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算法及其DGL实现
1. GCN的局限性
GCN是处理transductive任务的一把利器(transductive任务是指:训练阶段与测试阶段都基于同样的图结构),然而GCN有两大局限性是经常被诟病的:
(a)无法完成inductive任务,即处理动态图问题。inductive任务是指:训练阶段与测试阶段需要处理的graph不同。通常是训练阶段只是在子图(subgraph)上进行,测试阶段需要处理未知的顶点。(unseen node)
(b)处理有向图的瓶颈(可以从频域GCN公式理解),不容易实现分配不同的学习权重给不同的neighbor。
2. Attention 引入的目的
- 为每个邻居节点分配不同权重,让模型有更强的表达能力
- 关注那些作用比较大的节点,而忽视一些作用较小的节点(注意力机制)
- 在处理局部信息的时候同时能够关注整体的信息,不是用来给参与计算的各个节点进行加权的,而是表示一个全局的信息并参与计算
3. GAT及其Attention原理
3.1 GAT概述
GAT(Graph Attention Networks),即图注意力网络。
GAT由Yoshua Bengio团队出品,发表在ICLR2018,
按理来说,其缩写应该是GAN,可惜这个名字被【生成式对抗网络】先用了。
无奈只能叫GAT,有点像山寨版的网络。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作为一种强势GNN的存在。
3.2 GAT原理
3.2.1 GAT中的Attention
GAT中注意力的提取,本质上可以有两种运算方式的,这也是原文中作者提到的。
- Global graph attention
顾名思义,就是每一个顶点 i
对于图上任意顶点都进行attention运算。
优点:完全不依赖于图的结构,对于inductive任务无压力
缺点:
(1)丢掉了图结构的这个特征,无异于自废武功,效果可能会很差
(2)运算面临着高昂的成本
- Mask graph attention
注意力机制的运算只在邻居顶点上进行
作者在原文中GAT ARCHITECTURE这一节中写道“We inject the graph structure into the mechanism by performing masked attention—we only compute eij for nodes j ∈Ni, whereNi is some neighborhood of node i in the graph. “
和所有的attention mechanism一样,GAT的计算也分为两步走:计算注意力系数和加权求和
3.2.2 计算注意力系数(attention coefficient)
对于顶点 ,逐个计算它的邻居们( )和它自己之间的相似系数
解读一下这个公式:首先一个共享参数 的线性映射对于顶点的特征进行了增维,当然这是一种常见的特征增强(feature augment)方法; 对于顶点 的变换后的特征进行了拼接(concatenate);最后 把拼接后的高维特征映射到一个实数上,作者是通过 single-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实现的。
显然学习顶点 之间的相关性,就是通过可学习的参数 和映射 完成的。
有了相关系数,离注意力系数就差归一化了!其实就是用个softmax
要注意这里作者用了个 ,至于原因嘛,估计是试出来的,毕竟深度玄学。
可以结合下图理解:
3.2.3 加权求和(aggregate)
完成第一步,已经成功一大半了。第二步很简单,根据计算好的注意力系数,把特征加权求和(aggregate)一下。
就是GAT输出的对于每个顶点 的新特征(融合了邻域信息), 是激活函数。
式(3)看着还有点单薄,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attention得靠multi-head帮!来进化增强一下
嗯,这次看起来就很健壮了,multi-head attention也可以理解成用了ensemble的方法,毕竟convolution也得靠大量的卷积核才能大显神威!
GAT中的多头注意力机制如图所示:
4. 深入理解GAT
4.1 与GCN的联系与区别
无独有偶,我们可以发现本质上而言:
- GCN与GAT都是将邻居顶点的特征聚合到中心顶点上(一种aggregate运算),利用graph上的local stationary学习新的顶点特征表达。
- 不同的是GCN利用了拉普拉斯矩阵,GAT利用attention系数。
- 一定程度上而言,GAT会更强,因为顶点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被更好地融入到模型中。
4.2 为什么GAT适用于有向图?
- 个人 认为,根本的原因是GAT的运算方式是逐顶点的运算(node-wise),这一点可从公式(1)—公式(3)中很明显地看出。
- 每一次运算都需要循环遍历图上的所有顶点来完成。
- 逐顶点运算意味着,摆脱了拉普拉丝矩阵的束缚,使得有向图问题迎刃而解。
4.3 为什么GAT适用于inductive任务?
GAT中重要的学习参数是 与 ,因为上述的逐顶点运算方式,这两个参数仅与1.1节阐述的顶点特征相关,与图的结构毫无关系。所以测试任务中改变图的结构,对于GAT影响并不大,只需要改变 ,重新计算即可。
与此相反的是,GCN是一种全图的计算方式,一次计算就更新全图的节点特征。学习的参数很大程度与图结构相关,这使得GCN在inductive任务上遇到困境。
4.4 与其他工作对比
- GAT是高效的。相比于其他图模型,GAT无需使用特征值分解等复杂的矩阵运算。单层GAT的时间复杂度为 (没懂),与频域GCN相同。其中, 与 分别表示图中节点的数量与边的数量。
- 相比于GCN,每个节点的重要性可以是不同的,因此,GAT具有更强的表示能力。
- 对于图中的所有边,attention机制是共享的。因此GAT也是一种局部模型。也就是说,在使用GAT时,我们无需访问整个图,而只需要访问所关注节点的邻节点即可。这一特点的作用主要有:(1)可以处理有向图(若 不存在,仅需忽略 即可);(2)可以被直接用于进行归纳学习。
- 最新的归纳学习方法(GraphSAGE)通过从每个节点的邻居中抽取固定数量的节点,从而保证其计算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在执行推断时,我们无法访问所有的邻居。然而,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是建立在所有邻节点上的,而且无需假设任何节点顺序。
5 DGL中的GAT
%7D%26%3DW%5E%7B(l)%7Dh_i%5E%7B(l)%7D%2C%26(1)%0A%5Cend%7Balign%7D%0A#card=math&code=%5Cbegin%7Balign%7D%0Az_i%5E%7B%28l%29%7D%26%3DW%5E%7B%28l%29%7Dh_i%5E%7B%28l%29%7D%2C%26%281%29%0A%5Cend%7Balign%7D%0A)
%7D%26%3D%5Ctext%7BLeakyReLU%7D(%5Cvec%20a%5E%7B(l)%5ET%7D(zi%5E%7B(l)%7D%7C%7Cz_j%5E%7B(l)%7D))%2C%26(2)%5C%5C%0A%5Cend%7Balign%7D%0A#card=math&code=%5Cbegin%7Balign%7D%0Ae%7Bij%7D%5E%7B%28l%29%7D%26%3D%5Ctext%7BLeakyReLU%7D%28%5Cvec%20a%5E%7B%28l%29%5ET%7D%28z_i%5E%7B%28l%29%7D%7C%7Cz_j%5E%7B%28l%29%7D%29%29%2C%26%282%29%5C%5C%0A%5Cend%7Balign%7D%0A&height=26&width=274)
%7D%26%3D%5Cfrac%7B%5Cexp(e%7Bij%7D%5E%7B(l)%7D)%7D%7B%5Csum%7Bk%5Cin%20%5Cmathcal%7BN%7D(i)%7D%5E%7B%7D%5Cexp(e%7Bik%7D%5E%7B(l)%7D)%7D%2C%26(3)%5C%5C%0A%5Cend%7Balign%7D%0A#card=math&code=%5Cbegin%7Balign%7D%0A%5Calpha%7Bij%7D%5E%7B%28l%29%7D%26%3D%5Cfrac%7B%5Cexp%28e%7Bij%7D%5E%7B%28l%29%7D%29%7D%7B%5Csum%7Bk%5Cin%20%5Cmathcal%7BN%7D%28i%29%7D%5E%7B%7D%5Cexp%28e_%7Bik%7D%5E%7B%28l%29%7D%29%7D%2C%26%283%29%5C%5C%0A%5Cend%7Balign%7D%0A)
%7D%26%3D%5Csigma%5Cleft(%5Csum%7Bj%5Cin%20%5Cmathcal%7BN%7D(i)%7D%20%7B%5Calpha%5E%7B(l)%7D%7Bij%7D%20z%5E%7B(l)%7Dj%20%7D%5Cright)%2C%26(4)%0A%5Cend%7Balign%7D%0A#card=math&code=%5Cbegin%7Balign%7D%0Ah_i%5E%7B%28l%2B1%29%7D%26%3D%5Csigma%5Cleft%28%5Csum%7Bj%5Cin%20%5Cmathcal%7BN%7D%28i%29%7D%20%7B%5Calpha%5E%7B%28l%29%7D_%7Bij%7D%20z%5E%7B%28l%29%7D_j%20%7D%5Cright%29%2C%26%284%29%0A%5Cend%7Balign%7D%0A)
其核心公式与论文中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