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从贫穷到逐渐富有,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大众的消费观念也从早期狂放的跟风大牌,逐渐转向消费生活方式,如:前几年爆火的以极简轻奢为代表的无印良品,主打都市简约的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到近两年更为多元的审美。中国消费者在服装消费文化上逐渐呈现出回归理性、包容、多元的态势。
古着文化,便是近些年最受年轻人喜爱和流行的潮流文化之一。古着,即Vintage,Vintage来源于葡萄酒术语,特指经过30年后的陈酿(最佳饮用时期),意思就是通过时间的考验,才能够成为经典存在的单品。而被划为“古着”的服装,则是指那些超过30年历史的、具备所属年代特征的、仍具备审美价值的旧衣服。
古着背后的消费价值观:
体现了对于物品的珍惜与怀旧之情,反对快节奏的消费主义;
所谓怀旧,就是,在时间的上游,有一股暖流,会一生温暖你,湿润你。
体现了不盲目追随新产品,也不失个性,展现自我的穿衣态度;
- 体现了旧物利用,不浪费,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 体现了不甘平庸的个人主义倾向,独特的审美,带有强烈个性与极具代表性的身份特征的服装;
古着的海外发展:西方二战后-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成熟的全球多元化供应链
古着的国内发展:旧物集市-二手电商-二手奢侈品市场-古着
古着和二手经济的区别:
文化底蕴:
古着衣物背后的时代历史背景,设计工艺和本身的故事,保存的是一份历史;
内敛沉淀和反思主义
古着代表的是慢文化,需要品,二手往往是快消费文化(用过即弃)的映射;
- 消费人群的价值观念不同,一个追求精品,一个追求节俭;
- 古着具有收藏和再交易的价值,二手往往低于原价售出,随着时间不断贬值;
- 衣物处理:
- 古着会经过从挑选、清洗、消毒一系列严格的处理过程(属于典型的非标商品,链条冗长,从货源、真伪、成色、估价、售后维护等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人士来把控);
- 普通二手衣物的出售并无严格的品控和质量要求;
- 商业模式:
- B2C2C,古着以线下选品店为主,常常位于一二线城市老城区的各个角落;
- C2B2C,二手则以二手平台为主,买卖自由,追求交易回血;
古着=洋垃圾?
谣言原因:古着在我国没有文化基础,传统文化不吉利;部分古着店商品品控和处理过程不严谨。
参考链接:
市场调研
萌芽期,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二手奢侈品存量大且流通率低,二手市场存无限可能; 中国近十年的奢侈品存量约为四万亿元人民币,但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仅占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的5%,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二手奢侈品消费额可达奢侈品消费额的20%以上,甚至30%。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处在起步萌芽期,若以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平均占比来估算,未来我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可达万亿规模。
SWOT分析
Strength: 1. 中国市场大,且经济仍处在上升阶段; 1. 年轻群体数量大,且追求个性化,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 |
Opportunity: 1. 政策上,2060碳达峰,利好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1. 经济上,疫情经济下行,人们收入水平波动,带来对消费方式的重新思考; 1. 社会上,二手与穷人的身份标签逐渐脱钩,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的意识更受青睐; 1. 技术上,国内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发达国家成熟的二手衣物市场体系,可提供经验; |
---|---|
Weakness: 1. 古着市场缺少文化积累; 1. 我国在二手衣物消杀、分类和分销等程序上的不规范,监管体系仍不成熟 |
Threat: 1. 国内疫情反复不确定下,动态政策带来仓储、物流等成本上升; 1. 古着市场鱼龙混杂,存在许多打着旗号的三无仿古店铺,CBNData《国民“轻生活”报告》指出,近六成消费者对于二手市场中卖家的可信赖度表示担忧; |
复古服装行业商店分类:平价古着店、奢侈品中古店和当代二手店
用户调研
Bang Bang 70’s 已经开了 10 年,最初店铺在尖沙咀,后来才搬至鸭巴甸街。逛店消费的顾客以中年人居多,他们大多经历过香港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变化。而缅怀那段黄金岁月的最佳方式或许就是看看旧时遗物——不少物件的设计、做工都高出现在水平。
- 对古着新人,难以判断衣物的标价区间以及真假
- 缺乏专业且完备的鉴定体系、售后退换服务不完善
- 对衣物的来源、回收处理流程的可靠性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