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浪潮
2014年至今可以算是第四次互联网大潮: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智能服务时代。
在这20多年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消费互联网,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超级应用大国。我们围绕以居民消费为主的购物、教育、医疗、出行、娱乐、社交、生活服务等需求建立了庞大的流量生态,居民的生活方式被互联网彻底浸润和改变着。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产业互联网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在正式提出“互联网+”概念之前就已经存在。
【PS: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以个体消费为主线,从电商、社交等领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消费者追求时尚、追逐潮流、喜欢尝试、在意用户体验。而产业互联网以生产者为用户,以企业生产要素、活动、流程为主,与互联网结合,协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在产业互联网中,企业软件可以通过对研发、交易、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布局,达到重塑企业价值的目标。
企业级软件
企业级软件发展缓慢
我国企业级软件的发展较缓慢,具体原因如下。
(1)价值层面:软件没有真正为企业带来其期望的价值,很多软件的设计没有解决企业的痛点。
(2)政策层面:软件行业是一个深受国家和政府影响的行业,有些特定领域的软件企业很难做深、做强。
(3)市场层面:我国民营企业基数庞大,但没有意识到企业软件能给其带来的价值,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其他方面。
(4)成本层面:传统软件的定制化成本和部署成本太高,而后期软件升级和二次开发还需费用,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承受的。
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企业软件的发展较缓慢,没有呈现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势态。
迎来转折
产业互联网——一片可以有为的新蓝海。
2018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在全国GDP中的占比上升至7.01%,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将突破8万亿元。
【PS:行业发展趋势详细信息可以查看更多报告】
人才问题
面临人才不足的问题
(1)能敏锐洞察行业趋势的人才不足;
(2)能深刻了解企业业务的人才不足;
(3)对软件设计非常熟悉的人才不足;
(4)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不足;
“B端产品经理”这个角色集以上4点于一身,能够了解行业情况、梳理业务逻辑、解决业务痛点、绘制产品原型、推进项目进度等。
其他原因也促进了To B行业的向好发展:
(1)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外部慢慢不再有高利润率盈利的支持。如此一来,企业需要从内部着手,降低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这时,企业开始关注B端产品,运用B端产品协助企业改善自身流程以提升效率。
(2)纯线上的商业模式市场探索已久,并且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而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在逐渐兴起,要支持线上线下的互通,就需要B端产品的助力。
(3)互联网巨头在探索了消费互联网市场后对产业互联网越来越关注,不断将自己的版图向产业互联网扩张。钉钉就是其中之一,它专注于提供企业移动智能化办公解决方案,同时带领SaaS开发者入驻钉钉开放平台,把更多优秀的B端产品带给更多的企业,帮助其提升办公效率。
(4)2016年,阿里巴巴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的概念,中台概念在这几年很火。中台产品的主要目标是共享,以便更加快速和灵活地支持前台产品。很多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中台部门(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实施中台战略;也有很多企业依靠在中台上有丰富经验的外部企业。无论企业依靠自己还是依靠他人,都促成了大量B端产品的出现,促进了B端市场的发展。
好的时代
我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发展壮大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但在ToB行业缺少巨头,而美国已经有了Salesforce、Servicenow等头部企业。即便如此,我国B端产品将在产业互联网和国家政策的春风下,在未来展现良好的发展势态,将是一个需求越来越大的领域。B端产品越来越好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它朝着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大步迈进。
https://www.salesforce.com/cn/
https://www.servicenow.com/
ServiceNow是ITSM领域的SaaS服务商,所谓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就是一套帮助企业对IT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和运营进行管理工具。ServiceNow帮助客户建立完整的IT服务管理流程,降低成本,提升IT运营效率。
B端产品的发展变化
B端产品的演化历程
>> B端产品的发展,从解决一个业务的问题(电算化,部门级),到解决企业各环节的问题(信息化,企业级),再到今天企业解决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问题(数字化、智能化,社会级),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中国传统B端产品
>>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从古至今一直被当作企业算账、记账的工具使用,已有1000多年历史,直到20世纪末会计电算化普及,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 最初算盘只能用于加减法计算,后来又开发出乘除法和开方计算,只要使用者熟练记住计算口诀,就能使用算盘随时随地快速计算。
电算化产品
>>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人脑和手工记账,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对比以前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虽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只局限于财务部门,财务与业务信息是割裂的,没有解决企业中的“信息孤岛”问题。
>> 这个时期的软件大部分都带有很强的工具特征
企业信息化产品
>> 企业一方面希望对各类资源进行更优的配置,对各个业务过程进行更好的管理;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各部门、组织、业务间的数据能够互联互通,减少信息传输的障碍,提高各方、各环节间的合作效率。
>> 出现了大量对企业各种资源和重要业务过程进行管理的产品,如:HR系统(人力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ES(制造过程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企业数字化产品
>> 面对高速变化的市场,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企业急需一场数字化变革,建立企业数字化应用工作平台
>> 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曾经说过:“未来只会有两种企业:第一种是数字原生企业,企业创立伊始即按照数字化或云化模式建立和运行;第二种是数字化转型实现重生的企业。”
今天的B端产品,不论大小,都需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信息从哪里来,企业会用信息来做什么,可能会用在哪些领域、部门、产品上,并且,B端产品必须是社会化的,不能局限于产品自身的使用者,还要考虑外部用户、非使用者的信息传输需求。作为B端产品的设计者,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企业、理解业务、理解商业模式,将这些理解更好地转化为设计,为客户、为用户创造价值、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