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文章的哪一部分反映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反传统
形式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 日记体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
- 双重叙事
- 惊人的揭露:四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一种吃人的文化
- 对传统价值观的倒转:在官方正史上曾被认为是文明的实际上是野蛮,曾被轻视或忽视的却证明有着永恒的价值。
人物形象
狂人形象
你如何理解狂人的“狂”?
- 疯狂?清醒?
“正常人”眼中狂人的“疯狂”;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用典混乱
- 陈藏器《本草拾遗》错乱改为李时珍《本草纲目》
- 易牙蒸儿子献给齐桓公错乱改为献给桀纣
- 徐锡麟错乱改为徐锡林
- 为什么会出现用典错乱?
- 符合精神病患者的特征
- 披着“疯狂”的外衣,揭示现实中吃人的现象(仁&忠->残忍)
医者仁心变成了以命换命;杀死自己的孩子献给君王。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和道德的底线,完全转变成为了吃人的境况。
鲁迅为什么能把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状态描写得这么逼真?
- 早两年,鲁迅的表弟阮久蒜,大姨母的儿子,忽然精神病发作,鲁迅就近观察了他的表现。
- 狂人的“清醒”体现在哪里?
- 揭示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对人的精神和人的主体性的摧残。
意象:月亮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感知——怀疑——寻找答案——反抗与启蒙——启蒙失败——回归“正常”
- 感知:狗和邻人的怪异目光,路人和村子里的来人的种种传闻和议论。(二)
怀疑——联想——发现大哥参与吃人——从历史上科学上找到吃人的依据——所处环境越来越凶险、恐惧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猜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三)
猜测原因:“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象征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
- 寻找答案:中国的历史使吃人的历史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狼”、“狗”等意象体现出了人的凶残
启蒙
- 启蒙青年
- 狂人为什么要启蒙青年?
- 青年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鲁迅希望青年能投身于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为革命事业发光发热。
-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随感录》鲁迅
- “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妪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 这人肉的缝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庭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灯下漫笔》鲁迅
- 启蒙大哥
- 狂人如何看待大哥的吃人?
-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 动物——人
- 吃人的人为动物,不吃人的为人
- 尼采的“超人”哲学
- 动物——人——超人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超人”是道德理想型人格,是人类世界的最高价值目标
- 思想的进化
- 动物——人类
- 超人——真人
- 要消灭吃人的人
- “真人”和“超人”有何不同?
- “真人”比“超人”更有积极意义,狂人相信现在的人在有思想力并且改好以后可以变成“真人”的,也就是思想的优越可以成为社会政治变革的原动力,体现了鲁迅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朦胧思想。
- 哥哥和其他人是否接受了狂人的启蒙?
- 没有。狂人是一个孤独的启蒙者和预言者,他的“疯”的警告对那些还没有变成真的人的人们来说,是听而不闻的。
- 在两种不同的传统中,那些和社会疏远的持异议者(也是预言者)的命运是注定了要失败的。这些人情况不同地超前于他们的时代,像为人民服务,却必然会被人民误解和迫害。
- 狂人的悲观和绝望:
- 现在的世界是残暴的,现在的人还是真人职权的人,这些人同谋以反对进化。中国人由于长期积累的兽的本能,是不能变成“真人”的,他们被封锁在一个吃人的“恶圈”中——“自己想吃人,又怕被人吃了(九)”,直到全部被扫除。
- 封建宗法制度吃人
- 大哥管理家族,掌握族权,吃了妹妹,如今也要吃“我”
- 自省精神:意识到自己吃人
- 社会吃人——家族吃人——自己吃人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 小说的结局是什么?
- 救救孩子……
- 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 你如何看待狂人最后的结局?
- 狂人回到了“正常”的状态,表明狂人的病已经痊愈,也就取消了日记中所叙的一切事的有效意义,也包括最后那句呼吁的意义,在乐观与悲观的双重处理中,显示出高度的反讽意味。
- 表明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影响下,具有独异思想的个人难以撼动愚昧保守的社会旧观念,难以进行思想启蒙,最后走向失败
庸众
- 鲁迅如何来描写庸众的?
- 模糊化处理
-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
- “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猜牙,晁着嘴笑。
-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娘被债主逼死的;”
- 鲁迅没有具体描写庸众的面貌特征和个性,而是对其做了模糊化处理,以此来呈现专制社会中被压迫的、缺乏主题性的庸众群像,他们都怀着“吃人”心思,是“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他们形成一种社会环境和氛围,以此展现狂人的命运,形成看与被看的叙事模式。
- 眼神和脸色
- 眼神:
-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眼说到看着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
- “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
-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
-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但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 “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
-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
- 脸色
- “脸色也都铁青”
- 对眼神和脸色的描写,触目、怪异、不协调,突出地描绘出来,作为内在病的外在标志。如此刻画人物,是为了揭示封闭在不正常的社会中的民族的精神弱点,意在揭出社会的病,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 眼神:
- 兽的意象
- 象征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 离娄下》
- 人不但有兽的本能,而且更坏,更残酷,因为他们吃自己的同类。
- 人北风紧啊思想异化,每个人都怀着从“吃人”的目的
- (社会对人的异化,对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 象征
- 人与庸众对立的关系
- 模糊化处理
互文
- 果戈里《狂人日记》
- 卡尔维诺《闪灵》
- 安德列夫《红笑》