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程的过程,也就是在制定一节课的课程计划。

就像足球教练有比赛计划,公司主管有业务计划,飞行员有飞行计划一样,高效能教师也有自己的课程计划。

所谓课程计划,其实就是对一节课如何开展教学的规划,说白了就是怎么上课的方案。它类似我们每节课的教案,但是它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程序,又有所不同。

1.设计课程时,必须考虑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设计原则的关键点:设计课程时,必须考虑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学校不会为你提供现成的课程计划,但会要求你研读国家统一发布的学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告诉你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而制订具体的课程计划的任务,肯定是落在你自己身上的。
换句话说,你需要制订课程计划,来引导学生实现规定的学习目标。

重视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我很推崇美国学 者的研究结论——“基于理解的设计”(Undersh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由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开发出来的一种教学设计理论,即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创新型教学设计模式。

他们认为:学生知道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朝着这些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能 得到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这样的课堂才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也就是说,如果你告诉学生要学什么,学生上课的目的就更明确;当学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他们就能完成更多的任务。

只有学生和教师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时,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
那么,明确了目标之后,又应该如何制订课程计划呢?
可以类比一下。你以前一定策划过很多活动,比如,毕业典礼、艺术节演出、同学聚会或者修学旅行等。通常,首先要确定活动日期,然后列出日程表,逐一列出所有环节,安排各个项目,确保无一遗漏,这样才能让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它的内容和方法也跟这些活动计划大致相同,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达到课程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考虑清楚两件事:

第一,你要采用什么策略来实现目标?

第二,你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估学生对目标的掌握情况?

尽管听起来这两件事并不困难,但是仍有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它。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确定了某一节课的主题,例如法律,并考虑通过开展与“法律”这个主题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例如收集和讨论案例,或者模拟法庭,来设计教学。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与法律有关的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我们通常会总结所有的内容,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安排一次测验。

这种教学方式把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割裂得支离破碎,教师和学生对应该教什么、应该学什么,逐渐变得很模糊。而在其中最应该被师生关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反倒被忽视了。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设计课程?正确方法究竟是什么?

2.反向设计你的教学

美国学者将课程设计过程进行了规范化,并且取名为“反向设计”,其实就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设计教学。

反向设计的程序,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期望的结果。你期望学生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些什么,这些就可以形成你的课程目标。

第二步,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也就是用测验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 评估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除了测验,你也可以采用提问、观察、对 话,以及一些更传统的方法,比如背诵或者默写。

第三步,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什么样的活动、素材和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

美国中学校长协会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并且最大程度地消除课堂中的干扰因素,必须让学生明确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而学生需要知道的事情,又包括四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如何展示学习效果、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在设计一个新的单元教学时,通常都会先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在黑板或者投影上列出这个单元的提纲,让学生提前了解。在以后每节课中,我会反复提及这个提纲,确保学生逐步形成对这个单元的整体性认识。

此外,我也会在提纲中标注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最终需要达到的结果。

我根据这个提纲开展教学,学生根据提纲所列的目标进行学习。完成这个单元的全部教学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测验;而测验中的每一道题目,也都是按照提纲上的目标来编写的。

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都知道要学什么,所有的问题或技能都与已知的目标相关联,整个学习过程就可以变得透明、可见。

那么具体怎样来设计课程呢?

3.课程设计的程序

分享一个简单的程序,同时参考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步,把一张A4纸横过来。

第二步,在这张A4纸页面的左边,列出你希望学生学习的内容或完成的任 务,这就代表了这节课的课程目标。

第三步,根据所列的目标进行调整和匹配,编写检测的题目。课程目标和检测题都应该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好。

第四步,沿着页面的右边,写下你准备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包括:要讲授的案例或例题、要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配套的课后练习题,还有课堂活动、视频或文字资料等。

记住,在这张纸上,只需要列出与课程目标匹配的资源名称就可以了,详细内容可以写在你的教案当中。

虽然打破传统、标新立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你可以考虑把设计出来的这个课程计划称为“学习计划”,因为它本身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你也是在为学生如何学习而设计课程。

这个计划也可以完全公开给学生,它并不需要保密,你不也期望所有学生都按照这个计划学习吗?

我们的这个学习计划,其实就是根据前面提到的“反向设计”策略来设计的,它恰好包括了“反向设计”强调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目标。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根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应指向某一特定的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是检测。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检测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掌握情况。其中测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跟上教学的节奏。

第三部分是教学活动。这是学习计划的中心内容。你在这一环节教得越好,学生完成目标的程度就越高。当然,教学效果还取决于:你在课堂中如何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更加专注。

比如,在课堂上观看视频、现场练习、开展活动等,都可以有不错的效果, 而且这些也是保证课堂生动有趣的做法。

但在使用这些资源之前,你首先要问自己:我希望学生学到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再去寻找那些教学资源,帮助你更好地实现目标。

你自己肯定收藏着一些好用的学科教学网站,在这些网站上可以找到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帮助你设计出精彩的课程。此外,你也可以通过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进修大学课程,以及广泛地阅读和观察,来积累教学资源。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经常与同行进行交流,这样的合作会给你带来启发,也会给你带来大量有用的策略和方案。

要是没有课程计划,没有教学上的指导,你就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最佳的效果。

教学其实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技能,课程计划可以帮助你提高教学技能,让你的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最终获得成功。

但是,课程计划和减肥计划、旅行计划、财务计划一样,需要经常更新和改 进。因此,不能一成不变,也从来不会一劳永逸。

而我们的教学,也只有在这样的持续改进中,才能不断精进!

4.备课八步骤:

  1. 确定主题:(2-3分钟)
    浏览一章的目录,每一节的大标题,以及课本章节前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

  2. 明确教学目标:(3-4分钟)
    查阅相关资料(提前准备好参考教学大纲、课件、教案),确定这一章及一节的教学目标,构思这一节的主要框架。

  3. 明确教学内容:(5-10分钟)
    抓住核心大问题,确定大问题下的分支知识点(通过翻阅优秀教案、课件及相关材料)。

  4. 串联课堂框架(15-30分钟)-考验专业能力
    开始对每个问题进行思考,自己先理解清楚问题,梳理清楚本节的重要知识点。

  5. 润色:(20-30分钟)—考验教学智慧
    加入导入、过渡、课堂小故事或笑话(这个需要平时多积累,多看教案多看公开课)。

  6. 巩固:(30分钟)
    做相关习题,检验自己有没有漏掉知识点,及时补缺,并在课堂适当地方加入习题以巩固。

7.课件制作(30分钟)
在搜集的课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课件和相关资料建议提前找好。

  1. 教案:(20分钟)
    备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写教案。尤其是新老师,教案更要详细。如果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到网站上找一些教案模板资源。除此之外,建议是从开始准备一节课就间断性补充自己的教案,最后完善,边上课边修改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