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知识是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的建构和表达,是学生形成的个人版本的理解,不是教师灌输的知识。

🌟同样的一个理论,不同的同学阐述的方式不一样,关联的案例不一样,进行的比较不一样。
每个同学的版本不同,但是他们之间的交互能够促进他们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知识类的内容不是可用文本作载体的知识本身,而是运用知识关联旧知、关联生活现实的能力,
这里面嵌套的一个最关键的能力是自己的思维力、表达力,而产出的是学生的认知树。
没有认知树,人的学习发生的概率太小。
而学习又是建立认知树的过程,浇水吧,施肥吧,得让认知树枝繁叶茂的长大。

技能:💁🏼‍♀️技能是有步骤和技巧的。

就像教我妈用“微信”。对我们来说是个极其简单,拿来即用的技能。
但是教我妈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步骤,需要一一分解,一一对应。想起当初给她手绘的微信使用手册,虽然简单,但也是技能get呀。
我们教学的误区是:当我们熟练掌握哪一种技能的时候就忘记了我们一窍不通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倒退回原始的步骤层面教给学生。
我们的另一个误区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场景,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更没有给学社相互扶持沟通技能步骤练习的困境与解决……
我们好像控制了学生学习的全程,我们又好像丝毫没有控制,很悲哀。

态度:💁🏼‍♀️态度与情绪相关,也分为认知和情感的成分。

我们有时候因为讨厌一个人,而讨厌一个人所有的作品。
这是认知在起作用,非常不科学,但是没办法,它在真实的发生。
教学要导入态度教育,包括课程思政在内,是关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启发与塑造。
态度类教学最忌讳的是道理,你懂得。
情绪教学只能发生在情绪体验下。
所以,教学的误区在于,想通过干巴巴的理论来激发情绪,如果能激发的话,想必多是逆反了。
情绪环境,调动情绪氛围,是非常必须的。昨天在群里有个完美的小故事,贴在这里,共享一下,也呼吁大家体验一下:

有个教授的讲法很独特。 一上课,就让学生关灯关窗。 突然,在黑漆漆的房间里,亮出了一个烛光,教授说:这是课堂。 又燃起了一支蜡烛,教授说:这是内容。 教授然后又打开了灯,说:这是老师。 突然,教授唰地拉开窗帘,日光洒进教室,教授大声说到:这是师生共创的课堂。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再后来,窗帘被拉上,灯也熄灭了,漆黑一片中,教授让每个学生点燃一支蜡烛,教室中如同白昼。 教授说:这是学生们合作学习。你们的课堂需要大家来共创!



故事是态度类教学的非常棒的载体,给学生足够的沉浸式体验。


补充知识:ASK介绍

学习模型——ASK模型(态度、技能、知识).jpg学习模型——ASK模型(态度、技能、知识) - 知乎.jpg学习模型——ASK模型(态度、技能、知识) - 知乎 3.jpg学习模型——ASK模型(态度、技能、知识) - 知乎 2.jpg

ASK模型多用于职业培训(即培训行业),在教育行业(K12教育)应用较少。
现有教育体制下,在学校的学习是学会某项知识,应试成分较大,忽视动手操作——
-如 了解电路的原理,但是在实验课上电路实验时小灯泡不亮;
-如 知道如何制取氧气,制取的氧气浓度却非常低;
-如 知道显微镜的原理,却不能用显微镜找到装片中的细胞;
ASK模型是一个强调技能和知识并存并用的学习模型,故在传统知识学习中也难以适用。
-在传统知识学习中的技能,就是解题,而解题上技能和知识高度重合,S和K两个维度专门分开便没有那么重要了。

总结:

-ASK模型适用于学习某项具体的技能、培养某个岗位是胜任素质。
-ASK模型也可以适用于支持教育改革的创新教育(知识与知识的实践并重)。
-ASK模型不适用于理论性、知识性高的教学活动。书本和教师提供的是一个版本,学生学习后输出的就是另一个版本。我很喜欢这个感觉,学生总能建构出意想不到的世界。我经常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代表着他们的个体化版本,然后当作下一轮课的素材。


一个流程:场景导入-内容呈现和升华-理论落地

当教师搞清楚了将要教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教了。各种教学模式应有尽有,在这儿分享一个刚从田老师那里偷师回来的一个小流程,很简单,三步闭环。

(1)场景导入。
其实是给所讲授内容一个场景,多是由文本、视频、图片或故事所承载的一个问题,有时是包含着认知冲突的。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是征服这个问题的决心,有时候还要给学生一点责任感,必须要去解决某件事情,这种责任感是夹杂着态度教育的。
特此说明一下。

(2)内容呈现与升华。
给场景问题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这就是内容的呈现,是理论的升华,是技能的意义,是态度的体验。关键问题是内容并非呈现学生就能学会的,它的升华靠多元情景供给和问题解决,要么提供多几个案例,要么多提供几个应用场景,再一再二再三再四都要有。

(3)理论落地。
我的理解有两个,一个是举一反三,让理论更为丰富和扩展,另一个是独自应用所学解决各样现实生活、学习挑战的能力。
这对作业也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是一个布置作业的高手。当然教学动能训练营也给大家感受到了作业的魅力。

(4)教学闭环的顺序?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闭环,但是这并非是必然的闭环,我的理解各阶段出现的顺序也是不一定的。
有时候先呈现学习内容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冲突,起到了场景导入的作用。
但是在学习初期,就最好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