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酒楼上》发表时间:1924年
  • 新文化运动的时间:1919年—1923年
  • 小说主题思想:

    •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落潮后,觉醒的先驱者的生存困境。

      环境描写

  • S城

    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地心虚连结起来

    • 点名季节黑天气,凄清的环境衬托“我”懒散和怀旧地情绪
    • 旧同事访而不得,学校改换了名称和模样
  • 旅馆
    • 窗外的景象阴湿破败腐旧
    • 旅馆外环境灰暗寒冷
    • “我”地叙述在这种消沉暗淡地情绪分为中展开,也为下文表现心情颓唐,行动迂缓地吕纬甫做铺垫。
  • 废园一处
    • 意象:老梅 山茶树
    • 色彩的明暗对比 拟人
    • 在深冬雪天,虽然身处严酷肃杀破败的环境,老梅和山茶花仍然傲然开放,且明艳似火,竭力追求春天和光明,它们是反抗绝望、坚忍不拔的战斗人格的象征,也是“我”在绝望的基础上,希望的诗意外化。
    • 山茶花对“游人甘心于远行”的蔑视,也体现了“我”对自己感到不满和可鄙。
  • 南雪和北雪
    • 《野草》中的散文诗《雪》
    • 南雪“滋润美艳”,寄寓作者的理想和希望,“蓬勃奋飞”的北雪表现了作者在肃杀环境中战斗的情怀。
    • “我”既想逃避黑暗现实中残酷而孤独的战斗,又感到对故乡的美好记忆和依恋之情在现实中找不到依托,陷入到彷徨和由于之中,身世之感和身份热痛颇为纠缠
  • 废园二处

    “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支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 在吕纬甫向我讲述无聊之事时,我留意到了窗外景色的变化。山茶树在抗争积雪的压迫,展现了昂然不屈的姿态。看到山茶树如此坚韧地抗争黑暗环境,“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想要从消极颓废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否定和超越绝望。
  • 小说结尾

    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 在和吕纬甫交谈时,“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模模糊糊的末路和无奈,“我”的苦闷和彷徨得以消解。在令人清醒的冷冽氛围中,“我”与颓唐落寞的吕纬甫分道扬镳,这象征着“我”反抗绝望,一个新我已经产生,开始向旧我告别。
  • 总结

    • 这些环境描写烘托“我”的情绪,展现了“我”心情的变化

      吕纬甫

  • 动作描写

    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想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 语言描写

    • 在与吕纬甫的交谈中,他想“我”讲述了哪几件事情呢?

      1. 给弟弟迁坟

        • 你如何理解吕纬甫掘坟时的心理?“坟”象征着什么?
          • “坟”是逝去生命的象征,包含着过去的记忆和梦。“掘坟”既是想要感知与弟弟紧密的血脉联系,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 将弟弟的坟打开,吕纬甫发现什么都没有,这表明什么?
          • 生命的本质是虚无
        • 弟弟的坟里什么都没有,吕纬甫为什么还要迁坟?
          • 为了使母亲安心
        • 之前吕纬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 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p165)

          • 辛亥革命中反封建、热血奋进的启蒙青年
        • 吕纬甫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启蒙着什么样的命运?
          • 从反抗传统到不得不归于传统的命运
      2. 给顺姑送剪绒花

        • 在吕纬甫的讲述中,顺姑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 清瘦,眼睛明镜有灵气,勤劳能干,做事周到,对我充满情意
        • 情节:吕纬甫在顺姑家吃荞麦粉

          然而无意中,忽然间看见阿顺远远的站在屋角里,就使我立刻消失了放下碗筷的

        • 点绎唇 潞罢秋千 李清照

跛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 - 少女纯情娇羞的神态祝赞他她一生幸福,愿世界为她变好
  2. - 阿顺至善至美,吕纬甫对她的住院,表现了他自信和希望而希求光明到来的心态
  3. - **为什么在吕纬甫的描述中阿昭像一个鬼呢?**
  4. - 吕纬甫没有见到记忆中至善至美的阿顺,阿昭是他不得不要面对的丑恶的现实
  5. - 这是像与物、幻与真、旧梦与现实的悖论,包含了对至美追求而不得的悲哀
  6. - **阿顺的弟弟为什么对“我”的态度是恶狠狠的呢?**
  7. - 因为“我”是启蒙者的身份,启蒙者呗社会排斥和孤立
  8. - **是什么造成了阿顺的死亡?**
  9. - 遗传母亲的疾病
  10. - 封建婚姻制度
  11. - 阿顺的圆形命运,更印证了人存在和行动的意义的虚无
  12. 3. 教书
  13. - **吕纬甫为什么要教授封建文化?**
  14. - 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这是觉醒的先驱者面临的两难困境
  15. - 展现了他无所谓、无所用心的生活态度和敷衍的精神状态
  16. - **吕纬甫做这三件事,是否出于他本意?**
  17. - 不是,迁坟和送花是母亲的要求,教封建文化是为生活所迫。吕纬甫的行动被外力裹挟,没有了自主性。
  18. - **“我”与吕纬甫是什么关系?**
  19. - 我们是在辛亥革命中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是叙事者,是故事的参与者,“我”与吕纬甫在精神状态和自我评价上存在差异
  20. - “我”在吕纬甫身上观照自我:一样的孤独,彷徨和无奈
  21. - 在与吕纬甫的交谈中,“我”对他目前敷衍颓废的生活态度感到不满
  22. - 得知他正在教封建文化时,“我”的言语中充满了责备和冷漠
  23. - 与略日服交谈后,我之前苦闷彷徨的心情得到小姐,不愿意走上他这样的人生道路,决定告别旧我,迎接新我
  24. - “我”和吕纬甫共同组成了鲁迅的两个精神侧面,呈现了鲁迅在新文化运动落潮后,深陷绝望,但又反抗绝望的心境
  • 蜂子和蝇子意象(p163)
    • 吕纬甫以蜂子和蝇子自比,最终归于图劳无获的圆形命运,充满了讽刺、落寞和无奈 <-> 乡村医生
    • 吕纬甫期待飞得更远,这包含了一种什么思想?
      • 进化论思想
      • 将来必将胜于过去,青年必将胜于老人。
      • 这是怀着追寻人生理想和存在意义而又在绝望、虚无中回绕的心灵历程的象征命是从寻梦到心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