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时间线:三小时如何改变了全世界

作者:Nick Routley 链接: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9-11-timeline-three-hours-that-changed-everything/

对于美国民众和关心世界新闻的人来说,2001年9月11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三小时内,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冲向纽约城区,纽约市最高的建筑”双子塔“倒下,五角大楼部分被摧毁,数以千计的普通人丧命或严重受伤。
下面的可视化以工整的对称半圆构图,展现了3小时内的新闻时间线。
image.png

被劫持的 4 驾飞机

就其最简单的形式而言,9/11 袭击可以描述为协调劫持四架商用飞机,然后这些飞机被用来飞往纽约市和华盛顿特区的高调目标。 以下是事件中涉及的飞机的摘要
image.png

事件发生后迅速的媒体传播

纽约曾经是(现在仍然是)全球媒体的关键,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媒体对这次袭击的报道传播得如此之快。
image.png
——@幕阑(mulan-ajlvb)

用地图了解阿富汗

作者:Nick Routley 链接: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map-explainer-key-facts-about-afghanistan/

你是否知道,阿富汗面积大于四川省(中国第五,48.14 万平方公里)小于青海省(中国第四,72.23 万平方公里),人口 3000 多万。而且,阿富汗和中国于狭长的瓦罕走廊接壤,它最窄的地方只有 14 公里(9 英里)左右。但是,这条走廊却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也是古代各文明交流的重要陆路。

阿富汗崎岖的地形由高耸的雪山、肥沃的山谷和广阔的沙漠构成。这个国家温差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相距并不是太远,但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却相差大约 100 度。人们聚集在有淡水的地方,大部分人口位于喀布尔附近,以及毗邻喀布尔河的地区。还想了解更多?通过这张拥有丰富可视化编码的地图,一起来学习与阿富汗有关的知识吧。

image.png
——@珂甫(pddpd)

火箭大小

作者:Tyler Skarbek 链接: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comparing-the-size-of-the-worlds-rockets-past-and-present/

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人类探索太空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我们发射了卫星、望远镜、空间站和航天器,所有这些都绑在火箭推进的运载火箭上,帮助它们突破了我们的大气层。 设计师泰勒·斯卡贝克 (Tyler Skarbek) 的这张信息图将世界上许多不同的火箭并排堆叠在一起,显示出它们是哪个国家设计的,它们使用了多少年,以及它们(可以)完成什么。
在用于太空旅行之前,火箭被生产和开发用作弹道导弹。 1944 年德国制造的 V-2 火箭是第一枚正式进入太空的火箭——国际航空联合会将其定义为在地球平均海平面以上 100 公里(62 英里)处穿越卡门线。 但二战后,V-2 的生产落入了美国、苏联 (USSR) 和英国的手中。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随着冷战的展开,最初的高级弹道导弹的核军备竞赛变成了太空竞赛。美国和苏联都试图率先实现并掌握太空飞行,推动了许多新型火箭的生产。
image.png
——@十吾(shiwu-5wap2)

代码库可视化

作者:Amelia Wattenberger 链接:https://next.github.com/projects/repo-visualization

在GitHub上查看一个新的代码库,并且想要查找特定功能的代码,这是大多数程序员经常会碰到的场景。

Amelia Wattenberger 使用 Circle Packing 来创建代码库的快速概览可视化,以使其仓库结构一目了然。每个文件和文件夹都作为一个圆圈:圆圈的颜色是文件的类型,圆圈的大小代表文件的大小。
image.png
这个项目有很多有趣的部分,你可以输入任何GitHub仓库名来查看它的可视化,也可以将它集成到你自己的项目中,构建一个 GitHub Action 来生成图表,并在每次代码库更改时更新它。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未来工作方向:查看文件依赖、每次提交的代码改动、仓库的历史演变动画等等。
——@顾己(esora)

谁在用房卡打开我的酒店房门?

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78522659799665?wb_client=1 来源:新京报

近期几期关于陌生男子进入酒店房间的新闻报道,让“一张房卡”的办理受到社会关注,话题几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以拿到住客的房卡?”“酒店在房卡办理和相关制度的操作和管理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成为舆论焦点。

新京报记者检索了慧科新闻数据库 2004-2021 年关于“酒店房门被打开”的新闻,并通过人工筛选出 75 起符合“房门未经入住人同意被打开”这一特点的新闻事件,试图通过这些个案总结共性,进行反思:“隐私之门”被打开的背后,“房卡制作”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操作?酒店安保、管理问题是否存在隐患?什么环境滋生了对行业的包庇和纵容?行业行规为何会成为一纸空谈?在强调酒店管理和行业监管体制之外,安全之困有什么新解决路径?一次次心惊肉跳“被开门”的背后,是对行业的鞭笞,也是对所有从业人员的警醒。

连锁酒店成为“酒店客房门被打开”重灾区,5 星级酒店也并非绝对安全
image.png
“独身女性”是酒店客房门被打开最多的人,不少事件里酒店工作人员是“闯入者”
image.png
隐私被侵犯、财务损失,给予慰问金成为主要解决途径
image.png

  1. ——[@聚则(moyee-bzn)](/moyee-bzn)

End

发现有趣的可视化作品的话,欢迎来讨论区参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