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人:尹华丁(湖南城建职院教授)

一.源文件(职教20条):

二.授课笔记

(一)、提高站位:新时代需要高质量职业教育

1.
2.
3.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首先,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确立并坚持类型属性定位。
image.png
其次,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以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撑。
最后,职业教育现代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二)、体制培优,努力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1.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

  • 职业教育的层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解读 - 图2

  • 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2. 激活力,增强改革动力

  • 加快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建设

    01.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02.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 03.打造高素质专家型队伍

  • 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

  • 部省共建国家职业高地

    3. 强内涵,突显类型特色

  • 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好立德树人精神

  • 全面推进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01.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学名师

02 教材建设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03 教法改革

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推广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广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 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
豉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
建立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苹。 围绕专业和课程建设,将职业院校教学改苹向纵深推进,包括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 推动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加强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 要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

4. 增效益,提升服务能力

  •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文化建设等等

  •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解力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 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 强化职业学校继续教育功能

  •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园际产能合作能力

    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鲁班工坊”

5.抓实施,确保分层落实

(三)聚焦内涵:推进职教关键领域改革创新

1. 打造特色专业群

0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家长不愿意、企业不积极、质量不过硬、特色不鲜明、投入不匹配,条件不达标,社会有偏见、舆论有争议。
02.打造特色专业群
专业与专业群的概念。
专业:
专业群:职业院校根据学校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位核心,按照专业基础想通
03. 为什么要建设专业群?如何建设专业群?
社会支持、行业企业支持、学生和家长支持、教职工支持。
04.专业群的组建原则

需求导向原则 特色发展原 资源整合原则

05.组建思路:

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 基于产业复合型人才和跨界要求组建专业群; 基于传统的学科逻辑组建专业群

课程是核心,客观认知并准确识别群内专业的组群策略。
07.专业群的构建案例
image.png
08.模块化课程构建原理
8f18ad15b8589a56354872f635c6b406的副本.jpeg
image.png

2.“1+X”证书制度

01.重要意义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是职业技能瓶水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x是1的补充、强化
02.关键相互衔接和融通。
03.时代背景

3.创新性专业教学团队

4. 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

2021年湘潭市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培训(G04)

5. 中职条件达标工程

附件1

重点任务(项目)一览表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部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加强职业教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2 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3 培育200所左右“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遴选100个左右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100个左右德育特色案例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4 培训10000名左右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遴选100个左右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分级培育遴选1000个左右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10000个左右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10000个左右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5 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原则上至少建好办好1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部,相关省份有关部门
6 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7 遴选1000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和3000个左右优质专业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8 遴选300所左右优质技工学校和300个左右优质专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9 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教育部、财政部,各地有关部门
10 探索高职专业认证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11 遴选30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12 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13 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14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健全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制定学时学分记录规则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15 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任务,实现优质职业学校年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16 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行业部门,各地有关部门
17 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500个左右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18 遴选200个左右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
2000门左右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
遴选500个左右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老年大学示范校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9 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有关行业部门,各地有关部门
20 遴选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21 实施国家级职成教示范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扶贫办,各地有关部门
22 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1000个左右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23 打造500个左右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 教育部、有关行业部门,各地有关部门
24 打造100个左右技工教育集团(联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25 推动建设300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行业部门,各地有关部门
26 建设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27 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 各地有关部门
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28 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保持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学校招生主渠道,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完善多样化考试录取方式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29 适时修订中职学校、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研制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教育部
30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完善学位制度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31 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32 修(制)订衔接贯通、全面覆盖的中等、专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教育部、有关行业部门
33 制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巩固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年报发布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教育督导体系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34 集中培训5000名左右中职校长(书记)和1000名左右高职校长(书记),各级各类培训覆盖全部职业学校管理干部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
35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 各地有关部门
36 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改革完善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政策;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37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38 校企共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39 探索有条件的优质高职学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0 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1 遴选一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2 遴选36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3 遴选10000种左右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国家、省两级抽查教材的比例合计不低于50%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4 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5 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6 遴选1000个左右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
47 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研制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指南,指导职业学校系统设计学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8 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9 遴选300所左右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100个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50 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
51 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52 鼓励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海外学习中心,推动中国与产能合作国远程教育培训合作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53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54 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
55 在东中西布局5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省域试点,建设10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 教育部,相关省级人民政府,相关地级市人民政府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56 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和落实,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制定和颁布职业教育地方性法规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附件2

部门联动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答记者问
2020-09-29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九个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行动计划》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施工图,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进入爬坡过坎、提质培优的历史关键期。《行动计划》聚焦重点、疏通堵点、破解难点,将“职教20条”部署的改革任务转化为举措和行动,推动中央、地方和学校同向同行,形成因地制宜、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2.请问《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行动计划》围绕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通过加快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管理机制,引导地方学校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转职能、提效能,激发地方和学校改革活力。
3.请问《行动计划》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行动计划》规划设计了10项任务,27条举措。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等进行部署。另一方面,聚焦关键改革,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信息化2.0建设行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等5项行动。文件附表细化了56个重点项目,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分头推进,各地自愿承接,建立绩效管理平台,建设期满国家根据建设成效进行认定。
4.请问《行动计划》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答:《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二是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在职业学校遴选认定一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德育特色案例。三是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思政必修课程;加大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建设一批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开展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培训,通过遴选一批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推动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5.请问《行动计划》在健全职业教育学校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发展重点,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优化中职学校布局,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二是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产业需要和行业特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度扩大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规模。
6.请问《行动计划》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方面设计了哪些具体举措?
答:《行动计划》提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二是落实职业学校并举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的法定职责,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任务,推动更多职业学校参与1+X证书制度实施,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一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三是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遴选认定一批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老年大学示范校。
7.请问《行动计划》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规划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行动计划》提出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是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指导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建好用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立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和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三是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项目,鼓励地方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 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
8.请问《行动计划》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面将推进哪些改革?
答:《行动计划》提出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引导不同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合理分流,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一是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职教育招生计划分配和考试招生办法,保留高职学校考试通过普通高考的渠道,保持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二是规范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形式,推动各地将技工学校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逐步取消现行的注册入学招生和中职本科贯通,适度扩大中职专科贯通,严格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三是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职业技能测试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50%,考试形式以操作考试为主,须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建立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鼓励高职学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招生。
9.请问《行动计划》在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分层分类、系统衔接地构建职业教育学校标准和专业标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完善学位制度,完善各类标准的动态更新和执行情况检查机制。二是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制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建立技能抽查、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抽检等随机性检查制度;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三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落实和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完善职称评聘、分配制度等办法,加强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管理队伍。
10.请问《行动计划》在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行动计划》提出系统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一是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改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改革完善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允许专业教师按国家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实行教材分层规划制度,健全教材分类审核、抽查和退出制度,促进教材质量整体提升。三是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合理规划引导专业设置,建立退出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鼓励教师团队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