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叙事模式
叙事过程:因跳舞结识—-相互算计—-白流苏成为范柳原情妇—-港战爆发成全了两人的婚姻
- ·范柳原没有郑重地对待这次相亲,完全无视为其介绍的较年轻、且被打扮得花团锦簇的宝络,反而是会跳舞的白流苏博得他的注目。白流苏并非有意抢夺范柳原,三次受邀跳舞也是为了反击四奶奶等人对她的欺侮。
·“今天的事,她不是有意的,但无论如何,她给了她们一点颜色看看。她们以为她这一辈子已经完了么?早哩!她微笑着。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骂得比四奶奶的话还要难听。可是她知道宝络恨虽恨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
传统的爱情叙事:多愁善感的言情叙事
- 五四以来爱情叙事;启蒙叙事
- 模式: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男子遇见了一个传统女子,他对这个女子进行思想的启蒙,其中便有“自由恋爱”、“精神恋爱”、“爱情至上”等观点的灌输,在启蒙的过程中男女主角互生情怯,然后两人便会冲破各种束缚结合在一起。
- “五四”十七的浪漫爱情小说往往是穿着“爱情的外衣”,其实质还是药表现现代人挣脱礼教传统,争取“人的解放”
- 反浪漫叙事:解构一见钟情的爱情叙事
- 在《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出身没落的传统大户,是个典型的亟待“启蒙”的对象;而男主人公范柳原从小在国外长大,绝对是一个“新派”、“洋派”的人物,似是最理想的“启蒙者”
- 张爱玲没有遵循”五四“的浪漫爱情叙事,而是对其进行了解构。
- 娜拉出走——《玩偶之家》易卜生——“要么回来,要么堕落”结局
白流苏人物形象
长相秀丽,身形柔弱,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古典性质
外貌描写:
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一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p167)
- 身材娇小纤瘦
- 脸庞温润清透可爱
- 眼睛清澈娇媚
阳台上,四爷又拉起胡琴来了,依着那抑扬顿挫的调子,流苏不由得偏着头,微微飞了个眼风,做了个手势。她对镜子这一表演,那胡琴听上去便不是胡琴,而是笙箫琴瑟奏着幽沉的庙堂舞曲。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合著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她忽然笑了一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那音乐便戛然而止。(p167)
她的美貌是通过婚姻获得经济保障的资本,也是范柳原喜欢她的原因,符合了范柳原对于中国的想象
柳原道:你好也罢,坏也罢,我不要你改变。难得碰见像你这样的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流苏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我不过是一个过了时的人罢了。柳原道:真正的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不会过了时。(p177)
柳原道:我这是正经话。我第一次看见你,就觉得你不应当光着膀子穿这种时髦的长背心,不过你也不应当穿西装。满洲的旗袍,也许倒合适一点,可是线条又太硬。流苏道:总之,人长得难看,怎么打扮着也不顺眼!柳原笑道:别又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你看上去不像这世界上的人。你有许多小动作,有一种罗曼蒂克的气氛,很像唱京戏。(p183)
白流苏是旧社会与新思想交界时代的矛盾本身,她软弱妥协也敢于反抗
- 出身于守旧的没落家庭,亲情关系凉薄
白公馆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地上。朦胧中可以看见堂屋里顺着墙高高下下堆着一排书箱,紫檀匣子,刻着绿泥款识。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琨蓝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两旁垂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住个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流苏交叉着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七八年一霎眼就过去了。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p166)
时间意象
- 白公馆生活节奏非常缓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暗示着价值观守旧
胡琴伊伊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一不问也罢!……胡琴上的故事是应当由光艳的伶人来搬演的,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住琼瑶鼻,唱了、笑了,袖子挡住了嘴……然而这里只有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
- 白公馆生活节奏非常缓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暗示着价值观守旧
胡琴声烘托了白公馆陈旧、腐朽、没落的气氛。
- 与哥嫂和母亲的关系
- 白流苏与哥嫂之间的冲突,围绕着是否为死去的潜伏奔丧而展开(p162)
- 白流苏:不愿意回去,之前遭受毒打,而且已经离婚回去遭人耻笑
- 哥嫂:应该回去,守丧是“天理人情,三纲五常”,而且目前家境败落,无法继续维持白流苏的生活开支
- 哥嫂透露出的价值观:
- 在夫权社会中,男性为女性提供经济保障,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作为男性的雇佣和生育工具
- 本来白流苏六婚后可以凭借稀薄的资产安稳度日,却被娘家哥嫂哄骗殆尽,还遭受他们的排挤
- 母亲:冷漠自私
- 当受到哥嫂排挤,流苏向母亲哀求时,母亲并没有为她做主,而是一味地维护和偏祖哥嫂,还劝说流苏回到夫家才是出路。母亲冷漠的回应,让白流苏深切地感受到六亲无靠,在白家没有了容身之地,想要逃离这样的家庭。
“这屋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p164)
- 当受到哥嫂排挤,流苏向母亲哀求时,母亲并没有为她做主,而是一味地维护和偏祖哥嫂,还劝说流苏回到夫家才是出路。母亲冷漠的回应,让白流苏深切地感受到六亲无靠,在白家没有了容身之地,想要逃离这样的家庭。
- 白流苏与哥嫂之间的冲突,围绕着是否为死去的潜伏奔丧而展开(p162)
“她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看人,人也瞪着眼看她,隔着雨淋淋的车窗,隔着一层层无形的玻璃罩一无数的陌生人。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她似乎是魔住了。忽然听见背后有脚步声,猜着是她母亲来了。便竭力定了一定神,不言语。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p164-165)
- 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没有伟大和无私的光环,而是感情扭曲,心灵异化
- 母亲形象类型:
- 庸俗:《心经》中的许太太
- 冷漠自私:白老太太《花凋》中的许太太
- 扭曲变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 **为什么张爱玲会塑造这样的母亲形象?**
- 跟她的童年经历有关:童年生活的重创,母爱的严重缺失
- 虽然遭受哥嫂的排挤,但是顾忌自己离婚的身份,以及没有经济来源,她只能忍气吞声,这是她对家庭的妥协
- 白流苏对自我的认知:
- 自己没有赖以生存的能力,且因为佳通及世俗的原因不能外出交际,抛头露面,而且离过婚,年龄大,所以认为自己没有活路
- 只能把婚姻当成了职业和获取金钱物质的筹码,没有女性的独立自主和自我尊严
- 作为传统封建佳通里的大家闺秀,她的婚姻就似乎为自己寻找经济依靠,这是她自身对封建传统的妥协
徐太太道:年纪轻轻的人,不怕没有活路。流苏道:有活路,我早走了!我又没念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徐太太道: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流苏道:那怕不行,我这一辈子早完了。(p165)
- 敢于反抗
- 离婚
- 在夫家案遭毒打与欺凌,用于通过法律离婚来捍卫自己,并且坚信法律的有效性,这是她接受新思想的体现,有着现代女性的特质
- 综上,张爱玲描写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对物质和经济上都切法独立自主的女性给与同情和关注,展现了男权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女性的摧残。
- 白流苏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这为他离开白公馆的后续埋下伏笔,也让她在与范柳原交往时刻保持理性,步步为营,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 全球性问题
- 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 自我认同影响人的行为
- 通过描写白流苏的经历和心理变化历程,展现了丰富复杂的女性世界,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
白流苏的经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离婚后在家中受到排挤,渴望为自己谋求新出路
徐太太道:“年纪轻轻的人,不怕没有路。 徐太太道:放着你这样好的人才,二十八也不算什么,我替你留心着。说着我又要怪你了,离了婚七八年了,你早点儿拿定了主意,远走高飞,少受多少气!(p165)
徐太太的宽慰,给了流苏通过婚姻寻找新出路的希望和勇气
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地上。朦胧中可以看见堂屋里顺着墙高高下下堆着一排书箱,紫檀匣子,刻着绿泥款识。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珐蓝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两旁垂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住一个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流苏交叉着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七八年一霎眼就过去了。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p166)
白流苏深切地感受到白公馆地死气沉沉,单调与无聊,自己在白公馆六亲无靠,无所依傍。而且这样的家庭不仅虚耗人的美好年华,更消磨人的意志,让她产生了年龄的焦虑
流苏突然叫了一声,掩住自己的眼睛,跌跌冲冲往楼上爬,往楼上爬……上了楼,到了她自己的屋子里,她开了灯,扑在穿衣镜上,端详她自己。还好,她还不怎么老。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一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阳台上,四爷又拉起胡琴来了,依着那抑扬顿挫的调子,流苏不由得偏着头,微微飞了个眼风,做了个手势。她对镜子这一表演,那胡琴听上去便不是胡琴,而是笙箫琴瑟奏着幽沉的庙堂舞曲。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合著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她忽然笑了一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那音乐便戛然而止。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关了。
通过镜子进行自我审视,意识到自己依然年轻貌美,有着可以用来改变自身处境地资本,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改变命运
- 范柳原真心喜欢她么?那倒也不见得。他对她说的那些话,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她不能不当心一她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
- 白流苏非常理性地看待范柳原对她的感情,对其充满防备和警惕,其中也包含着一种无奈。
结识范柳原,赌未来去香港,与范见面
她迅速地盘算了一下,姓姜的那件事是无望了,以后即使有人替她做媒,也不过是和那姓姜的不相上下,也许还不如他。流苏的父亲是一个有名的赌徒,为了赌而倾家荡产,第一个领着他们往破落户的路上走。流苏的手没有沾过骨牌和毂子,然而她也是喜欢赌的,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家人虎视耽耽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气。(p172)
白流苏权衡利弊后,决定应徐太太的邀约去香港,体现了她精明和果断的性格,也展现了白流苏改变自身命运的自主性。
好容易船靠了岸,她方才有机会到甲板上看看海景,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流苏想着,在这夸张的城市里,就是栽个跟斗,只怕也比别处痛些,心里不由得七上八下起来。(p174)
鲜艳夸张的颜色展现了香港是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城市,这让初次到香港的白流苏感到忐忌不安,各种颜色“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也为后面白流苏在与范柳原的交往中步步为营做铺垫。
柳原笑道: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流苏抬头笑道:什么?我不懂。柳原道:有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笑,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p176)
白流苏懂得示弱,实际上是以弱胜强,以退为进,在柔弱中有着坚毅和果敢
流苏自己忖量着,原来范柳原是讲究精神恋爱的。她倒也赞成,因为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她这么一想,今天这点小误会,也就不放在心上。(p182)
白流苏与范柳原的交往以结婚获得经济保障为目的,与范柳原追求精神的契合相比,她显得务实而精明。
电话告白
- 白流苏对范柳原的爱非常克制,谨慎,而且带着功利的目的,当范柳原讲到“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这个婚姻的本质时,白流苏瞬间恼羞成怒,但却难以反驳。
她也听得见柳原的声音在那里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 白流苏对范柳原的爱非常克制,谨慎,而且带着功利的目的,当范柳原讲到“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这个婚姻的本质时,白流苏瞬间恼羞成怒,但却难以反驳。
月亮象征着爱情,虽然看似浪漫,但是因为双方都过于算计,难以看到真心。
孤身回白公馆
流苏何尝不知道,她这一次回来,更不比往日。她和这家庭早是恩断义绝了。她未尝不想出去找个小事,胡乱混一碗饭吃。再苦些,也强如在家里受气。但是寻了个低三下四的职业,就失去了淑女的身分。那身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是现在,她对范柳原还没有绝望,她不能先自贬身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因此她无论如何得忍些时。(p190)
- 回上海成为流言中心,让她饱受煎熬,既不甘心外出谋生失去淑女的身份,又迫于家庭的压力被迫成为范柳原的情妇。
- 白流苏作为旧时代的女性,不会自己养活自己,只寄希望在男人身上,获得日后生存的机会。
再度赴港,成为范的的情妇
柳原道:我一直想从你的窗户里看月亮。这边屋里比那边看得清楚些。……那晚上的电话的确是他打来的一不是梦!他爱她。这毒辣的人,他爱她,然而他待她也不过如此!她不由得心寒,拨转身走到梳妆台前。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十一月的月亮纤细高冷,映照着白流苏洞悉范柳原
问题却在他回来的时候,局势是否有了改变,那全在他了。一个礼拜的爱吊得住他的心么?可是从另一方面看来,柳原是一个没长性的人,这样匆匆的聚了又散了,他没有机会厌倦,未始不是于她有利的。一个礼拜往往比一年值得怀念。……他果真带着热情的回忆重新来找她,她也许倒变了呢!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转眼就憔悴了。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啊,管它呢!她承认柳原是可爱的,他给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
范柳原要去英国,这样白流苏陷入到矛盾和不安之中。一方面担心留不住范柳原的心,另一方面又就觉得短暂的离别可以带来新鲜感。一方面有感于青春易逝,没有婚姻的保障二人的关系是非常不可靠的,另一方面又安慰自己至少范柳原给了自己经济的安全。
- 空虚,寂寞和压抑
港战爆发,yejia和yejia结婚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P199)
-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 自私的人在战乱时寻求现世安稳,渴望平实生活,这是本能的求生意志,也体现了人性在环境下的卑微、自私和软弱,充满了悲悯和苍凉的意味。
- 饮食男女
- 现人对食物、性爱的欲求与本性
- 在散文《烬余录》中,张爱玲在回忆她经历香港沦陷的劫后余生时说:“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人类的文明努力想要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事实是如此。
- 现人对食物、性爱的欲求与本性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四奶奶决定和四爷进行离婚,众人背后都派流苏的不是。流苏离了婚再嫁,竟有这样惊人的成就,难怪旁人要学她的榜样。(P201)
白流苏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既成功地通过婚姻获得了经济保障,又在白家众人面前为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一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P201)
白流苏最终得到了婚姻,但是没有得到爱情,结局看似圆满,实际上并不圆满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p202)
白流苏知识苟全于乱世的凡夫俗子,她无意于推动历史,只是个人生命的实存
傅雷对《倾城之恋》的评价
- 一个“破落户”的一个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撑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猜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沼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一一整篇故事可以用这一两行包括。因为是传奇(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因为是传奇,情欲没有惊心动魄的表现。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练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好似六朝的驯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倾城之恋》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宝塔,而非俄特式大寺的一角。美丽的对话,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漂滑;吸引,挑逗,无伤大体的攻守战,遮饰着虚伪。
- 张爱玲的回应
- 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不分寸的。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 我写作的题材便是这么一个时代,我以为用参差的对照手法是比较适宜的。我用这手法描写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而以此给予周围的现实一个启示。我存着这个心,可不知道做得好做不好。一般所说“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出来的,也不打算尝试,因为现在似乎还没有这样集中的客观题材。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战争与革命,由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往往要求才智比要示感情的支持更迫切,而描写战争与革命的作品也往往失败在技术的成份大于艺术的成份。和恋爱的放咨相比,战争是被驱使的,而革命则有时候多少有点强迫自己。真的革命与革命的战争,在情调上我想应当和恋爱是近亲,和恋爱一样是放盗的渗透于人生的全面,而对于自己是和谐。
- 张爱玲笔下都是一些不彻底的小人物,他们只是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这样的人物结局,也更接近真实。这是苍凉的写实,有更深长的意味,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倾城之恋》的反传奇
- 不存在美色和倾城的关系
- 逻辑荒谬,个人不能推动时代,只是时代的负荷者
范柳原
- 范柳原是一个风流浪子,他的放浪形骸源于对庸俗、丑恶人性的失望
- P168徐太太侧面介绍
- P180范柳原的语言描写
孤独,渴望纯粹、没有功利目的的精神恋爱
孤独
他思索了一会,又烦躁起来,向她说道:“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早已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固执地,哀恳似的说着:“我要你懂得我!(P181)
- 连用三个重复的语句“我要你懂得我”,可以反映出她内心自己的孤独,渴望一个灵魂契合的伴侣能理解自己
渴望纯粹的、没有功力目的的精神恋爱
柳原道:我陪你到马来亚去。流苏道:做什么?柳原道:回到自然。(p183)
一语双关,目前白流苏目的性太强,还不够自然,只有到陌生的地方才能显现最本真的生命状态。
他举起了空杯,试着喝了一口,又放下了,叹道:是的,都怪我。我装惯了假,也是因为人人都对我装假。只有对你,我说过句把真话,你听不出来。流苏道: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柳原道:是的,都怪我。可是我的确为你费了不少的心机。在上海第一次遇见你,我想着,离开了你家里那些人,你也许会自然一点。好容易盼着你到了香港……现在,我又想把你带到马来亚,到原始人的森林里去……他笑他自己,声音又哑又涩,不等笑完他就喊仆欧拿账单来。他们付了账出来,他已经恢复原状,又开始他的上等的情调一顶文雅的一种。(p184)
悲哀于白流苏并不理解他的煞费苦心
他每天伴着她到处跑,什么都玩到了,电影、广东戏、赌场、格罗士打饭店、思豪酒店、青鸟咖啡馆、印度绸缎庄、九龙的四川菜……晚上他们常常出去散步,直到深夜,她自己都不能够相信,他连她的手都难得碰一碰。她总是提心吊胆,怕他突然摘下假面具,对她做冷不防的袭击,然而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他维持着他的君子风度,她如临大敌,结果毫无动静。她起初倒觉得不安,仿佛下楼梯的时候踏空了一级似的,心里异常怔仲,后来也就惯了。(p184)
范柳原没有急于和白流苏发生肉体关系,而是带着她四处游玩,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她卸下伪装,展露真心,增进彼此的了解,但是白流苏却如临大敌,不明白他的真实用意。范柳原表面的高等调情的背后,其实有着对于纯真爱情的渴望。
对爱情和婚姻报以悲观的态度
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桥那边是山,桥这边是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拦住了这边的山。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高极高,望不见边。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她的脸,托在盘上,凡尘这,也变了样——红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张脸。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了使我想起地老天黄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这是范柳原的初次告白,目前双方都存在算计,还没有触及真心,爱在毁灭中才看到价值,于无常中寻求有常。
- 灰墙意象
- 《红楼梦》青堰峰现代的挪用和变形
- 程本
- “青梗”谐音“情根”,宝黛之情是前世种下的情根
- 灰墙是真情的证明
电话告白
柳原不语,良久方道:诗经上有一首诗一流苏忙道:我不懂这些。柳原不耐烦道:知道你不懂,若你懂,也用不着我讲了!我念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邯风·击鼓
- 击鼓其镣,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
- 爱居爱处?爱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涧兮,不我信兮。
- 范柳原为什么认为这是一首最悲哀的诗?
- 天地茫茫间生死无法掌控,和宏观的宇宙相比,个人是非常渺小的,没有自主性,所以这种海誓山盟、至死不渝的誓言是不可实现的。
- 原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范柳原: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借老
- 成说:定下盟约
- 相悦:相互爱慕
- “与子相悦”不如“与子成说”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但也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是爱得不够深刻而已。
小说中的其他女性形象
萨黑荑妮
- 香港影视殖民色彩的体现
- P178
- 东西结合的打扮
- 代表了香港对上海的观照
- “她倒不像上海人。”
- 在香港人的眼中,上海是一个更加时髦,开放和现代化的城市
和白流苏形成对比
尖酸刻薄,她对流苏的侮辱,让白流苏深切地感受到亲情冷漠,世态炎凉,也直接影响到了她后面为自己寻求出路的行为
旧式婚姻中女性的典型代表,隐忍妥协
四奶奶格格笑道:害躁呢!我说,七妹,赶明儿你有了婆家,凡事可得小心一点,别那么由着性儿闹。离婚岂是容易的事?要离就离了,稀松平常!果真那么容易,你四哥不成材,我干嘛不离婚哪!我也有娘家呀,我不是没处可投奔的。可是这年头儿,我不能不给他们划算划算,我是有点人心的,就得顾着这一点,不能靠定了人家,把人家拖穷了。我还有三分廉耻呢!(P164)
决定和四爷离婚,具有讽刺意味,也体现了新思想对旧事家庭的冲击
意象分类
自然意象:月亮
张爱玲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月亮这一意象,她不是对月亮进行客观的描摹,而是让月亮随着人的主观情感和心理感受进行变化,甚至变形和扭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象征着团圆和美好,张爱玲描写的月亮是残缺的,往往表达人物内心的苍凉和凄凉的感受。
她也听得见柳原的声音在那里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借月亮表达了白流苏无助的凄凉感。月亮的“大”是流苏对婚姻的渴望,她急于需要婚姻来获得生存的依靠,但是范柳原赤裸裸地揭露了婚姻的物质性和功利性:“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并表达了目前不愿意娶他的想法后,流苏有感于婚姻的遥遥无望,所以眼中看到的月亮是“模糊的”,“银色”和“绿”这两种颜色带有冰凉的质感,正符合流苏目前悲凉的感受。
十一月尾的月亮寒冷而凄凉,映衬着白流苏的心情:被迫沦为范柳原情妇的屈辱、痛苦、压抑和无奈,“纤月”和“一钩白色”让她有感于范柳原爱意的微小与凉薄,他对她的爱仅限于让她屈辱地做他的情妇,而不是成为他的妻子,这样的爱“像玻璃窗上的霜花”冰冷脆弱。“然而海上毕竟有点月意”,虽然只是“薄薄的光”,至少也给了白流苏暂时的经济的安全,给了她一点微薄的希望。
自然意象:野火花
到了浅水湾,他換着她下车,指着汽车道旁郁郁的丛林道:你看那种树,是南边的特产。英国人叫它‘野火花’。流苏道:是红的么?柳原道:红!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薫红了。她仰音龄基上去。柳原道:下东人同色“联村”,你这四子。叶子像风尾草,一阵风过,那轻纤的色的着。
“野火花”的颜色非常鲜艳,作者用“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薫红了”这些句子来形容野火花像燃烧的火焰一般热烈红艳,暗示着二人隐藏着的躁动不安的情欲,正如火焰一般飘忽不定,不可捉摸,这中间还有着冒险的刺激和蓬勃的野心。
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了,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P192)
镜子中的情欲世界亦真亦幻,二人热烈滚烫的情欲彻底释放,但是冰凉的镜子又提醒着苍凉的现实。
家居意象:镜子
流苏突然叫了一声,掩住自己的眼睛,跌跌冲冲往楼上爬,往楼上爬……上了楼,到了她自己的屋子里,她开了灯,扑在穿衣镜上,端详她自己。还好,她还不怎么老。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一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领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167)
- 镜子有着自我审视的作用,通过站在镜子前端详自己,白流苏意识到自己依然可以凭借残余的青春和美貌作婚姻的赌注,在这个六亲无靠的家庭里,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这既能反映出她的价值观念—-把婚姻当成谋生的手段,也为下文她有心结识范柳原做铺垫。
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走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了,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
- 镜子具有易碎难长久的特性,正如张爱玲《流言》中所言:“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靠不住,一捏便粉碎了。”镜之易碎,正是情感易碎的象征。
- 镜子又有虚幻,不真切的特征,暗示着二人精于算计,难辨真心
家居意象:蚊烟香
流苏和宝络住着一间屋子,宝络已经上床睡了,流苏蹲在地下摸着黑点蚊烟香,阳台上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可是她这一次却非常的镇静,擦亮了洋火,眼看着它烧过去,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风中摇摆着,移,移到她手指边,她嘆的一声吹灭了它,只剩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旗杆也枯菱了,垂下灰白蝦曲的鬼影子。她把烧焦的火柴丢在烟盘子里。
- “点蚊烟香”描绘的是日常琐碎的生活细节,白流苏没有古代美人倾国倾城的绝世美貌,她所求的只是平凡的生活,“蚊烟香”这个意象反映了白流苏的庸常。
胡琴
烘托气氛:
- 胡琴声缠绵哀婉,点染笼罩全篇的苍凉意味,由意象本身内在的审美张力和故事情节相交融,产生回味与追忆。
- 开头的苍凉是白流苏生活的环境氛围结尾用胡琴解构了表面上的圆满结局,透露出二人婚姻的暂时性和不稳定性。
灰墙
P180
- 是《红楼梦》青圾峰的现代挪用,是真心的证明
- 寄托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哲理思索
张爱玲并没有对战争做宏大的描绘,写战争的残酷和战争对人性的推残,而是以战争作为一个背景和契机,写战争中一对平凡男女的心路历程,更多地显示二人在战争的洗礼下,人的真性情得以恢复的一面。透过战争,她对病态的文明进行透视和反思。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艺术语言”(即艺术符号)。文学的创作是以语言作为媒介来展现鲜明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场景的。“语言大师成熟的风格,首先是他们成熟的语言。”
张爱玲对语言有很强的敏感度和驾驭度,堪称“语言大师”。她思维奇巧,下笔准确精到,语言冷静机智,极富个性。她的语言具有女性的细腻和古典的美感,揭露出人性中的复杂而不掩饰,十分真实而深刻。
- 经典凝练的人物对白
- 丰富细致的意象
- 娴熟的电影表现手法
- 使用了电影的镜头语言,有很强的画面感
- P166-167
- 堂屋全景的展现,用早了一种死气沉沉、腐旧的气氛。家居装饰的特写,依稀可见公馆往日的辉煌
- 白流苏置身于堂屋之中,运用了全景,让他感受到白公馆吞噬生命的残忍和冷漠
- 白流苏在镜子前端详自己,运用特写来展现她的外貌特征,具体生动
- P174-175 白流苏到浅水湾饭店
- 运用远景,展现浅水湾周围环境的风貌
- 到了浅水湾饭店,移步换景地展现内部的环境
- 蒙太奇手法
- P164-165
- 闪回
- 通过闪回,再现过去的情景画面,将过去的情景与现在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展现白流苏凄凉无助的心理。
- P166-167
- 使用了电影的镜头语言,有很强的画面感
- 浓烈鲜明的色彩语言
- 张爱玲与独有的艺术感觉精心捕捉原色, 灵活运用语言来描景状物,表达主观感受和情绪
- P174 白流苏初次到香港见到的画面
- 运用浓艳而不协调的、色彩比照描绘出热闹繁荣、千奇百怪、充满搏杀和刺激的现代大都市的气息,借此来暗示流苏对自己未来的焦虑、担忧及难以掌控命运而忐忌不安的心情。
- P175 白流苏房间的描写
- P178 萨黑荑妮 身份高贵 身形妖娆 浓厚的东方色彩
- P179 野火花
- 对古典小说的借鉴
- 创造性地运用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
- 小说开头在讲述故事之前,有一段“胡琴咿伊呀呀拉着……”做铺垫,之后进入小说情节,开头又与结尾呼应,首尾完整,是章回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但是不同于章回小说的开头以诗词、小故事来简述故事梗概,结尾呼应总结,张爱玲以胡琴声来奠定苍凉的基调,使读者未进入故事即感受它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境。
- 小说用语典雅,有古典韵味
- 创造性地运用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