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过程中,价值驱动越来越成为团队以及设计师自身提升的关注点。设计行为本质上也是商业行为,商业行为是以效益为衡量标准,如何为商业行为的效益贡献设计师的力量,成为设计师蜕变的关键点。
严格意义上来讲,B类产品具有商品的属性,用户需要事先购买,才能使用,进而满足自身的需求,产品开发者通过产品的售卖获取利益。
C类产品更多的具有通道属性,用户通过C类产品进行消费,包括时间、金钱等,产品所有者通过产品中的增值服务来获取利益。
其中游戏类产品产品较为特殊,不同的收益模式决定了产品的类型,有的偏向于B类产品,需要购买才能体验,如APP store中很多游戏需要购买才能下载。而有些偏向C类,用户可以免费体验,但会引导用户使用其中的增值服务,如王者荣耀。
因此,大致可以通过使用产品需要付费(非增值服务,也要去除产品的试用)来进行划分产品类型。
基于不同盈利模式的产品,其价值导向也有较大的差异。
To C产品的设计价值体现在用户数量、增长率、转化率、留存率等用户相关的数据上;
To B产品则体现在性价比、效率等。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其效益在设计策略上各有不同,明确与设计价值相关联的设计策略,是设计分析中的基础。
图1、To B产品利益相关者关系图
因此,明确两类产品的差异,对于设计策略的制定以及设计规则的应用、选择会有更大的针对性与可靠性。
一、明确用户的产品诉求
To B产品用户可分为购买者与使用者,往往产品的购买者并不是使用者。购买者多为公司的决策者,即客户。客户的购买行为是基于消费来实现的,客户会慎重考虑产品的成本、效益以及性价比。只要花自己的钱,没有客户仅仅会因为用户体验好、效果酷炫而掏腰包。
而落实到真实用户(使用者)身上,也有巨大的差异。To B的真实用户群体差异较小,知识背景、相关经验类似,而且往往会有相关的业务培训,另外,有对接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因此,在做设计时可以进行针对性设计。
因此,如何做到“力透纸背”,安抚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烦躁情绪,将好的用户体验直达用户,更考验着设计师的功力。
二、安抚用户的烦躁情绪
To C产品是用户基于个人需求或爱好而使用的产品,如淘宝,是购物的需求,人们会自身需求的时候,随时随地的发生沉浸的使用。正是因为To C产品的内因驱动,用户会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因此产品可突出用户的主要需求,将次要功能放到更深层级,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使产品看上去也更加简单、易用。
客观来说,To B本身也是逆人性的产品,就好像没有人会在没事的时候无意识的去刷刷工作邮件。工作本身则是逆人性的活动,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发自心底的说“我爱工作”。因此To B产品的使用多为外因驱动,用户本身就存在潜意识的抗拒,因此对于一些B类产品的功能折叠就要格外慎重,避免给该功能的用户造成不便,例如,本人从事的安防行业,平台型产品多会在平台首页采用功能模块平铺,方便不同类型的用户选择。
三、基于行业的产品思考
To C产品的使用场景不定,设计师不能猜测或固定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产品,因此,不能针对具体的场景而提出通用、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应该提炼场景的共性,或者采用容错性更大的方案,避免用户在某些场景下的使用障碍。同时,任何一个功能在任何情况下形成闭环。即使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回到熟悉的页面。
与To C类产品相比,To B产品的应用场景,相对固定单一,岗位会为我们的工作提供相应、必要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对于特殊场景也是可以提前穷举的,并在设计方案中提供解决方案。另外,使用时长整体充分,追求效率但不强调沉浸,To B产品的目的就在于用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四、明确不同的功能诉求
正是因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求与沉浸,因此绝大用户C类产品大多数用户,有80%的功能都不会涉足,例如,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淘宝时,只是在购物以及订单的路径上徘徊,对于产品的其他功能很少涉足,或视而不见。其实B类产品中,每个用户也是只涉足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功能。
但B类产品对应的用户类型不是唯一的,不同类型的用户,使用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或者说使用B类产品的用户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如一个公司的OA系统,人事用来人员的入职与离职的管理,财务是用来人员薪资的结算,工作人员用来个人信息以及项目信息的一些操作,功能上很少重叠,因此,对不同目的的用户设立单独的功能入口,似乎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使用上的差异不是B类与C类的差异,而是单一目标产品与多目标产品的差异。
如支付宝,因为它的功能不再单一,而是一个复合型的工具型产品,当一个用户进来以后,我们是不知道用户来干嘛的,因此首页则是功能模块的平铺。抖音的目标就是看视频,因此打开产品,看到的就是小视频。
五、充分考虑产品的维护
一般情况下,To C产品往往具有强烈的通道属性,产品所有者的维护是面向大众的,只需要对产品本身进行维护就好了,相对来说,运维的成本较低。
To B类产品都有一定的运维团队,来协作客户进行产品的正常运行,包括远程、现场的技术支持。
因此,运维的成本也是企业考虑是否购买产品的重要考量,同时也是产品开发者需要关注的部分。
另外,在后期产品的运行中,To B类产品的稳定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对企业至关重要。因此在B类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维以及技术支持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
总结
To B类产品不关注用户量,而关注客户量以及市场占有率或者销售额,同时,B类产品的设计价值更多的体现在易用性、对工作产生的效率以及用户(客户与真实用户)的满意度。
因此,B类产品的设计师,不仅仅只能从设计的较多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要从行业的角度,区别该类型产品的特点,以便做好思考的转变。
如果设计师在明晰了产品本身的特点之后,多从业务、场景、目标用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你的设计方案就会水到渠成。
在用户上,在场景上,熟知B类产品所在行业的工作环境;
在驱动因素上,做好对用户烦躁情绪的安抚;
在功能布局上,考虑不同用户的功能诉求;
在产品的维护上,考虑产品维护的便利性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