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吴静

1.精心选题 2.优化设计 3.沉着应答


一、怎样看待这个赛事

备赛准备-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 - 图1

二、建议研读文件

(1)文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0年3月20日)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8月14日)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文件汇集 (2020年6月30日)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 的通知》(人社部发 〔2016〕 121号)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 职业能力大赛的通知》 (人社部函 〔2020〕 58号)
  • 《关于印发〈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 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 人社职司便函 〔2013]10号)

    (2)书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 《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

  • 《技工院校模具设计专业數学計划和数学大網 (2016)》
  • 在全球畅销的教师用书《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作者之一、美国教育界公认的 最佳培训项目“FIRST教师培训体系〞创始人、美国教育专家黄绍裘博士提出,高效能教师有三大特质:

第一是积极期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语言、态度、表情等各种关怀与行动方 式鼓励学生;
第二是课堂管理,高效能教师不会简单地用纪律来约束学生,而是通过“程序” 和“惯例〞管理学生,通过“一致性”文化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第三是掌握课堂,高效能教师不需要大喊大叫、发号施令,他们知道如何设计 课堂来帮助学生进步,如何创建一份有效的作业和评估学生的进步。
由此可见,高效能教师都是来自教师的职业性,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
所以,在进行“双师〞、”多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教师 作为一种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融合进去,使培训内容更加丰满和完善,避免 〞双师〞、“多能”专业教学团队培训中出现人为偏差,造成教师职业本能的缺失。

(3)网站

  • 技工教育网
  •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资源网

🚩未找到

三、选手备赛

image.png

四、如何选题,重中之重🚩:

|

1.赛前选题为何重要

专业课改&教师素养&设计说课关键&获奖源头: 1️⃣题目小而独立、完整。
2️⃣参赛课题有何意义:彰显学校专业课改情况; 体现教师综合职业能力;出彩设计和 说课源头;获奖源头

2.好课题从哪里来

| 典型职业活动分析 & 教学文件遴选 | 1️⃣直接依据➡️从教学文件中遴选.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源头起点
- 教学方案
- 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2️⃣间接依据➡️从职业活动中来,容易创新,但是有难度
- 优秀经典课题
- 从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中来间接依据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学习情景
❗️❗️典型性学习任务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质量 | |

3.如何把握选题要点

| 领悟评价标准内涵外延2维 度&清晰课题6类别&把握任务3层次
image.png | 🌟3层次:中级工是封闭性、高级工是开发性、技师是设计导向性
🌟如何判定优秀选题判定标准:
(1)任务要求:相对独立完整
(2)属性来源:公共类(人文素质或职业活动)
专业类(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
(3)选题特征:典型性(任务的来源要真实,课题选择要独立、工作环节完整、选题内容要具体、技术应用要有先进)
📍举例:
image.png | |

4.好课题有何特质

| 真实性&具体性&情景性 &独立性&完整性&行动性&典型性&匹配性&时 代性&输出性
image.png | 公共课要任务化、情景化案例:
语文 《中国绣青年说一事物介绍的方法和运用》
数学 《基于条件概率的商品推荐》
外语 《高山绿茶生长与采摘德语讲解》
道德法律 《信任关系的建立-指定网点信任度优化方案》
心理健康 《地铁站务员负面情绪调控一-“情绪ABC理论”的应用》
职业指导 《求职形象的设计》
体育 《运动和劳动常见损伤一 裸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 | | 🌟选题的建议:
✅参赛选题与平时上课是一样的,一节课要有一节课的任务,任务大小要适当
过大,有限的时间里落实不了;与其他内容牵连过多,落实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
所以要适当,且相对独立,同时要突出所选主题的必要性和典型性。
最好选所执行的项目中一个相对独立且适当的子任务。
✅在描述题目时最好分以下几个方面:任务来源、内容描述、任务典型性陈述、任务实现的价值意义。
| | |

拓展: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image.png

2.课程标准

image.png

3.学习任务的开发

image.png

4.职业胜任能力

image.png

5.职业典型工作任务

image.png

6.课程开发思路

image.png

7.学习情境&学习任务

image.png

8.把握3个任务层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第一届(2018)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竟赛一等奖课题一览表

image.pngimage.png

优秀作品赏析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五、优化设计

| 1 | 教案与教学设计有何区别


| (一)如何理解教学设计內涵
内涵&外延 6维度:范畴、 目的 、依据 、方法、 内容 、规律
(1) 范畴➡️
- 教学设计比赛过程中聚焦微观
image.png
-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共性规 律)、又是一种艺术(个性创 新),誉称〞桥梁科学”
- 教学设计定义
1.百度百科定义:百度百科image.png
2.专家总结定义:
教学设计是指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传播、学习和教学等理论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步骤、教学策略、学业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井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教学设计目的——有效性(有价值、有效率、有效果)
image.png

(3)设计依据——理论依据
image.png
(4)教学设计方法
1️⃣流程设计(教学环节科学)+要素设计 (教学要素要科学)
2️⃣教育技术选用➡️比赛时候要慎用不常用的信息技术,要先要自己了解清楚
image.png
(5)教学设计内容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6)教学设计规律-动态调整,持续优化
🚩初始设计➡️实践反思➡️完善优化

(二)教案与教学设计异同点有哪些
- 传统教案是备课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高级形式
- 教案是老师上课的时候用的,教学设计是同行交流的时候使用的,她们的阅读对象不同。
image.png
(三)教学设计遵循哪些理念
image.png
价值观:能力本位,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师生观: 面对不同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程观:工学一体,服务工作岗位
教学观:教学内容要真实有效
评价观:多元评价,多个维度

1️⃣教学设计四原则
image.png
2️⃣教学设计的内容: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
3.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教学重难点
5. 教学方法
6. 设计思路或意图
7. 教学过程
8. 课堂小结
9. 课后延伸(作业)
10. 🌟板书设计(人社部无要求,但是建议大家增加)
11. 教学过程自主性评价(教学反思)
12. 教学资源链接
13. 文档的规范等等。
从教学方法开始就要能充分体现出较好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 采取的具体做法;
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

3️⃣教学设计的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学习目标,❗️明确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 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着重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 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程序性的程序。
| | —- | —- | —- | | 2 | 设计遵循怎样逻辑 | image.pngimage.png
🌟教学设计的编写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 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 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 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 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 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 | 3 |

如何把握设计要点

|

1.吃透评价标准

image.png
以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剖析分析为例,大家要仔细去研究。image.png2.选择先进体例
image.png
3.着力要素个性设计-以教学流程图为例
(1).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也称教学活动流程设计,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 者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教学环节、教 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等多种要素进行系统 化和程序化的安排,形成特定教学结构流程的过程。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2).教学过程设计表(7要素)
image.png
(3).教学过程设计类型建议
image.png
❌不要选择一些没有普遍认知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4).教学流程设计的建议模式
image.png
4.把握设计要领(三维度 八个建议):
(1) 要素内容
①覆盖性:涵盖评价标准的所有观测点和评审点➡️要熟读511个评分标准,仔细研读
②匹配性:要素之间浑然一体相互呼应支撑聚焦➡️要前后的素材要匹配
③特色性:融先进理念创新设计鲜明效果于一体➡️流程图的创新性
(2) 体例结构
④科学性:结构要素顺序符合职教规律和逻辑
⑤完整性:封面、正文、附件要素完整,强信度效度
⑥规范性:文字表达准确(没有错别字,专业术语要准确❗️);要素逻辑层次清晰
(3) 呈现方式
⑦一致性:设计方案与上课视频两种呈现方式并一致
③可视性:图、文、表、字四方式并举,直观可视化 | | 4 | 如何彰显作品特色 | 1.理念先进:image.png
image.png> 拓展:设计导向教学思想

马克思: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工具”,而是培养创造和使用工具的“人〞。 ✅符合培养现代工人\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 适应导向 (被动)🆚 设计导向 (主动)

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
image.png参考资料:
image.png
4.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①学前➡️有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目标
②学中➡️有行动➡️师生活动组合,以学生中心
③学后➡️有成果➡️可视化学习成果输出

5.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image.png
6.教学设计要素特色如何体现?image.png | | 5 | 规避哪些设计误区 | 1.👏教学设计常见问题
- 理论理念——落实不充分
- 要素内容——缺失偏离标准
- 逻辑结构——清晰匹配不够
- 设计文本——体例呈现粗糙
- 特色创新——个性亮点欠缺


2.❌避免六个误区
- 策略方法生搬硬套
- 教师引导作用弱化(老师向观众一样,没有展示教学的引导者)
- 片面追求教的流畅(过于流畅就有可能演的成分过多)
- 自制资源缺特色
- 为技术而技术(不能展示自己的技术好,而忽略学生)
- 教学实施变为教学展演


3.✅把握五个关键词
- 目标导向——教学环节和教学要 素设计的起、终点
- 学生中心——以学定教:关注学习效果
- 工学结合——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做学教一体
- 信息技术——信息化手段和数字资源创新
- 混合学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翻转课堂


4.教学设计必备因素🌟🌟🌟🌟🌟
1️⃣教学对象:
①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②分析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情感、动机、兴趣和意志等心理因素,以及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水平,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④分析社会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 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正负面效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补救措施。

2️⃣教材、学材:
①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 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情感因素——对于本专业可能不了解,可能有抵抗心理)。

3️⃣学习目标
①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 具体)。
②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③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学大 纲的要求,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④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三维 目标)> ✅学习目标中的一些关键词

知识和技能:知道、了解、会用、掌握、阅读、观察、熟 悉、学会等。 过程和方法:分析、获取、剖析、明白、说明、初步学会、 体会、探讨、描述、比较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树立~理想、志向、崇尚~态度、 理念、形成~观念、增强~责任感、认识到、感受、领悟等。



4️⃣学习重点、难点
①突破教材,丰富学材,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②一般是评价鉴定、生活和日后岗位应用的重点技能。

5️⃣教学策略
①新知导入起点要低;
②学习新知前要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复习的内容 一定是和新知密切相联系的知识,进而铺设学生学习的各种台阶,注重教学的反馈与激励;
③体现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对新知的反复训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巩固。注重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特别应注意的是训练的广度、梯度和深度。

6️⃣教学过程
①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自的的删除和添加;
②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③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
④教学内容的难点也要明确,并要设计好解决、检查难点的方法;
⑤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既要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列,又要按学生的认知次序来排列。
⑥精心设计练习的量和质,以及练习的方式方法。
👏👏👏与教学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7️⃣教学评价
①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目的是诊断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使能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形成性评价一般有:提问、讨论、 练习、小测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
②总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目 标参照性评价。
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到达度。
总结性评价一般有:单元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 (给出成绩或等级)。
👏👏👏提倡多元评价,保持评价的客观性。 | | 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 | | |


六、沉着应答

1.说课备课

①稿件—— 层次清晰 观念明确
②课件 ——声形色具备 情景意交融
③阐述 ——有声有色 引人入胜
④答辩 ——胸有成竹 气定神闲
⑤设计意图
image.png
⑥说课设计思维导图:
image.png

2.怎样撰写高质量的说课稿

要充分融入评分标准

2.1 逻辑框架选择——写稿前提

image.png

2.1.1 说课整体逻辑框架选择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从3-10的说法中,都有教学反思,建议大家都写上这个内容。

2.1.2 单个要素描述结构

❶什么依据? 现代职教思想、理念、 技术、方法……
❷怎么做到? 逻辑结构清晰; 教学活动具体有效…
❸什么特色? 创新特色亮点 模式总结提炼
❹怎么评价? 目标达成度高; 效果突出…..
案例:学习资源要素
本堂课/我选择与企业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数控铣加工工作站/作为学习场所,增强/学生职业代入感。
该工作站/配备了/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测头等硬件资源;还配备了!”数控加工在线检测〞视频/等软件资源,让学生在工作页引1导下,/利用视频、 说明书等资源/开展学习活动。
本任务/“德才双馨”为育人目标、/“工学一体”为育人路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将课中教学拓展至课外。
依据“学生中心”、育训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确定如图所示教学策略,包含教学组织、教学手段、评价方法、教学环境、教法、学法六方面。
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课中教学共计160分钟。
课前,/学生通过”云课堂”学习/“在线检测的特点及应用场合〞,教师/在线辅导;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课中,/学生/观看视频,围绕/“中国制造的历史成就及成功的原因〞竟相发言;激发自豪感、使命感;在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时,导入任务。 进入任务实施阶段,工艺编制环节,小组讨论/编制加工工艺,最快组“争先”展示汇报,查漏补缺时,/全班同学“一起找茬”,/完善工艺。

2.2 理念要素把握——核心关键

image.png

❶遵循哪些思想理念:

大赛价值点、评委观测点、标准导向点
image.png
image.png

❷突出哪些核心要点:

怎么教?教什么?教得怎么样
image.png

3.创作课件

3.1 稿件细节关注 规则依据

❶对照标准 拟写大纲
❷过度衔接拟 写过渡词
❸正确使用 语法术语
❹统计字数 把握时间:180字/分-200字/分(2000字左右)

3.2 课件制作注意事项

🚩㊀课件制作依据——处理四关系
  1. 教学设计➡️说课文稿➡️说课课件➡️嵌入视频<br /> ✅课件要依据说课稿来做❗️<br />

🚩㊁课件制作要点——把握七要素

1.模板 选择➡️符合专业特色:专业+课程+选题
2.层次 结构
3.画面 布局
4.呈现 方式➡️图文,内容选择得当,多图片,少文字
5.内容 选择➡️数据、图表、成果
6.视频 嵌入➡️视频动静结合,老师讲解不要
7.形式 风格➡️字体不要超过3种、颜色不要超过3种、动画不要超过3种

🚩㊂课件制作建议——关注三细节

1.系统、尺寸双保险:WPS版本、office版本
2.要素时间分配合理:
3.信息呈现去密处理:省份、学校、教师、学生、学校LOGO、校服LOGO、校徽、企业名称等都要去掉。

4.精彩说课

4.1 何谓说课——内涵剖析

4.1.1.说课内涵
  1. ![image.png](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2/png/1097691/1642925648715-3f2718dc-2d1b-45f9-b14d-0b0c9c2669fc.png#clientId=ud1c9a8ea-9f33-4&crop=0&crop=0&crop=1&crop=1&from=paste&height=260&id=u3d64d462&margin=%5Bobject%20Object%5D&name=image.png&originHeight=520&originWidth=924&originalType=binary&ratio=1&rotation=0&showTitle=false&size=263155&status=done&style=none&taskId=u7accc862-de91-4dcf-ba1f-dec3a0e6ba5&title=&width=462)

4.1.2.说课内容

说课形式:评比性说课
说课时间:几个课时
说课类型:基础课还是核心课
说课范围:单人说课,双人说课

4.1.3.说课的原则

1、组织严密,强调科学性(前提)
2、客观再现,县有操作性(重点)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根本)
4、说理精辟,突出理论任(支撑)
5、 联系实际,凸显可行性(灵魂)
6、设计别致,追求创新性(生命线)

4.2 为何说课——价值交流

  • 提高教研 活动实效
  • 提高教师 备课质量
  • 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
  • 提高教师 自身能力
  • 不受时间、场 地、人数限制
  • image.png

    4.3 如何说课——要点研讨

    image.png

    5.准备答辩

    5.1 时间分配合理

    1.结合自身优势,看自己的语言8:2的分配;8.5:1.5的分配;9:1的分配
    2.讲设计3-4,讲过程3-4分钟,讲评价1-2分钟,讲反思1-2分钟,在9分50讲完最佳,略有结余。
    3.课件页数:30页-35页之间
    4.文稿:2500字,自己说大概2200左右

5.2 项目要素完整性

❶结构选择:4说法和10说法
❷要涵盖所有的观测点,教学手段要作为重点
❸要素表述要结构完整

5.3 仪容仪表职业性

❶仪容规范——发型 着装 配饰
❷体态丰富——手体协调 亲和微笑 眼神热情
❸彰显素养——开场结束 问好精炼 尊称行礼
开始的时候: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
结束的时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的两大误区

1.复述教案内容 2.再现上课过程

5.4 说课答辩赛前如何准备

❶ 评价标准学习——答辩依据

image.png

❷答辩要点提示——关键核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5.5 冷场应对——自信

方法一:时间延缓策略
方法二:内容插边球策略
方法三:找到选题的源头重新出发

6. 答辩备赛建议——精心准备

学校层面 搭建平台 评委多元
专业系层面 团队合力 多方支持
参赛选手层面 熟悉内容 跨界学习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答辩答案鉴赏

(1)教学运用信息化手段,学生的反响如何?

答:a.信息手段的多样化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学生参与率提高至少15 个百分点。比如原来传统教学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做着做着就烦了。
b.教学效果提高,在我们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完成本课题任务需要4 到6课时,使用信息化手段后,2课时就可以完成。课堂质量检测及格率优秀率 都有明显提高。
c.使用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学习,并与教师互动交流,弥补传统课堂师生不能随时交流的不足。

(2)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步骤环节和虛拟环节有什么不同?你的创新点在哪里?

答:我们这门课是一门软件操作课,它本来就在电脑里,没有成本,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可以重新做重新调试。本身就相当于一个虚拟环境, 所以不需要额外的仿真软件。学生边学边做,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实训过程。

(3)学生的创新性是否可以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答:可以啊,我们的课堂上就有这一环节的指导和训练,比如在学习完复合材质的设置过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效果图成品供学生欣赏品评, 然后给出客厅中其他物件元素的建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赋材质, 这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依据自己的理念编辑材质,并且将参数记录自定义为特殊的材质保存下来,这就是创新。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作品与创作心得。

(4)你是如何确定教学策略的?为何采用该教学模式及方法?

答:考察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理解,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考察 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学情分析之间关系的理解,考察教师是否 能区分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5) 你是如何理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对“生成性”问题是如何 应对与调整的?

答:考察教师对“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解,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同时考察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突发问题,意外)的能力与措施。
❗️用词要肯定,积极向上,不要用负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