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产品设计精髓:从0到1构建企业级的数智化产品》

认识企业(B端客户)

企业取代家庭的地位,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出于对更多利益的追求,企业天生有着对内部资源更优配置、更高效利用的需求,并通过对各环节技术、方法的不断创新,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现行的不分行业进行的世界500强排序始于1995年,评选标准主要包括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股东权益、雇佣人数五项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标准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

企业的需求

  • 对资源的管理需求
  • 对业务过程的管理需求

    对资源的管理需求:人财物客

    人是最复杂的生物,有着丰富的感情和情绪,对人的管理是企业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事情。然而,一般企业只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人像资产一样管理起来,只知道员工数量、性别比例、职级职位等。其实,这些仅仅是最基本的人员信息管理。而企业的生产、研发、销售等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人的参与,我们如何用对人,怎样用好人,是企业一直都存在的需求。

    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财是最重要的一类,它不光包括现金、银行理财、存款这种直接的资金,还包括公司各种形式的资产,如厂房、设备、存货、原材料、合同、专利等对应的价值。并且公司的各种负债,如借款、应付工资等也是公司财务所管理的部分。
    企业的所有活动,其本质都是财务活动,不管是生产商品、销售商品,还是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开会、讨论,这些都是财务活动,都有成本,会直接、间接地产生费用,当然也会直接、间接地产生营收。

    企业中的物包含范围很广,既包括作为生产资料的机械设备、原材料、日常办公的桌椅、电脑和办公耗材等,也包括企业中已经生产但未出厂的产成品。本质上,这些也都是企业的资产,所以对这些物品的管理,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需求。在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尤其对物的管理非常看重。少占库存、合理储备原材料、减少产品积压、提高库存周转效率等都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需求。对企业各种物的管理本质上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应用。

    客就是企业的客户,客户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公司,还有可能是政府机关,虽然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企业的内部资源,但其对企业却非常重要。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客户的数量、质量以及黏性等,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业绩。如何接触更多的优质客户?怎样让更多的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服务?怎样让客户更加满意?怎样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并得到客户的推荐?怎样保证客户的信息不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
    供应商的产品、服务质量、信誉、资质、综合实力和稳定性等,也是企业需要掌握的。

    对业务过程的管理需求

    虽然企业日常工作烦杂,业务种类众多,但大多数工作都可以总结出固定的流程和规范,用以对相关员工的工作分工和具体操作进行明确指导,从而做到对业务过程的优化和管理。
    流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各岗位的员工更好地分工合作,让每个员工更加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使具体工作更加规范,提高平均工作质量,同时可以帮助企业节约各类成本并让业务可复制化。
    同时也应该警惕过度流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可能使企业的管理变得僵化,反倒影响企业的效率。
    随着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对过程的管理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流程、规范以及标准的把握了,更多企业希望能对业务过程中更多的细节进行实时监控。(透明化,精细化,实时化)

认识B端用户

企业、家庭都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单位,我们每天早出晚归,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不比在家庭上少,这些时间反过来会影响我们,让我们带有更多的职业特征。虽然B端产品服务于企业,但真正使用产品的仍然是人,身处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人,才是真正的B端用户。想把产品设计得让用户满意,就需要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职业特征,理解他们工作上的痛楚,以及理解他们工作中的需求。

1.工作心态

《任正非:商业的本质》一书中说华为员工有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一般奋斗者,第三类是有成效的奋斗者。
一个企业里,大部分员工都是第一类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有以下特征。
(1)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很少主动发现新任务;(2)聚焦本职工作,很少跨界思考;(3)做事,但不关注实际效果;(4)安于现状,很少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针对这样的用户,好的B端产品需要有一些基本特征。(1)任务明确(2)界面简单直观(3)聚焦当前工作(4)操作简单直接(5)交互与界面模式统一(6)对复杂操作的引导足够强(7)对重要操作要有明确预警与结果反馈。

2.职业特征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描述,职业包含10个方向(生产、加工、制造、服务、娱乐、政治、科研、教育、农业、管理),有90多个常见职业细化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细化,职业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都会积累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习惯。这些知识和经验会造成一个问题,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职业的用户,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做B端产品时,就是要搞清楚用户的基本职业、知识背景、工作语境和工作习惯。
【PS:行业与业务】
用户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早已经形成自己的使用习惯和认知模型,在他们的工作中突然插入一个全新的产品,他们是非常难适应的。就像《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所说: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此外,在使用B端产品的用户中,有很多人没有那么强的专业背景和电脑操作水平,他们仅仅经过短时间的摸索和培训就仓促上岗。针对这样的用户,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产品做得浅显易懂,不那么“专业”反倒更加重要。
image.png

3.岗位特征

社会分工的产物是职业,而企业分工的产物就是岗位。企业中为了完成生产经营活动,会把复杂流程中的工作分解成若干岗位。每个岗位的员工各司其职,每天做着相对固定的工作,一起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企业的分工也和企业的规模、类型有关。一般情况下,越大的企业,分工越精细,每个岗位的工作也更加固定,而越小的企业,分工越模糊,每个员工的工作也相对多样、灵活。
在岗位调研中,我们往往会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1.工作内容:用户平时工作的内容、机制、处理方式、完成方式、评估方式以及相关岗位。 2.工作场景:何时工作、在哪里工作以及怎么工作。尤其要搞清楚用户怎么工作,并且要了解用户工作的困难、压力、强度、周期等重要指标。

4.独特的用户成长轨迹

研究发现,大多数用户通过一段时间熟悉产品、使用产品后,都会进阶为中间用户。做C端产品设计,一方面要为中间用户设计,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新手尽快成为中间用户。因为新手一旦无法适应产品,无法进阶为中间用户,就意味着他可能放弃使用产品。
和C端产品用户成长轨迹不同,出于工作的要求和每天必须使用的压力,B端产品用户往往都会成长为熟手,甚至是专家用户。
认识B端客户和用户 - 图2
在设计B端产品时,产品的使用效率更为重要,一些新手引导功能会被删除。我们认为,当B端用户熟悉产品一段时间后,更高效的操作方式比清晰但烦琐的引导界面更有价值。
但是,针对一些不常用和周期性使用的功能,很难区分是B端用户还是C端用户,面对这样的场景,大多数用户都是新手用户。所以我们要应用C端产品设计的方法,以中间用户为目标,设计引导性、说明性更好的界面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