
- Subtopic
 
 
 - 定义 
 
 - 稳压系数Sr 
 
 - 工作原理 
 - 串联型稳压电路 
- 方框图 
- Subtopic
 
 
 - 方框图 
 - 开关型稳压电路 
- 分类 
- 按调整管与负载的连接方式 
- 串联型
 - 并联型
 
 - 按稳压的控制方式 
- 脉冲宽度调制PWM
 - 脉冲频率调制PFM
 - 混合调制
 
 - 按调整管是否参与振荡 
- 自激式
 - 他激式
 
 - 按使用开关管的类型 
- 晶体管
 - VMOS管
 - 晶闸管
 
 
 - 按调整管与负载的连接方式 
 
 - 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