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这首悼亡词是苏轼出任密州知州所作。苏轼在少年时与王弗结为夫妻,王弗温柔贤淑,二人感情甚笃。但是王弗在二十七岁时去世,这让苏轼深受打击。熙宁八年,在苏轼出任密州时,一月二十日的夜晚,他梦见了爱妻王氏,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词。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卒于京师。其明年六月壬子,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小序
- 作用:交代写作时间,“乙卯”即为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当时苏轼出任山东密州交代写作缘由:“记梦”,引出情感的抒发
虚实结合
- 现实的抒情和回忆想象的描写相结合
- 上阙:抒情,实写对亡妻的思念
- 下阙:激萌,虚写回忆和想象的情景,寄托哀思
- 在上阙诗人是如何抒情的呢?
-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写二人分离时间之长,相距之远,但是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却并不受时空的阻碍,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痛
- 假设二人相逢的情景
- 现实的抒情和回忆想象的描写相结合
思念妻子到极致,渴望与她重逢相聚
担忧妻子认不出自己,因为自己已不复年轻时的模样,在分离的这十年间饱经沧桑,面容憔悴,在对亡妻的思念中也包含着宦海沉浮的身世之感。
记梦: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在梦中描写了亡妻对镜梳妆的生活场景,一种温柔恬静的景象。苏轼时隔十年仍然记得妻子的生活细节,可见二人感情至深。二人相见时四目相对,却不知从何讲起,“无言”和“泪千行”中包含了无尽的凄楚、辛酸和哀痛,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处为虚写,是词人想象之景。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明月”和“短松冈”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一幅幽寂凄凉的画面,融入了自我孤单凄侧的心境。
实为虚因,因为现实中对亡妻思念到了极致,才会在梦中与亡妻相见,真实而自然。
虚实交错,如梦似幻,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写得缠绵啡侧,感人至深。
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 语言朴素自然,真切感人
白描
- 用最简单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和事物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肖,不求细腻,而求传神,不讲究描绘背景,而强调突出主体,不追求浓烈色彩,而崇尚朴素自然。
- 写人 写景 语言
两茫茫:阴阳相隔,二人都对对方茫然无知不思量,自难忘:虽然斯人已逝,不常想念,但是少年夫妻的情深义重,过去美好的情景却从未忘却。看似矛盾的心态,却表露出词人对亡妻深重的情意。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与亡妻重聚,是词人日日夜夜所期盼着的,但是当在梦中相见时却无法言说。此处的“无言”,包含着千言万语,因为“无言”,也备显沉痛。“泪千行”是将现实的凄楚融入梦中,令人感到无尽的凄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通过描写亡妻的孤单寂寞,实际上在表达自己的孤苦无依,无法倾诉内心的凄凉感伤。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通过描写亡妻在一片幽寂凄凉中因为思恋自己而柔肠寸断,实际上在表达自我缠绵凄侧的心境。
对面落笔
悼亡题材
- 一般是丈夫思念亡妻所作
- 《邯风·绿衣》(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悼亡诗)
- 潘岳《悼亡诗三首》
- 元植《离思五首》《造悲怀三首》
- 陆游《沈园二首》
- 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